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3054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家庄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稿Word下载.docx

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巩固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工程和应用性学科,打造社会科学精品学科,探索和实践教师教育体系特色”。

基本上形成了对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认识,形成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和发展目标体系。

3.对学校应用型发展的深入思考

《石家庄学院“十二五”(2011-2015)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坚持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多科性办学定位,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植根于地方需要,着力在人才培养规格、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直接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增强对区域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力。

进一步理清了学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更加明确了“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认识到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对学校应用型发展的科学布局

2012年底,在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杨鹏起明确指出:

在今后5年,学校要坚持“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方针,进一步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大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基础条件,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在建设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中实现新突破。

2013年底,学校组织召开了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题确定为:

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内涵建设,打造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党委副书记、院长王俊华明确表示,今后一个时期,要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力打造专业特色,深入推进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需要,积极构建有鲜明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校对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

1.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转型发展观念的转变

升本以后,学校启动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对解决教师适应本科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问题,引导教师的成长轨迹,规范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大学服务职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而持续的影响。

内部管理体制方案实施后,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开展应用型教学改革的热情得到了激发;

教师参与学科专业建设、思考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高;

教师科研从纵向课题到横向课题、开展以科技服务地方的主动性得到了增强。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学校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跨学科整合专业布局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2006年,根据石家庄市产业布局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原有的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建设一批专业集群,并设立了一批新专业,2007年新增了广告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动画等8个应用型本科专业,2008年新增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2009年新增物业管理、生物工程等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

同时,在原有的教师教育基础上,注重开展教师教育专业体系的特色探索和创新,设立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人文教育等综合性的教师教育新专业。

经过优化调整,初步构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体系,促进了多科性办学新框架的形成。

3.通过“双重工程”建设推动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

2009年,学校启动了“双重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专业),首批确定了7个重点学科和11个重点建设专业(附表一、附表二),以专项资金资助的形式,鼓励和引导这些学科和专业着重围绕应用型发展的要求,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取得转型发展的实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这些学科专业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4.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引导转型发展

2009年以来,学校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面向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项目,鼓励并引导相关专业积极开展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探索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办学机制,推进联合培养、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合作育人模式。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坚持推进开放办学,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等形式的深度合作,采用课程置换等形式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服务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校企互动的良性合作机制;

法学专业与13家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设了模拟法庭、知识产权与物证技术等实验室,双方定期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与教师学生互动交流,并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深入推进转型发展

2010年11月,作为全国十所新建本科院校试点之一,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专家组认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在实现夯实办学基础、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目标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结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学校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此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按照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整改工作。

随着一系列整改举措的落实,推动学校在应用型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

6.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为着眼点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工作

2013年底,学校研究编制了《石家庄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着力对学校50个本科专业的招生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主动适应,适度超前;

科学谋划,注重特色;

统筹兼顾,分类建设;

循序渐进,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优化调整了学校专业结构,并依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调研情况,对未来五年我校专业的增设和撤销情况进行了系统规划,同时对学科专业群建设提出了建设方案,学校应用型专业结构格局得到不断完善。

7.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经验确立转型发展新目标

为学习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经验,有力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学校于2014年暑期组织学校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代表团一行22人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活动。

代表团通过课堂学习、参观考察、会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经验,获得了对方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使学校相关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直观感受到了学校在应用技术型办学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为学校下一步转型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余年来,学校始终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扎扎实实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

“两个转型”目标基本实现,专业布局与办学定位的契合度不断增强,特色化发展初步显现,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专业格局不断优化,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积极构建应用型的专业格局

1.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成效明显

“十一五”以来,学校密切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谋划和调整专业格局,围绕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贴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和和谐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社会急需的工程和应用型专业。

“十一五”以来,学校面向地方经济增长需要,新增的14个本科专业全部为应用性相对较强的专业;

同时,对社会需求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专业,采取了减招、停招甚至撤消的措施。

目前,学校共拥有50个本科专业(附表三),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适应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格局在不断充实和丰满。

2.构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三群一链”的专业格局

“三群一链”的应用型专业格局(见下图)是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布局,是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在专业建设层面的创新实践成果。

“三群”:

一是建设为石家庄主导产业和产业基地培养人才的专业群。

如根据石家庄建设“中国药都”的人才需求,设立了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

根据石家庄建设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人才需求,设立了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二是建设为石家庄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的专业群。

如物业管理、知识产权、社会工作、广播电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市场营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音乐表演等专业。

三是教师教育专业群。

在原有按学科培养师范生基础上,增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人文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探索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人才。

“一链”:

是指初步形成了与石家庄市动漫产业链需求相关的人才培养专业链,主要包括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

 

石家庄学院“三群一链”专业格局

(二)专业内涵建设成效明显

1.依托建设重点培育专业特色

学校在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009年,学校对专业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类建设,启动了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工作,首批确定软件工程等11个重点建设专业,引导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特色培育等方面大力开展探索创新。

2013年4月,学校对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软件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和英语等4个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方面成绩突出,成效显著,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契合,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树立了标杆,被评定为首批重点专业。

学校在总结建设经验,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重点建设专业工作,遴选了物业管理等4个专业为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

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在建设目标上更加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未来其他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2.专业建设成绩得到广泛认可

近年来,学校专业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和专家的广泛认可。

生物制药教育、政治法律教育等2个专业群被确定为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法学、社会工作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其中生物工程、制药工程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小学教育2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文学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同时,依托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人才培养中心、河北省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河北省高校微生物制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机构相继建立,有力地带动了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步确立

(一)以“学分制”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样性、个性化、有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自201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学分制管理,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以培养学生应用型专业素养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分制的实施,对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以“应用型”为核心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加强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明确培养规格和用人单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形成专业人才需求报告,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动邀请行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高校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中,虚心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共同研讨论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三)积极探索校地互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育人新机制

1.“四位一体”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学校紧紧抓住河北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重点扶持软件工程、日语等应用性强,与服务外包关系密切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与河北集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创立“石家庄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公司入驻学校投资500余万元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构建了政府、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到选择就业岗位,全部由学校、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四方专家全程参与,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在前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201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等8部门批准为首批“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地”、“河北省服务外包示范性学院”。

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不断扩大校企合作规模与层次。

2013年学校与中讯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科研项目合作等多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与中讯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工作全面展开,“中讯软件企业定制班”、“北航科技园企业定制班”,“日语专业JAVA软件工程师班”、“PHP网络开发工程师班”相继招生并开展培训工作,借助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明显提升,2013年,学校总计培训IT服务外包人才80人,其中20人入职中讯,12人入职东软国际,11人入职XX,6人入职软通动力,2人入职日立,其余的全部就职于IT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PHP网络开发工程师班”近35名学生全部在石家庄相关企业入职。

2014年,学校联合培养的“国际软件开发师”50名毕业生,其中44名入职中讯,6名入职华美宏大,毕业生全部完成就业,就业形势喜人。

3.“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生物制药、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凭借周边众多药企的独特优势,突出产学研用结合,有计划地安排企业工程师来校任教,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工艺流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2009年防控甲流期间,以岭药业生产的莲花清瘟胶囊供不应求,化工学院派出300名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与企业的生产,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而且同时展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果。

一批毕业生留在了以岭药业,并很快成为中层骨干。

2010年12月3日《光明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2013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石家庄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入驻学校投资500余万元通过共建影视演播厅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育人,双方在师资、设备、教学资源和项目资源等方面深度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融入真实项目制作团队,真正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013年11月,该专业成功举办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暨第五届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研讨会,学生作品《我的大学》荣获一等奖,《蓝创未来》、《明天》、《书法主题公园》等三件作品荣获二等奖。

2014年4月,该专业学生孙雨亮带领的WeDream团队制作的《超级理财》应用项目获得参加微软“创新杯”中国区(ImagineCup)半决赛的资格。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应用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一)建立健全政策引导机制,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制定了《石家庄学院人才引进暂行规定》、《石家庄学院教师进修管理办法》、《石家庄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石家庄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投入360多万元用于教师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一方面给予优厚待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教师按照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型,主动通过挂职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具体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二)外引内培,促进“双师型”教师水平不断提升

1.按需引进人才,不断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对急需的具有行业背景的人才开辟自主选聘渠道。

2010年以来,学校加快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截止2013年底,学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21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37人,“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明显增加。

为解决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学校大力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010年以来,学校共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252人次参与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

2012年学校特聘了具有行业背景的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院士为客座教授、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使学校“应用型”师资实力有了标志性的提升,对学校专业建设和应用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教师交流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水平

针对部分教师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缺乏的情况,学校有计划的选派相关教师到国外相关高校学习交流,选派相关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交流、访问、合作研究、参与实践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共选派71人次教师前往美、澳、德、加等国家的应用型高校就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等情况进行培训学习;

共选派104人次教师到省知识产权局、以岭药业、河北师大附中、市文明办和卓达服装产业园等相关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成效明显,学生应用能力不断增强

(一)加大投入支持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每年确保1000多万元,2013年更是达到近4000万元,用于实验仪器设备购置、校内实训场所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13类基础教学实验中心,126个专业实验室;

建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有107个校内实训场所、208个校外实习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在2012年和2013年开展了两个批次的校级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共评选出11个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石家庄学院以岭药业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二)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每学期专门安排两周时间开展综合实验、校内实训等实践活动;

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

学校已初步建立起课内与课外互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互相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积极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能力、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思想政治知识等学科竞赛活动。

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等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竞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十一五”以来,学生共获得数学建模竞赛各级奖励4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6项、省级奖励38项;

自2012年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创办以来,学生共获奖励47项,其中2012年荣获年度团体一等奖、2013年荣获年度团体特等奖,个人奖励45项。

这些成绩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同类高校中均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六、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以来,随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校积极引导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地方与学校相互协作的良性互动局面。

(一)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

学校坚持以“国培计划”为平台,积极开展面向河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仅2013年,“国培计划”就集中培训了11个地市的290名农村骨干教师,帮助他们在教学知识的能力与结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不断改进,搭建了一个高校教师团队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教研员对接的平台,推动学校教育研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学校紧密结合河北省特别是石家庄市幼儿园及中小学对师资的专业需求和素质要求,积极组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活动。

“十一五”以来,学校与裕华区、元氏县、藁城区等县区合作,为师资队伍紧缺的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帮扶,安排学生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

这些学生的到来及时解决了当地中小学教师匮乏的问题,同时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石家庄市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

(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利用学科专业优势,面向石家庄市医药化工行业,大力开展技术支持和双边合作,先后与高邑、井陉、元氏等县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河北九派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其中,学校和高邑县圣泽瓷业有限公司合作,对建筑陶瓷原料、配方、工艺控制等进行科技攻关,2003年仅此一个项目就利用废瓷达135000吨,节煤4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00m3,累计降低原料成本1650万元;

学校与河北兴柏药业集团合作的“恩拉霉素发酵工艺改进”项目,通过技术合作,优化培养基配方,调整发酵过程补料工艺,控制过程工艺参数,使产量提高20%,年增产值一千万元以上。

(三)凝心聚力服务于地方和谐社会的构建

学校还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依托专业优势资源开展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调研信息和决策咨询。

学校相关专业教师承担了如“衡水市生态建设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