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258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下生物复习资料.doc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知识点小结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植物的生殖:

包括有性生殖(用种子繁殖)和无性生殖(扦插、嫁接、植物的组织培养)。

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

桃、小麦等绿色开花植物。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茎、叶、芽等)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

扦插、嫁接、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产生与结合。

2、扦插材料的处理:

茎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上一个节的叶要去掉部分,下一个节的叶要全部去掉。

用马铃薯块茎种植时,每一切块的芽眼都要带有一个饱满健壮的芽。

3、嫁接:

①、将接穗(可以是芽或枝,选自优良品种,品质好等)接到砧木(选自野生品种,抗病力强等)上,使这两个部分长成一个新个体。

②、若接穗为芽叫芽接,若接穗为枝叫枝接。

③、嫁接成活的关键是:

让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4、组织培养:

无菌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们发育成一个新植物体的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能应用于培育优良植物品种、短期大量繁殖植物、培养无病毒感染植株、导入外源基因等。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不同点

相同点

家蚕

家蚕的发育经历:

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例:

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赤眼蜂等。

生殖都为:

有性生殖;

发育都为:

变态发育。

蝗虫

蝗虫的发育经历:

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例:

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蜻蜓等。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蛙的变态发育):

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排卵→体外受精→受精卵→有外鳃的蝌蚪→外鳃消失的蝌蚪(长出内鳃)→长后肢的蝌蚪→长出前肢的蝌蚪→尾没有完全消失的幼蛙→成蛙

生活环境

外形特征

呼吸

幼体(早期蝌蚪)

水中

有尾,无四肢

成体(蛙)

陆地、水中

无尾,有四肢

肺,兼用皮肤

早期蝌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像鱼。

小结:

受精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完成,即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类生殖发育的一般过程: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鸟卵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有:

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

其中,胚盘将发育为雏鸟,卵黄是主要的营养物质,气室能提供氧气。

(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

卵壳——保护,上面有气孔用于气体交换

卵壳膜——保护

卵的结构气室——储存氧气

卵白——营养和保护胚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

胚盘——初期的胚胎,将发育为雏鸟

1、胚盘2、系带3、卵白4、卵黄膜5、卵黄

6、外壳膜7、内壳膜8、气室9、卵壳

3、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生殖、发育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数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生殖,卵生

受精卵孵化为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无变态发育。

分析:

①、昆虫的变态发育,使昆虫一生中不同发育阶段,适应不同的食物和生活环境;②、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的特征,只适于在有水的环境中生活;③、鸟卵的结构复杂,胚胎的发育受到良好的保护;此外,鸟类能筑巢、孵卵、育雏,这些都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遗传:

子代与亲代间的相似性。

变异:

子代与亲代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

1、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特征。

例:

参课本

2、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

参课本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

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生物遗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分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有多个能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断,这些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分子片断是基因。

2、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这些成对的染色体,每一对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3、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的,且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在体细胞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减少一半)。

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为成对(基因也成对),由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的情况与受精卵一样。

(如下两图分别参看课本第31页、32页)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基因有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之分,其中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而生物体的性状又由成对的基因决定,当基因组成为aa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当基因组成为AA或Aa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Aa

Aa

父亲

卵细胞

Aa

体细胞

母亲

正常

精子

新个体

正常

遗传病

受精卵

(正常)

(正常)

正常

Aa

Aa

Aa

AA

aa

AA

aa

A

A

a

a

2、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a,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a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患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图示如下)

四 人的性别遗传: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

44+XY女:

44+XX);其中前22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染色体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

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

XY;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为:

XX;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

1(图解如下)

XX

XY

体细胞

精子

新个体

受精卵

XX

XY

XX

XY

X

X

X

Y

父亲

母亲

卵细胞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要学会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变化引起的

生物变异人工选育

杂交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射线辐射

化学试剂

(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是基因的改变,也可以是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等。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主要证据

主要观点

神创论

盘古开天辟地等(无确凿证据)

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自然发生论

“腐肉生蛆”等(无严密逻辑)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

生生论

斯巴兰让尼的实验;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等

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宇宙生命论

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等

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化学进化论

米勒的模拟实验等

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以上关于生命起源的多种观点中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观点是化学进化论。

化学进化论认为: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份有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但没有氧。

在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再由汇聚到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演变形成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其中的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这一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蛋白质、核酸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

(参见课本第50页)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

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

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即:

形成越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而形成越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因此,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大量的化石证据表明:

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而来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4、我们应学会评价证据与假说。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色彩有关,保护色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

通过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以及受人工选择的启示,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过程(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如:

长颈鹿的进化)。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3、在人为条件下按照人们的喜好和需要对生物进行的选择称为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饮食、生物媒介等。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措施:

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预防措施与重点预防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①、皮肤、粘膜和纤毛

②、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③、人体中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

特异性免疫:

后天才有的,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2、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3、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一定的抗体和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寸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4、免疫:

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免疫的功能:

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若此功能过强时会引发过敏反应);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5、疫苗:

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概念及意义: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1、安全用药概念:

 药物分:

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OTC)

不同点

适用范围

处方药(R)

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

非处方药(OTC)

不需凭处方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

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

2、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例如:

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

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①、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

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②、设计旅行小药箱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①、口对口吹气法的方法步骤;②、每分钟15-20次;③、如何判断人工呼吸有效。

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同时做人工呼吸)

①、心脏挤压的方法步骤;②、一次人工呼吸,需做4-5次心脏挤压;③、如何判断心脏挤压有效。

7、出血和止血:

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出血类型

出血时的特点

止血

外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渗出或像水珠样流出

自行凝固止血

静脉出血

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流出

包扎止血等

动脉出血

血液呈鲜红色,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

指压止血等

内出血

体内器官出血,不易诊断,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调节自己情绪的三种方法:

注意力转移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法;自我安慰法等。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①、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这是因为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内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而浓度高时酒精主要对神经起麻醉作用。

②、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对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

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还会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