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251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试卷Word文档格式.doc

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弧菌

C.大肠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处理最重要的是:

A.床旁隔离

B.卧床休息

C.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对症治疗

E.病原治疗

霍乱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吐泻期最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

B.典型大便为米泔水样

C.严重脱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干皱无弹性,舟状腹

D.成人一般无发热

E.恢复期所有患者出现反应性发热

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污染

B.食物污染

C.日常生活接触

D.苍蝇传递

E.蟑螂

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通常发热不高但易出现虚脱

B.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

C.持续胃肠功能紊乱

D.病程迁延,恢复慢

E.病死率较低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

E.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伤寒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肝炎

D.中毒性心肌炎

E.支气管肺炎

预防伤寒的关键性措施是:

A.提高人群免疫力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注射疫苗

E.饭前与便后洗手

对伤寒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A.3天

B.7天

C.23天

D.73天

E.4天

下列何者不属于休克晚期的临床表现:

A.肝功能衰竭

B.烦躁不安,但神志尚清

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D.顽固性低血压

E.广泛出血

弯曲菌肠炎病原治疗首选:

A.青霉素

B.氨苄青霉素

C.红霉素

D.四环素

E.氟哌酸

关于弯曲菌肠炎的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体从消化道进入体内

B.细菌借侵袭力侵犯肠黏膜

C.细菌产生的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与腹泻有关

D.空肠弯曲菌除引起肠黏膜局部病变外,也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病变

E.病变部位可发生于空肠、回肠和结肠

猩红热的病原菌是:

A.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B组链球菌

D.C组链球菌

E.D组链球菌

猩红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空气飞沫传播

B.接触污染的食物与用具

C.皮肤伤口

D.产妇的产道

E.脱皮期的脱屑

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A.潜伏期的长短

B.毒血症状的轻重

C.大便常规发现红细胞的多少,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

D.大便检出病原体

E.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关于大肠杆菌败血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见双峰热和稽留热

B.常有原发病

C.迁徙性病灶少见

D.中毒性休克多见

E.皮疹及关节症状明显

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全身反应称之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下列哪种败血症病死率最高:

A.金葡菌败血症

B.绿脓杆菌败血症

C.脆弱类杆菌败血症

D.大肠杆菌败血症

E.念珠菌败血症

产气荚膜杆菌败血症常发生于:

A.烧伤后

B.口腔感染

C.肺部感染

D.血液病过程中

E.不洁流产和外伤后

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

A.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

B.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C.适量输血、血浆或白蛋白

D.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E.肾上腺皮质激素解除毒血症状

黑热病的典型热型为:

A.不规则热,约占1/3

B.稽留热,约占1/3

C.弛张热,约占1/3

D.双峰热,约占1/3

E.回归热,约占1/3

有关弓形虫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的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

B.脑脊液外观为黄色

C.细胞数稍增高

D.蛋白含量增高

E.氯化物正常,糖含量正常或下降

抗弓形虫治疗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免疫功能正常获得性弓形虫感染有重要器官受累者

B.免疫功能缺陷宿主的急性和隐性感染

C.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

D.血清学试验从阴性转为阳性的孕妇

E.无症状的健康带虫者

下列哪种药物用于抗弓形虫病无效:

A.乙胺嘧啶

B.螺旋霉素

C.克林霉素

D.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E.磺胺类药

疟疾是由下述哪种虫媒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A.库蚊

B.伊蚊

C.蜱

D.按蚊

E.革螨

环状体出现在下述部位中哪个部位:

A.肝细胞

B.蚊子的唾液中

C.红细胞

D.单核细胞

E.均可发现

以下疟原虫仅感染衰老红细胞的是:

A.间日疟原虫

B.三日疟原虫

C.恶性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E.以上均不是

关于疟疾的诊断性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氯喹治疗后24小时体温正常即可确诊

B.氯喹治疗后48小时体温正常即可确诊

C.氯喹治疗后24小时体温仍未控制者可排除疟疾

D.非耐药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氯喹治疗后48小时后体温仍未控制,可基本排除疟疾

E.伯氨喹单用治疗后24小时发热被控制可以确诊

下列哪种抗疟药可诱发黑尿热?

A.伯氨喹啉

B.氯喹

C.乙胺嘧啶

D.甲氟喹

E.青蒿素

关于疟疾的免疫和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

B.疟疾反复发作或重复感染后获得一定免疫

C.疟疾多次发作获得免疫力后,血中疟原虫完全消失,发作自行停止

D.感染疟原虫后免疫力产生很慢,维持时间不长

E.感染间日疟原虫后不能与其他疟原虫之间产生交叉免疫

男,20岁,间歇性畏寒、寒战、发热半年,约每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7~10天,近1日出现面部水肿,尿量减少,血压升高,尿蛋白++,尿红细胞3~6个/Hp,血涂片发现间日疟原虫,应诊断为:

A.疟疾

B.肾病综合征

C.疟疾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D.疟疾并发肾病综合征

E.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关于疟原虫,下列哪一论述是错误的:

A.间日疟原虫及卵型疟原虫感染常有复发

B.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有红细胞内期和肝细胞内期2个阶段

C.人是疟原虫中间宿主,蚊是疟原虫终末宿主

D.子孢子为疟原虫感染型

E.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是无性繁殖

关于阿米巴肝脓肿和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指标是:

A.起病缓急

B.毒血症状轻重

C.脓肿的个数和大小

D.脓液的颜色

E.局部症状的轻重

适合于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依米丁

B.灭滴灵

C.氯喹

D.喹碘仿

E.卡巴胂

关于阿米巴肝脓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长期发热,以间歇热及弛张热型居多

B.局部症状明显:

肝区疼痛、叩痛、局部皮肤水肿

C.易发生黄疸,转氨酶多升高

D.临床多为单个脓肿,80%位于右叶

E.脓液呈棕褐色,镜检白细胞不多,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肝脓肿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应除外:

A.经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及穿刺引流失败者

B.右叶巨大肝脓肿、有穿破危险者

C.左叶肝脓肿、穿刺危险性较大者

D.穿破腹腔或邻近内脏、引流不畅者

E.多发脓肿、穿刺引流失败,或继发感染、药物不能控制者

男,40岁,持续发热、右下胸胀痛1个月,体温37~39℃,盗汗、消瘦,2天前突起咳嗽,吐咖啡色痰200ml/天,体查:

体温38.5℃,脉搏90/分,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胸隆起,局部有水肿,压痛明显,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湿啰音,肝肋下3cm,质地中等,有触痛,脾未及。

血象:

Hb110g/L,N0.75,L0.25。

X线检查:

右膈升高,活动受限,右侧胸腔有积液。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癌,肺部转移

B.细菌性肝脓肿,向胸腔、肺穿破

C.阿米巴肝脓肿,向胸腔、肺穿破

D.阿米巴肺脓肿

E.结核性胸膜炎

肠阿米巴病确诊的依据是:

A.痢疾样大便,每天10次左右

B.右下腹压痛明显

C.大便镜检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D.大便镜检发现结肠阿米巴包囊

E.糊状暗红色大便,有腥臭

关于阿米巴痢疾的病理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滋养体侵入黏膜下层,形成黏膜下脓肿

B.结肠黏膜下可见散在的、深切的、大小不等的溃疡

C.临床表现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肠道病变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平衡关系

D.慢性病例结肠黏膜可呈弥漫性浅表性溃疡

E.滋养体侵袭结肠组织,先粘附于结肠上皮,借其溶解性的破坏作用,使上皮细胞溶解

阿米巴肝脓肿的确诊依据是:

A.肝肿大及有压痛

B.胸透右膈肌升高,活动受限

C.肝区超声波检查肝内有液暗区

D.诊断性穿刺抽出棕褐色黏稠带腥味脓液

E.有阿米巴肠病史

男,32岁,持续高热24天,伴畏寒,出汗,腹泻2~3/天,体查:

慢性病容,贫血貌,消瘦明显,肝于肋下3cm,质地中等有压痛,脾未及,血白细胞16×

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胸透:

右膈升高,右肋膈角少量积液,肝功能:

ALT40U,血清总胆红素16.7μmol/L,AFP25μg/ml,应考虑为:

A.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阿米巴肝脓肿

D.结核性胸膜炎

E.败血症

回归热确诊主要依据是:

A.典型临床表现

B.流行病学资料

C.生化检查

D.查获包柔体

E.血常规检查

回归热包柔体须在下列哪种培养上生长:

A.普通培养基

B.增菌培养基

C.厌氧培养基

D.含有血液、腹水或组织(兔肾)碎片的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博氏包柔螺旋体的培养温度为:

A.40℃

B.10~20℃

C.20~30℃

D.37℃

E.36℃

钩端螺旋体病在病程缓解的第3~4天后可能再次出现发热(后发热)是因为:

A.再燃

B.复发

C.先后两批病原侵入

D.毒素治疗后复发

E.迟发型变态反应

钩体病的基本病理损害特点是:

A.全身毛细血管损伤

B.全身小血管损伤

C.间质性肾炎

E.肺出血

钩体血清群及型正确的是:

A.18群70型

B.25群210型

C.23群200型

D.20群180型

E.24群205型

雨水洪水型钩体主要由下列哪群引起?

A.黄疸出血群

B.七日热群

C.波摩那群

D.犬群

E.秋季热群

钩体致病的主要物质是:

A.菌体

B.钩体一端的钩

C.轴丝

D.毒素

E.胞壁

赫克斯海默尔反应与下列哪种原因有关:

A.钩体的毒力

B.机体的反应性过强

C.钩体的毒素

D.病后未休息

E.首剂大剂量青霉素使用

皮疹是风疹的常见临床表现,其皮疹的特点为:

A.荨麻疹样皮疹

B.水疱样皮疹

C.出血性皮疹

D.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消退后不遗留色素沉着

E.充血性斑丘疹,首发于耳后及面部,随后发展致全身,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风疹的确诊依据是:

A.根据临床特点

B.细胞培养分离风疹病毒

C.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

D.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

E.血清抗风疹病毒抗体阳性且滴度前后2次比较有4倍以上增高时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以下列哪项为主: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DIC

C.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有异型淋巴细胞

B.白细胞总数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血红蛋白增高

E.中性粒细胞增多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和免疫调节疗法适用于:

A.病程第7天

B.病程第7天以后

C.病程第4天以内

D.病程第10天

E.病程第14天以后

EHF基本病理变化为:

A.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急性血管内凝血

D.急性肾衰

E.脑垂体出血

EHF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处理措施为:

A.补充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使用血管活性药

D.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

E.纠正DIC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B.直径为20~30mm,有包膜,内含单股RNA

C.按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

D.可用猴肾细胞、Hela细胞等组织培养来分离病毒及制备疫苗

E.我国存在不同基因型的野毒株

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其中最显著的病变主要发生在:

A.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B.脊髓后角感觉神经细胞

C.脑干呼吸中枢

D.脑干血管运动中枢

E.大脑皮质神经细胞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新型肠道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新型肠道病毒68型

D.新型肠道病毒70型

E.新型肠道病毒71型

有关HIV感染临床Ⅱ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B.血中检测不出HIV

C.血中可检出抗HIV

D.有传染性

E.血中检出p24

使HIV在巨噬细胞中增殖的因子是:

A.U蛋白

B.R蛋白

C.gPl20

D.p24

E.nef

10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抽搐1天。

体查:

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外周血白细胞22×

109/L,中性粒细胞0.90,淋巴细胞0.10,血小板110×

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

B.吸氧

C.降温

D.镇静

E.立即腰椎穿刺送脑脊液检查

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结果为压力220mmH2O,白细胞200×

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确诊流行性感冒的方法: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血凝抑制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

对下列登革热病毒抵抗力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50℃30分钟可灭活

B.100℃2分钟可灭活

C.在人血清中放入-70℃可立即死亡

D.人血清中病毒冻干保存于5℃可达8年以上

E.储存于普通冰雪中的患者血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

下列哪项检查对登革热的诊断没有帮助:

A.围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B.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C.血清学检测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D.病毒分离

E.粪便中找病毒抗原

重型登革热脑膜脑炎型病例中,其死亡原因是:

A.周围性呼吸衰竭

B.中枢性呼吸衰竭

C.肝衰竭

D.急性心力衰竭

E.急性肾功能衰竭

现阶段预防登革热流行的重点措施是:

A.防制和消灭伊蚊

B.捕杀野生动物

C.防鼠灭鼠

D.粪便无害化处理

E.免疫预防接种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血清型有:

A.1个血清型

B.2个血清型

C.3个血清型

D.4个血清型

E.5个血清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哪种病毒所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A.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B.巨细胞病毒

C.EB病毒

D.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血细胞成分的变化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的重要特征,具有诊断意义的是:

A.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B.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C.血小板计数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超过10%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间接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最主要的并发症:

A.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B.睾丸炎

C.胰腺炎

D.心肌炎

E.肝炎

麻疹传染性消失的时间是:

A.出疹即日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1周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2周

关于麻疹出疹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

B.出疹先见于耳后、颈部、面部,然后自上而下遍及全身

C.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D.出疹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更高

E.疹退后面部有糠屑样脱皮,皮肤大片状脱皮

麻疹主动免疫哪一项概念是正确的:

A.接种对象是6个月以下婴儿

B.采用皮内注射法

C.防止发病,制止流行

D.效果只能维持短期

E.用丙种球蛋白进行免疫

B组人轮状病毒显性感染的好发人群:

A.7岁以下儿童

B.8~12岁儿童

C.13~20岁青少年

D.21~40岁成年人

E.老年人

被病兽咬伤后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A.咬伤部位

B.咬伤严重性

C.局部处理情况

D.被咬者的年龄

E.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

人狂犬病的预后是:

A.重症病死率很高,轻症预后良好

B.多数患者留有后遗症,少数人可愈合

C.患者一般于3~5天之内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D.通过积极抢救后大多数患者能愈合

E.病程迁延不愈,病死率极高

下述哪种病毒不属嗜肝DNA病毒科:

A.鸭乙型肝炎病毒

B.土拨鼠肝炎病毒

C.黑线姬鼠肝炎病毒

D.地松鼠肝炎病毒

E.人乙型肝炎病毒

关于妊娠合并急性乙型肝炎的特点,错误的是:

A.无黄疸型肝炎多见

B.消化道症状较明显

C.产后大出血常见

D.妊娠患乙型肝炎者易将HBV传给胎儿

E.可对胎儿有影响

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

A.丙种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关于HBV-DNA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HBV-DNA是单链环状DNA

B.HBV-DNA是双链线状DNA

C.游离型HBV-DNA是指血清中除HBV颗粒以外形式存在的游离HBV-DNA

D.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的HBV-DNA称整合型HBV-DNA

E.和HBsAg一样,HBV-DNA阳性只代表有HBV感染,与病毒的复制无关

有关甲型肝炎病毒的分类和结构的描述下述哪种是不正确的:

A.分类归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嗜肝DNA病毒属

B.直径27~28mm无包膜

C.编码基因含P1、P2、P3

D.P1区编码核心壳结构蛋白VP1、VP2、VP3和PV4

E.P2、P3编码非结构蛋白

对HAV抵抗力描述错误的是:

A.HAV抵抗力很强,能耐受56℃,30分钟,室温1周

B.在干粪中25℃能存活30天

C.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泥土中能存活数周

D.60℃,12小时部分灭活病毒,煮沸5分钟可全部灭活病毒

E.70%乙醇25℃,3min不能灭活病毒

HBVX区基因可编码的抗原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HBxAg

E.HBV-DNAp

有关HEV的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HEV呈球状无包膜直径平均32~34nm

B.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分为结构区和非结构区

C.有3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

D.ORF2编码核壳蛋白

E.HEV的核苷酸序列有很大差异,分2个亚型,但无流行株和散发株之分

下列哪一项不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消化道传播

B.输血或血制品

C.注射途径

D.母婴传播

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乙型肝炎的地理分布可按流行的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3种流行地区,所谓高流行地区是指:

A.HBsAg携带率在0.2%~0.5%的地区

B.HBsAg携带率在0.5%~1%的地区

C.HBsAg携带率在2%~7%的地区

D.HBsAg携带率在8%~20%的地区

E.HBsAg携带率在30%~50%的地区

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发生机制还未充分明了,其最关键因素是:

A.免疫耐受

B.免疫功能低下

C.病毒基因变异

D.自身免疫反应

E.清除病毒的细胞因子分泌不足

下述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概念,错误的是:

A.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前列腺素E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主要是严重肝病时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功能性肾衰竭

D.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也可诱发肝肾综合征

E.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肾小球肾炎致肾功能衰竭

重型肝炎、肝硬化时,早期腹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钠潴留

B.门静脉高压

C.低蛋白血症

D.肝硬化时增生的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

E.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关重型肝炎的概念,哪一项是正确的:

A.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约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