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430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docx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1

这是一个迷乱的时代,因而也是一个渴望被引导的时代,所以稻盛和夫等人出现了。

我们关心自身利益,也希望对他人有帮助;我们追求物质的丰盛,也期待心灵的安宁。

稻盛和夫虽然成功在日本,其经营哲学却是基于儒释道思想及中国传统智慧。

如果中国能够出现一批稻盛和夫那样的企业家,对于企业家个人、对于员工和合作伙伴、对于中国以及世界,都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1.做人:

人生的终点在哪里?

2008年10月,马云专程去日本京都拜访稻盛和夫。

马云说:

“我自己的学习分三个阶段,从学习如何创业,到学习如何经营企业,近两年开始我对人的兴趣越来越大,所以一有空我也去学习道家哲学、佛家思想。

可能我们都走过了这样一个阶段,但是稻盛先生的境界比我高多了,我现在需要导师。

稻盛和夫说:

“人们在每个成长过程中最终还是涉及到人的问题,走到探索人的阶段,所以学习宗教也好、哲学也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企业家成功之后不能持续下去最后失败了,就是因为他没有达到对人的深层理解。

稻盛和夫是虔诚的佛教徒,1997年曾剃度出家专心修行了一段时间。

稻盛和夫认为,在生命了结的时候,所有的名誉和财产都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进入下一个世界并开始新生的,只有灵魂。

假如你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你可以因此变得富可敌国;但是,当人生谢幕的时候,所有的财富都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陪伴你进入下一个世界的只有那个受三聚氰胺腐蚀因而降格的灵魂。

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占用财富并玷污灵魂,而是修炼灵魂,使灵魂在人生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2.做企业家:

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路径在哪里?

2009年11月1日,稻盛和夫与张瑞敏在北京会面。

稻盛和夫开门见山地说:

“我想有一点我的想法可能同您一样。

我在企业内实行阿米巴经营,就是把企业划分成许多独立核算的小组织,目的是在企业内,使员工们具有同经营者一样的想法,相同的意识,让他们分担企业经营的责任。

张瑞敏相信,人在本质上都是自利的,因而需要首先调动个体的积极性,组织的目标才有可能达成。

稻盛和夫也承认人是利己的,不过他同时相信人是可以利他,也是愿意利他的。

各个阿米巴之间、阿米巴内部的成员之间,如果人人为己,缺少为整体着想的利他之心,阿米巴经营终将难以推行。

稻盛和夫用了50年的时间,倡导和实践他的做人和经营哲学——“自利利他”。

自利是人的本性,没有自利,人就是去了生存的基础。

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础,为了员工、客户及社会的福祉,他可以舍弃自己及自己企业的利益。

按理说,这应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才合乎常理。

可是,我们都看到了,在过去50年中,稻盛和夫亲手培植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尽管历经经济危机,这两家公司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亏损的年份。

1.利他使视野开阔。

利他可以让我们摆脱自私自利的束缚,给企业家“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感,因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

2.利他让激情燃烧。

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有时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利他的动机能够焕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企业家具有前所未有的决断力和正义感。

3.利他让智慧绽放。

宇宙具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

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将会协助企业家打开“智慧的宝库”,让大家享受灵光一现的惊喜。

总结稻盛和夫的哲学,就是这样的八个字: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然而,要落实这简单的八个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马云说:

“我们希望未来十年利用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创造整个世界的商业文明,我们不愿再看到欺诈和不诚信,我们更不愿意看到不透明的公司、那些以赚钱为主的公司,希望通过互联网影响这个世界,完善商业世界,这是我们未来的使命。

一个透明化的商业世界固然有助于互相监督,但是本质上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唤醒人的良知,我们仍然无法走出商业困境。

幸好,中国人对于良知有着一份天生的敬畏,只是被无所不在的商业利益遮蔽了而已。

稻盛和夫在日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于是他通过“盛和塾”等形式,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借助与张瑞敏的对话,稻盛和夫介绍了企业家修炼的六条基本路径。

1.精进努力:

精进就意味着拼命工作。

“拼命工作”其实是磨练心志、净化灵魂最有效的方法。

为了事业成功,我们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而一旦你付出了这样的努力,“智慧的宝库”就会向你瞬间开放,“神就会出现,并助你一臂之力”。

2.克制私欲:

所谓“持戒”就是遵守戒律。

这不可为,那不能做,释迦牟尼所讲的事情,其实并不难,比如讲不可贪欲、不可偷盗、不可损人利己,人都能做到。

人们之所以不“持戒”,是因为不理解“持戒”能够带来的好处,并错误地认为,“持戒”就是限制自己的享受。

其实“持戒”本身就是更大的精神自由,有了精神的自由,才能气定神闲,才能发现复杂问题背后的本质。

3.布施奉献:

所谓“奉献”就是为他人效力,就是说不只是为自己,也要为世人、为社会尽心尽力。

“利他”是宇宙间的基本原则。

实际上,像我这样随处可遇的乡下青年,在生存与奋斗中,不知不觉地实践了释迦牟尼所说的“努力”、“克己”、“奉献”这三项修炼,即拼命地工作,不做坏事,为世人和社会尽力。

就这样,我创建了两家公司,并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4.荣辱不惊。

我们在人生中遭遇的各种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今天幸运,明天就可能倒霉,因而人生就是“诸行无常”,人生就是波澜万丈。

既然诸行无常,人生就是苦难。

拼命忍住这类苦难,不被苦难压垮,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这类苦难,就能将苦难转化为幸福与功德。

5.镇定自若。

我们常常会生气、发怒,心态会变得粗糙、粗野。

处于这种心态,我们内在的智慧就会被掩盖埋没。

保持针对可以恢复平静的心性。

即使我们没有时间去坐禅,若能每天晚上把心镇住,腾出片刻工夫静静地反思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也会让我们发现许多智慧的闪光。

6.智慧磨练。

如果能致力于精进、克己、奉献、坚韧、镇定这五项修炼,就会产生“智慧”。

通达智慧的人就不再会有慌乱和不安,人生自然就会圆满。

德鲁克告诉我们如何“做企业”。

但是,面临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稻盛和夫认为,导致危机的不是经营手法、管理手段问题,而是经营哲学的问题。

如果不加反省,在物欲横流的基础上继续人类的活动,那么由人类构筑的现代物质文明及其发动机都将自行毁灭。

稻盛和夫启示我们如何“做企业家”。

多一份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多一份对内心和良知的追问,中国企业家完全有机会在二十一世纪率先完成企业的涅磐。

商业文明新动力——利他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社旗下《商学院》杂志2010年1月号,以“利他竞争力”为专题,深度探讨复兴时代的竞争与战略。

中国经营报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亲自撰写文章《商业文明新动力-利他竞争力》,指出利他竞争力对新商业文明的重要意义,并细化出四种“利他竞争力”:

策略性利他,职业性利他,集体性利他,社会性利他。

提出“只有当企业具有利他动机,而不仅仅是策略性利他时,才可以被认定具有了利他竞争力。

利他竞争力是企业强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竞争力升华为更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析京瓷50年

中国经营报社旗下《商学院》杂志2010年1月号发表本报记者的文章《京瓷50年的哲学与实学》。

全面解析京瓷创立50年来,“敬天爱人”的主导思想,以及用“利他之心”驱动的“阿米巴”业务模式。

指出“50年来,京瓷哲学从来没有动摇,这是因为从每一个阿米巴领导者到每一个员工都把为他人奉献看作是自己在公司存在的价值。

未来10年内中国还出现不了稻盛

德鲁克上世纪90年代曾预言,中国十年内会出现自己的管理大师,有独立的企业运营思想。

但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了,中国依然没有出现德鲁克预言的大师级企业家。

我的看法比较悲观,从这个时间点算,未来10年,中国恐怕还是难以出现大师级的企业家。

2009年11月,我带着长江商学院的EMBA团队去日本考察,感触很深,特别是对“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他的理念很简单,就是敬天爱人,用这种理念去经营他的企业。

这次去实地考察,发现这种理念和儒家的仁爱理念其实一脉相通,可是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没人用这种理念,用这种文明去真正经营企业。

在中国目前的阶段我们考虑的还是发展经济和一切向钱看,以获得自身包括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商业文明,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如何对未来的商业文明能够有所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要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做起来,先把我们很多的法律、经济机制的问题解决,同时强化商业道德,然后才有可能要考虑商业文明的问题。

我们的现状是让人乐观不起来的。

我的专业是研究公司战略的,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很少有中国企业能够真正把商业道德或者商业文明融合到战略层面。

在企业实例中,我发现皇明太阳能集团的理念很有启示意义,其总裁黄鸣先生的理念是:

怎样把一个看似公益性质的东西真正做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东西,他称之为“商务派”,以对应于“政务派”,即更多的靠政策来吃饭。

我认为,把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做成同时又能产生盈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如果能推而广之,将对中国的商业环境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商业文明的进步,风气转变是第一步,这就需要卓越的企业家发挥作用,特别是大师级的。

我们现在看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他们基本上都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后20年左右的时间。

但更长远的看,日本的现代企业思想是从明治维新时代就开始了,经过了100多年,而且这个商业文明的进程是基本延续,没有断裂的。

我国的现代商业文明虽然也发端于19世纪末,迄今也经过了10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起飞也已经过了30多年,但我们因为社会历史的变革,商业文明进程经历了几次大的断裂,现在还处在模仿别国和自我修复的进程,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思想体系还需要时间。

至于中国商业文明升级的具体路径,情况非常特殊,新中国建立以后是学苏联模式,改革开放早期是学日本为主,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又主要以美国模式为样板,这同时还有中国自有商业文化、传统的贯穿和影响,比如儒家,以及我们的地方商帮传统。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由于文化上的相近,日本最可能成为我们商业文明晋级的一个榜样和方向,我不这样认为。

中国和日本在一些文化层面是非常契合,比如以唐为代表的文化传统,但在民族性格上,我们是更接近于美国的,日本人是集体主义意识非常强,我们骨子里则是个人主义的,即使是儒家理念也是如此,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修、齐、治、平”,都是以个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商业文明升级的方向是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融合自我传统的一条路径,至于具体的模式,还有赖于杰出企业和企业家的出现。

在大多数人眼里,“哲学”往往深奥而艰涩。

哲学系毕业的,即便是高材生,也往往改行,无法从事哲学工作。

甚至,一提到“哲学天才”,人们往往联想到“疯子”。

  XX“哲学”,解释稍长,“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或许通读5遍,也仍然不明白“哲学”是什么?

此时此刻有位无名人士高呼,“经营需要哲学”,相信他肯定得不到“鼓掌”,甚至连“质疑”也甭想,恐怕得到最多的是无声的“嗤之以鼻”。

  因为一说到“经营”,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西方文化”,再深些“一大堆数据、图标、计算公式”,“那是一种生硬而高深但很值钱的学问”,但肯定与“哲学”挂不上钩。

“经营”一词的一般定义为“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

  然而如今,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稻盛和夫先生(年龄最小,仅存于世)提出“经营也需要哲学”。

人们不禁抬起头来瞄上几眼。

在稻盛和夫看来,所谓“经营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

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地确立起来。

  读起来,非常“言之无物”……

  他说,“时时从根本上思考事物应有的理想状态,这种思考习惯,孕育出了我的经营哲学的原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

技术员出身的他,最终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

  当初设立“第二电电”(也就是现在的KDDI)挑战一家独大的的NTT时,稻盛和夫就像唐·吉诃德,手持长矛冲向巨型风车。

社会舆论都认为京瓷参与,必败无疑。

稻盛和夫回忆:

“各种矛盾的想法在我头脑里交织,我十分苦恼。

每晚睡觉前,我反复扪心自问:

我投身电信事业,真的是为了民众的利益吗?

我的动机纯粹吗?

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吗?

真的没有一点儿私心吗?

是想出风头吗?

是为了获得喝彩吗?

是为了沽名钓誉吗?

是为了青史留名吗?

我每晚都不停地逼问自己。

  经过整整半年的反复思索,稻盛和夫终于认定自己“动机纯,私心无”,“敢向天地神明宣誓,没有一丝杂念”。

于是不再犹豫, 设立“第二电电”,积极参与竞争。

  稻盛和夫说:

“在通信领域,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一无所有。

如果我在这个领域内挥动令旗,取得成功,就能证明哲学的威力。

仅仅依靠哲学,真的能够成就这么巨大的事业吗?

设立DDI,以自己的后半生进行挑战,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证明哲学这个唯一的武器的力量。

反过来讲,如果我失败了,就证明仅靠哲学不能经营好企业。

  结果证明,稻盛和夫成功了,第二电电再次成为世界500强。

  2010年2月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应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之请,接手了第三家世界500强公司——已经宣布破产重组的日航。

与稻盛和夫私交甚深于2001年结识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向《当代经理人》表示,同创办第二电电一样,稻盛和夫接手日航的确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再次证明自己的经营哲学之有效性,与此同时,他不断质疑自己的动机,最终他得出他的动机纯粹:

1、挽救日本经济;2、给日本企业以信心;3、让日航的6万名员工不失业;4、为日本国民服务,因为一旦日航破产,日本将仅剩下一家民营的航空公司,当不存在竞争时,受压榨的将是日本国民。

  稻盛和夫作为一位20世纪的企业家,其想法实在另类得可怕。

不过据可靠消息,半年之后,日航4、5、6三个月财务报表合算出现了盈利。

就让我们来看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

它何以如此威力强大?

难道真如某些管理学者所议论“在过去10年,德鲁克武装了我们的头脑;在未来10年,稻盛和夫将充实我们的灵魂”?

  作为人,何为正确?

  2008年,当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阿里巴巴正在冬天苦苦煎熬时,马云却在思考“人的本质,企业发展到最后到底为了什么?

”10月,在日本京瓷公司总部会议室马云(44岁)稻盛和夫(76岁)做了一次对话。

马云对稻盛和夫的评价是,“真正的洒脱,在做人的境界上花很多精力”。

  接下来是那个传颂了许多遍的美丽故事!

在创立京都半导体公司的第二年,新进来的员工要求公司保证他们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到一定程度。

当时,公司刚成立,连自己都难保,如何保证新人的收入增长?

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稻盛和夫与他的合作伙伴,认为员工的要求符合人类价值标准,于是他们不仅答应了员工的要求,而且还把公司的使命做了重大调整:

“京都半导体公司的理念,就是提供给所有员工物质与心灵成长的机会,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促进社会与全人类的进步。

”因为稻盛和夫明白,如果和员工不一条心,京瓷永远无法做成“世界第一”。

  很难让人相信,还有这样的企业使命。

当我一位同事看到《活法

(一)》封面上的文字“让无数独生子女找到组织的关爱”时,她说,“一看这行字,我就不想看此书!

”在现今的中国,员工们知道自己不可能那么幸运碰到那么崇高的企业家,甚至在他们心目中,“无商不奸”。

  在多数企业,没有经营者会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个问题。

而稻盛和夫所思考的“经营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的原则,例如“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要善良,要公正,要有勇气,要乐于助人,要公平”等等。

  他说,“‘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

’或许有人感到惊奇。

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为了获利,“这种程度的违规没有关系吧”,将公司内的规范规则稍稍扭曲,结果行通了。

于是“稍进一步的违规也没问题吧”,规范规则更抛在一边。

这样企业或者产品就会发生问题,如果将问题公开,企业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于是采取“不如实公布,沉默以对”的态度。

而由于内部告发、问题暴露时,企业又出面掩饰,做假报告等。

结果舆论谴责企业说谎骗人、掩盖真相,事态越加复杂,最终导致企业崩溃。

  “这就是出身于一流大学、挤身于一流企业领导人岗位的经营干部做出的事情。

与这些企业精英们讲什么‘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们会一笑了之。

然而,这么简单幼稚的道理他们却不能实行,这就是导致企业崩溃的根本原因”稻盛和夫严厉斥责。

  “我认为,正因为缺乏这种朴实哲学的人成了大企业的领导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许多大企业丑闻频发。

而其结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陷入极度的混乱。

所幸的是,因为我缺乏经营的经验和知识,有关企业经营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仅仅从‘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一句话中引申出来,并用它来说服员工。

  “作为人,何为正确?

”在中国企业界从未发生过,那些古老的“美德”早已不挂在嘴边,我们也不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某条准则,久而久之,整天想的都是一己私利,想着怎么从别人那获取,而非帮助别人。

  稻盛和夫说,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则生;没有自利,人就是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

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则久;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如果能以利他的角度审视企业面临的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感,因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

其实,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有时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利他的动机能够焕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让经营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决断力和正义感。

  稻盛和夫还认为,宇宙具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

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将会协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宝库”,让我们享受灵光一现的惊喜。

稻盛和夫说,打开智慧的宝库大门的钥匙就是利他之心。

  当然,稻盛哲学绝不仅仅是理念,而是一整套调节激励员工精神气的经营管理体系和会计体系,其所独创的阿米巴经将公司组织分为一个个“阿米巴”小集体,而各个小集体,就像是一个一个的中小企业,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以“单位时间核算”这种独特的经营指标为基础,彻底追求时间附加价值的最大化。

“自利利他”,配上这套体系,稻盛和夫真正做到了“精神领袖虽走,灵魂还留在企业里。

”(详见阅读大师栏目)

  六项精进

  “自利利他”,“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要善良,要公正,要有勇气,要乐于助人,要公平”说起来的确容易。

但正如一首歌谣所唱“圣贤之道,听了唱了却不做,毫无价值。

”“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如果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

”哲学也一样,无论学了多少,因为是过于简单的道理,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认真实践的人反而很少。

  于是稻盛和夫把这套经营哲学进行总结归纳,认为管理者只要做好“六项精进”,就能搞好企业: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忘却感性的烦恼。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一条。

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

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在我27岁时,开始经营企业,成立了京瓷公司。

当时,我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识,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公司倒闭,不能让支持我、出钱帮我成立公司的人遭殃。

为此,我拼命地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凌晨,正是因为这种勤奋,才有了‘京瓷’今天的辉煌。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

稍微有了点钱,公司刚有起色,就想偷懒,就想舒服,这种浅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人类才有。

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绝不存在。

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

  “我向许多人提问:

‘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

’‘是的,我在努力工作。

’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

‘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第二,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

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

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

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稻盛和夫认为:

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

“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而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

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三、要每天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

待人是否亲切?

是否傲慢?

有没有卑怯的举止?

有没有自私的言行?

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

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

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

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

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过程就是“反省”。

  稻盛和夫经常说:

提高心性就能扩展经营。

也就是说,不磨练自己的灵魂,就无法搞好经营。

我经常和大家谈到这一点,我想和大家一起遵循这个原则。

  四、活着,就要感谢

  对一切都要说:

“谢谢!

  “‘感谢’非常重要。

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

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

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五、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

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

不仅当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