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388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家庭应急手册.doc

第一编自然灾害

第一章地震

一、地震有哪些征兆

地震预报目前还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我国也在积极进行探索。

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可供参考。

有些地震征兆是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有些则需用专门仪器才能测量到。

前者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后者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

了解这些征兆,可以帮助人们预知地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宏观异常大体包括以下方面:

1、地下水异常。

指井水、泉水等出现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水位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柚竭或涌出等异常现象。

人们总结成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生活中家畜及蛇、老鼠等动物在地震来临前都有所预感,会出现反常现象。

人们总结成谚语: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3、气象异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等。

另外,地震前往往会看到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地震中心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

指震前从地下发出像炮响雷鸣、重车行驶、大风鼓荡一样的声响。

如果在震中区,3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往往可听到。

5、地光异常。

指震前出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银蓝色、白紫色等混合色光亮。

光亮形态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地光多在震前几小时至几分钟内出现,往往持续几秒钟时间,出现的范围也较大。

6、地气异常。

指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白、黑、黄或无色的雾气。

雾气往往伴有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

指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

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往往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8、地鼓异常。

指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

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

常表现为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家用电器出现异常,尤其是收音机失灵。

还表现为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等。

二、室内遇到地震怎么办

一旦发生地震,根据房屋结构的不同及距震中远近,从地震初动到房屋倒塌会有十几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

因此,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避震。

1、如果在平房里,能直接跑到室外是最安全的。

如果来不及,可迅速趴在床边、躲在桌旁(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如果房屋开始倒塌,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后再撤到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处在楼房的一、二层,无危险坠落物掉落,可迅速跑到楼外避震。

如果来不及或处在较高的楼层,要及时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躲避。

如厕所、厨房、墙根、储藏室、坚固的桌下、床边、农村土炕炕沿下、低矮而坚固的家具旁及房间内侧的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等。

3、选择好躲避处后应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

采用蹲下或坐下姿势,脸朝下,双臂护头,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

应急注意事项

1、遇震不要惊慌,要从容镇定,不盲目乱跑。

2、不要待在床上,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在楼梯间躲避,也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跳楼。

3、应远离吊顶、吊灯下,无支撑物的空房间内,外墙、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水泥预制板墙、门柱旁边等危险处。

4、如同时遇到燃气或有毒气体泄漏,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逆风躲避。

5、躲进房间后,要把门打开,以便于逃生或他人救援。

6、在教室内遇到地震时,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快速撤离。

来不及撤离时,可迅速躲到课桌下,双手抓住桌腿,也可躲在课桌、实验台旁边,或躲避在教室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并用双手保护好头部。

三、深夜遇到地震怎么办

1、在床上惊醒时,不要马上起身,以防晕眩。

2、顺势双手抓紧枕头盖住自己头部。

3、从床的两侧滚落到地面,在床侧躲避。

4、面部朝下,用枕头护住后脑。

5、如有条件,可以用毛巾或枕巾等护住口鼻,以防粉尘堵住呼吸道。

6、待主震过后有秩序地从逃生通道撤离。

四、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

1、如果可能,要挪开压在身上的物品,朝有光亮和空气流动的方向移动,尽快脱离险境。

2、如果无法逃生,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挪开压在头部、胸部的物品,清理脸部的碎石、沙土,保证呼吸畅通。

闻到煤气、异味或灰尘太大时,应设法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3、尽量避开身体上方不稳定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尽可能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稳定和扩大生存空间。

4、用石块等物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有策略地向外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5、如果受伤出血,要设法包扎伤口,避免流血过多。

如果被埋时间较长,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

如果身边有应急包,要节约使用里面的水和食品;如果没有应急包,要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应急注意事项

1、一定不要惊慌,要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2、不要盲目行动,尽可能闭目休息,放松身体,保存体力。

3、不要随便动用身边电源、煤气阀等设施,也不要轻易使用明火。

4、几个人同时被埋压在一处时,要互相鼓励。

5、饮水时把水含在嘴里转圈,一点点咽下,是节约饮水、维持生命的有效办法。

第二章暴雨、雷电、洪水

一、遇到雷雨怎么办

1、在室内要马上关闭门窗,防止大雨及侧雷进入房间。

同时,要远离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等物体,因为这些金属物体在雷雨天有产生感应雷或引进雷电波的危险。

2、立即停止户外活动,迅速回到室内躲避。

走路对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地段,防止跌入窨井及坑、洞中。

不要惊慌、乱跑,以免因出汗散热产生电荷而遭雷击。

3、如不能马上回到室内,除了用雨衣等雨具避雨外,可到有防雷设施的场所躲避。

如不得已在大树下避雨,要与树干保持3米以上距离。

4、如有雷电袭来,应在低洼地方蹲下,双臂抱膝,双腿靠拢,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以防受到雷击。

5、行车时一定要服从交警指挥,打开前后雾灯,将雨刷器调到最快。

做到不停车、不换挡、不收油门、不加速、不拐弯,平稳驾驶。

一旦车在水中熄火,要尽快拖离积水区。

应急注意事项

1、雷雨天不要使用电视机、电脑、空调等家电,更不要接打手机,在空旷的环境中应将手机关闭。

2、外出时要穿胶鞋,披雨衣,以起到绝中走动。

3、在室外时,人与人之间不要挤靠,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伤人。

4、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不要到大树下、高出地面的棚舍和草垛处避雨,不要把锄头、铁锹等工具放在身边,同时要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以免受到雷击。

二、被雷电击中怎么办

1、感觉头、脖子、手等像有蚂蚁在爬,应赶紧双脚并拢蹲下,同时马上摘除身上佩戴的发卡、项链、手表、金属框眼镜等金属物品,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2、被雷击后,若伤者呼吸心跳均正常,应让其就地平卧,严密观察。

避免让伤者走动或站立,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3、如果伤者昏迷不醒,应立即呼叫伤者,如无反应,可采用掐人中、耳垂、虎口等方式刺激。

如伤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4、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直接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三、遇到洪水怎么办

1、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转移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垂直行洪道方向的两侧快速躲避。

2、洪水来得太快时,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地方暂避。

3、如果被困于室内无法逃生,应采取一切有效办法,将洪水挡于门外。

如用盆或桶排出室内积水,或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用木板等将水挡于门外,并排除室内积水。

4、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不安全,则要充分利用救生器材逃生,或者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后迅速逃生。

5、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应急注意事项:

1、千万不可心存侥幸或因打捞财物而错过避险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2、保持冷静,避开高压线铁塔和低垂或断折的电线等危险区域,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同时警惕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不了解水情时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不要冒险堂水逃生。

第三章山体滑坡、泥石流

一、山体滑坡有哪些征兆

1、在滑坡前缘坡脚处,突然出现干涸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枯、浑浊,井水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是山体滑坡的重要前兆。

2、山坡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规律排列的裂缝,说明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在山坡坡脚处,土体突然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

4、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等惊恐不安,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滑坡体四周岩体出现轻度崩塌和松弛现象。

滑坡体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二、遇到山体滑坡怎么办

1、如果遇到山体滑坡时来不及转移,应尽快向两侧稳定地区撤离。

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

2、当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撤离时,可以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当无法继续撤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应急注意事项

1、处在滑坡体上时,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以免浪费时间,做出错误的决定。

2、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返回发生滑坡的地带,以免再次发生滑坡时遭遇危险。

3、当确定自己处于安全地带后,要尽快向相关部门报告灾情。

三、泥水流有哪些征兆

1、河水异常。

如果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增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时,说明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2、异常声响。

如果在山上听到沙沙声音,但是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这可能是沙石的松动、流动发出的声音,是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征兆。

如果山沟或深谷发出轰鸣声音或有轻微的震动感,说明泥石流正在形成,必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3、山体异常。

山体出现很多白色水流,山坡变形、鼓包、裂缝,甚至坡上物体出现倾斜。

4、其他异常情况:

干旱很久的土地开始积水,道路出现龟裂,公共电话亭、树木、篱笆等突然倾斜,雨下个不停,或是雨刚停下来溪水水位却急速下降等。

四、遇到泥石流怎么办

1.立即丢弃重物,尽快逃生。

2.要迅速向垂直泥石流卷来方向的两侧(横向)跑。

如泥石流由北向南卷来,就要向东、西方向跑。

如果自己身处沟底,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更不要在凹坡处停留。

3.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者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出体内的污水。

对昏迷的人,应将其侧卧,头后仰,尽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有外伤应先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送医疗机构救治。

重要预防措施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注意留心泥石流监测预警等信息。

第四章森林、草原火灾

一、如何预防森林火灾

1、树立防火意识。

每个人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森林火灾危害的严重性,在思想上建立起一道防火线,做到防患于未“燃”,这是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关键。

个人进入林区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要时刻不忘森林防火。

2、严格控制火源,强化火源管理。

这是防止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严格控制野外生产用火,必须的生产用火,要实施防火措施,认真执行用火审批制度。

不要擅自上山用火,不要在林中生火取暖,不准小孩上山玩火,不在林中乱丢烟头,在林区不要夜间点火把照明等。

3、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森林火灾。

进入林区应自觉向森林防火检查站交出随身携带的火种,自觉移风易俗,不在树林区上坟烧纸。

4、沿山村组建立防火组织。

在防火期内对防火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密切关注林情。

二、如何扑救森林火灾

1、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着起的火;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暗火,消灭一切余火。

2、如果火灾属于人能靠近的弱度、中度地表火,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火剂、水浇、土盖等方式灭火。

3、如果火灾属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可采用挖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方式建立防火隔离带灭火。

4、扑救森林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大体可分为控制火势、稳定火势、清理余火、看守火场等4个阶段。

具体说来,控制火势阶段即初期灭火阶段,也是扑火工作最紧迫的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之后必须采取更有效措施扑打火翼,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这是扑火最关键的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烧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扑灭;看守火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

三、遇到森林火灾如何自救

1、快速转移。

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应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2、点火解围。

当林火袭来时,可以周围的道路、河流、小溪为依托,点迎面火,使新火点向大火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

在无上述依托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点顺风火,然后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脸贴湿土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窒息。

3.进人火烧迹地。

当受火袭击又来不及点火解围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着过火或杂草矮小又好走的地方,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过火线,进入火烧迹地。

4.利用地形避险。

在来不及点火解围时,可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到附近的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卧倒避火。

第二编事故灾难

第五章火灾事故

一、如何预防家庭火灾

1、确保电器、电线质量,预防电气火灾及用电不慎引发火灾。

如根据防湿、防潮、阻燃、防腐等要求选用线路,确保线路不出现超负荷情况,线路铺设要科学规范,灯具、电暖器等应远离可燃物,雷雨天看电视不要使用室外天线,使用洗衣机时不可一次放人过多衣物,电冰箱应保持后部干燥通风,等等。

2、居室装修时要注意建材的耐火等级,尽量不用易燃和燃烧后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和家具,提倡使用阻燃材料。

3、室内外不要随意堆放物品。

不要在走道、疏散通道、楼梯间、阳台等影响疏散的地方堆放物品,尤其是可燃物。

也不能将可燃物堆放在用火频繁及易产生高温的地方,如灶台、取暖器附近;切不要储存鞭炮、汽油等易燃易爆品。

4.要养成良好的生活用火习惯,避免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如厨房要注意煤气泄漏、油锅起火,烟头不能乱扔,火柴、打火机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等等。

5.家中出现小火时,不要耽搁,要就地取材,及时将小火扑灭,以免酿成火灾。

如棉被、衣服、家具等着火.用水灭火效果好;油、电类着火,可用沙土等灭干粉灭火器效果更好;电器着火或煤气着火,可在切断电源、气源后,用水打湿棉被后捂在火源上灭火。

6.增强防火意识,养成防火习惯。

家中应预备灭火器、逃生面罩、逃生绳、灭火毯及手套等灭火用具,并学会使用灭火器。

第一步:

用手指拔出安全栓;

第二步:

拉出软管,采取低位姿势,把软管对准火源根部:

第三步:

握住控制杆,压下压把,一次性把灭火剂都喷射出来。

二、高楼楼房着火怎么办

1、首先关闭电源、火源及天然气阀门,选择从疏散楼梯迅速逃生,进去后立刻关闭防火门。

2、如果疏散楼梯被烟火封堵,可以把绳索拴在门、窗棂或重物上,沿绳索(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或拧成麻花状,替代绳索)爬下逃生。

也可借助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的落水管、电线杆等竖直管线,或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下滑至地面逃生。

3、也可在阳台、窗台、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较坚固的物体搭在相邻建筑上,作为跳板躲避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还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疏散。

4、当被烟火围困在房问内,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也没有任何逃生器具或设施的情况下,应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用湿布塞住门窗缝隙并向门窗泼水降温。

同时迅速拨打求救电话,等待救援。

5、当无法自己逃生时,要及时求救。

可在背离烟火的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

白天可挥动鲜艳布条等醒目物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等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6、火场切勿轻易跳楼!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二、三楼层的居民也可采取合适的方法跳楼逃生,如用手扒住窗台,将身体垂下,以降低坠落距离,减少损伤。

应急注意事项

1、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究竟,因此在穿过浓烟逃生时,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2、用湿手巾(衣服或棉织品)折叠后捂住口、鼻呼吸,防止烟尘呛入。

3、穿过烟火逃生时,用水将衣服浇湿,用浸湿的棉被、毛毯或棉大衣在身上,可有效避免烧伤。

4、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断电后被困电梯内。

除非有消防员保护,在确保电梯安全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5、利用强索等下滑逃生时,千万要注意安全。

如沿绳索下滑时,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滑;沿管线下滑时,一次下滑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伤亡。

6、被烟火围困在房间内时,千万不要打开着火的门。

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外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

要立即拨打电话报告自己的位置求救。

7、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迅速逃到上风处躲避烟火。

8、不得已跳楼时,要赞扬楼下的石棉瓦车棚、花圃、草地或枝叶茂盛的树上作为落脚点,并将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

重要预防措施

1、入住时了解住宅疏散楼梯的位置,不要在那里堆放杂物,保持防火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2、阳台在火灾发生时可做消防队员的灭火救人通道,所以平时千万不要把阳台当做储物间或厨房,也不能把阳台封死,如安装防盗护栏,应留有逃生口。

3、预先自制家庭逃生避险图,画出每个房间的逃生路线,并组织家庭成员演练。

三、砖木结构住宅着火怎么办

1、立刻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消防部门求助。

2、如果火势不大,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要设法找到水源,把火扑灭。

若用水无法扑灭时,可将面积较大的吸水材料(像棉被、厚毛毯等)用水打湿,捂住火源,再继续浇水,直至把火扑灭。

3、逃生时要沿承重墙逃出房间。

住阁楼上的人在逃生时,应采取前脚虚后脚实的方法行走,避免因阁楼烧坏,脚踏空而坠落摔伤。

应急注意事项

1、由于砖木结构建筑在火灾中很容易垮塌,所以当火势难以控制时一定要尽快逃生。

2、由于砖木结构互相毗连,火势极易蔓延,所以发生火灾时要尽力隔断火场周围的易燃物,防止火势扩大。

同时,尽快通知周边其他人员撤离。

重要预防措施

平时一定要保证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逃生之路畅通无阻,切不可推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第六章突发化学品事故与放射性污染

一、遇到突发化学品泄漏怎么办

1、迅速撤离现场。

撤离时要判断事故源与风向,朝事故源的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撤离。

若应急救援人员已到现场,要听从应急救援人员的指挥,有序撤离。

2、来不及逃离泄漏污染区的人,可以选择躲避在合适的建筑物内,并注意躲避到远离泄漏处一侧。

但必须关闭所有的门窗和通往房间内的各种孔道,关闭空调和通风系统,用湿毛巾和胶布堵住门窗周围的缝隙。

3、做好个人防护。

现场如有防护面具或呼吸器、防护服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应立即佩戴上;在无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应迅速将身边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湿后,捂住口、鼻,以免吸人有毒气体。

要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等遮住裸露的皮肤,同时可以使用游泳用的护目镜等防护好眼睛。

4、从化学品泄漏现场转移到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至少10~15分钟,特别是接触化学品或曾经裸露的部分。

若皮肤沾染上化学品,要尽快用卫生纸、布料等擦掉,并用大量水冲洗;若皮肤因接触化学品受伤,在及时用水冲洗后,应尽快前往医院治疗。

应急注意事项

1、当不能确定泄漏物是否为易燃易爆物品时,禁止在事故现场打开或关闭电器开关、打电话报警等,以免产生爆炸。

2.如果化学品已经着火,在不知其特殊危险性的情况下,不可盲目救火。

重要预防措施

1、尽可能远离化工厂和运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车辆。

2、平时工作中不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时,要严格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说明操作,并戴好手套、口罩、穿戴好防护服等。

二、遇到放射源泄漏怎么办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

一般都装在密封的专用容器内,这种容器大多数为球形和圆柱形,一般用铅、铸铁、钢、塑料、石蜡等材料制成。

放射源发出的射线能破坏细胞组织,因此可以利用放射源进行疾病诊断、肿瘤治疗、食品保鲜等有利于人类的活动。

而非受控放射源的辐射照射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出现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肌体损伤,甚至死亡。

由于放射源发出的射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所以一旦泄漏,就可能无形中对人体造成伤害。

1、当发现闪闪发光或无人管理的标有电离辐射(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标志的物体,或者体积小但较重的金属罐,特别是铅罐,千万不要接触,不要擅自移动,更不要打开容器或捡回家卖给废品收购站。

要立即远离现场,并在附近位置设立标志,警示他人不要靠近,同时拨打12369环保热线告知环保部门。

2、当发现闪闪发光或不认识的金属物品等,要迅速离开,不要捡起来装在身上或带回家。

3、当已知有辐射存在,又不能马上远离时,要用混凝土、铁、铅等屏蔽材料遮挡放射物。

4、当发现自己受到辐射,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医治。

重要预防措施

1、不要随便进入带有放射性警示标志的地方。

2、不要随便在核研究所、放射性试验室等各种涉及放射源的单位,以及医院的附近随便捡拾废弃物。

3、井下作业的矿工特别是煤矿工人,要尽量避免在井下饮食。

吃东西前要洗手,以免放射性粉尘进入体内。

因为自然界的岩石、煤炭、石油和瓦斯,可能会产生少量放射物质或带有放射性气体,如氡气。

4、避免购买带有放射元素的家装材料及消费品,如大理石材料。

5、平时尽量减少医疗射线的照射。

三、饮用水(含农村井水)被污染怎么办

1.当饮用水(含农村井水)被污染,出现变色、变浑、变味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告知居委会、物业部门、村委会和周围邻居停止使用。

2.不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应密切关注身体有无不适。

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3.在接到政府管理部门有关水污染问题被解决的正式通知后,才能恢复使用饮用水或井水。

4.可以用干净容器留取3~5升水,提供给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以便找出污染原因。

5.农村井水被污染,最好是将原来的井水抽干,清理井壁并撒漂白粉进行消毒,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重要预防措施

1、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

2、煮沸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消毒方法。

3、饮水机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存水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

第七章公共交通事故

一、乘坐汽车遇险怎么办

1、车辆遇险时乘客应双手紧紧抓住前排座位或扶杆、把手,低下头,利用前排座倚靠背或手臂保护头面部;同时两脚用力问前蹬地,以缓冲身体向前的冲击力,从而降低受伤害的程度。

2、乘客要尽量使身体固定,若遇翻车或坠车时,应迅速蹲下身体,紧紧抓住前排座位的椅脚,身体尽量固定在两排座位之间,随车翻转;车辆在行驶中发生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