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545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docx

语文课程简报第四期

主编:

沈大安李家栋张志刚

执行主编:

文玉燕孙艳清张剑华

辛翠焕徐慧颖周萍

专家视点/2磨课计划/3

协同讨论/7感言摘录/9

动态花絮/18在线研讨/21

研修导引/28

 

 

求同存异共享智慧

——《去年的树》同课异构的价值思考

沈大安

《去年的树》是一篇很多名师教过的课文,2008年1月“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也曾把这一课作为研讨课例。

在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时候,这篇课文怎样教出新意?

我们从这篇课文的同课异构中又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我们先来对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作一个比较:

环节

教学内容

毕英春老师

辛翠焕老师

识字写字

检查预习,重点识写“融、伐”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用“找出主要人物,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用“想象和串连画面”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给对话加修饰语,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关注词语的反复运用,体会人物感情;想象画面,揣摩人物心情,分角色朗读

想象练笔

抓住两个“看”,想象鸟儿的心情,感受童话内涵

续编故事,深化对童话内涵的理解,多元解读文本

拓展阅读

阅读《白蝴蝶》,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

看同课异构的课,我们应当先关注它们的共同之处,因为这些共同之处往往折射出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反映了老师们对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

从这两节课看,它们的共同优点是:

1.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突出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两位老师的教学,都紧扣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不约而同地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想象练笔”等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

2.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两位老师把课堂教学设计成几个板块,这些板块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比较到位。

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出现学生讲述不够简洁时,两位老师都指导学生运用同类情节归并的方法——“鸟儿向树根、大门、小姑娘问树到哪儿去了”,教师是在学生活动基础上作了有效的点拨、引导。

3.把握了童话的文体特点。

这篇课文体现了新美南吉童话的一贯风格,语言朴实、儿童化,故事并复杂,但情感丰富,内蕴深刻。

两位老师都把握住童话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和想象,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感受人物形象,并借助小练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这些共同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老师对教学文本的演绎,体现了学习贯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分析对比两位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运用上的差异。

从教学重点看,毕英春老师重在让学生掌握童话阅读的方法,然后在拓展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实现语文学习的“认知——实践——迁移”;辛翠焕老师重在推敲语言文字,深入揣摩人物内心,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两位老师对识字写字的处理差别明显。

辛翠焕老师认为虽然已经到了四年级,识字写字仍然应该作为教学是重点,尤其是“融、伐”两个字容易写错,需要加强指导;毕英春老师则认为学生到了四年级,独立识字能力已经形成,生字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学会,第一课时就不再安排识字教学环节。

有些教学内容两位老师是相同的,但教学方法不同。

比如同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两位老师的方法各有千秋:

毕老师的方法提纲挈领,简洁明快;辛老师的方法体现童话特点,符合儿童认知心理。

同是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毕老师采用“加修饰语”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外显,便于操作;辛老师采用“推敲词语”的方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文意兼得。

这些差异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活动是“因人而异”的。

这个“人”指的是两个方面——学生和教师。

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教法必然也要有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老师,学养、个性、专长不同,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会有差异,不会“千人一面”。

我们在向优秀教师学习的同时,要认识自己的教学优势,在教学中扬长避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绝不会只有一条。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安排、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都需要拓展思路,灵活运用,“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避免生搬硬套,呆板僵化。

我们的教研活动既要帮助老师在语文教学的大方向上形成共识,又要鼓励多种流派、多种风格、多种教学设计共存。

这样,我们就能在求同存异中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实现专业发展的共同提高。

这就是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济南市堤口路小学《盘古开天地》课例研究计划

学校名称

济南市堤口路小学

学科

语文

群组名称

济南市堤口路小学语文组

研修组长

张志强

课例研究模式

基本式

课例名称

人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18课《盘古开天地》

目标任务

1.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复述教学的有效性,使大部分学生在起始阶段能乐于复述,80%的学生学会详细复述。

2.通过学习结果的归因分析,提高教师观课评课的专业水平。

研究问题

1.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如何搭建教学支架,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理清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如何帮助学生区分详细复述与背诵,帮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

说明事项

1.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项学习要求,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复述的教学效果不容易在笔试中体现出来,往往被教师忽视,重要的教学内容反而不重要了。

因此,我们把提高教师的复述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作为研究目标。

2.这篇课文,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复述的要求。

让学生了解复述,乐于复述,学会复述,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刚开始练习时,要降低要求,帮学生搭建必要的学习支架。

学生在详细复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条理混乱,二是分不清背诵和复述,要么原文复述,要么只简单的调换几个词句。

因此,老师搭建的支架包括两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有条理复述,二是帮助学生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

所以,我们提出了上面的两个问题。

3.学生对复述的结果,可以通过后测统计,然后进行归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和改进老师的教学。

国家专家沈大安《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复述可以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手段。

但复述的教学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只有一两个学生讲,达不到大面积训练的效果,怎样让全体学生参与复述并有提高是教学的难点。

我们发现,很少有老师在公开课中做复述训练。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语言文字很有特色。

堤口路小学研修组知难而上,用《盘古开天地》进行复述练习,是贯彻课程标准的举措。

这个计划有很多优点:

目标任务切口比较小,却很有价值;研究问题是在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学生容易把复述变成背诵的情况提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好问题;说明事项中的措施也比较落实。

这个磨课计划值得大家学习。

省专家贺成金堤口路小学语文组《盘古开天地》的校本课例研究计划非常优秀。

研修组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复述教学”,目标、问题、说明紧扣这一课题层层展开。

1.“目标任务”明确,集中在:

一是教师教学和校本教研能力的提升,二是学生复述能力的提高。

2.“研究问题”聚焦在学生有条理复述和详细复述中,教师如何帮助和指导。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和教学实践适配,是“真问题”、“好问题”。

3.“说明事项”解释了目标和问题的产生缘由,说明了复述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预期成果”对学生达到的水平做了量化的陈述。

总之,这是一份专业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的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值得老师们分享、借鉴、学习!

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给老师的一封信》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学校名称

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学科

语文

群组名称

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语文1组

研修组长

刘媛媛

课例研究模式

基本式

课例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7《给老师的一封信》

目标任务

1.基于“面向学生学习”研究主题,通过本次习作教学课例打磨,围绕“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课标理念,落实“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要求。

2.建立“书信”与“阅读”、“生活”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本次习作,学会用书信表达生活,学会沟通。

3.熟练运用“三次设计两轮打磨式”的基本方式,设计高年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观课量表,运用“学生作品分析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增强校本研究的专业化和实效性。

研究问题

1.如何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把生活场景写真实、具体?

2.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情感?

3.如何在生活中创造写书信的机会,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说明事项

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存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其实,从中年级开始,大部分单元的作文都与本单元的课文有密切的联系,找到这些联系点,降低写作教学的难度,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主要原因,希望在磨课的过程中,成员们能够做到:

1.明确分工,积极配合,认真执行磨课计划;2.备课教师认真充分研究教材,备好课;3.以磨课为契机,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方法。

省专家王春蕊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语文1组在磨课计划中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层次清晰,指向性强,并且能够根据文本的特点找到“实”“准”“真”的问题,这样一以贯之地加以研究,相信本次书信习作指导一定会让老师们获益良多的。

指导教师殷惠群组反复讨论修改后,目标任务和研究问题做到了小而实,便于操作,易于达成,比较好的凸显了教学中实际存在的“真”问题。

如何打通习作、教材、生活三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习作用“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生活,这是很值得探讨与研究的。

青岛市实验小学语文一组《秋游》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学校名称

青岛市实验小学

学科

语文

群组名称

青岛市实验小学语文一组

研修组长

纪婉琦

课例研究模式

基本式

课例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

目标任务

1.基于“构建生本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研究主题,通过课例研究,使语文课实现三个转变:

从“教师的一味牵引”向“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从“重理解分析”向“在读中感悟灵活运用”转变;从“目标定位过高”向“目标设定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三维相互渗透”转变。

2.群组老师熟练掌握“基本式”的校本教研方式,通过设计科学的观课量表,有效观测、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每位老师熟练掌握观测要点和方法。

3.通过磨课,能优化教育结构,更新老师们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运用能力。

4.充分挖据教材中的语文因素,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掌握识字写字的方法,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识字策略、阅读策略。

研究问题

1.怎样鼓励并指导二年级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学习是实现生本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但是,日常的合作学习往往形式性的东西比较多,实际合作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

3.低年级可以选择的识字教学策略非常多,但是并不是有趣、热闹就是好的识字策略。

那么怎样针对不同的字形,选择最扎实有效的识字策略呢?

说明事项

1.实现从“教师的一味牵引”向“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时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虽然二年级孩子年龄小,但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合理引导,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从“重理解分析”向“在读中感悟灵活运用”转变时注意:

照“从内容入手-体会文本情感-学习表达方法”的流程来,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学习规律,展开教学。

3.实现从“目标定位过高”向“目标设定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三维相互渗透”转变时注意:

要适合学习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特点,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4.在用活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注意协调教学关系,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指导教师张臻:

这一组的磨课计划目标任务很明确,研究的问题符合学生年段的特点,而且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省专家王煦:

这份磨课计划中最可贵的是“说明事项”与“目标任务”的设计有呼应,有解释,有关联,可见研修组老师们真正找到了课例打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始终在围绕目标任务思考,思考设计原由,思考来龙去脉,思考预设成果,老师们的思路是明确的,聚焦的,清晰的,那后面的磨课研究一定是明明白白开展的。

 

协同讨论话题

从同课异构《去年的树》两位执教老师的教学中选取一个角度,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从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扩写或续写”等,比较两位老师教学的异同,讨论这样做的利弊。

讨论一泰安市高新区北集坡办事处庵上小学关成

听了毕老师的课觉得收获很大。

我觉得毕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集中体现在四项活动的设计,有一开始的画人物关系图,到感悟童话语言的简洁、展开想象,再到读写的训练,以及后面的拓展阅读。

二是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巧妙。

毕老师的课从本体性内容入手,由前面引导学生学习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到后面拓展《白蝴蝶》时加以运用;再有引领学生感悟新美南吉童话语言的简洁,到后面《白蝴蝶》的再次感悟,以及两次“看”的感悟,抓住第一次“看”的想象写话,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从而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老师是在教语文,不是在教课文,学生也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了“认知——实践——迁移”的训练,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只是有一点建议:

非本体性内容可以巧妙渗透,无需单独作为环节出现。

总而言之,毕老师为我们开设了一堂高水准的阅读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期望有机会继续学习!

省专家孟强关老师的点评聚焦毕老师的课堂教学,及全面肯定了毕老师在教学流程和本体性知识教学方面的有点,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实事求是,言之有物。

ID:

100703493

讨论二邹城市匡衡路小学王静

辛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选择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点”主要有如下四个:

一是学习生字“融”,写正确写美观;二是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三是感情朗读的指导;四是续写故事。

毕老师也设计了四项语言文字实践活动:

一是画“人物关系图”,整体感知童话内容。

二是有感情朗读、比较对话,练习加提示语,展开合理想象。

三是抓住“看”字,质疑问难,进行小练笔。

四是拓展阅读《白蝴蝶》,自主探究。

在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上,辛老师相对重视了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的“让学”理念,切实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这个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是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规律的。

毕老师相对重视了拓展迁移:

有引领学生感悟《去年的树》的语言的简洁,到后面《白蝴蝶》的再次感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老师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在教语文,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了“认知——实践——迁移”的训练,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所以说,两位老师都是在用教材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重视了学生的学。

我的感觉是:

辛老师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容量适中。

学生参与面较广,学得也比较扎实轻松,;毕老师的课更具有大家风范,容量大,起点高,信息广,重迁移运用,由课堂向课外阅读延伸。

对于一部分程度较高的学生来说能“吃好”,但对于少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点儿“吃不消”。

指导教师张丽王老师认真学习了课例,详实地阐述了两节课的异同,更可贵的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省专家孟强王老师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逐一梳理了两节课的流程和侧重点,以及两节课的共性,并诚恳地提出来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言之有物。

ID:

100687610

讨论三济宁市任城区实验小学语文2组组长王国华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方面,我认为毕老师的指导更直接、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

毕老师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这首先就降低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向高处走的台阶。

学生完成这一步非常轻松。

然后让学生说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当学生说得过于烦琐时,老师在肯定孩子的基础上强调要求: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

并提示小鸟找树的过程能否用一句话来说?

学生很快领会,简化了说法。

毕老师及时总结:

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同类的事情可以合并成一句话来说。

然后全班进行练习。

之后老师进一步细致总结:

童话中人物较多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注意相同的事情要合并说。

这一环节既体现了老师指导的过程,又有方法的总结,确实将学生的学落到了实处。

相比之下,辛老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觉得就有些费时费力。

而且之前学生已有预习了呀,学生对故事内容肯定有所了解,课堂上何不直接找学生说说看?

上来就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虽然后面在辛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捕捉角色、串联画面”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但较之毕老师的指导,缺乏层次性,而且我认为初始学生所说的“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内容”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了,干嘛还要这么费劲的重新另找方法呢?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敬请各位指导。

省专家原华秀王老师的学习非常用心,抓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个方面进行对比,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但“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是否又太笼统了呢?

共同探讨。

ID:

100931032

 

这里群星荟萃,这里芬芳四溢,这里风光无限好

山东省沂源县实验小学万玲

   ……   

屈指一算自己从教已有十六个年头,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又有几年呢?

去年由于工作调动,我来到了实验小学,拿过二年级的教材,从网上搜出课标,走进教室,面对那60个叽叽喳喳总也静不下来的孩子,我真的是一片茫然。

我告诫自己,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但结果却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面对并不理想的成绩,我心潮澎湃、食不甘味,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从来没有这样失败过......我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走出低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就在彷徨之际,迎来了网络研修——

感谢研修,不出家门就能听到专家教授精彩的解读;感谢研修,为广大老师们提供了网络平台,齐鲁园丁汇聚一堂,不曾谋面尽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感谢研修,自己的迷茫和困惑只需要敲敲键盘,就有专家以及各位同仁组成的智囊团纷纷献计献策;感谢研修,我曾经那么喜欢堆砌文字,平时忙于琐事再加上本身的懒惰,竟难得静下心来写上一字半语,研修中的随笔、感言栏目激起了我想写点什么的欲望,让我拿起了近乎生锈的笔。

这里群星荟萃,这里芬芳四溢,这里风光无限好.....

指导教师郗新梅难得静下心来学点什么,写点什么,万老师用真实的笔触向我们娓娓讲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成长经历和烦恼困惑。

是研修给了我们交流的平台,是研修重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是研修让我们整理思绪,重新上路。

省专家王春蕊在键盘上飞舞的不仅仅十指,还有万玲老师飞扬的思绪和对教育的一份热忱,对教研的一腔热情。

心的方向

沂水县许家湖镇中心校李敏

……

研修第一天——狗血。

大小事情扎堆来,好脾气也应接不暇啦。

长途跋涉回家发现没带钥匙的无助,想过放弃的无奈,对自己的自责,对组长的愧疚,到争分夺秒提交作业后的轻松长叹,五味杂陈。

狗血一次就足够了,再也不想延后作业的提交了。

研修第二天——死磕。

可怜的午休又被我搭进去了,上下眼皮抗议闹革命闹得很凶,被我恶狠狠地镇压,才老老实实干好本职工作,陪我到最后。

嘿,多亏有你们,辛苦了,赞一个。

研修第三天——顿悟。

繁杂的学习任务,静心来应对。

郁闷,闪一边;抱怨,快让道。

谁家那小谁,组长喊你回家写研修作业!

对头,研修来不得半点浮躁,定下心来。

嘿,亲爱的自己,谢谢你告诉我沿着心的方向。

每天都得继续,每天都很精彩,加油才真真是极好的呀。

指导教师杨明蕾“无厘头”的诙谐中沿着研修的方向,迎向充满阳光、快乐、健康、幸福的每一天,加油哦!

省专家韩国萍李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研修心曲。

心的方向就是阳光、快乐、努力、扎实……心的方向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

磨课为提升修己祝融合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王青

  纵观每位教师的成长,发现磨课是帮助我们走向成熟的有效方式。

每经历一个阶段,就有每一个阶段的收获与韵味。

《森林狂想曲》——摹课阶段

 当青涩的我们走上三尺讲台,都有过临摹别人的课堂的起始阶段。

就像开始学画画从临摹入手一样,将名家、大家的教学环节、渲染语,甚至评价都原封不动地照搬;待有了“绘画”基本功,才开始揣摩他人意境,尝试独立构思。

此刻像在一次次听《森林狂想曲》,整个课堂中全是“模拟之声”。

《沉思曲》——磨课阶段

 其实,潜心学习他人的设计、语言、方法,这就是单纯的模仿,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往往改变现状,要么进行“草根教研”——几位兴趣相投的、执教年段相仿的教师在一起交流、揣摩;要么是在专家引领下的进行专题研讨。

无论哪一种研讨方式,既有“集慧式备课”的共性,又有“行为跟进式”的探索,所有参与者都绞尽脑汁,最终集思广益,形成一节满意的课堂设计。

在此阶段,既有《沉思曲》所表现的虔诚与舒缓,又有“旋律”展开时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因为是集众智之力形成的课堂,是教者满意,学者舒心啊!

《田园交响曲》——硕果篇

  最高端的阶段是课堂呈现或细腻动人,或朴实无华,或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样广受欢迎。

因为此刻,每一节课都贴着自己的标签,拥有每个人独特的风格与辨识度。

可以似孙双金的情智语文,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王崧舟、周益民的诗意语文、诗化语文,薛法根的组块教学……也可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自己的教学特点出发,通过潜心研究和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此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岂不快哉?

指导教师 张莉欣赏着美妙的“乐曲”,感受着研修的历程,外加那温馨的小贴士,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呀!

省专家 吴丽平磨砺前行,修己悟道,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喧嚣回归自然,携手共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绚丽锦图,这就是我们的研修之道!

纠结取舍间见本真

青岛嘉峪关学校时岩

………

  辛老师在这第四环节上前后三个版本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修改的过程也是向李家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