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2302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字Word文件下载.docx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

  “恭、宽、信、敏、惠”

  (《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20xx年冬日的一个午后,偶然看到于丹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她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听后有点好奇,我迫切地想要看它、读它。

初识《论语》还是在学校的课本上,那时年少不知世事,觉得此文甚是难懂。

看一年年月圆,赏一次次花开。

而今的我,心境自然不同于孩童时代。

工作中、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时候,看一段孔子的语录,思绪仿佛回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闭目沉思,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道理总是一样的。

你曾经为朋友之间的争执烦心,难以释怀吗?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意思是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

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来证实这个道理:

说一个老和尚把一个过河的姑娘背到了对岸,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却不敢问,强烈的好奇心在走出二十里地之后再也按捺不住,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姑娘过河,老和尚淡淡的告诉他,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道理很简单,孔子教会我们,以宽和之心待人,才能真正放下。

然后,你的心境是才会轻松、愉悦。

  结合目前的形势,企业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仍像从前一样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却拿不到全额工资,或许有人会抱怨领导,抱怨我们的劳动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有市场必然会有竞争,当困难出现的时候,抱怨和猜忌解决不了问题,是在做无用功。

  《论语》里有个故事叫子贡问政,讲的是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三要素,足兵、足食、民信。

如果必须去掉两条,只有民信不能丢,我们可以没有武力保障,可以缺少粮食,但是,没有了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才是最可怕的。

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那么凝聚一个企业的力量应该绰绰有余了吧。

把做无用功的精力拉回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除此之外,请你想想如何节能降耗,为自己的企业贡献一条金点子吧,人的能力有大小,再小也是一种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能走出困境。

  窗外飘起了小雨,轻轻地跌落在玻璃上,有点冷,这样的天气,泡一杯浓浓的咖啡,捧在手心里,深深地吸一口,暖暖的,很贴心。

  在窗边的藤椅上坐下来,小心翼翼地翻开《论语》,每次解读,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有新的发现。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

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

  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

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

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