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53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docx

教高16号文件精神解读

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解读

1、16号文的全称是什么?

   16号文全称为《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高[2006]16号文件的主要精髓可以简单用8个字来概括,这8个字是什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3、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1)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4)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5)“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6)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4、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有哪些?

   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有:

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

5、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什么上?

   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6、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高等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什么?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8、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专业课专任教师要强调什么水平的提高及增加什么样的工作经历(也就是“双师”素质)?

  专业课专任教师要强调技能水平的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也就是“双师”素质)。

9、高职院校应如何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10、高职院校应如何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11、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2、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措施是什么?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第二,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三,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第四,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3、如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4、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措施有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二,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15、如何加强教材建设?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以加强教材建设。

16、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什么?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1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三个关键环节是什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18、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是什么?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9、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20、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1)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3)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如何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1)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2)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3)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22、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23、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何完善?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4、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通过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五种能力。

25、高职院校如何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之一就是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解读(之一)

16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这个文件共有9条意见,所以通俗地称为“新九条”。

16号文件的基本内容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解读(之二)

1.【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

这是我国首次在正式文件中确认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

据专家分析:

既然是一种类型,类型中就有层次之分,即:

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高职,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高职内部结构调整的政策依据。

2.【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教高[2006]16号中将以前的“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中的“研”去掉,进一步明确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功能上与本科院校的区别。

3.【“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优先支持工学结合方面优势明显的专业,形成国家、地方(省)、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该文件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专家建议各高职院校在第六学期,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同时强调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要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6.【“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重点建设3000门国家规划教材】:

“十一五”期间已经批准的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为106门。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解读(之三)

第二部分这个《若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一、一个重点

这“一个重点”就是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两个性

这“两个性”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②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三、三个建设

这“三个建设”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第1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

这里有“六个要”:

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第2个建设——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也是“六个要”:

①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②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③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④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⑤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⑥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争取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第3个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

①要着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的获取率与获取质量;②要致力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顶岗实习落实;③要着力于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④要致力于能很好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四、四个加强

这“四个加强”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模式改革”。

第1个加强——加强素质教育

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这里有“五个要”:

①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②要以中发〔2004〕16号文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④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⑤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2个加强——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

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与此同时有“六个要”:

①要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②要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③要力争进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④要在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加强和规范专业建设;⑤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⑥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第3个加强——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做十个方面的工作:

①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③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④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⑥加强教材建设,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⑧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⑩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第4个加强——加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为此强调“五个要”:

①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③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④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⑤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五个重视

这“五个重视”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⑴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⑵应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⑶应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要求党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⑷应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⑸应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这个《若干意见》的根本宗旨

这个《若干意见》的根本宗旨在于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社会,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