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3975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3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代表作品、逸闻趣事等。

2.教学过程

①出示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的同时思考“对于美术作品的分析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②学生分组讨论美术作品的不同内容,各组可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公布交流。

学生的分析结果比较琐碎,可在教师的提示下,将不同的分析内容进行分门别

类,概括出对美术作品分析的几个方面,如美术常识、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等。

③根据前一活动的研究结果,结合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各小组选择一件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活动,了解其美术常识、感受其艺术特色,并体会其思想内涵。

各组在分析活动结束后,可选派代表,以艺术鉴赏家的身份对艺术作品从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评述,展示各组对本单元绘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3。

拓展延伸

①思考“对艺术品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②调查了解外国风景画、静景物画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价值和人们对此的认识。

六、教学资料库

●《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法国)库尔贝(1819~1877)(油画)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画坛写实主义运动的开拓者,他抨击因循守旧的官方画坛,开辟了通往印象主义绘画的道路。

其早期创作大多是表现写实主义的风格作品,极力表现出故的人们所面临的严酷现实。

这些充满力量的绘画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感染力量。

作者运用雄健有力的笔触、柔和统一的色调,表现了埃特雷塔峭壁历经风暴后的宁静、清新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给人以联想、发人深省。

●《静物))(法国)夏尔丹(1699~1779)(油画)夏尔丹出生在巴黎,立身之初经历颇为艰辛,后终于成为成功的画家。

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静物、风俗无所不包,都深切地体现着他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后来夏尔丹受荷兰静物画的影响,专以精细地表现金银器皿的质感为能事。

有一位法国评论家说:

“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

自从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的生命’,就像英国人和德国人对静物(Still—Life)那样。

”这一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静物画的魅力。

他的静物画尽量还静物以本来质朴的面貌,不用浓艳的色彩和闪光的器皿摆设,有一种粗糙朴素的平凡生活趣味。

1730年以后,他所表现的静物对象是属于中产阶级厨房里的普通用品,那些极其平凡的厨房器物,一旦再现在画上,它们的幻象显出很强的“生命感”。

正如这幅静物,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黄色光晕之中,

笔触粗糙但并不失其细腻味道,似有皴裂痕迹,但生动、朴实无华。

静物排列疏密有致,并未停留在一般“再现”层次上,而是充分融入了画家对所描绘事物的深切真挚感情。

他认为,经过推敲的静物构图,不但要使所画的静物可信,还要让它们具有光与色的丰富表现力。

这幅作品所体现的美感也正在于此。

●《海港日出》(法国)洛朗(1600~1682)(油画)洛朗是法国17世纪的著名画家。

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

为国王及其精英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现代思想、天主教和世俗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加上神话

的外衣。

因此,当时的主要画家大多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受到卡拉奇折衷主义、卡拉瓦乔强烈对比手法及威尼斯色彩的影响。

洛朗的《海港日出》典型地体现出他的创作风格:

开阔的海平线给天空留出大片位置,天空澄明平和,有一种氤氲的气息。

近景带有罗马式建筑、船只、人物于溯光的海滨,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中。

海空一色、宁静优美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他革新古典风景画,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想相结合,开创了以表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为主的新风格。

他的作品充分显示了画家对光线的高度敏感,加之对人物细腻的描绘,使他中年时期的画风达到澄净和谐的境界;

晚年则更有个性,物体造型刻意拉长,色彩带有银色光芒,流露出神秘且严肃的气氛。

他曾被誉为“出色描绘日出日落的杰出风景画家”。

19

世纪画家康斯太勃尔也感叹道:

“迄今洛朗仍被认为是目前最完美的风景画家,他当之无愧!

●《雪中猎人》(尼德兰)彼得,勃鲁盖尔(1525~1569)(油画)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勃鲁盖尔的艺术产生于尼德兰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

早期作品受画家博斯的影响,成熟期作品热情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

他在发展尼德兰独立的风景画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喜欢选取全景式构图,描绘尼德兰美丽纯朴的田园景色,因此他的风景画具有开阔的意境。

《雪中猎人》是他的一系列田园风景组画之一,表现了隆冬时节尼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是尼德兰人民纯朴生活的生动写照,情景交融、生机盎然,令人倍感亲切温馨。

除了他所创作的一系列风景组画之外,他还以艺术为武器,以“故事新编”的方式创作了反对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横征暴敛、残酷屠杀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抨击性和战斗精神,给尼德兰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深刻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

●《林间小道))(荷兰)霍贝玛(1638~l709)(油画)霍贝玛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

家的主要代表。

这段时期是荷兰风景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了完全独立的风景画。

16世纪,风景画已取得了支配地位,但还并摆脱人物而存在,风景仍然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至l7世纪,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已完全消失,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

在沙丘、海滩、车、牛群、平坦的土地、茂密的森林,这些典型的荷兰风光中,无处不流露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

霍贝玛的风景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诞尽显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林间小道》有如一泓清泉,清澈流畅,洋溢着朗乐观的情绪。

阳光灿烂、村落参差、曲径通幽、人物已成了附属的点缀。

其是小径两边疏落有致的树木的排列,给人以强烈的空间透视感,观者的视!

很容易被引向小道的纵深处,有一种几欲走进的感觉。

●《辛格拉温的磨房》(荷兰)鲁斯达尔(1628~1682)(油画)鲁斯达尔是霍贝玛的老师,他早年随父亲学习绘画,也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杰出风景画家之一。

50年代他旅行过许多地方,发展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景画风格:

气势雄伟、充满激情,使风景画提高到具有英雄史诗意义的高度。

他经常表现的题材有湍急的流水、飞泻的瀑布、苍郁的森林、磨房的水车和风车。

(辛格拉温的磨房》表现的就是苍翠的绿树掩映下的磨房,静谧而且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仿佛有许多的故事情节会从这间磨房中倾泻出来。

一切都以静态为主,惟有奔流不息的小溪水充满了动感的韵律,给整幅画面平添了生机和活力。

●《特尔夫特的街景》(荷兰)维米尔(1632~1675)(油画)17世纪荷兰绘画大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

维米尔就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又常常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代表。

《特尔夫特的街景》是他为数不多的风景画之一,展现了故乡美丽而宁静的自然风光,整个画面沐浴在暖暖的柠檬黄的色调中,显得温馨而恬静。

他擅于将普通劳动妇女的日常劳动诗意化、抒情化,不以情节取胜,而以这种抒情情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绘舒适、安闲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常以清新、明亮的色彩赋予画面安适、静谧的气氛,喜用蓝色与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

●《有帆船的海景》(荷兰)卡培尔(154l~1605)(油画)由于16世纪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荷兰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所以那时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术家们也用画笔描绘出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美丽景色。

荷兰濒临海洋的地理特征以及发达的海上运输业,使得以海洋为题材的绘画也日渐兴盛。

《有帆船的海景》采用开阔的空间构图处理手法,整个画面以暖色调为主,人景结合协调有致,尤其是天空云层处理细腻而微妙,体现出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天象的变幻莫测。

●《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荷兰)德·

海姆(1606~1654)(油画)(现藏英国牛津阿什穆兰美术馆)自荷兰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以后,绘画的题材已不仅局限于贵族和教会而延展到市民阶层的生活,正如有的学者在著作中所言:

“荷兰绘画是描绘这个阶级本身的面貌的艺术。

”在这种条件下,荷兰的静物画应运而生了。

画静物,同样赋予着人们的感情与风俗习惯,并且与人物肖像和风俗画一样,成为富于象征意义的观赏艺术被人们竞相购买。

德·

海姆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他早期作品构图相对简单,色彩深而不丰富。

他后期的静物画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的质朴性被后来的装饰成分所取代,并且开始接受巴洛克画风的影响,所画静物如水果、金属盘、酒杯等极富质感,并且色彩华丽,往往偏爱于深色背景前凸现静物,如这幅《有青瓷水罐和花卉的静物))就如此。

静物描绘真实而细腻,光感、质感表现恰如其份。

尤其是削了皮的柠檬这样鲜为人关注的细节使观众平添了几许联想和猜测。

也让我们更多地领悟静物画并非无生命的绘画,它也蕴藉着人的痕迹和气息,只不过它是处于一

种生命相对静止的状态中。

这一切无不表现出画家敏锐的生活洞察力、高超的写实技巧,以及对生活本质的内在领悟力,才使得生活中平凡得随处可见的器物和细枝末节定格为艺术的永恒。

 

身边的物品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

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

学生:

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

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教师归纳:

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体验阶段:

(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

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

如:

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

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作业过程: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活动要求:

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

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形式要多样外,还能让学生通过表现内容较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作者的表现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

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评价点:

(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

(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

(3)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1。

课前准备

学生生活或学习中较熟悉的物品,如书包、课本、文具用品、体育用品,也可请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物品。

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一一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

如何摆放;

如何构图等。

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1的角度进行表现。

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活动要求

(1)分组时,可分成4~6人一个小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有选择性地表现对象。

3.学习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物品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五、教学资料库

写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

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

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

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

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

一组静物一般需要3~6个物体。

在挑选物体时大家要注意选择形状、色彩、材质不同的物种。

但在同一组物体选择上尽量保持物品用途的一致性,例如以书包、书本、铅笔盒组成的有学习内容的组合物体作为写生的对象。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

腹部最大直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

1972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它上面的彩绘内容,是直接地表现了原始人愉快而欢乐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此盆由泥质红陶制成,器形较大。

盆的唇部及内外壁均有彩绘,盆外和唇部装饰简单。

画的是平行带、勾叶圆点纹和弧线三角纹一类的几何纹样。

腹内壁上部彩绘是主体纹饰,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场面所构成,舞蹈纹图案每组5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各有辫发,摆向划一,环绕盆沿形成圆圈,列队而舞,这是一支欢乐的舞蹈队伍。

此彩陶盆的出土,使我们形象地看到原始舞蹈的情景,为探索我国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舞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纵观舞蹈纹盆的整体画面,线条简练、流畅,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画面中人物占有突出的地位,且神态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情感的记录

①懂得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关系对表现人的情绪、情感中所起的作用。

②能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绘画工具,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

①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②学习色彩在素描作品上的表现方法。

在实物面前如何运用主观色彩,恰当地搭配以传达个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

收集凡·

高的《向日葵》、《星月夜》等代表作以及多幅以淡彩手法表现的绘画作品;

收集若干表现人的喜、忧、哀、乐等情绪的音乐片段;

准备一张表现“书桌一角”的铅笔素描稿;

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等。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己喜欢的色彩静物作品数张;

毛笔、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彩色铅笔等。

2.教学策略

引导阶段:

(1)请学生就自己平时的感受,谈一谈自己在情绪处理方面的经验。

(2)播放音乐片段,请学生通过欣赏来讨论音乐家是用怎样能用乐曲来打动人的情感的;

展示绘画作品,请学生讨论分析:

绘画是借助哪些表现语言来反映画家情感的。

3)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分析画面色彩组成,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4)试分析绘画中的客观与主观表现的不同,色彩对于表现情感的作用。

o体验阶段:

(1)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的淡彩绘画作品,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的效果,讨论作品的风格特点。

(2)教师在准备好的铅笔素描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演示,了解淡彩的表现过程与方法。

(3)请学生根据自带的色彩静物作品,选择喜欢的工具,尝试用淡彩画的表现步骤和方法来进行色彩改变或临摹。

o总结归纳阶段: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根据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

3.教学评价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讨论;

学生能否按自己的愿望去改画作品。

4.活动要求

(1)收集的音乐片段代表性要强,能较直观地激发学生参与判断。

(2)淡彩作品可通过上网搜寻查找,内容可以是风景、静物、卡通人物或动物。

(3)学生在收集色彩静物作品时,不宜选择太复杂的、容易挫伤和降低学生在临摹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或者由教师进行色彩静物作品的收I

集,按照每班2~4人一张,从网上收集若干张,打印成彩色统一尺寸,并封塑保存。

1.课前准备

教师:

收集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静物作品;

收集尽可能多的色彩表现工具。

学生:

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或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等,按组带好若干支塑料花或真花及放置的容器。

2.教学策略

O引导阶段:

请学生就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

请学生再根据自己平时表现色彩的感受,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表现工具。

(1)展示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绘画作品。

(2)请学生将自带的花和容器摆放于课桌上,以4~6人为一组,讨论花卉的组合搭配。

(3)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直接用主观色彩表现静物。

O总结归纳阶段:

(1)用色彩表现对象时,最主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第一感受画出来,而不是纯粹地模仿实物。

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适当对颜色、形状作夸张、变形。

色彩表现时,恰当使用各种工具、材料。

如水粉、水彩使用时,要注意颜色的调配及与水的比例;

彩色铅笔使用时,要注意用笔的轻重、浓淡等。

(2)展示的色彩绘画作品,表现形式和表现工具要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从中获得自己喜欢的表现工具和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作欲望。

花和容器的摆放主要根据学生讨论商量的意见,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和喜欢的内容表现。

3.教学建议

还可让学生带着绘画工具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寻找自己喜欢的花草进行写生,并将其色彩个性化,用文字记录观察和表现的过程。

三、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对色彩知识的了解,学会欣赏和理解色彩绘画作品。

(2)能否通过对色彩表现形式、表现工具的了解,大胆进行色彩尝试。

四、教学资料库

色彩,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往往胜于形状。

客观世界的形状变化是缓慢的,甚至是视觉不易觉察的,但一日之内的日出、正午、日落、傍晚,和阴雨、霁晴的色彩变化,却能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绪。

所以,色彩是富有表情的艺术语言,而且色彩也是最大众

化的艺术语言。

(1)色彩的冷暖:

凡是倾向红、橙、黄的色相能引起人对火、太阳的联想,给人以暖和的感觉,称之为暖色。

凡是倾向青、绿、青蓝、青紫的色相令人联想到天空、海洋,给人以冰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色。

凡是以暖色作为画面主调的,称暖调子(暖色调)。

反之,以冷色作为画面主调的称冷调子。

(2)色彩的感情与象征:

色彩的感情性,是指色彩能够表达感情,或者说人观看色彩产生某种感情反应。

这种反应,是和人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和联想分不开的,并由此给色彩赋予了某种象征含义。

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观念和色彩对人们所引起的情绪,以及色彩的象征性,因时代、地域、时间、环境、风俗、文化等因素而有差异和变化。

这一点在工艺美术中表现得最突出。

例如,在我国封建社会时,黄色是皇帝的专用色,是皇权的象征。

高官为紫服或红服。

平民百姓则为皂服青衣。

过去以色区分尊卑贵贱,今天已无色彩等级观念,人们尽可自由享受各种自己喜爱的颜色。

又如中国皇帝穿黄袍,而欧洲皇帝穿红服;

我国传统婚嫁用红色,象征喜庆,而欧洲新娘用白色嫁衣,象征纯洁;

汉族过去的丧服是白色,而现在城市中的丧服为深色素服或以黑纱象征。

现代,虽然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颜色,但社会总是随着潮流而流行某种颜色,称为流行色。

流行色,即时髦、新颖的生活用色。

流行色在国外市场上表现得很突出,一旦某种色流行起来,将具有国际性,影响时装、商店橱窗、广告、书籍装帧、家用电器等的装饰或设计。

(3)再现性色彩:

是指再现人的视觉感受的客观世界物象色彩的真实,亦称写实的色彩。

再现性美术,是模仿、再现客观世界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