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37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庇荫树下汉译英.docx

庇荫树下汉译英

爱如榕树,荫庇学子

-----毕尔,中国将永记你的英名

【侨民档案】

毕尔.尤素福.阿布.哈特尔生于1938年1月17日,祖籍黎巴嫩,在贝鲁特长大成人。

年过5旬的毕尔,生前有着多重身份,曾任黎巴嫩中东公司驻台湾办事处负责人、台湾环球国际快运服务公司总裁、黎巴嫩环球快运公司董事长、台湾“扶轮社”奠基人、国际扶轮社黎巴嫩分社主席等职。

20世纪的1974年,毕尔只身来到台湾谋求事业上的发展长达20年之久。

期间,创建了环球国际快运服务公司,时至1994年间。

随着事业上的飞速发展,毕尔心想事成,万事如愿以偿,有幸娶了家在台湾聪慧靓丽的王相如为妻,相依为伴。

随后夫唱妇随,在这位年轻漂亮、贤惠能干妻子的鼎力协助下,毕尔于1994年黎巴嫩战后将公司总部迁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杰拉迪地区,

(20世纪70年代,毕尔只身来到台湾谋求事业上的发展,从1974年到1994年,20年之间,毕尔事业上飞速发展。

期间,创建了环球国际快运服务公司。

毕尔心想事成,万事如愿以偿,有幸娶了家在台湾聪慧靓丽的王相如为妻,相依为伴。

随后夫唱妇随,在这位年轻漂亮、贤惠能干妻子的鼎力协助下,1994年黎巴嫩战后,毕尔将公司总部迁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杰拉迪地区,)

并且还在美国纽约、中国上海、香港、台湾和泰国曼谷、新加坡开设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开设了分公司成立了办事处)取得了事业上的大发展。

可以说,此时的毕尔公司效益蒸蒸日上,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毕尔一直很关注中国的希望工程事业,关注慈善事业,关注贫困地区的校园文化事业。

献爱心,中国希望工程

古书云:

“世间最聪慧的是人,最亮丽的是风景,最崇高的是事业和信仰,最杰出的光辉榜样是人民英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时,可以说:

我整个生命和精力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是的,我想,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句话,应该永远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座右铭。

“美国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英雄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无私奉献睿智隽永,美在心灵。

”毕尔.尤素福.阿布.哈特尔,这位叱咤国际邮坛的黎巴嫩企业家,人如其名,具备独木成林、荫庇众生的榕树精神。

”他无偿捐资建设赠送给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定远寨乡的这家名为黎巴嫩女子学校,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人是幸福的,又是伟岸的。

因为他敢于在生活的天地间,抗拒尘俗与污垢,秉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格调,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命运与苦难的重压下拒绝变恶,变丑。

“最美”,美在勇于担当的责任。

每一份职业,每一个岗位,都有着自身内在的伦理要求和道德规范。

责任意味着坚守,责任蕴含着诚信,责任伴随着付出。

只要勇于承担起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即便是平常之举、凡人小事,人们也乐于用“最美”来赞誉。

多年工作在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定远寨乡黎巴嫩女子学校的校长朱月平这样评价毕尔先生。

当我们闻讯慕名来到这座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坐落在定远寨镇的黎巴嫩女子学校时,我们不能不感叹于毕尔先生的巨大魅力。

在1500平方米的校园里,不仅记录了他留给中国教育事业的价值理念和现代中国情怀,显现出的文化意识和思想脉络,更显示了一位阿拉伯在华侨民企业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殷殷寄语,以及那些年幼孩子们翘首眺望乡外的目光。

两行中英文字对照的校名高高篆刻在高耸校牌楼的正上方,清晰醒目用中国和黎巴嫩两国国旗图案分别制作的校徽,更显得独特唯美。

恩德之重重如山,山东聊城冠县定远寨乡黎巴嫩女子学校的诞生,不仅使中国各界人士极为震撼,也使众多熟悉毕尔的中黎两国朋友在震惊之余,感到迷惑和难以置信。

一位祖籍黎巴嫩的阿拉伯在华知名企业家,何以能出资5万美元,在1997年中国贫困地区建造起一座面积达1500平方米,能容纳近600名学生就读的女子学校,在当代社会做出了超出古人的壮美之举?

进而成为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乃至阿拉伯在华侨民中,为中国希望工程公益捐赠巨额款项的第一人。

见校园,人如其名

人如其名,校园唯美,黎巴嫩女子学校,真的非常小,校园面积达1500平方米,就像漂浮在万顷碧波上的一个小岛,地图上你很难找到它。

但是,它的确非常有名,到山东省、到聊城市,到冠县,黎巴嫩女子学校是一个经常会被人们提及的学校。

为什么?

因为一种精神,以人为本,道冠古今,来自中东阿拉伯国家毕尔的博爱精神,一位阿拉伯在华侨民企业家对中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一位向中国希望工程捐献巨额美金的中东阿拉伯国家第一人。

难怪在山东省教育界,在当地中国朋友中,流传着一段有关阿拉伯在华侨民企业家毕尔先生,捐资建校,回报当地社会的动人佳话。

如今,春华秋实它的故事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全校师生对毕尔的感情,深藏于心,并已经成为阿拉伯在华侨民扎根当地的一个标志。

同时象征着中阿合作无私互利的真诚和中阿友谊历久弥坚,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校的象征意义是丰富的,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生生不息的民族生命、侨民人物的广阔胸怀,都融入到中国百姓及校园学子的声声礼赞中。

毕尔显然是具有河海情怀的人,毕尔此举,无私奉献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唯有这样的激情气质,才可能有黎巴嫩女子学校的今日诞生。

毕尔,不只是在造房子,建学校,而是在根植厚土,教书育人。

他心中渴望,精致治校,独木成林。

难怪走进黎巴嫩女子学校,处处环境优美,景色怡人。

甚至连一砖一瓦都会说话,一墙一壁都能育人。

因为,捐款的是毕尔,所以他心之所念,魂之所系,爱洒中国育桃李,进而成为今日世界最美丽、最芳香、最珍贵是人的生命,让赤城成为他人生永恒的名片!

...

观碑刻,情意绵绵

步入黎巴嫩女子学校,一块硕大的石碑进入大家的视线。

我们赶忙走到碑前仔细观看,只见两行刚劲有力的中文繁体篆刻显映在石碑正面:

“黎巴嫩女子学校落成纪念,中黎友谊万古长青。

”落款是,定远寨乡人民政府,1997年5月18日。

石碑背面篆刻的内容是:

黎巴嫩知名实业家毕尔先生及夫人,投资五万美元兴建的黎巴嫩女子学校,于1997年5月18日落成。

毕尔先生是黎巴嫩著名的实业家,在国内外拥有多家公司,他热衷于社会慈善扶贫事业,对中国的希望工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注。

毕尔先生及夫人通过《今日中国》杂志社王复女士得知定远寨乡的贫苦状况后,于1996年2月投资两千美金赞助了40余名贫困失学儿童就读;1996年10月,毕尔先生及夫人投资五万美元建造了这所黎巴嫩女子学校,该校占地1500平方米,可容纳600余名学生就读。

毕尔先生及夫人的义举展现出国际人道主义的高风亮节,他们是中黎两国友谊的美好使者。

黎巴嫩女子学校架起了中黎友谊的桥梁,为表达全乡人民诚挚的谢意,永久纪念,特立此碑。

落款处是:

定远寨乡人民政府(印章),1997年5月18日。

捐巨款,学习雷锋

温和敦厚,刚正不阿的毕尔,对朋友虚怀若谷,肝胆相照。

他说,我虽然不认识雷锋,但他大公无私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让我感动。

虽说黎巴嫩是我的祖国,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但我是半个中国人,我要把学习雷锋的精神,变为实际行动。

“捐款不是商场上的相互竞技,是奉献,也是一种人生乐趣。

每个人的捐助能力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捐赠,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如果说从事业发展到了峰巅,到对公益慈善扶贫事业的华丽转身,毕尔完成了勇者到智者的成功蜕变,那么,自90年代初开始,毕尔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中国希望工程的队伍中,以此来表达对伟大中国的厚谊深情,成为资助中国希望工程的第一位来自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的黎巴嫩在华友好侨民,扮演的另一角色则是仁者了。

的确,知情者说,大人物的成功背后往往承受了常人不可能的付出,他们的经验不可复制。

毕尔不去刻意追求名利上的华丽,也不刻意编排内容,而是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四干”精神实实在在书写在中国大地上,所以他心之所想,行之所至。

毕尔为学校增辉,看不够的红墙青砖黛瓦,尝不尽的书香花香和心香……..毕尔的为人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如流星划过,留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唯独只有63年!

人格的力量决定走向,在通常意义上讲,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人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而且无论大小,对于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潜移默化的折射,对于社会生活也有无声的影响。

由此,毕尔献巨资捐助的黎巴嫩女子学校,是无数中国女生学子的精神殿堂,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事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但毕尔仍心系中国教育,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

对于捐助一所希望小学的决定,他感慨地说,这笔钱留在我手里,也不会让我的家庭更富裕多少,捐出去也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窘迫,但却能改善几代中国农村孩子的就学条件,收获颗颗“感恩”之心,最终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如今,冠县村里的孩子们很淳朴。

你对他好一分,她们会回报你十分。

走进教师办公室,毕尔先生身穿黎巴嫩民族服装进行激情演讲的照片下,一年四季放满了女孩子们每天在上学的路上采集的花草。

“又见雷锋、假如毕尔爷爷还在、美在女子校园、动真情,真扶贫、毕尔,你是一座丰碑、毕尔的襟怀、光荣在与平淡、大爱之校,以美铸魂、挥洒感动与激情。

”17年来,铺天盖地的各类缅怀毕尔先生的文章如雪片一般出现在校园墙报上。

很多人以为熟悉毕尔。

然而,在事业之外的毕尔,谁知?

对育人,充满真诚

毕尔对捐款的真诚是少有的。

他一种不事张扬,却内敛有力,颇具内涵的品格,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并不多见。

毕尔的捐款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爱教时代气息,让人感悟到一种大美境界,感悟到生命的高贵,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在校学生崇尚真,善,美。

毕尔利用希望工程助学渠道向中国希望工程捐赠了5万美元,以帮助那些贫困失学儿童上学。

面对摄像机,毕尔深情地告诉我们:

我原来并不知道中国有个希望工程,后来曾有中国朋友问过我是否愿意为中国希望工程做点什么,我听后很是高兴,我的企业在中国台湾、上海等地业务发展良好,我希望中国的育龄失学儿童们也能跟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愉快上学。

此后我了解到,山东省聊城市曾是革命老区,也是省一级的贫困乡,很多孩子因家贫而面临失学的压力,原有的校园也多破旧不堪。

过去在中国的日子里,中国人民给予我们的帮助如此之多,我深深地感受到贫困地区人民的质朴与善良,为回报中国人民的关爱,我愿意在中国最贫困、最需要的地方,捐资建一所希望女子学校,实现此生的一大心愿,这是我们对乡里孩子的一份心意,解决孩子上学的困难,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坐在教室里读书,让琅琅书声在冠县上空响起。

这样的善良,这样的善意,相信每个人都愿意把他写在自己人生的历程当中,当我们的人生过往当中写满善字的时候,这种温暖,这种温存,即便我们离开人间也是温暖的。

因为我懂得,“做人往往比经商赚钱更重要。

即便是再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他的社会价值不存在了,那么,其商业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据现场工作人员回忆,在捐款当日,中国希望工程工作人员向毕尔敬献了一束鲜花,并扯起了一面蓝色的大旗。

上书:

广博爱心的毕尔先生,受你捐助学校的孩子们感谢你!

献赤诚,捐出感动

常言道,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惯于用“心”创业的企业家,不可能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

然而,毕尔生前的捐款不分国界,他的丰功伟绩已成定格,成为长留在中国及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永久记忆。

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使他们夫妇二人把自己家中的积蓄连同大爱一并奉献给了那些需要资金帮助和温暖挚爱的各国各界人士。

在中国,政府为救助孤残儿童、失学儿童,相继启动了希望工程,在华工作的日日夜夜,他时刻关注着各种传媒中对失学儿童的相关报道,几乎每天都被电视直播中的某些镜头所感动。

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教育,面对这一状况,倾情中国教育事业的黎巴嫩企业家毕尔毅然决然做出决定,并乘1994年7月赴上海成立办事处处理公务之机,千里迢迢特地赶到总部坐落在北京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黎巴嫩前驻华大使法立德.萨马哈先生的陪同下,当场捐出2000美元用以资助数十名山西省保德县各个村庄的贫困失学儿童。

随后,1996年2月,捐资2000美元赞助4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就读;1996年10月,他出资5万美元,捐赠给山东省聊城市的贫困县,用以在定远寨乡建立一所女子学校。

在黎巴嫩,毕尔从青年时代起便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先后捐资上至医疗中心、下至幼儿园、学校、市政建设、乐团实体,可以说,工、农、兵、学、商,被毕尔资助过的领域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

早在1964年,年仅26岁的毕尔便将自己创业所得的约5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出,并因此被黎巴嫩日报、贝鲁特电视台、黎巴嫩慈善总会等单位评选为“黎巴嫩慈善新闻人物”。

在英国、美国、德国、希腊等欧洲国家,受到过毕尔救助过的国家和个人,更是难以计数。

修桥铺路,设立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孤寡老人赡养基金、扶养孤儿基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受惠于毕尔先生和王相如女士的何止山东冠县的孩子们。

当今天某些人拜倒在金钱面前时,他和夫人却毅然决然把自家的钱财无偿地捐赠到了自己的祖国黎巴嫩、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捐资助教、扶贫福利、希望工程事业中。

而且对受惠者没有所求,只需要受益的人们记住黎巴嫩三个字,而不是他们夫妇的名字,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对于积善成德,毕尔有着自己的认知:

在捐助对象的选择上,他希望通过捐助女子学校,带动更多人的自立自强,希望自己的捐助是“造血”而不仅仅是“输血”。

他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希望能为中国的校园文化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正如毕尔先生所言,他捐出的是自己对中国教育事业希望工程的真诚和感动,相信出自灵魂的也一定能进入灵魂。

而无数学生的感动,则是对企业家捐款激情的最好肯定。

“没有理由不把人生活出精彩来。

哪怕是让生命像流星一样,划破夜空的宁静,那也十分知足了,它留下最耀眼的一瞬,那已经知足了。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毕尔之举,惊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4月25日—27日,在中央统战部五局局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秘书长曹虹冰,全国工商联扶贫处处长刘桂芬的陪同下,联合国社会事业部考察团一行10人专程造访了山东省聊城市的光彩事业项目,并先后视察了冠县黎巴嫩女子学校,盛赞阿拉伯之子、阿拉伯在华侨民企业家毕尔先生捐资助教的黎巴嫩女子学校在冠县落成。

不过考察团团长也曾问过这样的问题,偌大的中国希望工程为何选择山东?

为何建设女子学校?

为何用黎巴嫩冠名?

面对这些提问,该校校长朱月平随即做出这样的解释。

一是,地处中国山东省隶属于聊城市,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冠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和革命底蕴深厚。

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刘伯承、宋任穷、陈赓、杨勇、杨易辰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冠县生活战斗过。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冠县涌现出了赵健民、徐运北、黑伯里等一大批革命家,被誉为“鲁西小延安”、“干部母县”,留下了鲁西北地委旧址、六十二烈士墓、血水井等红色文化资源。

但因冠县地处边远农村,属于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薄弱,又属革命老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始终相对滞后。

二是,毕尔辛劳一生,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但膝下家中无子女。

他曾对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中国虽已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当然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但还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儿童由于家庭原因无法正常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无法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有不同的命运。

因此我建议我和夫人的这笔捐款,最好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失学的女孩子。

因为女孩是祖国的花朵,人民的未来,未来家庭中的母亲,担负着养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因此国家和全社会理应从小关注她们,并多多为她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三是,按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项目捐赠条例规定:

资助对象:

1、存在危房或因学生规模扩大,急需新、改(扩)建、修缮的乡(镇)村完全小学(在征得捐赠人同意后,资助对象可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

2、存在危房,条件简陋,或租房上课的村小学或教学点。

3、新、改(扩)建、修缮包括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教学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

资助目标:

希望小学建成后,将成为安全实用、校园整洁、富有特色、基本功能齐备的乡村小学。

捐赠、资助标准:

捐赠50万元人民币援建一所希望小学

捐赠30万元人民币援建一所村小学或教学点

注:

捐赠50万元人民币亦可用于援建一所村小学或教学点

(其中10%用于中国青基会项目服务、管理和行政成本)

实施内容:

1、资金和命名

(1)希望小学的建设资金,除中国青基会提供的资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匹配。

(2)中国青基会以捐赠人同意的名称为希望小学命名。

接受援建的学校可同时接受其它社会捐赠,但不可为学校命名。

鉴此,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现场,毕尔曾多次再三叮嘱在场的工作人员,“切记、切记,我拜托你们,不要让传媒特地宣传我个人,这份捐赠是来自黎巴嫩共和国对中国教育事业和希望工程的无偿捐款!

毕尔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人类的慈善扶贫事业,献给了祖国和第二故乡的孩子们。

毕尔,一生63年中,曾有过无数的梦想和憧憬,做过一千零一个梦,可以说,大多如意如愿,心想事成。

但生命中唯一珍惜的让他为此留尽了汗,耗尽了力。

当他59岁时,终于梦想成真,当梦想终于变为现实时,他如释负重,仿佛他来到人间,就是为了圆梦。

 “真的非常感谢您,感谢您对冠县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

您的义举善举对山东省文教界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意义非凡。

相信您的义举善举会在山东、在中国产生非凡影响,产生示范带动效应。

”定远寨乡人民政府一位官员说。

  企业家出身的毕尔先生谦逊地说,“我十分乐意捐资5万美元建设这所女子学校,能有机会为山东省的扶贫慈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感到十分高兴十分荣幸。

  一所可以感受中黎文化的学校

  “我们考虑校系设置范围可以宽一点,涵盖文化教育事业文化产业的多种专业。

”校长说。

  “校园建设要体现弘扬中黎文化气息。

”毕尔先生提议。

“是啊,我们要把这所学校建成精品,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韵味,又体现中黎文化根文化的历史韵味,力争使学校的建筑群成为永久的有中黎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一个可以经常让人们来参观领略感受体验中黎文化的地方,要体现与一般乡村学校不同的文化气息、文化氛围、文化底蕴。

”毕尔先生表示。

我通过中国朋友给我讲述雷锋同志的故事,我决心学习雷锋同志的精神,了解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通过观看山区孩子感人的求学故事,使我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生存状态,明白捐资助教的特殊意义,知道山区的孩子和大家一样,有着对知识的热切渴望,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知道对于我们微不足道的这些钱,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却是黑暗里的一点光明,他们的命运也许会因为大家的捐款而改变。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相信只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献上一份爱,我们的爱心一定会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以勇气和信心,让他们重新点燃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

毕尔夫人王相如女士与其侄子宰德.古尔邦总裁在纪念碑前合影

欢迎毕尔夫人一行莅临指导

毕尔夫人和侄子与在校小学生代表合影

坐落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定远寨镇的黎巴嫩女子学校

 

校园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