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514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学概论 绪论Word文档格式.docx

理论、历史无法发挥作用;

只有应用,没有理论、历史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学习目的

(一)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二)探讨新闻活动、新闻现象的基本规律;

(三)运用理论观察、分析新闻实践。

基本要求:

(一)熟悉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学习理论课办法,看目录,首先了解各章节讲解的内容,具有大的理论框架,掌握了理论框架容易形成形象记忆以及理论整体脉络。

(二)了解概念、判断、基本知识;

概念、判断等基本知识,可以看做理论的基本网节,只有充分把握好没有细小的概念、掌握好网节,对于充分把握新闻学这张理论网具有将强的意义。

就如学英语的单词一样。

(三)理解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基本原理;

古今中外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都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律。

这种要学会理解。

人文科学原理不像自然科学,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让同学们区分不同社会化制度、不同文化背景所确立的基本工作原则是不一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工作原则,在美国做好新闻,在中国未必做好。

需要掌握,只有掌握才能应用于新闻实践。

(五)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观。

新闻工作是人类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主观能动要发挥作用,人的活动受到主观意识到支配,因此,新闻观念对从事新闻工作至关重要,新闻是不是就是为了挣钱的,谋取经济利益的,是不是电视台、报社的大楼越高越好,收入越高越好。

或者是不是新闻媒体只有社会利益等等。

有什么样的新闻观,就会直接影响着现实的新闻行为、新闻活动。

(六)运用原理、原则、方法分析具体的新闻活动和新闻现象,并指导新闻实践。

运用原理、原则、方法,分析新闻活动,新闻现象,并指导新闻实践。

参考书目:

1、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我们上过新闻史,应该知道,这是我国新闻学的开山之作,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的历史。

2、甘惜芬《新闻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建国后,公开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教材专著,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过渡期的理论认识对比有有什么区别。

3、吴高福《新闻学基本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受到教育部、中宣部推崇的一本书,从事新闻理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分析新闻传播,用马克思理论指导新闻学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书。

4、孙旭培《新闻学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目前为止,新闻理论著作,唯一一本翻译成英文的著作,在国外出版,中科院,新闻研究院院长,现华中科大新闻院院长;

是文章,主要围绕新闻理论。

5、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国内较早把新闻学与传播学嫁接的教材和专著。

内部规律,外部规律,从传播学。

注重传播学内容分析。

6、童兵《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用传播学的5要素,构建新闻传播学的框架;

两个都是吸收传播学的知识,丰富完善,充实新闻学。

童兵从5要素,分析,更注重形式上的东西。

7、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了解中国新闻知识的基础上,要了解西方新闻理论,

8、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在改革开放30年后对中国新闻理论进行新理论思考。

研究课题。

9、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

上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是美国新闻传播学学生必读的一本书。

从世界范围内,对指导新闻传播运作的理论进行归纳概况、比较分析,深入分析总结出4中理论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新闻研究文章、书籍引用率高。

10、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3

新闻理论角度看,比较好的一本站在批判立场分析的书。

批判学派的代表支流。

行政学派主导。

任何媒介都是权力的媒介,要么站在政治角度、要么站在经济角度、客观、只有是神话,绝对的自由是妄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学

一、什么是新闻学

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二、研究重点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运行的规律,以及他与人类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

三、新闻学的中心议题:

四、新闻学内容可以分为:

第二节新闻学的产生与发展

由“术”到“学”是一般学科产生的规律,新闻学也不例外,它是在总结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特别是在总结新闻事业的基础上,伴随着新闻活动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而产生的。

新闻学是一个外来词,英文为Journalism,曾被译为“集纳主义”或“集衲学”,其词根Journal源于拉丁文Diurnalis,意思是日报或每日记事。

可见,新闻学是近代报纸诞生以后的产物,因此国人起初干脆称它为“报学”。

徐宝璜在其《新闻学》的开篇指出:

“尝考各科学之历史,其成立无不在其对象特别发展以后。

有数千年之种植事业,然后有农学林学。

新闻纸之滥觞既迟,而其特别发展,又不过近百年事,故待至近数十年,方有人以其为对象而特别研究之者。

”1

事实上,以报纸为对象“而特别研究之者”,比徐宝璜所言要早。

新闻学最早萌芽于近代报纸的诞生地德国。

1609年,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德国出现,1660年德国又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

到了17世纪末,该国的一些大学里就有人开始以报纸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了。

当然,更加集中系统的研究要晚得多,而且这些研究首先是其他一些相对成熟和领先学科的学者进行的。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著《德国新闻事业史》,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史专著。

法国学者贝尔纳?

瓦耶纳研究发现,由于某些学科的领先地位,加上有些使用者的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先后对报纸进行了研究。

期间的先后次序各国大体一致:

首先是历史学家,他们列举历史上出版的报刊,介绍其内容、创始人、读者等;

其次是法学家,他们主要研究新闻法,对其进行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后来是社会学家,他们一开始就想把新闻学变成社会学科中的一项分科,因为新闻事业已发展成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以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说:

“社会有必要进行最纯粹的科学研究的第一个题目,就是新闻的社会科学。

”2再以后是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等都加入了研究的行列。

1895年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在德国的海特和堡设立。

19世纪中后期美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新闻教育的发展,而新闻教育的发展又促成了新闻学的正式诞生。

19世纪60年代,美国就有人倡议在大学开办新闻教育。

1873年堪萨斯大学开始传授实用的印刷知识,宾夕法尼亚大学于同年首次开设单门的新闻学课程。

美国正规的新闻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

俄克拉何马州的中央州立大学于1903年设立新闻系。

四年制的新闻学教育是1904年在伊利诺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同时开始的。

1908年,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成立;

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

同年,专门的新闻学术期刊——《新闻学季刊》(JournalismQuarterly)创办发行,该刊从1912年发行至今,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1916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新闻学院。

1919年,伦敦大学设立新闻系。

法国于1924年由天主教人士创办里尔大学高等新闻学院。

前苏联于1919年在莫斯科创立一年制新闻学院。

日本则于1929年由小野秀雄在东京帝国大学创设新闻研究室(战后更名为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1932年东京上智大学成立新闻系,由小野秀雄主持。

至此,新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得到社会的承认,并逐渐受到世人瞩目。

比较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新闻学在西方国家呈两大趋向:

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理论新闻学,其特点是依靠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再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实用新闻学,主要总结和传授采、写、编、评以及印刷发行的技术和技能。

二战期间,美国从战时的需要出发,抽调一批社会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心理学者,投入大量经费,对包括说服效果和内容分析在内的战争宣传进行研究,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

战时对宣传效果的研究和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促成了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这就是大众传播学(MassCommunicationStudy)。

大众传播学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MassMedia)为研究对象,不仅与传统的新闻学存在密切联系,而且把新兴的电子媒介包含其中。

因此战后美国一些大学纷纷把原来的新闻院系更名为传播院系,或将“新闻”与“传播”合而为一,成立新闻传播系。

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被介绍到我国以后,国内一些新成立的新闻院系也在名称上嵌上“传播”的内容,或称新闻传播学院(系),或叫新闻与传播学院(系)。

院系名称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它实际反映出学界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不同认识。

在新闻学与传播学,尤其是大众传播学的关系问题上,国内学术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是认为新闻学和传播学是两个可以相互并存的独立学科,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传播学之于新闻学或许有点类似艺术哲学的美学与艺术的关系那样”1,它的产生在客观上弥补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学轻理论研究重实际操作的不足。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完全可以包容新闻学,因此最终必将取代新闻学。

我们原则上赞成第一种观点。

传播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更为广泛的传播现象,新闻传播只是其中的个案,仅仅被用来引证传播学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

从传播学出发,不可能形成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系统而深入的理论体系。

新闻学可以而且应该吸收传播学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用传播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但传播学不能也无法代替新闻学,就像美学不能也无法代替其他具体的艺术学科和艺术理论一样。

中国人对报纸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晚期。

当时,面对外国人在中国大量办报的局面,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考虑并筹划自己办报。

1874年1月5日,王韬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批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与此同时,不少人开始著文探讨办报的意义以及报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方日报之利》三篇文章是国人最早研究报纸性质和功能的论文;

维新变法运动中,以康有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最具代表性,其影响力也最大;

另外,严复、谭嗣同、汪康年等也有独特的贡献。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中国的。

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局翻译的日本学者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出版时易名为《欧美新闻事业》)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西方新闻学专著。

1913年史青翻译出版了美国学者休曼的《实用新闻学》,该书于1903年在美国出版,是美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也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实用新闻学著作。

1918年10月,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次年12月10日,留美密歇根大学攻读新闻学与经济学的徐宝璜,出版了国人自撰的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学》。

《新闻学》原名《新闻学大意》,是徐宝璜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及为政治系四年级学生授课的讲稿,最早在1918年9~11月《东方杂志》15卷9~12期上发表,第二次修订稿在同年的《北京大学日刊》上连载,第三次修订于1919年《新中国》杂志第6~8号上发表。

所以蔡元培作序说该书“凡四易其稿”,“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1923年9月,京报馆出版著名记者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

该书是邵飘萍根据自己十余年记者生涯经验,并借鉴美、日新闻学著作,在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平民大学新闻系讲学的讲稿基础上综合而成,是国人自撰的第一部新闻采访专著。

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新闻系任教,所著《中国报学史》虽不是国人撰写的第一部报刊史著作,但由于它的理论性和系统全面性,“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这本书占有重要位置,是历史新闻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开创性学术著作。

”[3]另外,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学术著作。

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它们分别从理论、应用、历史三个方面建立了新闻学的基本学科内容体系。

至此,中国新闻学完成了西学东进的历史转折。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主要是党报理论,创立并形成于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

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领导人就对办报和报刊问题发表过不少观点和见解,但比较集中、全面、系统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创立和形成的。

早在1941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延安中央研究院就成立了党的第一个新闻研究室,李维汉兼研究室主任。

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4月1日,当时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根据通知精神实施改版,并发表《致读者》总结创刊10个月来的工作,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的序幕。

这次改革前后持续了四年,其间《解放日报》和党的一些领导人以社论等形式发表一系列文章,系统阐明了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观点、方针和原则,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在新闻的本源上,从唯物论的反映论出发,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

在报纸的性质上,提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党这个巨大集体的宣传员和组织者,党组织要利用报纸开展工作;

在报纸的功能上,认为报纸是党的最有力的宣传工具,是对敌斗争的锋利武器,是人民的教科书;

在办报方针上,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这也是党报的组织路线;

在工作纪律和作风上,要求坚持党性原则,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正确处理好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在业务和文风上,反对技术第一,主张政治第一,主张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完全真实,文风应生动活泼、鲜活有力;

在队伍建设上,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忠诚党的事业,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决不能像资产阶级报纸记者那样自称“无冕之王”。

党领导的第二次新闻改革是在1956年,以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为开端。

建国以后,党的事业从战争年代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党对新闻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作怎样的调整?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闻工作应如何开展?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虽然党在建国后的7年中做了不少工作,但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一边倒的“学习苏联”,使新闻界出现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

这些是这次新闻改革的直接动因。

这次新闻改革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

2、关于扩大报道范围满足读者广泛需要的问题;

3、关于开展各种不同意见公开讨论的问题;

4、关于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问题;

5、关于新闻界的自由竞争问题;

6、关于培养名记者的问题;

7、关于向外国通讯社学习的问题;

8、关于文风问题。

[4]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讨论,更谈不上深入的研究。

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化,特别是次年的“反右”运动的开展,新中国的首次新闻改革实际上是序幕刚刚拉开就不得不匆匆收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新闻改革开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这场持续至今的改革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探讨问题之深,发表论著之多,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

关于这场改革,我们将专章介绍,其中的一些成果也将作为本书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世界各国主导性新闻理论

新闻学主导型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观念的一个决定性理论主张。

目前各国主导型新闻理论主要有四种: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源于欧洲,盛行北美;

尤其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确立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做的理论探索。

自由主义兴起的背景(反封建主义、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一)、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

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主张:

报刊独立自主;

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二)、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的相互制衡的关系外,公众的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利。

美国第三任总统:

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成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有效运行的伟大尝试;

他指出:

“人民的意见是各级政府的基础”;

人民是统治者的唯一监督者,要使人们永远关系国事,假如他们一旦不关系公共事务,那么你和我、以及国会和州议会法官和州长都会变成豺狼。

人民监督政府最主要的手段在杰弗逊时代是报刊。

思想引申为: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国家的第四权力。

“无冕之王”

(三)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特点:

让民众群众、各党派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意见自由市场”最早来源英国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中引申,其后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论述。

既然任何人都有权利发表意见,由于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家庭、阶级、知识构成不同,其反应的意见发生错误了怎么办?

英国哲学家穆勒对此做了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任何试图利用权威的力量来压制言论自由表达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

证明:

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利,而且被压制者也失去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

假如被压制者的言论是错误的,也意味着失去了让真理在同错误的公开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

因此压制人们言论或思想的自由表达,必然是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智慧的掠夺。

(四)、对事实的信念

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对立的见解;

“公共报刊向读者提供的最崇高的服务是鼓励他们形成独立的见解——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为了使新闻报道满足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个体需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把客观公正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希望你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

所以,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客观报道。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开始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

绝对自由化曾使西方新闻界陷于一片混乱。

进入20世纪,西方报刊混乱局面稍有改善,但基本问题没有解决。

基本问题是:

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设计的理性至上,而是金钱至上、利润至上。

利润原则支配着西方新闻媒介;

出现一系列后果:

黄色新闻泛滥,多愿意见难以表达,公民的权利被践踏。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面临的是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性的矛盾;

报刊所有者和读者、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社会责任理论,50年代被向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

内容:

社会责任论不抛弃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的基础仍旧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只不过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做某些修正、修补。

(一)对每日事件给予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其置于能够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新闻必须全面、真实、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

新闻报道必须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

(二)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求社会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社会中的所有重要思想观点都应该出现在大众传播机构之中”,尤其是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权利。

(三)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换面

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各个社会集团、种族、阶层、区域做出合乎实际的正确的描述。

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个集团之间的冲突,确保社会的稳定。

反应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声音,关注弱势群体;

被消音,被遗忘、被忽视的

(四)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仅仅强调“意见的自由市场”,让各种意见都平等地表达出来,从理性出发,人们自然地会拥护真理,抛弃谬误。

但事实上,受众市场跟潮流走,最新与时髦的思想,或固执己见,拒绝服从真理。

社会责任论意识到,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思潮受到动摇,宣称“大众传播机构,是一种教育工具,可能是最有力的教育工具,并且他们必须承担教育者的责任,陈述和澄清为之奋斗的理想。

(五)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新闻完整性要求,凡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及时播报,不要漏播,更不能为了某些团体利益或者政府压力二瞒报,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

三、发展新闻学

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盛行,由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发展新闻学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很大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

核心内容:

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不同程度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实施纲要,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

守望:

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是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的发展项目上,使传统社会的人们把目光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整合:

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

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对于发展新闻学的理解:

首先了解:

媒介霸权主义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