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275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doc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命题人:

许珍审核:

胡江平

【说明】本专题根据如下考点命制:

①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

孔子和儒学。

商鞅变法的意义。

③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赤壁之战。

北魏孝文帝。

⑤隋朝的建立。

唐朝的繁盛,唐朝的起止时间。

大运河。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雕版印刷术。

⑥北宋、辽、西夏对峙。

南宋与金的对峙。

元的统一。

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是周代分封制基础的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租庸调制D.宗法制

2.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

3.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A.均田制郡县制B.分封制郡县制C.分封制行省制D.行省制均田制

4.观察历史与社会八上教材73页《春秋形势图》、74页的《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B.齐C.楚D.秦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

A.东周B.西周C.西汉D.东汉

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齐桓公B.秦穆公C.楚庄王D.晋文公

7.某校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制止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哪个组的观点比较合理可行()

A.儒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

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A.建立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严刑峻法

9.右图建筑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始建于秦朝。

秦朝修建此建筑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秦朝的强大国力

B.供后人欣赏和游玩

C.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

D.作为国家的象征

10.“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传统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词始于()

A.战国B.春秋C.秦朝D.唐朝

11.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BCD

12.岭南广东地区历史悠久,现在广东的大部分地区早在秦朝时就隶属于()

A.陇西郡B.南海郡C.桂林郡D.辽东郡

1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创立行省制度

1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机器印刷术

15.2012年5月,疆独分子热比亚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下列能证实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史实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区域

B.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疆域辽阔的秦朝

C.公元前60年设立的“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

D.公元581年,杨坚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16.右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7.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人口大量南迁B.孝文帝改革C.张骞通西域D.江南的开发

18.“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19.右图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实行,使隋、唐朝国家的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A.赋税体制

B.文化体制

C.政治体制

D.军事体制

20.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他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21.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湖广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

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

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22.“自封建(注:

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3.下列各项属于秦、隋、元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

①都是短命王朝;②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③所设机构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④都是汉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4.有西方学者曾说:

“直至l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

2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2年5月,疆独分子热比亚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

回顾历史,早在西汉的时候西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史实证明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10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

问题一:

当时的“西域”指什么地方?

(2分)

问题二: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分)

问题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有何意义?

(3分)

问题四:

目前这一地区存在着一个严重影响国际和平和我国社会稳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请回答:

问题一:

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定为规范文字。

(2分)

问题二: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1分)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

问题三:

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2分)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

问题四: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材料三描写的是统治前期的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唐朝皇帝是。

(2分)

问题五:

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的相同点是(1分)

A.都是开国皇帝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8.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13分)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图1图2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问题一: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分)

问题二:

材料二图1示意的是什么工程?

该工程是是谁下令开凿的?

示意图中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

请说出该工程南北两个端点现今地名。

(5分)

问题三:

请你选取一个角度评价图1工程?

(2分)

问题四:

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

该工具的名称是什么?

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2分)

问题五: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9.读图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

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有两条著名的通道: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陶瓷之路(见右图)。

请比较这两条通道的异同点。

问题一:

相同点:

最远都可到达;都是我国古代与交流的重要通道;都为中国和西方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问题二:

不同点:

①所经过的路线不同:

“丝绸之路”从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西亚,再到欧洲的大秦;“陶瓷之路”则是从沿海出发,经东海、南海,过(洋)到阿拉伯国家,再转运到欧洲。

②出口欧洲的货物不同:

经“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的货物主要是;经“陶瓷之路”运往欧洲的货物主要是。

③开辟的时间不同:

“之路”的开辟早于“之路”的开辟。

30.读《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回答问题。

(共7分)

问题一:

A是北宋政权的都城;B是辽政权的都城;C是西夏政权的都城。

(3分)

问题二:

辽、西夏和北宋并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刀兵相见,更有和平相处。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关系的?

(2分)

问题三: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

请你说说农牧文化的交融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2分)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历史与社会2013年中考备考专题练习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B

A

A

A

A

A

C

C

D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D

B

C

C

D

C

D

D

C

D

26.(10分)

问题一:

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

(2分)

问题二:

目的是为了联络那里的一些国家(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2分)

问题三:

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同时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版图。

(3分)

问题四:

存在问题:

与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有联系的东突分子,企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

(1分)中国政府的措施:

对内严厉镇压国内的恐怖分子,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

(根据言之有理程度给分,最高2分)

27.(错别字不给分,共10分)

问题一:

圆形方孔铜钱(方孔圆钱)(1分);小篆(1分)

问题二:

郡县制(1分);“焚书坑儒”(1分)。

问题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颁布(实行)“推恩令”(1分)。

问题四:

唐玄宗(李隆基)(1分);武则天(1分)。

问题五:

B(1分)

28.(13分)

问题一: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分)

问题二:

京杭大运河(南北大运河、隋朝大运河)(1分);隋炀帝(杨广)(1分);江南河(1分);余杭:

杭州;涿郡:

北京(2分)。

问题三:

角度1:

一方面肯定大运河在客观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加强了政治统治,使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2分)

角度2:

也要看到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他开凿大运河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己乘龙舟巡游江南的愿望。

此举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2分)

问题四:

曲辕犁(1分);唐朝(1分)。

问题五:

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2分)。

29.(每空1分,错别字不给分,共10分)

问题一:

欧洲;西亚(欧洲、西方);经济文化。

问题二①长安;东南;印度洋。

②丝绸;陶瓷。

③丝绸;陶瓷

30.(7分)

问题一:

A.东京(开封);B.上京;C.兴庆。

(3分)

问题二:

民族冲突是暂时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是长期的,是当时的时代主流。

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最高2分)

问题三:

农牧文明在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过程中,汇成辉煌灿烂的宋元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

(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最高2分)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