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29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1-2单元测试题,2套)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隧洞(suì)纤细(xiān)高傲(ào)干瘪(biě)

B.蜗行(wō)胆怯(què)翡翠(fěi)伤痕累累(léi)

C.芦荻(dí)舵手(duò)熄灭(xī)笑涡(wō)

D.飞窜(cuàn)呻吟(yín)蠢笨(chǔn)差异(chā)

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

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

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如释重负激扬况且精妙

C.如释重负激扬因而精美

D.索然无味激起因为精彩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这种做法不但会伤及自身,更将伤害国际经济体系,不得人心。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

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6.诗歌默写。

(10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

 

 

①    ②       ③

(1)上面三个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既是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__________。

(均填写序号)(2分)

(2)在上面传统节日形象标志中任选其一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这一形象标志的寓意。

(3分)

【链接材料】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用具有民俗感的符号体现隆重的节日,给每个节日赋予了美的精神,是文化灵魂的一种凝聚。

 

8.名著填空。

(2分)

(1)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______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

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2)《儒林外史》中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将下列两首《乡愁》进行比较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9.余光中的《乡愁》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每个阶段都有“乡愁”的对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反映了诗人的思考过程。

诗歌中的“乡愁”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0.席慕蓉在《乡愁》中用什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这与余光中的《乡愁》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菊 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

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

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

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

咬一口,鲜透牙。

我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

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

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

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

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

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

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

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

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

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

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

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

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

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

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

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

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

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

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

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

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1.本文围绕菊写了哪两件事?

请简要概括。

(2分)

 

1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说菊花的“心竟是活的”,这句话有哪两层含义?

(3分)

 

1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画线词语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14.叙事性散文中常常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启示。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丁立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

“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

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的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5.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蒙眬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的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6.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7.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引导“我”理解《示儿》一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3分)

 

三、作文(50分)

20.请以《一棵小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

②可以大胆尝试写一首长诗。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B 解析:

B项中“怯”应读qiè,“累”应读lěi。

2.D 解析:

“悬涯”应为“悬崖”。

3.D 解析:

这道题在一个语段中综合考查了两字词语、成语和关联词的使用。

“如释重负”不会“虚度”,因此第一个空填“索然无味”;第二个空要填一个谓语动词,和“浪花”搭配的只能是“激起”;第三个空是解释原因的,因此填“因为”;“过程”是“精彩”的,因此第四个空填“精彩”,故选D。

4.D 5.C

6.

(1)富饶 荣光 自由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3)繁多是个谎言

(4)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5)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7.

(1)②③① ②

(2)示例一:

①标志以嫦娥奔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示例二:

②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示例三:

③标志由粽子形的山、龙舟和书法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趋利辟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

8.

(1)王玉辉 

(2)杜少卿

二、

(一)9.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诗人的故乡之思和家国之思

10.席慕蓉在《乡愁》中用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离别后对故乡的绵绵眷恋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相同点:

诗人都巧妙地把“乡愁”这种强烈的情感进行了物化,从而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二)11.①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

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解析:

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概括。

概括文章的事件,首先要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围绕主要人物,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来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12.①表示菊花还没有死。

②表示有活下去的信念(对生命的追求)。

13.

(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了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菊的赞赏。

14.①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②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学会坚守,无论冷落还是繁华);③营造温情,改善环境。

(三)15.B

16.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17.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一首诗

(3)上学后,爸爸引导“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

18.

(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2)爸爸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19.爸爸教“我”的诗使“我”永生难忘,这些诗中蕴含的精神情怀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

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要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本句表明爸爸教“我”的诗里蕴含的精神情怀影响了“我”的一生。

三、20.思路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题目的中心词是“小树”,可以实写,也可以比喻;可以写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借景抒情的散文,还可以像本单元中的体裁一样,尝试着写一首长诗。

而无论如何构思、立意,都应该突出“小树”的鲜明特征,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或者生命成长的真实感悟。

力争使文章新颖独特,主旨突出,不人云亦云,不浮于表面。

 例文略。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

①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④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⑥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4分)

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以古代先贤自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9分)

桐城路校区的春天如期而至,四月惠风和畅,傍晚彩霞满天。

从实验室到运动场,来去匆匆的都是为梦想而拼博的少年。

或许身体已经有些疲惫,或许昨天拉伸的rèn带还有一点儿疼,但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就是对汗水和伤痛最好的慰藉。

给我们力量的,还有那些每一个夜晚都守望在校门口的身影……成功,难道不属于每一天都不放弃努力的人吗?

在即将到来的六月,我们要用青春的璀càn,点亮十五岁的夏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rèn(   )带  慰藉(   )  璀càn(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2分)

(3)“如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  )(2分)

A.预定的时日   B.等待或盼望   C.一段时间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4分)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

“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4.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2分)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6分)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

(2分)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2分)

孤帆远影碧空尽:

___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

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2分)

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

___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

(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二、阅 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

“好玩不?

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

“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

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

“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

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

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问题。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

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

”另一个评委问。

“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

”秋明苦笑。

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

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秋明真是好样的!

我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