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450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docx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摘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以改革开放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会发展。

但与周边兄弟省市相比,江西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发挥江西区域优势,加速在中部地区经济板块中崛起,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顺利实现江西经济在新起点上“崛起新跨越”,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区域经济学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着眼于区域经济活动在结构、空间和组织上的最优化,着重于对区域经济问题的总体、综合和动态的研究,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规律。

因此,江西必须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培育经济发展极,调整与完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等,以实现江西的崛起。

【关键词】中部崛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ABSTRACT

SincetheThirdPlenarySession,Jiangxiinreformandopeningupanddevelopment,astrongimpetustothedevelopmentofeconomy.However,comparedwithneighboringprovincesandcities,Jiangxi,orinarelativelybackwardsituation.Facingthenewsituation,howtoplayJiangxiregionaladvantages,acceleratetheriseofthemiddleplateintheregionaleconomyandnarrowthegapwiththedevelopedprovinces,thesmoothrealizationofanewstartingpointontheeconomyinJiangxi,"theriseofanewleapforward"isundoubtedlyamajorinfrontofussubject.RegionalEconomicsbasedontheregionaleconomicgrowthanddevelopment,focusingonregionaleconomicactivityinthestructure,spaceandorganizationaloptimization,focusontheoverallregionaleconomicissues,comprehensiveanddynamicresearch,is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Effectivelaw.Therefore,theJiangxi-basedregionaleconomymustcreateafavorableenvironmentfordevelopment,accelerate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activelyadjusttheindustrialstructure,fosteringeconomicdevelopmentishighlyselect,adjustandperfectthepolicies,andactivelyexplorenewmodelsforregionaleconomiccooperation,soastotoachievetheriseofJiangxiProvince.

【Keywords】centralChinarise;regionaleconomy;developmentstrategy

1导论1

1.1研究对象1

1.1研究背景1

1.1研究思路2

2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3

2.1江西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3

2.2江西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4

3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8

3.1江西GDP总量偏小8

3.2工业经济效益较低8

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处中等水平8

3.4城市化水平落后9

3.5江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其他问题9

4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1

4.1发挥矿产资源优势11

4.2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12

4.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3

4.4充分利用生态优势13

4.5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14

参考资料16

致谢17

 

导论

1.1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其基本任务在于揭示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规律,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制约关系,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区域经济管理,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关系。

区域经济学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着眼于区域经济活动在结构、空间和组织上的最优化,着重于对区域经济问题的总体、综合和动态的研究,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规律。

中部发展也属于区域经济学的范畴,因此,制定江西崛起于中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学习、吸收和借鉴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科学把握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切实结合江西的实际来调整与完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江西的崛起。

1.2研究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后实施的是东部偏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地区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成功地构建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

90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在大开发的带动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2003年又提出了东北振兴计划。

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这些“边缘化”的特征表现为:

经济地位下降,市场覆盖面缩小,城市影响力减小,制造业衰退,就业人数萎缩,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外流等。

据国家统计局研究表明,近两年来,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己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位居其次,中部地区速度最低。

中部塌陷导致整个全国经济被撕裂成三块,东、中、西部地区的自然经济梯度被人为中断,进一步强化了东部地区的极化效应,区域“马太效应”隐然成形,东、中、西部地区“供给—需求循环链”难以为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中部塌陷”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探索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是对江西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关键性问题的谋划。

谋求江西经济的合理增长,就必须依据对江西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科学谋划,以及对关系到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正确决策,即取决于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与实施。

1.3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分析江西省自身的经济各方面优势,通过数据研究分析江西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江西实际,从五个方面就江西区域经济发展

2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2.1江西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

2.1.1江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

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为江西省的一大潜在优势。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600毫米,相应平均每年降水总量约2670亿立方米。

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5亿立方米,径流总量居全国第七位。

按人口平均居全国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国第六位。

约相当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二倍。

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以上。

与主要负荷中心的华东、东北、华北地区各省相比处于较为丰富的地位。

在华东地区六个省区中则处于第二位。

据统计,江西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有610.59万千瓦,年发电量215.61亿度。

江西省内的鄱阳湖系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天然水产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江西水产品不仅数量多,品种全,更重要的是水面污染较少,特别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保持了清澈,其水质之优全国大小湖泊难出其右,十分有利于发展对水质等生态环境要求高的特种水产养殖业。

江西山江湖工程被选入我国政府为改善21世纪人类生活环境条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所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并成为这一计划中第一个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项目。

到2009年,虾蟹、肉食性鱼类、彭泽螂、黄颗鱼、红鲤鱼、鳗鱼、甲鱼、泥鳅、黄鳝、淡水珍珠等十大系列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74.万亩(不含稻田养殖面积68万亩)、网箱4.7万箱、工厂化集约化养殖面积167.5万平方米,总产量达到18.896万吨(含淡水珍珠产量6万公斤),养殖业总产值46亿元;加工业产值6亿元,增值3亿元以上;8500万美元。

2.1.2江西省的区位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讲,江西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三个三角区毗邻的省份,随着赣粤高速公路的开通,江西天字形高速公路网络将成为连接三个三角区的重要通道,江西在我国区域竞争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目前,它们正在向更高层次快速发展,其资金、产业、技术也在向内陆转移。

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又具有低成本、资源、生态等优势的江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1.3江西独特的旅游资源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是江西省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江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红色革命文化为主,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厚重。

全省有驰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等3处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等6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国家4A级景区7个;有景德镇、南昌、赣州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个;有国家森林公园1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南昌、井冈山、萍乡、瑞金等地还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

绝特山水、陶瓷艺术、道教文化、红色摇篮、客家风情、休闲保健等特色旅游产品构筑了活力无限的江西旅游。

2.1.4江西绿色生态农林资源

江西省与工业较为发达的省、市比较,污染和破坏程度轻,水与空气的洁净度为中部六省第一。

全省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59.7%,居全国前茅。

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山野间蕴藏着丰富的绿色宝藏。

全省活立木蓄积量2.90亿立方米;毛竹10.5亿株,竹材产量居全国前列;天然宜牧草地5771万亩,在中部六省中,仅次于山西;植物资源达6000余种,许多野生植物生长在远离城市和工业的山区丘陵地带,很适宜开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绿色竹木制品和绿色建材。

全国被评为AA级绿色食品共53个,江西就占了4个。

南丰蜜桔、赣南脐橙、广昌白莲、余干黑乌鸡、娶源“大彰山”牌和“天佑”牌有机茶、奉新“碧云”大米等等,己成为享誉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2.2江西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

建国60多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铜、钨生产加工、稀土生产加工、有机硅、盐化工、特色陶瓷研发加工、轻型汽车等优势产业。

几十年前,江西依托赣西、赣中的铁矿和煤矿资源,建起新余钢铁厂、萍乡钢铁厂,依托赣东北的铜矿资源,建起江西铜业公司,目前这些企业都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成为江西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中流石氏柱。

2.2.1江西的铜产业

江西铜产业己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到铜材加工的产业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铜精矿和阴极铜产量、铜材加工能力不断增大。

全省矿山铜精矿生产能力接近全国1/3,铜冶炼能力达40万吨,阴极铜产量约占全国18%,铜材加工能力达50万吨,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二是铜产业的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江铜集团的大型露天矿采矿技术和铜冶炼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正在建设的10万吨铜板带、2万吨特种漆包线、3.8万吨新型合金铜管等项目均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38万吨铜杆项目采用了先进的连铸连轧工艺,3万吨铜细线一期工程也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工艺。

2.2.2江西的稀土产业

目前,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稀土氧化物约10万吨,预计未来十年,稀土在环保、功能材料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强,主要功能产品将保持大幅度增长势头,全世界稀土消费量将保持8-10%的年增长率。

我国己成为世界稀土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用量第一的稀土工业大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上居主导地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江西稀土工业已形成从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加工应用到科研开发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2009年,江西省稀土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其中离子型稀土矿产量约8000吨,占全国离子型稀土总产量的31%。

江西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稀土金属重要生产基地,中重稀土合金、稀土铸铁的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稀土磁性材料和发光材料等中间产品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2.2.3江西的多晶硅产业

据专家测算,目前年我国多晶硅的需求量为4000吨,其中光伏产业约占70%。

但是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几百吨,目前的光伏生产所用的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市场供应缺口很大。

近几年,我国生产太阳能电池以近2倍的速度增长。

2004年组件销售量增长了300%,2010年全国太阳能所需的多晶硅年需求量会达到约3-4万吨左右。

作为硅料主要原料的粉石英江西储量非常丰富,己探明的保有资源储量近2000万吨,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在宜春一萍乡一带。

原矿易于开采,品位高,原矿洗选后二氧化硅含量可达99.5%以上。

江西的岩盐和萤石资源也很丰富,探明的岩盐资源储量10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樟树、新干、会昌等市县。

萤石资源储量近1000江西崛起于中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万吨,主要分布在德安、兴国、永丰等县。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江西多晶硅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硅原料和化工原材料的充足保障。

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项目建成投产,使江西在多晶硅铸锭和切片这个产业链中承上启下上的关键环节上走在全国最前列。

上饶等地也在加快发展金属硅产业,九江、萍乡也在围绕发展多晶硅料积极筹划和引进项目。

这些都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4江西的陶瓷产业

陶瓷是江西省传统产业,自古以来被称之为瓷都的“景德镇”就坐落在江西,江西陶瓷在国内外市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

江西省在陶瓷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陶瓷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产瓷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江西现有陶瓷企业180家,个体陶瓷工商户2000多户,陶瓷从业人员约8万人。

截至2010年底,江西陶瓷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4亿元,比上年有了明显的增长。

与此同时,江西陶瓷出口也大大提高。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江西省共检验出口陶瓷2161万美元,同比增长200%,到10月份全省陶瓷出口1.43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0%以上,是2001年的14倍,是以往出口高峰年代创汇4000余万美元的3倍多。

陶瓷业主要分布在景德镇市、高安市、黎川县、萍乡市等。

陶瓷产品按用途分为五大类:

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高新技术陶瓷。

代表江西省陶瓷工业水平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形成了一个包括原辅材料、陶瓷生产、内外贸易、科研设计和教育等配套完整的陶瓷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陶瓷主产区之一。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江西省逐步建成了包括陶瓷制造、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原料加工、石膏模具、陶瓷机械、陶瓷窑具、窑炉建造、瓷用化工、原燃材料采供、内外贸易与科研设计、史博馆藏、高中教育等配套完整的现代陶瓷工业生产体系和科研教育体系,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

2.2.5江西的轻型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标志之一。

加快培育江西汽车产业,推动江西汽车产业品牌建设,对于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江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是全国16大汽车集团中唯一拥有江铃、昌河两大汽车集团公司的省份。

在中部地区实力排名第二,已逐步形成了以江铃、昌河为龙头的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链。

江西汽车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己形成了以轻型汽车、微型汽车、客车为主,配套零部件全面发展的生产格局,全行业从业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

其中列入国家目录的汽车制造厂4家,客车及专用汽车制造厂12家,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专业厂100多个。

江西己经形成了包括江铃轻型载货车、江铃全顺轻型客车、江铃陆风SUV(休闲越野车)、昌河北斗星、利亚纳、爱迪尔微轿、江特环保型压缩式垃圾车等10余个知名品牌。

3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西经济经过连续多年两位数扩张型增长,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较高平台的稳定增长阶段,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分析江西与中部其他省份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江西崛起于中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寻和解答,是解决江西崛起于中部地区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

3.1江西经济GDP总量偏小

2009年和2010年,江西GDP分别增长13.2%和12.8%,分别排在中部六省的第4位和第2位,而人均GDP己从中部地区的末位分别推进到第4位和第5位,近几年江西经济的增长速度已步入了“12%—13%’’这样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区间,但经济总量仍偏小,还未从根本上摆脱中部谷底的地位。

201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0亿元,比上年增32.2%。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5152.2亿元,增长16.1%,占GDP的比重达54.6%。

江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为了实现经济追赶和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条件下,保持这样一个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3.2工业经济效益较低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统计数据看,2005年以来,江西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

总资产贡献率由2005年的6.24%提升至2010年的10.43%;资产负债率由2005年的66.37%降至2010年的63.18%;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5年的1.31次/年提升至2010年的2.36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05年的1.42%提高到2010年的4.14%;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30624元/人提升至2010年的78698元/人;可见,江西工业经济增长己逐步进入速度和效益并举的良发展轨道,但与中部其他省份比较,江西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相当差距,突出表现在工业增加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偏低,三个指标均居中部地区末位。

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处于中等水平

进入新世纪,江西投资增长明显加速,强劲而持续的投资增长成为拉动江西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强大动力。

201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56.7亿元,增长30.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0.9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投资5046.2亿元,增长38.1%,其中工业投资5002.1亿元,增长37.6%;第三产业投资3478.5亿元,增长26.1%。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178.6亿元,增长24.1%;非国有投资6596.9亿元,增长35.0%,其中民间投资6134.4亿元,增长40.7%。

可见,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增长和一批重大基础项目的实施和竣工,为实现江西经济崛起目标奠定了更加牢固的物质基础。

3.4城市化水平落后

城市化水平的有效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城市化步伐,是实现江西经济崛起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之初,江西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不大。

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差距明显拉大,2006年江西城市化水平为30.4%,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

近年来,江西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和2010年江西城市化水平分别达34.02%和37.1%,在中部六省中由2005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3位。

3.5江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其他问题

3.5.1观念问题

由于传统发展观影响,加之地处内陆相对封闭和良好的农耕资源条件,江西干部群众中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害怕风险等陈旧观念还比较浓厚,致使江西在改革开发的发展过程中相对落后。

表现在:

面对东西部地区竞争发展态势,江西崛起于中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部地区不是迎难而上,积极进取,而是以一种“两头都没靠上”削弱了中部承东启西作用的发挥,使三大地区难以联动发展;的失衡心理来对二是缺少合作精许多城市都一味争当区域经济中心,而合作愿望不足,难以实现双赢。

3.5.2投资环境问题

体制改革滞后,投资环境不理想。

其主要表现为:

首先,政府职能转变迟缓。

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进展缓慢,政府部门机构臃肿,缺乏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低,办事环节多,审批程序繁杂,办事疲沓拖拉,脸难看事难办。

政府的自我改革自我创新意识不强,依法行政的水平有待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有待提高。

其次,法制环境不完善。

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效率不高,执法者的素质和公正执法的能力有待提高,监督机制也不健全。

最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国有经济改革的力度小、战略重组的步伐慢、竞争力趋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迟缓、地位较低、制约因素太多,经济的开放度较低。

同时中部地区自身的政策创新力度不够,投资软环境不理想,致使发展处于被动状态。

3.5.3经济结构问题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调整滞后。

江西省长期偏重发展农业、能源、原材料产业,造成其经济结构的严重不合理。

表现为: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重工业比重高,轻工业比重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比重大,深加工产品没得到应有发展;资源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力弱,现代高科技企业起点低、数量少;国有企业占比过高,非国有经济发展不足等等。

3.5.4人才问题

江西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江西要崛起于中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必将日益迫切。

但长期人才外流形成的江西人才“洼地”现象正严重制约江西的经济发展。

虽然说在市场经济中人才可以也应该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择地。

但人才流失过多则不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江西省不但总体高科技人才总量偏少,而且高层次的人才流失现象也很严重。

据统计,江西省2009年有科技活动人员6938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3035人,平均每万人口科技人员数115人,比上年减少8人。

在江西省人才流失注入比例高达1:

7的情况下,高新技人才流失的比例有超过全省平均比例的趋势。

3.5.5环境污染问题

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超过控制目标29.8万吨和10.4万吨;部分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河段尤为突出,江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31.2%,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剧了水环境污染;部分引用水源保护区还存在排污现象,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安全,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大;全省酸雨污染仍然严重,并呈加剧趋势。

4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区域经济学原理并结合江西实际,本人将就如何把江西建成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生态产业强省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五个重要方面提出见解。

4.1发挥矿产资源优势

江西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率总体水平较低,产业链条普遍较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应用产品较少,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大有潜力可挖。

科学利用铜、钨、稀土、多晶硅、盐等特色矿产资源,培育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促进江西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利用矿产资源,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