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262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住院统计指标Word文件下载.docx

又称期初留院人数,指报告期初实有住院人数。

该指标的统计起讫时间:

①日报按日历日数划分,以0时为界限;

②月报、季报或年报从开始之日的0时起,至每个月,季或年最后一天的24时止。

例如:

医院的日报为每日零时的实有住院人数,依此类推,月报为每月一日零时,年报为元月一日零时的实有住院人数。

由于期初原有人数是一个时点指标,所以它应与上一个报告期的“期末实有人数”数字完全致。

(2)期末实有人数:

又称期末留院人数,指报告期末(日、月、季、年报)最后一天24时的实有住院人数。

期末实有人数应与下一个报告期的“期初原有人数”一致。

(3)期内入院人数:

指报告期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签发住院证,并办理入院手续的住院人数。

因病情危急,虽经门诊或急诊医生签证住院,尚未办理入院手续但已进人病房或手术室抢救的病人,应按入院人数统计。

(4)期内出院人数:

指报告期内已经办理出院手续,或虽未办理出院手续但实际已经离开医院的人数,包括死亡人数。

出院人数分为出院病人数和其他人数两部分。

出院病人数按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未愈和死亡人数。

其他人数是指入院后末进行治疗自动出院或因其他原因而离院的病人数,包括:

正常分娩和未产出院者、无并发症的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出院者,移植器官提供出院者、取骨折内固定物出院者、经检查无病出院者、未治出院(指未经任何诊疗而出院)的人数,不包括入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因无钱等原因而自动出院的人数。

(5)院内转科人数:

指报告期内院内科室之间或病区之间的转入转出人数反映住院者在科室之间或病区之间的变动情况。

该指标分为他科转入人数和转往他科人数。

一定时期内对某科室而言,转入人数和转出人数不一定相等,但就全院来说这两个指标一定是相等的。

(6)转院人数:

指报告期内因医疗设备、技术条件、病人病情及其他原因转往其他医院治疗的病人数。

转院人数应计入出院病人数中并且应当评定治疗效果,如:

未愈或好转。

(7)住院人数动态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

①全院:

期初原有人数+期内入院人数—期内出院人数=期末实有人数

②分科:

期初原有人数+期内入院人数+他科转入人数—期内出院人数—转往他科人数=期末实有人数

③本期初原有人数=上期末实有人数

2.治疗效果指标治疗效果统计指标是指出院病人经过住院诊疗后的转归情况,分为治愈、好转、未愈和死亡人数,用以反映医院住院医疗质量的高低。

治疗效果等级由主管医生根据住院病人主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按照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制定的《住院病人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加以评定。

(1)治愈人数:

指报告期内疾病经治疗后,疾病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的病人数。

当疾病症状消失,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者,只能计为好转,如:

肝癌切除术,胃毕式切除术。

如果疾病症状消失,功能只受到轻微的损害,仍可以计为治愈,如:

胃(息肉)病损切除术。

(2)好转人数:

指报告期内疾病经治疗后,疾病症状缓解或得到控制,功能有所恢复,但尚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病人数。

(3)未愈人数:

指报告期内病情无变化或恶化的病人数。

(4)死亡人数:

指报告期内住院病人中死亡人数。

凡已办住院手续并收容入院后死亡的以及虽未办完住院手续,但实际已收容入院后死亡的,均计算在内。

包括24小时内死亡人数,不包括:

门诊和急诊科(室),门诊观察室内的死亡人数。

(5)其他人数:

指入院后未进行治疗的自动出院以及因其他原因而离院的病人数。

包括:

正常分娩、人工流产、绝育、移植器官提供、取骨折内固定物、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住院健康体检人数和未治人数(指住院者未经任何诊疗而出院的人数)。

不包括入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因无钱等原因终止治疗而自动出院者等。

(6)治疗效果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

①出院人数=出院病人数+其他人数

②出院病人数=治愈人数+好转人数+未愈人数+死亡人数

3病床使用指标

(1)编制床位数:

指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规模、医护人员编制,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核定和批准的正规病床数。

(2)期末实有床位数:

指报告期末固定实有病床数,包括正规病床、简易床、监护床、抢救床、超过半年的加床、正在消毒修理床、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数(按扩建和大修理前的病床数计算)。

不包括:

观察床、检查床、治疗床、抢救床、血液透析床、病人家属的陪护床、新生儿床、接产室的特产床和接产床、临时加床和库存床等。

(3)标准床位数: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床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达到《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配套文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面积的病床数。

例如:

三级综合医院标准病床数的标准是:

每床建筑面积大于6平方米并且每床净使用面积大于6平方米。

(4)扶贫床位数:

指报告期内开设的济困病床数和惠民病床数。

(5)特需服务床位:

指按特需服务收费并报物价部门备案的特种病房、高等病房、家庭式产房等床位数。

(6)负压病房床位:

指负压隔离病房中的监护床之和。

(7)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指报告期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开放病床数的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因消毒、小修理等暂时停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

因病床扩建或大修理而停用的病床以及临时增设的病床(半年以内)

(8)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指报告期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的住院人数)的总和,即报告期内各科每晚上12点的住院病人数之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不包括占用的观察床、陪护床和家庭病床等。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以前死亡的或因故出院的,应作为实际占用床位一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床日数”一天、入院及出院各一人。

(9)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指报告期内所有出院者住院天数的总和。

出院者包括:

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的计算原则是“算进不算出或算出不算进,不足一天算一天”

(四)住院统计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1.住院病人动态指标

(1)平均每日入院人数:

指报告期内住院病房每天收治入院病人数的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平均每日入院人数=报告期内入院人数同期日历日数

(2)平均每日留院人数:

又称“每日平均使用床位数”,指报告期内每天24时住院人数的算术平均数,该指标可以补充说明病床使用率。

计算公式为:

平均每日留院人数=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日历日数

(3)住院病人转院率:

指报告期内转往其他医院的病人数占同期出院人数的比重。

住院病人转院率=报告期内转往其他医院的病人数同期出院人数×

100%

2.治疗效果指标

(1)治疗率:

指报告期内出院人数中治愈人数和其他人数所占的比重。

治愈率=报告期内(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同期出院人数×

治愈率是反映医疗质量的常用指标之一,治愈病人是医疗工作的根本目的,一般来说治愈的病人越多,说明医疗质量越高。

治愈率的高低,受医院等级、住院病人的病种、病情、病型、年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治疗效果的标准掌握因人而异,主观因素太大。

因此,不能单凭治愈率来评价治疗质量。

但是可以根据单病种治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

(2)好转率:

指报告期内出院人数中好转人数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对于慢性病的近期疗效有一定的意义,用以弥补治愈率的局限性。

好转率=报告期内好转人数同期出院人数×

(3)治疗有效率:

指报告期内出院人数中治愈人数、好转人数和其他人数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可弥补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计算之不足,可反映对疾病治疗的有效程度,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医疗质量的变动情况。

治疗有效率=报告期内(治愈人数+好转人数+其他人数)同期出院人数×

(4)未愈率:

指报告期内出院人数中未愈人数所占的比重。

未愈率=报告期内未愈人数同期出院人数×

(5)病死率:

报告期内出院人数中死亡人数所占的比重。

病死率=报告期内死亡人数同期出院人数×

(6)出院病人疾病构成:

指报告期内某病种(按ICD-10分类)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比重。

出院病人疾病构成=报告期内某病种出院人数同期总出院人数×

3.病床使用标准

(1)平均开放病床数:

指报告期内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与日历数之比,反映医院实有病床数的开放程度。

平均开放病床数=报告期内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同期日历日数

(2)平均病床工作日:

指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同期平均开放病床数之比。

该指标反映平均每张床的工作天数、即病床工作的负荷水平。

平均病床工作日=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平均开放病床数

由于病床的修理、消毒或其他原因,每张病床不可能每天都在使用,即平均病床工作日一年理论上达不到365天(或366天)。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以340日(即病床使用率为93%为标准较为恰当。

如果超过340天,说明床位负担过重,讲给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如果病床工作日过少,则说明病床工作不饱和。

(3)病床使用率:

指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数与周期实际开放总床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病床的利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病床使用率低表明床位有空闲,利用程度差;

反之病床使用率高则表明床位利用程度高,但同时也说明病床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病床进行消毒处理等,容易增加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所以病床使用率太低不好,但也不宜过高。

(4)平均病床周转次数:

又称病床周转率,是指报告期内出院人数与同周期平均开放病床数之比。

平均病床周转次数=报告期内出院人数同期平均开放病床数

由于就医院的某科室而言,转出人数相当于该科室的出院人数,所以该指标分科计算公式为:

某科平均病床周转次数=报告期内(某科出院人数+转往他科人数)同期该科平均开放病床数

病床周转次数具体说明一张病床在一定时期内治了多少病人(包括出院病人数和其他人数),它是评价医院病床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个出院者的住院天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报告期内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同周期出院人数

该指标表明出院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值:

一级医院≤6天,二级医院≤18天,三级医院≤20天。

(6)每医师日均管理住院床日数: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名医师每天担负的住院床日数。

每医师日均管理住院床日=报告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平均职业助理医师数÷

同期日历数

(五)住院统计分析

运用病案信息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来分析医院工作效率,可以了解医院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的利用及潜力的情况,反映医院管理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医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住院统计指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反映病床工作效率的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的制约,在正常情况下,床位每周转一次,就会出现一定的周转间隔,病床周转次数快,出现空床的机会就多,平均病床工作日就相对减少,病床使用率相对较高,平均病床次数周转相对较低;

反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短,病床使用率相对较低,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相对较高。

1.出院人数增减变动因素分析根据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的公式可知:

出院人数(pq)=平均病床周转次数(p)×

平均开放床位数(q),根据总量指标两因素分析公式具体如下:

出院人数实际增减数=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变动影响+平均开放病床数变动影响

2.计划出院人数的确定出院人数可以从工作总量上反映医院的病床工作效率,在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的计划数已经确定的条件下,用下列公式可以计划出院人数,用于检查各临床科室的计划完成情况。

计划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计划病床使用率×

计划平均病床周转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