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435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docx

别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膨胀土图文

xxxx地块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

xxxx

勘察起止时间:

20__年8月31日~20__年9月23日

提交单位:

xxXX公司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

审定人:

审核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提交日期:

20__年9月30日

目  录

 

附件:

1.岩土水测试报告…………………………………………………………………………1份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图例………………………………………………………………59张

4.钻孔柱状图……………………………………………………………………………5张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性质

受xxXX公司的XX公司对其拟建的“xxxxB地块”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的“xxxxB地块”位于XX市XX县xx镇xxx,地块面积约665m×228m,由164栋2~3层别墅组成,设一层地下车库(深约3.0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桩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待定。

设计单位是xxxx设计研XX公司,未提供拟建物的±0.00标高及荷载。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及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本工程的勘察目的是为拟建物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资料。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的技术要求,结合拟建场地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本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为:

①收集研究已有资料,查明场地所在地貌单元;

②判明建筑场地及附近有无影响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存在。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的成因、分布、规模、和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③查明场地内的地层时代、成因、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④查明建筑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

⑤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划分建筑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对场地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地基基础的设计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变形)模量等必要的岩土参数;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评价,并对施工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

⑦对拟建物的施工图设计和基础施工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及措施。

1.3勘察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遵循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1992)

《工程岩体分类标准》(GB50218—1994)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房屋建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__年版)

1.4勘察技术方法

1.4.1勘察工作布置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及上述技术要求,结合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和拟建场地的区域地质、地层资料及拟建物性质,共布置412个勘探孔,其中N120动力触探孔63个,钻探孔349个。

本次勘察钻孔深度为7.20~28.20m,间距为8.66~33.70m。

本次勘察共完成钻探、动探对比孔15个,标准贯入试验孔38个,取岩土试样孔138个,取水试样孔2个。

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4.2勘察方法

①钻孔测放与高程测量:

本次勘察钻孔测量采用XX县独立坐标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系统,根据《拟建物总平面图》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采用GPS测放钻孔位置及孔口标高。

控制点采用业主提供的A1(X=375017.150,Y=394828.435,H=569.458)和A2(X=375180.606,Y=394836.715,H=569.206)两个控制点。

②钻 探:

对所有钻孔的土层采用SH30-2A型钻机冲击钻进,对卵石层、中等风化泥岩层采用XY-1型钻机回旋钻进。

③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对卵石层进行了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以评价卵石层的力学性质、密实度及均匀性。

④标准贯入试验:

以评价土层均匀性和承载力。

⑤室内试验:

采取粘土、粉质粘土和全风化泥岩进行土常规试验和土的腐蚀性试验;采取卵石土扰动样作颗粒筛分试验;采取地下水试样作水质简分析;采取岩石试样进行天然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天然抗剪强度试验。

1.5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从20__年8月31日开始,20__年9月23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20__年9月24日至20__年9月29日进行内业资料整理,20__年9月30日提交本报告。

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5。

勘察工作量统计表表1.5

工作内容

钻孔

测量

钻探孔

进尺

勘探

总进

N120动力触探

试验孔进尺

标准

贯入

试验

取水

试样

取土试样及试验

原状样

扰动样

(个)

(个/m)

(m)

(m)

(次)

(件)

(组)

(件)

(件)

工作量

412

349/4215

5020.5

805.5

42

2

19

131

7

2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xx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见图2.1)。

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

在xx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xx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它次生断裂。

但除蒲江—xx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

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场地区域隐覆断裂的活动情况和龙门山、龙泉山构造带的活动对场地的影响。

蒲江—xx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是影响xx盆地区域稳定性的主要断裂,其性质、延伸方向、发育特征及其具体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从数百年来的历史地震记载已经证实,对本场地有影响的地震烈度都没有超过6度。

也有资料预测,在考虑穿过场地的主要断裂如进一步活动并同时考虑浅埋地下水影响的情况下,地震烈度超过7度的可能性不大,从龙门山构造带和龙泉山构造带的活动情况看,从获取的XX市区影响最大的场地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结合本次波速测试、钻探资料,也进一步证实,场地内无断裂通过,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亦可不考虑隐伏断裂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的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

 

图2.1xx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

2.2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县xx镇牧马山,地形起伏大,钻孔孔口标高为518.10~560.78m,高差42.68m。

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Ⅲ级阶地,场地内植物生长茂盛,地势北高南低,坡度约为15°,目前场地处于稳定状态。

2.3气象概况

拟建场地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较同纬度地区偏少。

形成春季回暖早,夏无酷暑,秋多绵雨,冬无严寒的气候特征。

气温:

多年年平均气温15.6℃,年最高气温一般出现于7、8月份。

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6℃,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不低于4℃。

因此冰冻极为少见,无土壤及地下水冻结。

降雨量:

根据1960—1975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1015mm/年,最高可达1382.5mm/年(1961年),距拟建场地较近的关口,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70.3mm/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6%。

蒸发量:

平原年平均蒸发量为994.41mm/年,最高可达1151mm/年、最低为959.5mm/年,彭州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75.1mm/年。

2.4场地地层构成及特征

该场地从上到下主要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堆积(Q2fgl)粘土、粉质粘土、卵石土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组成:

(1)素填土(Q4ml):

灰褐色、紫红色,稍湿、松散~稍密。

主要由紫红色泥岩弃土组成,该层主要分布在场地的东南侧,该区域被挖方后,由临近牧山丽景项目平场的土石方堆填而成,堆填时间小于1年,该层分布的建筑物主要为147栋、157~164栋,层厚0.5~14.3m。

(2)耕土(Q4pd):

黄褐色、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大量植物根系及少量角砾,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存在,层厚0.3~1.8m。

(3)粘土(Q2fgl):

棕黄色、褐黄色,局部为紫红色,夹灰白色斑纹,以粘粒为主,粘性强,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发育闭合裂隙,裂隙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充填,裂隙间可见光滑镜面。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4~9.5m。

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将该层分为硬塑粘土(3-1)和可塑粘土(3-2)2个亚层,该层底部含少量漂石和卵石。

(4)粉质粘土(Q2fgl):

褐黄色、灰黄色,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粉质粘土内含约占10%~20%的卵石和圆砾,局部含漂石。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5~6.9m。

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将该层分为硬塑粉质粘土(4-1)、可塑粉质粘土(4-2)和软塑粉质粘土(4-3)3个亚层。

其中软塑粉质粘土(4-3)分布在场地东南侧的365#和375#钻孔位置。

(5)卵石土(Q2fgl):

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卵石成分以火成岩为主,卵石呈亚圆形、圆形,卵石多呈中风化,少量呈强风化,充填物为粘性土。

卵石土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的1~41栋及62~65栋,层顶埋深4.00~14.90m。

按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其分为:

(5-1)松散卵石:

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卵石成分以火成岩为主,卵石呈亚圆形、圆形,卵石多呈中风化,少量呈强风化,充填物为粘性土。

卵石含量约50%,偶含漂石,N120修正击数小于4击,层厚0.70~2.00m。

(5-2)稍密卵石:

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约7cm,呈亚圆形,卵石含量50%~55%,漂石含量约占5%,充填物为粘性土。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层厚0.50~7.30m。

(5-3)中密卵石:

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卵石含量45%~55%,漂石含量约占15%,充填物为粘性土。

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0击,层厚0.60~4.80m。

(5-4)密实卵石:

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卵石含量大于50%,漂石含量约占20%,充填物为粘性土。

N120修正击数大于10击,层厚0.50~3.80m。

(6)泥岩(K2g):

紫红色、褐红色,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根据泥岩层风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亚层。

(6-1)全风化泥岩:

紫红色,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全风化呈土状,硬塑。

残存有少量1~2cm的碎岩块,用手易捏碎,0.6~10.9m。

(6-2)强风化泥岩:

紫红色、褐红色,泥质结构,风化较剧烈,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角砾状,岩质软,碎块手可折断或捏碎,层厚0.50~6.60m。

(6-3)中等风化泥岩:

紫红色、褐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级。

本次勘察最大揭露厚度为9.7m,未揭穿。

场地地层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5.1地下水

根据xx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赋存于人工填土和耕土层的上层滞水,二是基岩裂隙水。

(1)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粘土层之上的填土和耕土中,受大气降水、低洼处积水补给,水量不稳定,仅在场地内343#、349#、350#、352#、360#钻孔出现,水位埋深约3.0~5.0m。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一般埋藏在块状强风化泥岩及中等风化泥岩节理裂隙内,主要受邻区地下水侧向补给,各地段富水性不一,无统一的自由水面。

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及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的控制。

本次勘察期间为丰水期,仅在部分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场地内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为2.90~5.30m。

2.5.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钻孔361#和405#内采取地下水进行水的腐蚀性评价,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的规定,取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进行水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列于表2.5.2。

地下水的腐蚀性判定表表2.5.2

按环境类型(Ⅱ)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

介质

SO42-

(mg/L)

Mg2+

(mg/L)

NH4+

(mg/L)

OH-

(mg/L)

总矿化度

(mg/L)

孔号

361

27.23

<300

2.41

<2000

1.51

<500

0.00

<43000

88.0

<20000

405

65.60

8.43

2.12

0.00

145.2

腐蚀性

结论:

该地下水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按地层渗透性(B)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项目

pH值

侵蚀性CO2(mg/L)

HCO3-(mmol/L)

孔号

361

6.9

>5.0

0.00

<30

/

/

405

6.8

0.00

/

腐蚀性

结论:

该地下水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项目

水中的Cl-含量(mg/L)

长期浸水

干湿交替

孔号

361

/

1.68<100

405

/

6.74<100

腐蚀性

/

结论:

该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根据表2.5.2可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2.5.3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钻孔207#、271#和136#内采取场地土进行土的腐蚀性评价,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的规定,取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进行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列于表2.5.3。

土的腐蚀性评价表表2.5.3

按环境类型(Ⅱ类)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

介质

SO42-

(mg/kg)

Mg2+

(mg/kg)

OH-

(mg/kg)

孔号

207

26.24

<450

3.08

<3000

0.00

<64500

271

15.77

6.27

0.00

136

22.19

6.06

0.00

腐蚀性

结论:

场地土按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按地层渗透性(B类)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项目

pH值

孔号

207

7.6

>5.0

271

7.8

136

7.7

腐蚀性

结论:

场地土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项目

土中的Cl-含量(mg/kg)

pH值

孔号

207

8.62<250

7.6>5.5

271

8.79<250

7.8>5.5

136

8.56<250

7.7>5.5

腐蚀性

结论:

场地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对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根据表2.5.3可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仅以pH值判定场地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

3岩土的测试成果

3.1室内土工试验

3.1.1土层的常规试验

本次勘察采取粘土原状试样42件、粉质粘土原状样38件、全风化泥岩样51件,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土水测试报告》附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见表3.1.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3.1.1

岩土

名称

编号

天然

含水量

ω。

(%)

密度

ρ0

g/cm3

孔隙比

e0

液限

ωL

(%)

塑限

ωp

(%)

塑性

指数

Ip

液性

指数

IL

压缩

模量

Es

MPa

压缩

系数

a1-2

MPa-1

C(kPa)

内摩

擦角

Φ

(。

α

(3-1)

n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φmax

25.9

2.06

0.816

40.5

22.0

19.3

0.24

17.84

0.20

121

24.54

0.64

φmin

18.9

1.92

0.608

30.2

17.6

12.6

0.01

8.95

0.10

46

16.98

0.52

φm

22.3

2.02

0.672

38.2

20.1

18.1

0.12

12.44

0.14

90

22.07

0.58

σf

1.43

0.04

0.04

1.66

0.93

1.09

0.06

2.30

0.03

14.9

1.35

0.03

δ

0.06

0.02

0.07

0.04

0.05

0.06

0.55

0.18

0.19

0.17

0.06

0.05

γs

1.00

0.99

0.85

φk

89

21.94

0.49

土(3-2)

n

7

7

7

7

7

7

7

7

7

7

7

φmax

31.0

2.01

0.933

43.0

23.5

19.5

0.47

12.50

0.28

92

20.69

φmin

24.8

1.87

0.725

38.2

20.0

17.6

0.26

6.60

0.15

51

17.54

φm

27.9

1.94

0.819

39.7

21.2

18.5

0.36

9.22

0.21

70

19.10

σf

2.33

0.06

0.09

1.73

1.21

0.67

0.08

2.11

0.05

14.97

1.04

δ

0.08

0.03

0.11

0.04

0.06

0.04

0.21

0.23

0.22

0.22

0.05

γs

0.99

0.99

φk

69

18.99

硬塑

粉质

粘土(4-1)

n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φmax

26.1

2.00

0.772

36.8

24.5

15.9

0.15

14.64

0.16

68

21.37

0.61

φmin

23.3

1.90

0.721

36.8

20.9

12.3

0.13

10.89

0.12

66

20.43

0.52

φm

24.7

1.95

0.746

36.8

22.7

14.1

0.14

12.76

0.14

67

20.90

0.55

(4-2)

n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φmax

32.5

2.04

1.102

36.5

21.9

16.5

0.74

8.92

0.46

83

19.57

φmin

22.3

1.71

0.649

31.0

17.6

10.5

0.23

4.27

0.19

23

12.55

φm

26.4

1.91

0.809

33.5

19.9

13.6

0.47

6.59

0.28

47

16.72

σf

2.64

0.07

0.10

1.31

0.98

1.30

0.15

1.05

0.06

15.9

1.49

δ

0.10

0.03

0.12

0.04

0.05

0.10

0.32

0.16

0.22

0.34

0.09

γs

0.99

0.99

φk

47

16.55

(6-1)

n

51

51

51

51

51

51

51

φmax

35.2

2.11

1.050

16.19

0.47

93

23.21

φmin

20.3

1.77

0.563

4.19

0.11

12

14.43

φm

26.1

1.96

0.758

9.62

0.20

62

19.86

σf

3.52

0.06

0.10

2.88

0.07

16.53

2.13

δ

0.13

0.03

0.13

0.30

0.37

0.26

0.11

γs

0.99

0.99

φk

62

19.64

注:

表中C、φ值为快剪指标。

3.1.2粘土的胀缩试验

胀缩试验统计表表3.1.2

地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统计项目

50kPa下的膨胀率(%)

膨胀力Pe(kPa)

自由膨胀率δep(%)

收缩系数λs

(3)

n

8

8

8

8

φmax

1.20

97.5

55

0.41

φmin

0.51

58.6

47

0.36

φm

0.91

80.72

52

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