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430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docx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一课时:

图形的旋转

(一)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发展学生对具体图形的概括能力,培养几何直觉; 

2.通过对旋转图形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事物变化中的内在规律;

3.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旋转的知识解释一些现实旋转变化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法:

演示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动手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研究线段的旋转,认识旋转要素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1)出示钟面,请同学判断钟面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

看一看钟面上哪些物体在运动?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

引导:

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它们是怎么旋转的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出示课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2.借助横杆,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问题1: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横杆)请注意观察,横杆是怎么运动的?

问题2:

这个横杆的旋转(放下与收起)有什么不同?

问题3:

什么叫顺时针旋转?

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

用箭头怎么表示?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横杆的运动

问题1:

注意观察,横杆的收起和放下绕着哪一点进行的?

问题2:

横杆的收起和放下都是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题3:

有相同的地方吗?

问题4:

你是怎么知道横杆旋转了90°?

问题5:

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横杆的旋转表述清楚?

小结:

一定要说清“横杆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

3.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课本28页:

画一画

提示:

注意旋转三要素

4.巩固练习:

P29练一练1~4

二、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横杆绕(  )点(    )旋转(    )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

(二)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

3、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4、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

 

师:

老师这里做了一面小旗,会玩吗?

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不过有个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

分别请两位学生旋转小旗。

引导学生说说在玩的过程中小旗是怎么运动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转、中心点、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小结:

小旗绕中心点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二、实际操作,继续研究面的旋转

三角形ABC旋转90度的图形

(1)问题1:

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怎么画?

需要注意什么?

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2)问题2:

绕点B逆时针旋转90°,怎么画?

需要注意什么?

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三、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1)动态呈现:

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圆形旋转。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四、巩固练习

P31练一练1,2,3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三要素:

中心点、方向(顺、逆)、角度

小旗旋转的相同点:

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图形的运动

(一)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七巧板,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现象。

2.通过用旋转、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

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游戏:

俄罗斯方块

师:

数学无处不在,在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探讨图形的运动。

(揭示课题:

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活动一(课件出示)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师:

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

说说你的做法。

生:

(通过观察回答)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就可以了。

师:

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车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

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同桌两人先观察,然后互相说自已的想法。

(1)可以先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可以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

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一活动中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活动二

课件出示(如图,三角形)

师:

你能将图形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然后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吗?

 同桌的同学合作在学习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尝试把变换的过程描述记录下来。

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师生小结:

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P33试一试

学生思考卡片的移动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二要素:

方向、距离

旋转三要素:

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一要素:

对称轴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图形的运动

(二)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通过练习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根据题意,思考这三个小问题。

(2)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馈汇报。

学生汇报:

图形A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B;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在向右平移5格,也可得到图形C。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3题。

是“图画还原”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思考、记录、操作”的“还原”过程,尝试用前面学到的记录方式记录还原的过程,并与同伴交流。

4、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应让学生独立观察,说一说运动的过程,运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可以是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图形D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5、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5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自己动手摆一摆。

在摆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力。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Q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2格得到;

(2)图形A以方格纸中间的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可以得到图形C;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2格得到图形C;图形D绕点I逆时针旋转90度,再右平移2格得到图形C。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欣赏与设计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欣赏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法:

两先两后学导法

学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

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

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怎样组成的?

3.欣赏:

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说一说。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说一说的第1副图。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说一说的第1副图。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用平移法、旋转法、画轴对称图形法设计图案。

注意事项:

1、平移法:

数格子要看清平移方向

2、旋转法:

找准旋转点、旋转角度、旋转方向

3、画轴对称图形法:

选好对称轴找准关键点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练习三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应用能力,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变换相关的问题。

2.进一步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用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三种图形变换特点,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分析图案构成的方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同学们,本单元学习的是“图形的运动”谁能说说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与图形的运动有关的知识?

2.那么同学们对图形的运动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测一下。

(板书课题:

练习三)

二、巩固练习

(一)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三”第1题。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观察方格纸上所画的图形,找出变换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再自主完成教材中填空内容。

2.指名汇报填写结果。

3.质疑:

从第

(2)小题的填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4.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5.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图形A和图形C相差180度,这两个图形绕同一点一个顺时针旋转90度,另一个逆时针旋转90度,就会重合。

(二)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三”第2题。

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幅图,想一想,笑笑是如何把图1变成图2的?

2.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3.反馈汇报。

4.规律学生的汇报,师小结:

图1是由4个相同的小图形组成的;这4个小图形通过左右平移或上下平移,都可以得到图形2.

(三)自主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三”第3题。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自主思考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三”第3题。

2.引导学生思考,并要求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

(四)自主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三”第4题和第5题。

1.要求学生先审清题意,再独立画一画。

2.教师巡视,关注待优生。

3.请学生完成习题后,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方法。

4.小组内选出画得好的,全班展示。

(五)拓展练习。

1.要求学生观察教材第38页“练习三”第6题。

2.谁能说一说,最后一个图形是如何得到的?

3.要求学生拿出剪刀和硬纸板,剪一个正六边形,然后按教材上的步骤,在纸上画出和教材上同样的图案。

4.全班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

想一想,你能归纳出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三

平移

图形的运动旋转设计图案

轴对称

教学反思:

 

第七、八课时: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题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一、填一填。

(每空3分,共15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

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每空3分,共15分)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每空2分,共10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①ABCD

5、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

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台灯。

A、1B、2C、4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在□里画“√”。

(每空2分,共14分)

()()()()()()()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每空3分,共18分)

()()()()()()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

(1)平移得到的?

写在(6分)

(1)

(2)

(3)

(4)

(5)

(6)

七、把平移后能和

重合的图形涂上颜色。

6分

八、根据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

8分

九、画出来。

8分

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第九课时:

试卷讲评

主备人:

张浩生使用人:

 

讲评内容:

 

讲评目标:

 

讲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