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98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形而上学观点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13、“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d)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否认意识存在的庸俗难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

14、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决定意识的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5、“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这是(d)

A.是非分明的观点B.无神论观点C.有神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6、“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b)

A.一切哲学的观点B.辩证法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7、“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这是(c)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8、承认“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

这是(c)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

20.实现由客观辩证法向主观辩证法的转变是为了

A.揭示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B.连贯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C.揭示事物的外部联系D.反映事物的运动过程(d)

2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c)

22.在工作中防止“过”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度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c)

23.辩证思维的方法是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因为

A.它们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方法

B.这些思维方法本质上就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联系

C.它们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

D.它们是人们初中经验的总结(b)

2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c)

2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b)

26.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辨证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2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c)

28.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辨证的关系(a)

29.事物矛盾的精髓是指矛盾的

A.普遍性B.同一性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斗争性(a)

3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d)

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发展的观点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32.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对立的焦点是

A.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C.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d)

33.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否定事物之间有相对确定的界限,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观点(d)

3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a)

35、“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的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

3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b)

37、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38、“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39、事物的质变是指d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

40、事物的质是指c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41、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c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

4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c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3、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44、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较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煤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

这说明c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积极和消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4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c

A.形而上学观点B.折哀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

46、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

47、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4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

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B.状态和形式

C.基本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

49、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c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

50、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

A.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5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B.视为糟柏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52、质和事物的存在是c 

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bc)

A.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C.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D.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2.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ad)

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实践是人特有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bcd)

A.观念性B.客观现实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4.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ad)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前者依赖于后者,后者不依赖于前者

C.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bcd)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6.下面说法能正确概括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是(ad)

A.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人才能有自由创造性的活动

B.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d)

A.对立统一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渗透的关系

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是(abc)

A.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理论基石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C.对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的正确解决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

9.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abc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意识和客观存在的同一性

C.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10.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为(abcd)

A.意识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对生理活动的控制性D.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性

11.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cd)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世界是变化发展的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12.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b)

A.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B.认识是先于经验和事物C.主观意志决定一切

D.世界是不可知的

13.恩格斯指出: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这段话说明(ac)

A.自然界、人类历史是第一性的,原则是第二性的

B.原则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原则是无关紧要的E.在研究问题中不必考虑原则

15.“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这说明(abcd)

A.人们的观念、思想受着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制约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C.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17.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是abd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C.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bd)

18.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bd)

19.“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

上述观点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世界是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

B.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之中(abcd)

20.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它的含义是

A.任何事物内部的诸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B.任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不同的事物经过一系列介统一起来

D.任何事物都只是世界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abcd)

2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

A.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同一B.具体的同一

C.包含差异和对立的统一D.能转化的同一(abcd)

2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C.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abcd)

2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它使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它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它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abd)

2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心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ac)

25.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主观.任意的否定D.抽象的否定(bc)

26.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acd

A.只观树木不见森林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D.斗争都是不同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acd)

2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完整含义是指

A.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B.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bcd)

28.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abcd)  

29.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不可分离B.在偶然性背后总有必然性存在

C.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并为之开辟道路D.偶然性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abcd)

30.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b)

3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变化发展的观点    (bd)

3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一性是斗争性的基础

C.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abd)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坚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前者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前者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后者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D.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ab)

34.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abcd)

35.辩证否定的特点表现在

A.否定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B.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发展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abcd)

3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ad)

37.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是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ac)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立方程联系的基础                  

第二章认识辩证过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2、“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d)。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c)。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

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b)。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5、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c)。

A.主体的被动性B.客体的被动性C.主体的能动性D.客体的能动性

6、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7、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d)。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万物是"

感觉的复合

8、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c)。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9、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b)。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

10、一切真知都来源于(b)。

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

11、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2、客观真理是(d)。

A.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承认

C.只有旧唯物主义承认D.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a)。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1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c)。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15、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1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c)。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17、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c).

A.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唯物主义给真理下的定义

C.混淆真理与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D.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辩证观点

18、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c)。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19、认识的最终目的是(c)。

A.发现真理B.认识世界C.改造世界D.创立新理论

20、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

A.社会实践的需要B.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作用

2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b)。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22、在真理观上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b)。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D.只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