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429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

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

1.企业创新下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分析

1.1政府出台鼓励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新政策

国家与各地方政府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

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4年10月10日印发了《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从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优化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鼓励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15条具体措施。

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也都出台了更加具体的鼓励政策。

这些政策的落实,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企业知识产权控制与管理的实施。

1.2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比例持续上升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权利维护意识上升,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支持上升。

随着国内公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显得更加重要。

我国公司、企业状告外国公司、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也有所上升。

2013年我国地方人民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知识产权案件114,909件,涉外案件数量依旧走高2010年至2013年,我国法院新收的知识产权一审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年平均增幅分别为31.59%、9.47%和38.34%。

2013年,我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民事、行政案件91187件,其中2840件为涉外案件。

审结民事涉外案件较2012年上升18.75%;

审结行政涉外案件占行政案件总数的39.4%。

2013年11月,“腾讯诉奇虎360反不正当竞争案”以及2014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上海某技术有限公司状告苹果公司siri侵犯其“智能机器人”专利一案,表现出我国公司、企业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也体现出我国公司、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维护的关注和自信。

2.企业创新下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当前企业创新条件下发明专利数量低

虽然每年的总专利数量在上升,但企业自主创新的发明型专利却很少。

随着专利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强大的竞争优势与经济收益,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保护专利的重要作用,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收益,以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

对于企业不断寻求创新,不断致力投入精力于知识产权的研发创造来说,最终的目的不是拥有知识产权,而是将专利充分利用,将其商业化,最终通过实现专利的商业化转移如转让、许可、出售给其他企业等来创造和获取价值。

然而这一过程在目前我国企业中却很难实现,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已获授权的专利数量有限,而且在已获授权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所占比例较低。

《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数据显示,2012年受理三种专利申请205.1万件,授权125.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7万件,仅占总授权专利的17%,而受理的大部分为商标注册申请其高达164.8万件,高达总受理专利申请的80%。

然而,企业自身拥有高质量专利发明却数量很少,不能满足企业对专利或独占技术的需求,企业将自有专利都进行商业化开发,或者本身就是在商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专利,基本上没有闲置等待商业化的专利,因此将专利作为资产予以管理和运作受到很大的局限。

下图为2012年1-6月各省授权专利类型比较

图2-12012年1-6月各省授权专利类型比较

2.2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薄弱,导致“权利”流失严重

对于企业间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上来说:

近年来,由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我国很多企业接连收到国外对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诉讼案件。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比较国外企业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和经验,我国还未对提升自身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而形成深刻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对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上来说:

由于大部分技术创新企业把目光停留在获取经济利益上,由于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得当创新企业研究出一种技术成果后,不是立刻申请专利而是大量投入生产,最后导致专利被他人抢先获取,无法有效的保护自己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把重点放在了已有知识产权成果的保护上,却忽视了对外围专利的探索与保护。

也没有利用目前的知识产权成果来分析当前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企业日后经营发展方向。

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控制与管理进行技术和市场的储备,缺乏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

2.3重复研究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

由于一些企业没有找到有效地方法来确定知识产权的研究方向,导致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于一些已经被他人研究过的知识产权领域,不仅浪累了宝贵的技术创新时间,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最终导致的是企业辛苦做出的研究是他人先前已经创造并申请知识产权的,并且已经不断适应市场走向成熟的。

这些知识产权的研究意义不大,稍有不慎还会对他人的知识产权造成侵犯,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国家知识产权局曾对1245家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做过调查,在1140家有效回答有关专利文献检索调查的企业中,选择技术开发前检索过专利文献的企业有851家,占75%;

还有289家企业表示在技术开发前没有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占25%。

还有学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专利文献利用率仅为35.4%,与日本企业92%的比例相距很远。

由于忽视对已研究知识产权成果的的查询与了解,以致造成研究开发成果产生实际已落后的被动局面。

3应对企业创新下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实施外围专利和专利交叉许可,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促进知识产权的发明

就现阶段企业外部层面来看:

外围专利和专利交叉许可并行是提高产权现状的有效手段。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于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大多不具备核心专利的研发能力的特征,为了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在核心专利周围,发掘空隙技术,申请改进型专利,或下游专利,构建外围专利网,然后再与拥有基本专利的企业进行专利交叉许可,依靠跟踪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大量部署外围专利,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富士康以及韩国三星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

随着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将多余的知识产权以许可、出售的方式转给其他企业使用,从而获得收益以及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的资源配置效率。

就现阶段企业内部层面来看:

对于激励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应该实行多维度激励。

物质激励对于当下时代背景下已然不是全能的助推剂,而且容易导致企业内收入差距极具扩大,而知识产权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用无形资产的收益进行激励,也存在很多制度性的制约,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在更好地激励创造方面,企业可以广泛发掘各类激励手段加以综合运用。

如给予技术发明完成人首创者称号、用发明者的名字进行专利申请或专有技术的命名、用悬赏制度奖励创新者、设立总经理专项荣誉奖、保护研发人员的好奇心和激情等等,不断实现科研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马斯洛的最高层次需求。

3.2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相应政策制度,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例如华为这样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企业前些年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强,也无法完全避免这样的诉讼案件的发生。

但面对这样的诉讼,我国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建立相应对的诉讼和应急机制。

积极维护我国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权益。

当今时代科技、网络、交易方式都在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要随着企业创新活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对调整,这里“相对”二字包含的含义是:

企业的规模是不断变化的,其知识产权管理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故而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应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也要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补充、完善。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一段时期内的是健全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成为制约企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及制度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状态当中。

一般来说,要建立健全:

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一般性制度,以及知识产权激励制度、知识产权保密制度、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等其他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3.3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与情报资源避免做研究的无效功

利用专利文献和情报资料对所要研究的技术专利领域进行“查新”。

搜查,查询其目前研究状况,目前发展程度,把握现有技术的成长阶段及技术发展脉络,进行技术预测,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方针的确立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避免重复研究,要找准所要研究技术专利方向的创新点,找到与现有技术与众不同的研究方向,不断突破原有开发模式,保证选题的新颖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取技术突破机会。

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和情报,可以了解现有专利技术的法律状况,避免拟开发的技术存在法律风险。

专利信息也是一种法律信息,能够反映特定技术的法律状况,如保护范围、保护期限、地域范围,这些法律信息对于企业制定技术开发方案时避免未来的相关技术陷入侵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首先,从战略性开发的视角来界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

如前所述,在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策略问题已经从企业内部的运营层面上升为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需要企业内外部、多部门、跨层次的协同合作才能够有效应对。

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基于更加开放、动态、长远、关注产权价值开发(而不仅仅限于保护)的视角来制定和实施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其次,更加重视完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保护机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我国65%以上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因此,探究适合中小型创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展开,为创业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以便有效运用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最后,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府可设置专门基金或实施专门计划,提供财政扶持或税收减免,培育壮大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龙头机构,促使中介服务机构产业化,使得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收到更好的保护,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意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