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76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题集第2630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教育学上把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

A、非正式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后制度化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C【解析】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之前的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2.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  )。

A、班长

B、班主任

C、德育教师

D、校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3.下列属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的是(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成长性需要是指求知与理解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需要是指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A、国家教育

B、民主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C【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B【解析】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

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的是为人师表。

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7.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解析】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解析】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和“非攻”。

9.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的是(  ),它又是一种“隐性课程”。

A、校园环境

B、教学设施

C、校园绿化

D、后勤人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校园环境是“第二教师队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一种“隐性课程”。

10.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因为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

没有自愿性,也就不能体现其优越性。

11.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 )

A、传授一接受教学

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

D、问题一接受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

12.“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是孔子对教师职业(  )角色的阐述。

A、授业解惑

B、管理者

C、示范者

D、父母与朋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有利于说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

13.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不均衡性即不平衡性,因为发展关键期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发展不平衡性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1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15.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梅伊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B【解析】在世界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他还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6.在班级文化结构中,居于深层次的班级核心文化是( )

A、班级物质文化

B、班级行为文化

C、班级制度文化

D、班级精神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在发展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班级理念、哲学以及价值观,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班级核心文化。

17.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

18.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D【解析】体育竞赛不是德育的主要途径。

19.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不包括(  )。

A、教育目的

B、学生年龄特征

C、学科的特性

D、教学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教育目的:

学生年龄特征:

学科的特性:

教学的时空条件。

20.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同伴影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B【解析】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

21.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  )出发的。

A、认识

B、情感

C、行动

D、实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从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内容和方式。

这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2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23.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  )。

A、10年

B、6年

C、9年

D、12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C【解析】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9年,小学6年,初中3年。

24.对学校教育来说,课外活动()。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25.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26.

( )是教师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支配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A、教师义务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教师幸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义务的定义。

27.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集体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B【解析】略。

28.下列最早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并倡导教育实验的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实验教育法”的名称最早是由梅依曼提出来的。

梅依曼是实验教育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他早年在冯特的心理实验室学习和工作,因此,他的教学实验观点来自丁.他所受到的实验心理学的训练,被称作是典型的“铜器派”教学实验研究者。

29.下面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的是(  )。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

“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得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30.

以下属于授权性规范的是( )

A、《教育法》第12条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B、《教育法》第40条规定: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

C、《教育法》第49条规定:

“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D、《义务教育法》第14条规定: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授权性规范指“行为准则”要素中具有许可、免除、保障的性质,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在某种条件和情况出现时,有权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

A、B、D三个选项是义务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

31.社会上出现专门从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B【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商代。

32.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布置作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

33.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义。

34.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是指()。

A、多元教育

B、终身教育

C、民主教育

D、全民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D【解析】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的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35.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  )。

A、操作性和指导性

B、指导性和灵活性

C、工具性和基础性

D、操作性和灵活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课程目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表述,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而清晰。

它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

①时限性:

②具体性:

③预测性:

④操作性:

⑤指导性。

3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3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C【解析】杜威的书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38.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

即把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性较低的下位概念或命题归入新获得的上位概念或命题中去,从而使新知识总括已有知识。

39.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B【解析】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第三,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

40.《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解析】《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二、多选题

1.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A、平等原则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2.下列对于教师的认识正确的有( )

A、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B、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C、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D、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E、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教师不需要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

A、遗传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环境

E、社会实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略。

4.课程计划的内容包括(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有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5.模象直观的形式有( )

A、观察标本

B、模拟动画

C、图表展示

D、演示实验

E、幻灯展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E

【解析】:

观察标本和演示实验属于实物直观。

6.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ABE【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其主要包括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

7.下列选项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 )

A、学习是为了取得老师的表扬

B、学习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

C、学习是为了获得名次

D、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

E、学习是出自好奇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8.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社会

B、知识

C、儿童

D、教育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ABC【解析】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9.教学语言按其传递方向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A、内部语言

B、提问语言

C、对话语言

D、朗读语言

E、独自语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E

【解析】:

CDE【解析】教学语言按其传递方向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对话语言、朗读语言和独自语言。

10.下列属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的有()。

A、强烈的荣誉感

B、不适度的自尊心

C、学习动机不强

D、意志力薄弱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BCD【解析】强烈的荣誉感属于先进生的心理特点。

11.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由教材相关内容可知,ABCD四项均为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12.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

A、不陵节而施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不躐等

E、晕而时习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A、D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E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13.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

A、家长的职业类别

B、家长的期望水平

C、家长的文化程度

D、家庭的自然结构

E、家庭的气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ABCDE【解析】略。

14.下列能力属于智力范畴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ABCD【解析】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

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15.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

A、职权结构

B、角色结构

C、师生关系结构

D、生生关系结构

E、直线职能结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ABCD【解析】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生关系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