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69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docx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期末考试及答案

历史期末试卷

(人民版必修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这部分是你应该记住的。

拿满分吧!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B、交换的扩大C、生产力的发展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

“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7、孙中山说: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

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C、奴隶主的民主D、国民的民主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14、“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恩格斯的这句话最适合于对下列哪一项的评价()

A、法国的启蒙思想B、空想社会主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

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16、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

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

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17、“二战”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d)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18、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是()

A、戴高乐B、阿登纳C、布莱尔D、施罗德

19、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结束后日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谋求成为政治大国B、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谋求成为军事大国D、有向海外派兵的可能

20、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存在几大力量中心B、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二)史实判断题(10分;有的说法教材中未必能找到,但根据所学知识,你完全可以推断。

争取多拿分哪!

2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22、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

“贵国何必急?

台湾已是口中之物。

”伊腾回答:

“尚未下咽,饥甚。

”此对话说明了()

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②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脸

③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④李鸿章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保住清政权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3、2002年3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就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所谓“国防部长”赴美“开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

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

①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②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③干涉了中国内政④改变了其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

“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而处于低点。

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又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

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中美关系再现曙光。

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

B、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

C、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D、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题(50分)

(三)史实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0分,你可选择任意两题回答,得分20分。

26、(10分)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7分)

27、(11分)阅读下图:

 

请回答:

(1)该图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2分)

 

(2)该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一个什么原则?

(4分)

 

(3)请简要指出图中三者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图中的权力中心在哪里?

(4分)

 

28、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

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

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

(1)尼克松这次讲话的意图及背景何在?

(4分)

 

(2)他对未来的一些预见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6分)

 

(四)史料分析评论题(本大题共3题,29题必须要做,30、31题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4分)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

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9月3日)

材料二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

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

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

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北京晨报》(2002年4月22日)

材料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史:

第一次参拜:

2001年8月13日

第二次参拜:

2002年4月21日

第三次参拜:

2003年1月4日

第四次参拜:

2004年1月1日

第五次参拜:

2005年10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4分)

 

(2)根据材料二,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条英机等战犯死刑,意义何在?

为什么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是不彻底的?

(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

(4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政治启示?

(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

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

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D

C

C

B

B

D

B

D

C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D

A

B

C

B

C

D

C

A

二、简述题(20分)

26、答案:

(10分)

(1)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3分)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教训,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并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道路。

(7分)

27、答案:

(10分)

(1)美国。

(2分)

(2)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4分)

(3)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但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必须经参议院批准,但最高法院可宣布参议院的立法不合宪法。

总之,三者相互制约,维持相对平衡。

权力中心在总统。

(4分)

28、

(1)意图:

改变肯尼迪时代美国的对外战略。

主要背景:

一是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二是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欧共体和日本的挑战。

(4分)

(2)关于五个力量中心的预见是基本正确的。

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可以证明。

但多极格局的定型,将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平衡,而不仅仅是经济。

(6分)

三、论从史出(30分)

29、答案:

(15分)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共同点:

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6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2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4分)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3分)

30、答案:

(15分)

(1)侵华战争:

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策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任答两点,2分)

滔天罪行:

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数千万中国人;违背国际公法,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灭中国巨额财富。

(任答两点,2分)

(2)①说明:

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赞颂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者。

②意义:

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胜利。

③不彻底:

美国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

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4分)

(3)①问题实质:

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滔天罪行。

②严重影响:

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有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

(4分)

(4)①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

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反映出日本政局日益“左”倾化和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其背景在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政治的长期混乱、动荡的状况。

②和平与发展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当前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

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落后就会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3分)

31、

(1)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1分)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2分)

(2)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

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5分)

(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

(2分)

(4)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