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219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

道岔的高低通过起道、落道来调整,使道岔高低差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3)轨距与水平调整

调整时应以直及基本轨一侧为基准,按照先调支距再调轨距的步骤进行,使尖轨跟端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尖轨跟端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轨检小车对道岔轨面逐点测量,确定道岔标高调整数值,精调起平道岔。

轨面标高精调确定后,道岔高低、水平不超过设计限值。

滑床台板坐实坐平,垫板与台板的间隙不超标。

(4)道岔各部密贴、间隔调整

通过增减顶铁调整片,调整尖轨、心轨顶铁间隙,并同时调整轨距、支距相结合,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

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

结合道岔高低、水平的调整,使尖轨或可动心轨轨底与台板间隙不超标。

调整限位器位置使两侧的间隙值对称均匀并满足技术要求。

轨撑的顶面应与翼轨轨头下颚密贴。

通过调整扣件使尖轨跟端支距、趾跟端开口、护轨轮缘槽宽度、查照间隔满足要求。

(5)弹性夹安装与调整

施维格弹性夹安装时应使轨底与轨下橡胶垫板接触,弹性夹的安装及拆卸方法如下:

①用手将弹性夹成一定角度,从滑床台板开口上方放入。

②按下弹性夹跟端并沿钢轨方向推入,确保弹性跟端位于台板止退凸台前面。

③将安装工具的一边插入一边的安装口。

④用安装工具的水平面拉起弹性夹的一个跟端,并扳动安装工具,将弹性夹的跟端置于安装台上。

⑤将安装工具放在相对的另一边开口处,抬起处于预备位置状态的弹性夹跟端,将安装工具下压,就会使弹性夹外移至凸台根部。

⑥用安装工具的头部放在弹性夹中间,将弹性夹向里推,确保弹性夹处于正确的位置。

⑦弹性夹的拆卸:

将弹性夹的拆卸边插入滑床台板的安装口,沿两弹性夹跟端内侧方向扳动安装工具,即可将弹性夹撬开,另一侧重复同样动作,可使弹性夹处于防松状态,即可取出弹性夹。

(6)辊轮的安装与调整

①为了更好的对辊轮进行防护,辊轮的安装在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后进行安装。

②辊轮的调试应在尖轨密贴状态进行,此时要求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面接触。

③松动辊轮支架上的定位螺钉,可使辊轮系统沿滑床垫板方向移动,调整辊轮位置。

④通过扳手转动辊轮轴,可调节辊轮最高点与滑床台板上面的高度差。

一般情况下,靠近尖轨轨底的辊轮(里侧辊轮)应高出滑床台板表面2-3mm,外侧辊轮高出3-4mm。

侧辊轮与尖轨轨底应留1mm的间隔,并用1mm的塞尺定位。

⑤预紧支架螺栓后,要重新测定辊轮高度和内侧辊轮与轨底间隙,确认后以70N·

m的扭矩紧定支架螺栓。

⑥单辊轮系统的调整方式与双辊轮系统类似,与尖轨轨底的间隔相同,单辊轮高度应高出滑床台面3-4mm。

⑦进行转辙器部位的轨距、密贴、高低、方向等各项调整,均需对辊轮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或调整。

⑧综合状态:

尖轨拆离状态下,两辊轮间尖轨与滑床垫板滑动表面的间隙。

1.5mm-2.5mm,特殊情况下应保证尖轨轨底与台板不接触。

4、精细调整完毕,安装道岔尖轨、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构,进行工电联调。

5、道岔精细调整到位后,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道岔精调允许偏差表

编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特性分类

一、转辙器区域

1

道岔始端轨距

±

道尺,轨检小车

B

2

尖轨尖端轨距

A

3

直尖轨轨头切削起点处轨距

4

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

缝隙≤0.2

塞尺

6

直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0.8

7

直尖轨工作边直线度

密贴段0.2,全长1.5

弦线,轨检小车

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缝隙≤0.5

C

13

直尖轨各牵引点前后各一块台板

9

直尖轨轨底与滑床台

缝隙≤1mm,不得连续出现缝隙

10

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

曲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12

曲尖轨与直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曲尖轨各牵引点前后各一块台板

14

曲尖轨轨底与其余滑床台

15

转辙器部分最小轮缘槽65mm

≥0

尺量

16

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偏差

0.5

17

直尖轨固定端支距

支距尺

18

曲尖轨固定端支距

19

直尖轨跟端支距

20

曲尖轨跟端支距

21

尖轨跟端直股轨距

22

尖轨跟端曲股轨距

二、辙叉区域

可动心轨辙叉趾端开口距

可动心轨辙咽喉宽

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密贴(直)

其余部位心轨与翼轨密贴(直)

5

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密贴(曲)

其余部位心轨与翼轨密贴(曲)

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短心轨密贴

8

叉跟尖轨其余部分与短心轨密贴

缝隙≤1

心轨牵引点处轨底与台板缝隙

心轨轨底与其余台板缝隙

11

心轨直股工作边直线度

0.3mm/m,全长(心轨尖端前500至可弯中心后500)2.0,不允许抗线

长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0.5

短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叉跟尖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心轨实际尖端与直股翼轨趾端的距离

+4,0

可动心轨尖端前1m轨距

道尺、轨检小车

可动心轨可弯中心后500m轨距

护轨轮缘槽宽度

+1,-0.5

查照间隔1391mm

道尺

可动心轨跟端开口距

导曲线部分轨距(尖轨跟端至导曲线终点或辙叉趾端总长的1/4、1/2、3/4共3处

辙叉跟端轨距

23

辙叉趾端轨距

24

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

25

可动心轨辙叉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

26

道岔全长

卷尺

项点分类判定规则:

A类项点合格率100%;

B类项点合格率90%;

C类项点合格率80%。

1.2转换设备预安装与调试

道岔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前,应对转换设备进行预安装及调试,满足设备设计性能指标后,方可拆除转换设备,进行道岔道床板混凝土浇注,浇注后再次安装转换设备。

1、转辙器外锁闭装置安装

(1)锁闭杆连接后两锁闭杆应保持平直,与绝缘垫板、夹板配合良好,各螺栓、螺母、垫圈紧固连接。

(2)尖轨连接铁与尖轨间应预置3mm调整片,当尖轨开口出现偏差时可进行增减以调整尖轨开口。

锁钩销轴螺纹端应远离尖端铁位置。

(3)锁闭框安装后,同一牵引点处左右侧两锁闭框方孔中心应同轴,允许偏差±

3mm。

(4)安装时锁闭铁与锁闭框之间预置5mm调整片,并根据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进行增减。

锁闭铁与锁闭框紧固后,应保证锁闭铁内侧上面顶面与锁闭框方孔面接触。

(5)外锁闭安装后,转换过程中,锁闭杆、锁钩应动作平稳,准确到位。

转换到位后,尖轨与基本轨应密贴良好。

2、辙叉外锁闭装置安装

(1)锁闭框与翼轨连接后,锁闭框应与翼轨的轨头和轨底侧面贴靠,同时保证锁闭框与锁闭杆的接触面水平。

(2)安装时锁闭铁与锁闭框之间预置5mm调整片,调整片可根据心轨与翼轨的密贴进行增减。

锁闭铁与锁闭框紧固后,应保证锁闭铁内侧上顶面与锁闭框方孔面接触。

(3)外锁闭安装后,转换过程中,锁闭杆、锁钩应动作平稳,准确到位。

3、转辙机安装

(1)转辙机安装在底座转辙机平台上,安装时根据实际电缆走线安装。

(2)转辙机基础弯板与岔枕固定后,基础弯板组件方正,保持弯板与道岔基本轨垂直。

转辙机垫板应与弯板垂直并安装牢固。

(3)转辙机及其垫板安装后保持水平。

当基本轨与岔枕进行高低调整时,基础弯板应做同样调整,以满足转辙机与外锁闭装置高低变化的需要。

(4)连接杆应平顺,无别卡,连接销应易于置入或退出,不应强行敲击。

(5)调整动作连接杆使尖轨开口、外锁闭锁闭量应符合指标要求。

(6)调整表示连接杆长度,在道岔定、反位时,转辙机的检测柱落入表示(锁闭)杆缺口,并使缺口内两侧间隙相等。

(7)转辙机安装后,转辙机动作杆应与道岔直基本轨垂直。

4、密贴检查器安装

(1)密贴检查器安装后,应保证两侧调整连接杆件在同一轴线。

(2)调整连接杆件,检查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状态,满足5mm无表示,4mm有表示要求。

5、转辙机通电后,检测各牵引点动程和牵引力,检查转换机构工作状态,检查锁闭装置锁闭到位和表示状态,分别调试到位。

6、电务转换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工务和电务技术人员相互配合进行道岔工电联调及定位。

7、转换设备安装及调试注意事项:

(1)配合电务转换设备调试,进行道岔调整。

局部细调轨距、支距及轨向调整,重点对尖轨和可动心轨密贴段检查调整,使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2)密贴调整与电务转换设备调整同步进行,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

(3)经过道岔工电联调,使可动机构达到在转动过程中动作平稳、灵活,无卡阻现象。

锁闭装置正确锁闭、表示正确。

(4)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检测项点达到设计要求。

(5)道岔系统工电联调检测过程中,对转换装置、锁闭装置工作性能检测值和道岔轨距、方向、密贴和间隔等几何尺寸检测值进行详细记录。

(6)道岔电务转换设备在道岔系统工电联调结束后拆除。

(7)道岔电务转换设备联调到位后,在拆除前,须作好定位标记。

(8)拆除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设备损坏。

(9)拆除后,再次检测道岔几何形位,复测线路标高、方向,对因拆除作业产生的偏移及时调整复位,精细调整道岔。

(10)转换设备调试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转换杆件沿线路纵向偏移量

≤5mm

转辙机外壳边缘与基本轨直线距离偏差

≤3mm

牵引点密贴检查

<4mm

牵引点间密贴检查

<5mm

尖轨第一牵引点外锁闭量35mm

≥0mm

心轨第一牵引点外锁闭量35mm

其余牵引点外锁闭量20mm

外锁闭锁闭量

两侧相差≤2mm

1.3绑扎道床板上层钢筋、立模

1、道床板上层钢筋绑扎

(1)在轨枕下按设计间距、数量等要求,在纵向钢筋下依次摆放横向钢筋、架立钢筋和纵横向钢筋搭接范围安装绝缘卡。

在道床板混凝土接缝前后,需要采用结构筋将端头面层横筋与轨枕桁架筋固定在一起。

(2)加装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底层钢筋下放置大面的混凝土垫块,垫块布置不少于4个/㎡,垫块强度等级不小于道床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3)道床板钢筋网架架设完毕,按要求进行绝缘性能测试,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道床板钢筋架设并焊接完成后应采用欧姆表进行绝缘性能测试,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MΩ,绝缘性能测试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道床板模板及转辙机基坑模板安装

(1)通过道岔控制基桩测设混凝土道床模板轴线。

道床模板安装定位限差:

高度±

5mm,中线3mm。

(2)模板安装前,应清理道床板钢筋网片内遗留的杂物,并对支承层进行清洗。

(3)检查模板平整度(1mm/m),模板须清洗干净,并按要求涂刷脱模剂。

(4)道床板混凝土边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相邻模板拼缝保证密贴,纵向模板与下部支承层表面垂直。

(5)模板固定装置应同基础层预埋件牢固联接,防止跑模。

(6)根据设计道岔转辙机基坑结构形式设置道岔转辙机基坑模板,顶部设置加强肋梁。

(7)转辙机基坑两侧岔枕之间加设临时支撑,固定岔枕间距。

(8)混凝土浇筑前,在钢轨需要焊接位置必须安装预留焊接所需的沟槽模板。

(9)道床板模板安装完毕并符合要求后,将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焊接,必须保证接地端子与模板密切,并做好接地端子的保护,以防止污染。

(10)安装和固定混凝土模板,并对模板接缝进行检查和密封,涂刷脱模剂。

3、钢筋绑扎、道床板模板及转辙机基坑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的绑扎安装允许偏差

钢筋间距

2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

+5mm,-2mm

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顶面高程

5mm

顶面宽度

中线位置

2mm

伸缩缝位置

转辙机基坑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高度

宽度

轴线位置

轴线偏差

1.4道岔二次精调及砼浇筑前检查

1、转辙器安装调试完成,且在转辙器拆除后、道床板砼浇筑施工前,对道岔系统进行二次精调。

2、道岔二次精调,采用轨检小车检测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形位指标,根据轨检小车检测数据确定精调数值。

(精调偏差见一次精调偏差表)。

3、随轨检小车移动,根据检测反馈数值逐点对道岔水平、方向进行微调定位。

(1)调整支撑螺杆高度、精调起平道岔。

道岔高低、水平不超过设计限值。

(2)调整侧向支撑丝杆,对道岔方向超限点作局部精调。

直股工作边直线度符合规定指标、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无硬弯。

(3)调整轨距、支距。

使尖轨检测点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4)调整尖轨、可动心轨密贴和顶铁间隙。

保证密贴段密贴良好、间隙值不超限。

4、整组道岔调试完毕对弹条螺栓、岔枕螺栓副、限位器螺栓、翼轨间间隔铁螺栓副、长短心轨间间隔铁螺栓副进行复拧,复拧扭矩达到下表规定。

螺栓种类

扭矩(N·

m)

长短心轨连接螺栓

600

限位器、转辙器跟端用间隔铁及翼轨用间隔铁连接螺栓

1100

垫板用M30螺栓

300-350

咽喉前翼轨间隔铁螺栓

防跳卡铁、顶铁螺栓

400-600

5、道岔二次精细调整到位后,检查竖向调节器和定位调节螺栓丝杆塑料套管是否完好,如破损用胶带封好。

在道岔及岔枕部件上加防护罩,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被污染。

6、进行模板加固状态检查和混凝土泵送、捣固设备的工前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进行。

工电配合,预留转辙机和电务设备及接头焊接设备安装位置。

7、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要确认接受混凝土地面不可有驻水及异物,伸缩缝区要放置弹性材料,传力杆等均已固定。

8、清理岔区杂物后洒水湿润混凝土支承层及轨枕,以利于界面结合。

9、混凝土浇筑终点必须要有端头模板。

10、道岔前后30m范围内的无砟轨道与高速道岔一并进行铺设施工与精调,渡线道岔一并进行铺设施工与精调。

11、混凝土浇筑之前,按检查及测试计划严把质量关。

所有轨道线形参数必须要确认及复查同意,电导连续测试完成。

12、在校准了道岔轨道之后,道岔全部由岔轨与调节装置支承,用彩条布或薄膜覆盖道岔全部钢轨和扣件,以免浇筑道床混凝土时污染。

工电配合,预留轨距拉杆、转辙机和工、电设备安装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