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83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涵洞标准化施工.docx

涵洞标准化施工

涵洞标准化施工

1、总体设计

本路线涵洞为跨越现状市政路,其位置方向的布设,按进出口顺畅,水流均匀、平顺,有利于排泄等原则进行设计,以免冲毁洞口及其它构造物,孔径按计算汇水流量并考虑养护。

涵洞的位置充分考虑道路排水及水利设施的要求。

B标互通主线共新建圆管涵洞1道、人行兼排水箱涵1道、线外排水圆管涵5道;A标互通全互通涵洞共计14.5m/1道,为1.5m直径圆管涵。

2、主要材料

1)材料及工程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81-20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20)的要求

2)圆管涵:

管节采用C30钢筋砼预制,管基及端墙均采用C20砼,洞口翼墙、端墙及直墙均采用M7.5浆砌MU40以上片块石。

M7.5砂浆勾缝。

3)箱涵:

箱涵采用C40砼现浇,基础为C20砼,洞内、外人行道采用C35水泥混凝土现浇。

4)钢材:

普通钢筋:

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光圆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带肋钢筋,HPB300钢筋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的有关规定,HRB400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的有关规定。

3、本项目图纸说明

3.1换填:

涵洞基底范围内换填砂砾时,要求与前后路基同时分层夯实,压实度要达到96%以上。

3.2排水:

施工时采取可行的排水措施,加强地表及基坑排水。

工作坑开挖后,及时浇筑基础,严禁地表水浸泡基坑而影响地基承载力。

3.3回填涵洞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将基坑回填。

涵背回填及涵顶填土应在涵身及盖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施工时要求分层、两侧对称夯实,不得采用机械推土筑高一次压实。

洞身两侧应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待填方高出涵顶不小于1.0m时,再用机械填筑,压实度不应小于96%。

各种结构暗涵(涵顶填土高度大于50cm的涵洞),必须在涵顶填土高度≥50厘米时才能容许筑路机械通过。

基础位于填方地段的涵洞,其填方压实度均应达96%以上。

凡采用填石抬高地基的涵洞,压实度应满足填石路基要求,并注意石方的协调调运。

3.4承载力设计:

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及经砂砾换填处理后的基础容许承载力,依据各涵设计图中说明办理。

3.5沉降缝的设置:

涵洞的沉降缝每隔4~6米设置1道(缝宽2cm),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

凡地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基础地基应力发生变化以及基础填挖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砂,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

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cm;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5c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

在沉降缝处在盖板顶面和墙身外侧加布宽50cm的“两毡三油”。

4涵洞一般规定(规范及标准化)

4.1涵洞及通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核对,当设计文件与现场情况差别较大时,确需进行设计变更时,应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4.2涵洞及通道施工时应对所在位置原有渠道、道路进行临时改渠、改路施工,以免影响工程施工及当地居民的水利及交通。

4.3涵洞及通道基坑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衔接工序流畅,宜分段开挖,以减少塌方或破坏土基。

4.4涵洞的基坑应平整、密实、无积水,必要时基坑四周应设置集水沟、井;基坑开挖后,必须检测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5外购的圆管涵,质量检测、厂商质保资料齐全,并已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复。

管节不允许有裂缝、缺角、麻面、露筋等质量缺陷。

4.6涵洞及通道混凝土施工应采用钢模板,宜采用整体式大面积钢模板施工,以提高混凝土整体性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4.7涵洞(通道)主体工程完成后,八字墙、涵底、进出口接线等附属工程必须及时施工,管涵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直顺,与上下游导流排水系统连接顺畅、稳固。

4.8沉降缝:

规定涵洞应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为防止基底受力不均而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涵洞的洞身产生开裂。

除设置在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涵洞的洞身及基础应根据地基土的情况,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且沉降缝处的两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

填缝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永性,并应填塞紧密。

预制圆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预制盖板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盖板的接缝处,沉降缝应贯穿整个调身断面;波形钢管涵可不设沉降缝。

4.9回填:

涵洞两侧回填土的方法和压实度,直接影响着涵洞的施工质量、承载能力、使用寿命以及行车的平稳和舒适性。

如果使用大型机械施工,靠近涵台进行强力振动和挤压,这样将对涵台产生较大的土压力,甚至导致涵台被破坏,若是拱涵还有可能引起拱圈开裂。

因此涵洞两侧回填土时,应从涵洞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水平分层碾压施工,同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穷填,使回填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涵洞施工完成后,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回填,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量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填土的每侧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不小于洞身填土高度的1倍。

填筑应在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填筑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6%。

涵洞顶部的填土厚度必须天于0.5m后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

4.10排水:

涵洞进出水口水流不畅,直接影响到涵洞的宣泄能力,增加涵前雍水高度,导致淹没区面积增大,严重时可迫使河流改道损害路堤、农田、村合等;出水口水流受阻,还将使涵洞淤塞。

故规定应保证流水流畅。

涵洞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导流、排水设施的连接应圆顺、稳固,并应保证流水顺畅。

5、涵洞施工

本标段线内涵洞数量及结构形式详见下表。

坑内互通涵洞数量表(含线外)

序号

中心桩号

孔数-孔径×

净高(m)

结构

类型

角度

(°)

涵长

(m)

洞口(端)

备注

1

YK4+781.00

1-6.0×5

钢筋砼箱涵

101

49.88

八字墙

通道兼排水涵

2

324K3+908.71

1-1.5

圆管涵

111

36.96

一字墙

排水

3

YK4+759.0边沟接线

1

RC钢筋砼圆管涵

90

8

一字墙

4

YK4+759.0边沟接线

1

RC钢筋砼圆管涵

90

8

一字墙

5

YK9+070.0边沟接线

1

RC钢筋砼圆管涵

90

31

一字墙

6

YK9+662.0边沟接线

1

RC钢筋砼圆管涵

90

8

一字墙

7

GXK0+045边沟接线

1

RC钢筋砼圆管涵

90

34

一字墙

5.1盖板涵与箱涵的区别

箱涵与盖板涵两者在组成结构方面不同。

箱涵是多次超静定结构,结构稳定性好,适宜于地基承载力较弱处;盖板涵是静定结构,适宜地基承载力较好的地方。

盖板涵指的是洞身由盖板、台帽、涵台、基础和伸缩缝等组成。

填土高度为1~8米,甚至可达12米。

在孔径较大和路堤较高时,盖板涵比拱涵造价高,但施工技术较简单,排洪能力较大,盖板可以集中制造。

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

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但钢筋混凝土应用较广,当跨径小于4m时,采用箱涵。

5.2盖板涵施工

5.2.1施工要点(截取自标准化)

1)基坑的开挖在机械的基础上配以人工开挖,当机械开挖至基底高程以上10~20cm时,应由人工修整至基底高程。

对于设置基坑边坡坡度,应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并结合基坑深度等参数严格控制。

2)基坑开挖后,应设置两侧临时排水系统,避免基坑被地表水或雨水长时间浸泡。

基坑应及时进行报验,同时做地基承载力检测,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盖板涵的墙身施工应采用钢模,钢模质量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以确保墙身的混凝土外观满足设计要求。

涵身按照4~6m间距设置沉降缝,缝宽度为1~2cm,沉降缝应使用泡沫板隔开。

4)盖板涵的盖板,分为预制安装和现浇两种施工方法。

预制安装时,应注意检查盖板上下面的方向,对斜交涵洞应注意斜交角的方向,避免反向错误,必须严格控制安装后预制板的组合长度与现场的沉降缝位置严格对应。

现浇法的模板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沉降缝可采用泡沫板隔开,浇筑时可"跳节"施工,基础、墙身、盖板沉降缝应在同一位置、上下顺直、贯通。

5)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进行搬运安装,设计有规定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6)盖板涵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施工在涵长方向宜连续进行;当涵身较长不能一次连续完成时,可沿长度方向进行分段浇筑,施工缝应设在涵身的沉降缝处。

7)钢筋混凝土盖板采用现浇施工时,涵台身侧墙支座及背墙位置应满铺两层油手毡,且油毛毡不能破损、开裂,油毛毡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搭接位置须粘牢。

8)盖板涵沉降缝的处理均应采用沥青麻絮填塞,必须塞满填实。

5.2.2施工质量控制(截取自标准化)

1)涵洞内不得遗留建筑垃圾、杂物。

2)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棱线顺直,无严重啃边、掉角。

3)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不得超过0.1mm。

4)板的填缝应平整密实。

5)锥坡不得出现塌陷和亏坡。

6)实测项目质量应满足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C/T3610-2019)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C/TF50-2011)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CF80/1-2017)规定的要求。

5.3箱涵、通道施工

5.3.1施工顺序(截取自施工组织设计):

涵洞的施工顺序如下: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及排水→垫层施工→奇数节基础施工→偶数节基础施工→奇数节涵身及顶板施工→偶数节涵身及顶板施工→翼墙基础施工→翼墙墙身施工→盖板施工→帽石等附属工程施工→防水层施工→沉降缝施工→其他工程施工。

5.3.2施工工艺流程

5.3.3箱涵一般规定(截取自规范):

5.3.3.1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节段拼装时,接缝两侧的混凝土表面应采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按设计要求进行拼接施工。

拼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未规定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5%,方可吊运、安装。

2)构件安装前,应完成构件、地基、定位测量等验收工作。

5.3.3.2就地浇筑的箱涵可视具体情况分阶段施工,应宜先进行底板和梗肋的混凝土浇筑,然后再完成剩余部分的混凝土浇筑。

本阶段施工时前一阶段的混凝土强度要求以及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

5.3.3.3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拆除支架,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进行涵顶回填土。

设计有具体要求的应从其规定。

5.3.3.4箱涵施工质量应符合表22.6.4的规定

5.3.4施工要点(截取自标准化)

1)基坑开挖工序同盖板涵。

2)在浇筑底板混凝土之前,应清除基底上的杂物,施工混凝土垫层,然后按要求立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钢筋必须注意防锈、除锈,锈蚀严重的钢筋必须替换。

3)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在底板上绑扎钢筋与模板搭设,再浇筑侧墙及顶板。

4)箱涵、通道按沉降缝的位置可分成几个单元进行浇筑,以利于侧墙沉降缝处模板的加固,从而确保沉降缝顺直。

5)箱涵、通道的侧墙及顶板模板支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对于现浇模板拉杆,应采用PVC套管,拆模后拉杆应予以拔除。

6)沉降缝必须按图纸规定填塞嵌缝或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加氟化钠等防腐材料沥青浸透的麻絮或纤维板紧密填塞,和用有纤维掺料的沥青嵌缝膏或其他材料封缝.

7)沉降缝处应加铺抗拉强度较高的卷材,如沥青玻璃纤维布或油毡,依据设计文件确定加铺的层数与宽度。

8)箱涵、通道混凝土顶板和侧板外表面,在填土前应涂刷沥青胶结材料或其他防水材料,以形成防水层。

9)进出口铺砌应与涵身底板衔接平顺,无阻水现象。

5.3.5施工准备(截取自施工组织设计)

基础开挖前,先根据设计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箱涵设计的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进行基坑开挖。

5.3.5.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开挖坡比参照表4.4.7-2“基坑开挖坡率表”选定。

基坑坑底的尺寸每边预留50cm施工工作面。

机械开挖至距基底20cm左右时采用人工进行清底。

整平完成后,采用压路机或小型夯机对基础底部进行碾压或夯实。

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沟尺寸不小于20*20cm,及时进行基坑排水,确保无水环境施工。

基底处理完成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若不合格,应通知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时进行变更。

地基经过处理并承载力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箱涵基础施工。

表4.4.7-2基坑开挖坡率表

坑壁土类别

坑壁坡度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荷载

坡顶有动荷载

砂类土

1:

1

1:

1.25

1:

1.5

卵石、砾类土

1:

0.75

1:

1

1:

1.25

粉质土、黏质土

1:

0.33

1:

0.5

1:

0.75

极软岩

1:

0.25

1:

0.33

1:

0.67

软质岩

1:

0

1:

0.1

1:

0.25

硬质岩

1:

0

1:

0

1:

0

5.3.5.2基础施工

1)垫层施工

待箱涵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施工前应放出箱涵基础边线,垫层平面尺寸应比基础大10cm,厚10cm。

模板采用10cm厚方木,安装顺直,调整好标高后采用钢筋做地锚固定模板。

2)钢筋施工

涵洞使用的钢筋原材,进场后经检验合格,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绑扎。

钢筋进场后应及时进行原材料检测,钢筋分批检验时,可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尺寸的钢筋进行组批,每批次不宜大于60t。

钢筋加工前检查钢筋的表面是否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当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已伤蚀截面时,不得使用。

钢筋的形状、尺寸应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加工。

钢筋截面的伤痕。

钢筋的弯制和端部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表表4.3.7-3的规定。

表4.4.7-3受力主钢筋制作和末端弯钩形状

弯曲部位

弯曲角度

钢筋种类

公称直径d(mm)

弯曲直径D

平直段长度

端头弯折

135°

HRB335

6-25

≧3d

≧5d

HRB400

6-25

≧4d

RRB400

8-25

≧3d

90°

HRB335

6-25

≧3d

≧10d

HRB400

6-25

≧4d

RRB400

8-25

≧3d

中间弯折

≦90°

各种钢筋

≧20d

钢筋加工质量应符合表4.3.7-4的规定。

表4.4.7-4钢筋加工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10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箍筋、螺旋筋各部尺寸

±10

3)模板工程

混凝土模板采用统一的组合式钢模,根据涵身沉降缝的位置分节安装。

在涂抹脱模剂前,所有模板清刷干净,不带有杂物。

模板的几何尺寸、平整度、接缝牢固度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模板安装前模板底口采用钢筋做地锚固定模板底口。

模板加固采用钢管做横肋,水平间距为60cm,竖向采用两根钢管做竖肋,距基础垫层以上20cm处设置一道拉杆,拉杆采用Φ12拉杆,拉杆横向间距为60cm每道,基础底层拉杆设PVC管。

竖肋高度为1.5m,基础顶部以上设置拉杆,拉杆横向间距为60cm布置。

图4.4.7-2基础模板立面安装图

图4.4.7-3基础模板断面安装图

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入模前现场技术人员应确认仓内整洁、无杂物,洒水湿润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振捣器移动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间距,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平坦、泛浆为止,混凝土进行连续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全程旁站。

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湿润土工布进行养护7天,并在现场制作同养试块。

5.3.5.3涵身施工

1)模板安装

涵身模板采用组合钢模,端模采用竹胶板。

墙身模板安装前要清除基础表面泥土、砂浆等并进行凿毛,由测量人员按设计放出墙身边线,并在基础上弹出墨线,沿墨线安装钢模。

在模板外侧基础顶面采用电锤打孔植入Φ16钢筋间距60cm固定模板底口防止模板下部变形。

模板采用钢管做水平背肋,每2根钢管为一组,每组钢管的水平间距为80cm。

竖向背肋采用2根钢管为一组,竖向背肋每一组为60cm间距布置在水平背肋外侧,以确保模板刚度、垂直度、稳定性的达到要求。

模板采用Φ14对拉杆加固,拉杆间距为横向60cm*竖向60cm布置,各拉杆通过蝴蝶扣、钢管与模板背侧连接,拉杆均用双螺帽固定已防止拉杆滑丝位移,拉杆外设Φ16PVC套管。

按模板高度分为上、中在模板两侧设置钢管斜撑。

两侧墙身平行模板之间设置水平面支撑,以保证涵洞净空准确。

一切支撑及拉杆等固定就位后,自检模板平整度、垂直度、稳定性等。

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涵身模板计算见附录。

涵身模板安装加固见图4.3.7-4涵身模板加固安装图:

图4.4.7-4涵身模板加固安装图

2)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入模前现场技术人员应确认仓内整洁、无杂物,洒水湿润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加设串筒,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振捣器移动距离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间距,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平坦、泛浆为止,混凝土进行连续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全程旁站。

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湿润土工布进行养护7天,并在现场制作同养试块。

5.3.5.4盖板施工

待涵身施工完成后开始盖板施工,因本项目仅一座钢筋混凝土箱涵,故而采用现浇方式施工。

1)支架搭设

在已完成的箱涵基础上搭设箱涵盖板支架,支架形式采用满堂支架形式,参考现浇箱梁支架搭设方式施工。

2)模板安装

支架搭设完成后铺设顶板板底模,底模采用木模板,底模铺设完成后开始安装顶板板钢筋,最后安装顶板板侧模,在已完成涵身顶部安装顶板板侧模,在涵身往下10cm位置电锤打孔,植入Φ16钢筋间距60cm固定模板底口防止模板下滑,侧模上口固定采用Φ16钢筋做拉杆与顶板骨架钢筋主筋焊接固结。

测量复核顶板顶口标高及平面位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浇筑混凝土。

3)钢筋安装

顶板钢筋由钢筋加工场制作为半成品后运输至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现场绑扎,过程中严格控制保护层。

钢筋安装完成后开始安装顶板侧模。

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或拨出混凝土时要慢,以免产生空洞;振捣器垂直插入混凝土内;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振捣器应避免与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相接触;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混凝土振捣密实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混凝土捣实后1.5h到24h之内不得受到振动。

5)混凝土的养护。

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七天。

6)支架拆除

在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拆除顶板支架。

7)八字墙及洞口施工

洞口形式采用八字式洞口,洞口基础,八字墙基础与墙身均为C20片石混凝土,洞口外排水沟与路基排水沟或当地排水沟接顺。

8)台背回填

待涵洞主体工程完成,侧墙及顶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经检查结构尺寸、强度、防水层等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台背回填,要求填料合格,分层对称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0㎜,且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应达到96%。

在施工中,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土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填土的每侧长度均应不小于洞身填土高度的1倍。

填筑应在两侧同时对称进行。

当涵洞上填土高度不足0.5米时,严禁采用振动或碾压设备对涵顶和洞身范围2m内的填土进行碾压;填土高度不足1.0m时,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夯填;填土高度超过1.0m时,方可采用机械填筑。

9)沉降观测

涵洞必须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点设在涵洞两侧的墙身上;设置6个点,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设置。

过程中需对涵洞进行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5.3.6施工质量控制(截取自标准化)

1)预埋件的设置和固定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2)不同结构、构件,外观缺陷对其功能、使用功能、耐久性和景观的影响不同,只要其影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应允许存在。

3)棱线不直、翘曲不平等外形缺陷虽然不影响结构性能,但对结构功能、安装及景观效果有影响,应加以限制。

4)实测项目质量应满足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C/TF50-2011)规定的要求。

表4.4.7-5涵洞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轴线偏位(mm)

50

流水面高程(mm)

±20

涵长(mm)

+100,-50

孔径(mm)

±20

净高(mm)

±50

混凝土或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涵台断面尺寸

±15

垂直度

0.3%台高

涵台顶面高程(mm)

±10

盖板高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盖板宽度

现浇

±20

预制

±10

盖板长度(mm)

±20,-10

支承面中心偏位(mm)

10

相邻板最大高差(mm)

10

5.4圆管涵施工

圆管涵施工工艺与箱涵施工工艺相同,待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地基承载力实验,若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则需要对地基进行夯实,对基础差的地基进行换填处理;待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后开始砂砾垫层和混凝土垫层施工,然后进行管道铺设、接头包封作业,过程中严格控制标高,最后进行基坑回填。

5.4.1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5.4.2圆管涵一般规定(截取自规范):

5.4.2.1保护层厚度:

孔径1m及以上的圆管涵应采用双层钢筋。

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本规范第9.1.1条的规定。

预制的各类涵洞构件,应进行搬运、安装时的受力验算。

5.4.2.2吊环: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HPB235、HPB300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每个吊环按两肢截面计算,在构件自重标准值作用下,吊环的拉应力不应大于50MPa(HPB235)、65MPa(HPB300)。

当一个构件设有四个吊环时,设计时仅考虑三个吊环同时发挥作用。

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5倍吊环直径,端部应做成180°弯钩,且应与构件内钢筋焊接或绑扎。

吊环内直径不应小于三倍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60mm。

5.4.2.3铰:

钢筋混凝土铰的凸面半径r1(见本规范图8.3.1)宜为1.5~3.0m。

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在铰的接触面应垫以包有薄锌片、铜片或铝片的厚为4~6mm的铅板,其周围应采取防腐措施。

5.4.2.4管节:

管节的管壁一般较薄,受到碰撞、挤压时易发生裂纹、损坏,并旦难于修补,故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管节不受损伤。

5.4.2.5管基:

管涵的管座担负着支承涵管的作用,若管座与涵管密贴不好,会形成支承反力集中,有可能造成涵管开裂。

因此不论涵管搁呈童在混凝土、砌体基础还是天然地基上,都要求管座混凝土或填土弧形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