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61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预习复习重点Word格式.docx

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4)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咯是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

“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5)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

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6)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7)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

“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8)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

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

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课后习题

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如: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

营养面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是一次秘密的旅行,也是精神上补钙。

五、补充练习

1.用横线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1)国庆节已后,学校要举行一次朗颂比塞。

(   )

(2)同学们在教舍里聚精会神地作做业。

(3)休息了一署假,同学们又从新回到了美丽的校圆。

(4)我们园满地完成了老师教给的训练任务。

(5)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  )不舍

不求甚(  )

不(  

 )而喻

(  )(  )有味

滚瓜烂(  )

毫不(   )豫

别出心(  

 )

大(  )身手

3.巧填量词:

一(   )图画

一(   )口琴

一(   )八音盒

一(   )朋友 

一(   )旅行

一(   )书

一(   )扑克牌

一(   )船

4.积累词语:

急匆匆(ABB)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舒舒服服(AAB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对句子的理解: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读句子进行仿写:

第二单元

1.《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秋思》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长相思》

词的大意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4.《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情景交融),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梅花魂》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

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他眷恋祖国之情。

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6.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②临走送我墨梅图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7.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1.易错音:

泊船 一水间 聒碎 衰老 一缕

帐 魂 葬 腮 甚 衰(哀)

娜 

.“间”读jià

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

ng;

“还”读huá

权“风一更”的“更”读gè

ng。

1.重点词

秉性——本性的意思。

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美化的精神,梅花魂。

玷污:

弄脏。

骨气:

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

屈服。

(1)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告诉我们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愈是寒冷和风气雪压,她就愈精神。

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所以我们要做不论多少磨难多少欺凌都不肯低头的、顶天立地的人,永远保持中国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四、补充练习

1.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梅花魂”在本课指 

,课文写了外公的五件事,分别是:

,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畔(   )

临(   )

概(   )

伴(   )

监(   )

慨(   )

杭(   )

浸(   )

扰(   )

抗(   )

侵(   )

挠(   )

3.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语:

(   )的泪珠 

(   )的舞姿

(   )的波纹

(   )的梅花 

(   )的柳枝

(   )的泉水

4.选词填空

(1)感动 感谢 感激

我非常(   )老师几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小军的话(   )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2)发现 发生 发明

我们学校里,每天都会(   )一些新鲜事。

爱迪生是著名的(   )家。

5.句子练习: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3)桂花开的花不是香飘十里吗?

(4)我们怎能忘记家乡呢?

第三单元

1.《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

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第一段讲鲸的体形特别大。

第二段鲸是哺乳动物。

第三段讲鲸的种类。

第四段讲鲸怎样进食。

第五段讲鲸用肺呼吸。

第六段讲鲸如何睡觉。

第七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4-7段分别从四方面讲了鲸的生活习性。

2.《鲸》作者用列数字,绝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

3.《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

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4.《新型玻璃》这篇课文重点应该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名称

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举例子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安全可靠

变色玻璃

随阳光的强弱变色

自动调节室内光线

打比方

吸热玻璃

夏天阻挡阳光冬天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室内噪音减弱

打比方列数字

5、《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

小松鼠:

漂亮、乖巧、驯良、可爱

即使( 

哺乳( 

处理( 

) 

尽管( 

调节( 

驯良( 

勉强 

削弱( 

特殊 

仍然 上腭 肺 矮 嫌 藕断丝连 

 噪音

 夹  

. 强

安然无恙——恙:

病。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2.重点句(说明方法):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列数字)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打比方)

(4)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列举数、对比)

1.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的了解到,鲸比象大得多。

接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的“大”。

然后,有一我国捕获一头鲸为例(举例子),再次列举具体数字,生动的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打比方)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2.《松鼠》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假如没有灰尘》:

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1.夹丝网防盗玻璃

阻挡强光

自动窗帘

藕断丝连

2.组词:

哺(  )

判(  )

废(  )

脑(  )

型(  )

捕(  )

叛(  )

费(  )

恼(  )

形(  )

博(  )

燥(  )

噪(  )

滤(  )

嫌(  )

搏(  )

躁(  )

澡(  )

虑(  )

歉(  )

3.搭配词语:

(   )的牙齿 

(   )的地方(   )地扑

适应(   )调节 

(   )保持 

(   )消除(   )

4.照样子,写词语。

强弱:

冬暖夏凉:

劈头盖脸: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

(   )(   )(   )(   )(   )。

(2)说明方法有(   )(   )(   )(   )(   )。

6.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并填在题号后的括号里。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E.假设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约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推土机”。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

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第四单元

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终生的启示是: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许地山:

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3.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1)易错音:

眼睑 

挣扎  

络绎不绝 

成熟 

垂蔓 

便宜  

播种

(2)易错字:

附近 捕获 鱼鳃 沮丧 告诫 实践

(3)多音字:

二、重点词句

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星罗棋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

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

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

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

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2.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1.组词

沮(   ) 

吩(  )

尝(   )

溅(   )

诱(   )

须(  )

租(   )

纷(   )

赏(   )

践(  )

绣(   )

需(   )

诫(   )

钩(  )

皎(   )

茅(   )

辩(   )

乱(  )

戒(   )

钓(   )

校(   )

矛(  )

辨(   )

刮(   )

2.搭配词语

一(   )涟漪

一(   )启示

(   )的月光

(   )的声音

(   )的目光

(   )地摆动

(   )地抖动

(   )地操纵

(   )地甩动

(   )地欣赏

(   )地问道

分辨(   )

抖动(   )

面临(   )

收获(   )

3.《落花生》的作者(   )。

4.日积月累:

(    

 ),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    

 )。

虚心万事能成,(  

  

)。

(  

 ),万事功到自然成。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