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36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学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0.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11.注意力问题:

不集中或过分集中都不好。

十二、“事故”就是在进行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情或现象。

事故包含人身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

十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十四、《安全生产法》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以下具体的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该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十五、快报的时限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社会影响重大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一次死亡(遇险)3—9人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12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一次死亡1—2人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省(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煤矿一次死亡1—2人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十六.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分析事故原因的步骤: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原因分析。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附录A,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①受伤部位;

②受伤性质;

③起因物;

④致害物;

⑤伤害方式;

⑥不安全状态;

⑦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5)确定事故责任者。

十七、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十八、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但总结起来,大体可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监督上有缺陷这三个方面。

十九、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

其主要危险部位如下: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圆形心轴和杆。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

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

8.单向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二十、机械危害的种类

1.静止的危险

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即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

包括:

(l)切削刀具有刀刃。

(2)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

(3)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和粗糙表面,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

(4)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尤其是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2.直线运动的危险

指作直线运动的机械所引起的危险,又可分接近式的危险和经过式的危险。

(l)接近式的危险:

这种机械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当人处在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将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

①纵向运动的构件,如龙门刨床的工作台、牛头刨床的滑枕、外国磨床的往复工作台等。

②横向运动的构件,如升降式铣床的工作台。

(2)经过式的危险指人体经过运动的部件引起的危险。

①单纯作直线运动的部位,如运转中的带键、冲模。

②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如运动时的金属接头。

③运动部位和静止部位的组合,如工作台与底座组合,压力机的滑块与模具。

④作直线运动的刃物,如牛头刨床的刨刀、带锯床的带锯。

3.机械旋转运动的危险

指人体或衣服被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

(l)卷进单独旋转运动机械部件中的危险,如主轴、卡盘、进给丝杠等单独旋转的机械部件以及磨削砂轮、各种切削刀具,如铣刀、锯片等加工刃具。

(2)卷进旋转运动中两个机械部件间的危险,如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轧辊之间,相互啮合的齿轮。

(3)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固定构件间的危险,如砂轮与砂轮支架之间,有辐条的手轮与机身之间。

(4)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直线运动部件间的危险,如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齿轮、滑轮与绳索间、卷场机绞筒与绞盘等。

(5)旋转运动加工件打击或绞轧的危险,如伸出机床的细长加工件。

(6)旋转运动件上凸出物的打击、如皮带上的金属皮带扣、转轴上的键、定位螺丝、联轴器螺丝等。

(7)孔洞部分有些旋转零部件,由于有孔洞部分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如风扇、叶片,带幅条的滑轮、齿轮和飞轮等。

(8)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引起的复合运动,如凸轮传动机构、连杆和曲轴。

4.机械飞出物击伤的危险

(l)飞出的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片、紧固不牢的接头、破碎的砂轮片等。

(2)飞出的切屑或工件,如连续排出或破碎而飞散的切屑、锻造加工中飞出的工件。

(二)非机械的危害

1.电击伤

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起的危险。

(l)静电危险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将引起爆炸、电击伤害事故。

(2)触电危险如机械电气设备绝缘不良,错误地接线或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触电事故。

2.灼烫和冷危害

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在深冷处理或与低温金属表面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

3.振动危害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

(l)全身振动。

由振动源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将振动传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动危害。

(2)局部振动。

如在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进行机械加工时,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从而给操作者造成振动危害。

4.噪声危害

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

机械引起的噪声包括:

(l)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球磨机、电锯、切削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2)电磁性噪声。

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噪声,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3)流体动力性噪声。

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噪声、如液压机械、气压机械设备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5.电离辐射危害

指设备内放射性物质、x射线装置、r射线装置等超出国家标准允许剂量的电离辐射危害。

6.非电离辐射危害

非电离辐射是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等,当超出卫生标准规定剂量时引起的危害。

如从高频加热装置中产生的高频电磁波或激光加工设备中产生的强激光等非电磁辐射危害。

7.化学物危害

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化学物所引起的危害。

(l)易燃易爆物质的灼伤、火灾和爆炸危险。

(2)工业毒物的危害是指机械加工设备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引起的危害。

工业毒物可能是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产品、废弃物、夹杂物,或其中含有毒成分的其他物质。

(3)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如在金属的清洗和表面处理时产生的腐蚀性危害。

8.粉尘危害

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

粉尘来源包括:

(l)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粉尘,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汽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2)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的抛光、石墨电极的加工。

(3)铸造加工中,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再次浮游于空气中的粉尘(二次扬尘)。

(4)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如木材、焦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

(5)焊接作业中,由于焊药分解,金属蒸发所形成的烟尘。

9.生产环境,指异常的生产环境

(l)照明

工作区照度不足,照度均度不够,亮度分布不当,光或色的对比度不当,以及存在频闪效应、眩光效应。

(2)气温

工作区温度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

(3)气流

工作区气流速度过大、过小或急剧变化。

(4)湿度

工作区湿度过大或过小。

二十一、机械危害的形式

l.咬入和挤压

这种伤害是在两个零部件之间产生的,其中一个或两个是运动零部件,这时人体的四肢被卷进两个部件的接触处。

(l)挤压

这种危险不一定两个部件完全接触,只要距离很近,四肢就可能受挤压。

除直线运动部件外,人手还可能在螺旋输送机、塑料注射成型机中受挤压。

如果安装距离过近或操作不当,如在转动阀门的平轮或关闭防护罩时也会受挤压。

(2)咬入(咬合)

典型的咬入点(也可叫挤压点)是啮合的明齿轮、皮带与皮带轮、链与链轮,两个相反方向转动的轧辊。

一般是两个运动部件直接接触,将人的四肢卷进运转中的咬人点。

2.碰撞和撞击

这种伤害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比较重的往复运动部件撞人,伤害程度与运动部件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的乘积即部件的动量有关。

另一种是飞来物及落下物的撞击造成的伤害。

飞来物主要指高速旋转的零部件、工具、工件、紧固件固定不牢或松脱时,会以高速甩出。

虽然这些物体质量很大,但转速很高,而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动能很大。

飞来物撞击人体,能使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高速飞出的切屑也能使人受到伤害。

3.接触

当人体接触机械的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直接接触人体时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运动部件一般指具有锐边、尖角、利棱的刀具,有凸出物的表面和摩擦表面;

也包括过热、过冷表面和电绝缘不良而导电的静止物体的表面。

后者不属于机械伤害。

接触伤害有4类:

(l)夹断

当人体伸入两个接触部件中间时,人的肢体可能被夹断。

夹断与挤压不同,夹断发生在两个部件的直接接触,挤压不一定完全接触,两个部件不一定是刀刃。

其中一个是运动部件或两个都是运动部件都能造成夹断伤害。

(2)剪切

两个具有锐利边刃的部件,在一个或两个部件运动时,能产生剪刀作用。

当两者靠近而人的四肢伸入时,刀刃能将四肢切断。

(3)割伤和擦伤

这种伤害可以发生在运动机械和静止设备上。

当静止设备上有尖角和锐边,而人体与该设备作相对运动时,能被尖角和锐边割伤。

当然有尖角、锐边的部件转动时,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大,如人体接触旋转刀具、锯片,都会造成严重的割伤。

高速旋转的粗糙面如砂轮能使人擦伤。

(4)卡住或缠住

具有卡住作用的部位是指静止设备表面或运动部件上的尖角或凸出物。

这些凸出物能绊住、缠住人宽松的衣服,甚至皮肤。

当卡住后,有引向另一种危险,特别是运动部件上的凸出物、皮带接头、车床的转轴、加工件都能将人的手套、衣袖、头发、辫子甚至工作服口袋中擦机器用的绵纱缠住而使人造成严重伤害。

机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十二、常见的危险零部位件有:

1.旋转轴。

2.相对传动部件如啮合的明齿轮。

3.不连续的旋转零件,如风机叶片,成对带齿滚筒。

4.皮带与皮带轮,链与链轮。

5.旋转的砂轮。

6.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靠近时的压板。

7.往复式冲压工具如冲头和模具。

8.带状切割工具如带锯。

9.蜗轮和蜗杆。

10.高速旋转运动部件的表面如离心机转鼓。

11.联接杆与链环之间的夹子。

12.旋转的刀具刃具。

13.旋转的曲轴和曲柄。

14.旋转运动部件的凸出物,如键、定位螺丝。

15.旋转的搅拌机、搅拌翅。

16.带尖角、锐边或利棱的零部件。

17.锋利的工具。

18.带有危险表面的旋转圆筒如脱粒机。

19.运动皮带上的金属接头(皮带扣)。

20.飞轮。

21.联轴节上的固定螺丝。

22.过热过冷的表面。

23.电动工具的把柄。

24.设备表面上的毛刺、尖角、利棱、凹凸。

25.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区。

二十三、电气事故的类型

根据电能的不同作用形式,可将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磁场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

1.触电事故

(1)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的伤害,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单相触电。

是指人体接触到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的同时,人体另一部位触及某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

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单相触电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

因此,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将单相触电作为重点。

②两相触电。

是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

两相触电的危险性一般比较大。

③跨步电压触电。

是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

跨步电压直接电击的危险性一般不大,这是由于跨步电压本身不大而且通过人体重要组织的电流分量小,但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2)电伤。

这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它表现为局部伤害。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种伤害。

2.静电危害事故

静电危害事故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

由于静电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

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乃至数百千伏,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静电危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

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造成生产故障,乃至停工。

3.雷电灾害事故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

其能量释放出来可能形成极大的破坏力。

其破坏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击雷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2)雷电的直接击中、金属导体的二次放电、跨步电压的作用及火灾与爆炸的间接作用,均会造成人员的伤亡。

(3)强大的雷电流、高电压可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

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

雷击可直接毁坏建筑物、构筑物。

4.射频电磁场危害

射频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

射频伤害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

射频电磁场的危害主要有:

(1)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过量的辐射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等临床症状;

可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出现心率或血压异常;

可引起眼睛损伤,造成晶体浑浊,严重时导致白内障;

可造成皮肤表层灼伤或深度灼伤等。

(2)在高强度的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可能产生感应放电,会造成电引爆器件发生意外引爆。

二十四、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触电事故的分布是具有规律性的。

根据国内外的触电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触电事故的分布具有如下规律。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一年之中,二、三季度是事故多发期,尤其在6~9月份最为集中约占全年触电事故的75%以上。

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由于低压设备远多于高压设备,而且,缺乏电气安全知识的人员多是与低压设备接触,低压触电事故远高于高压触电事故,因此,应当将低压方面作为防止触电事故的重点。

6.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这些行业存在工作现场环境复杂,潮湿、高温,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现场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使触电事故相对较多。

7.青年、中年人以及非电工人员触电事故多

这些人员是设备操作人员的主体,他们直接接触电气设备,部分人还缺乏电气安全的知识。

二十五、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将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分为三个级别。

摆脱电流。

人体在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为摆脱电流。

工频平均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

成年女性10MA;

直流电均为50MA,儿童更小些。

这还与触电的形式有重要关系。

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人体发生触电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超过50MA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出现致命的危险。

实验证明:

电流大于30MA时,心脏就会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30MA也是作为致命电流的又一极限。

漏电保护器的电流漏电脱扣器电流也是定为30MA,就是此理。

二十六、影响触电后果的主要因素

(1)通过人体的电流量,道理很简单,通过的电流越大,危险性越大。

(2)通电的时间,这也很明显,通电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3)人体的电阻,人体的电阻主要起作用的是皮肤表面角质层电阻。

但影响它的因素很多。

①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值和持续时间成反比;

②与外加的电压值成反比;

③与接触面积和接触紧密度成反比;

④与皮肤的完整性成正比;

⑤与皮肤的湿度成反比。

(4)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有关。

电流通过人体神经中枢或心脏,容易致人于死命。

危险程度:

手到脚-手到手-脚到脚,依次减小。

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对触电的后果影响也很大。

(5)通过电流的频率,交流电对人体最危险的频率是10-100赫兹,工频电是50-60赫兹这是最危险的,高于或低于危险性都减少。

二十七、预防触电的措施

1、采用安全电压

2、保证有足够的绝缘强度

3、预防触及带电部分

4、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5、采用低压触电保护装置

6、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二十八、矿山事故的分类

二十九、冒顶事故的处理

三十、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处理的要点。

三十一、井下水灾应急处理的一般原则:

三十二、冲天炉安全操作要领

三十三、电炉安全操作要领

三十四、热处理操作的一般安全要求

三十五、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向燃烧状态的转化,其过程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可燃物质。

2、助燃物质。

3、燃烧火源。

三十六、火场上热传播方式

三十七、火灾分类

三十八、建筑物防火措施

三十九、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

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

rdenpersö

nlichenfü

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

é

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

desfinspersonnelles;

pasà

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