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569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辅助设计(CAD)普及率指CAD在企业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中普及的程度,采用CAD的产品数占企业产品总数的百分比。

(2) 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

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重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例如:

CAD覆盖率是指企业设计工作总量(包括设计计算与绘图)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

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3) 网络化程度,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

 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

 企业上网及网站的数量与质量。

 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如CAD/CAM网络化程度,指利用网络实现本地或异地设计制造的规模和能力。

(4) 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程度

 初级集成:

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初步一体化。

 中级集成:

过程集成、数据库集成、网络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

 高级集成:

企业集成,企业内部各分厂,分公司的之间集成,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集成。

(5) 智能化程度与水平

 控制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管理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决策智能化程度,知识库规则库的数量及水平。

 商业智能,商业智能软件应用水平,数据挖掘工具,决策专家工具的普及率。

2.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 数据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数据仓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

(2) 信息资源的覆盖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3) 数据处理与挖掘深度,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度。

2.3 IT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装备率

(1) 企业累计计算机拥有量(指大中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拥有量的总和);

通讯设备的数量;

路由器、交换机的累计量。

(2) 企业网的规模:

企业内部网、外联网的总节点数,网络带宽(kbps或Mbps)。

(3) IT投资额,即每年用于购置计算机、通讯设备及软件的总金额。

即每年IT投资额占企业总收入的百分比。

(4) IT累计投资总额指历年IT投入的累计总金额。

即IT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

2.4 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状况

(1) 职工信息技术培训率,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2) 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及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3) 企业领导、信息主管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

2.5 信息技术的贡献率

(1) 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收入,产值利润的贡献率,指采用信息技术后产生的企业经营收入、产值、利润的增加值,经济效益的增加值。

(2) 信息化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

3 企业信息化水平分类

3.1 初级信息化,初等程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初级信息化

(1) 初级生产信息化,CAD/CAM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生产过程自动化,PLC、DCS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2) 初级管理信息化,OA/MIS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基本建成企业MIS、OA、生产计划调度管理(CAPP)系统,开始采用MRPII与ERP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MRPII与ERP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3) 初级管理控制一体化,实现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初步信息集成,初步一体化。

(4) 初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初步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发布产品信息,网上洽谈签约,网上营销,网上收集客户信息,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5)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企业基本数据库,能为领导决策初步提供信息,信息资源的覆盖率达30%~40%

(6) 信息技术贡献率达5%~10%。

3.2 中级信息化,中等程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中级信息化

(1) 中级生产信息化,制造业加工过程实现柔性加工制造(CNC、FMS),生产数据管理(PDM),流程工业主要工艺过程DCS、FCS基础上实现先进控制(APC),实现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CAD、CNC、FMS、DCS、FCS等信息技术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

(2) 中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MIS/OA,MRP/II,ERP的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

(3) 中级管理控制一体化,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实现网络,数据库集成基础上过程集成。

(4) 中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实现网络营销、非支付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部分产品能网上支付。

(5)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DSS系统能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建立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初步建立数据仓库,开展数据挖掘,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信息资源的覆盖率达60%~80%。

(6) 信息技术贡献率达15%~20%。

3.3 高级信息化,高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高度信息化

(1) 高度生产信息化,实现最优智能控制,如CAD/CAM,DCS/FCS普及率80%~90%以上。

(2) 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实现智能化管理。

ERP、SCM、CRM的普及率覆盖率达80%~90%以上。

(3) 高级管控一体化,管理控制高度集成化,实现CIMS、CIPS、企业集成,企业集团内部与外部企业集成。

(4) 高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经营服务高度信息化,全面实现B2B、B2C支付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覆盖率达达80%~90%,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通过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实现零库存。

(5)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商业智能,管理决策智能化,信息资源的覆盖率达80%~90%。

(6) 信息技术贡献率达25%~30%。

4?

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措施建议

4.1 分阶段实现不同层次的企业信息化

(1) 大中型企业,近期以中级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在完善巩固初级信息化成果基础上,分期实施中级信息化。

(2) 中小型骨干企业,近期以初级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在总结推广示范企业的成果经验基础上分期实施初级信息化。

一般中小型企业近期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主,为实现初级信息化打好基础。

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几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3) 部分国家重点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包括已经实施CIMS示范工程的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高级企业信息化发展,培值若干个企业高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创造经验。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十五”及2010年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建议,见表1。

大型企业

目标

2005年

2010年

高级信息化

2%-3%

8%-10%

中级信息化

20%-25%

60%-65%

初级信息化

普及信息技术

7%-18%

0%-12%

中小型企业

0.5%-1%

4%-5%

15%-20%

25%-30%

50%-60%

64%-70%

17%-33%

4.2 多样化方式开展企业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开发方式

 外包式: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由系统集成商,专业化的ASP公司承包,提供解决方案、成套设备、系统实施及技术服务。

 内外合作式:

企业与系统集成商ASP、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合作,联合开发应用软件。

合作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自主式:

企业有信息化的队伍,在采购成熟软硬件系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

上述3种方式,各类企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今后应该提倡采用外包方式、内外合作方式,而且企业必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2) 企业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式

① 企业自主建立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② 企业委托ISP、ASP或租用其设备建立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

③ 企业参加行业性,地区性组织的商品交易中心,专业网,开展电子商务。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多数企业应提倡第②、③方式来建设网站及电子平台,以多、快、好、省的途径开展电子商务。

4.3 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建立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

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各级电子办要切实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领导,制订规划及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环境,组织和培育典型样板企业,引导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推广企业信息化。

企业一把手要对信息化建设负全面领导之责,要有主要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要设立信息主管或信息管理总监(CIO),统一领导、管理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工作,把企业信息化的业绩列入领导考绩内容,

4.4 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构件化、模块化、商品化

各级科技,信息产业及行业主管部门在评测优选“九五”科技成果与总结示范试点工程经验基础上,组织有关开发单位,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对有关企业信息化的EC、BI、CIMS、ERP、DSS、PDM、FMS、FCS、AI、ES等应用软件进一步构件化、模块化、商品化,尽量采用有跨平台特点的Java技术,减少同水平重复开发,建立相应构件库,组织开发研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其软硬件产品,为各类企业发展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水平的企业信息化提供产品及技术服务。

4.5“产、学、研、用”结合、树立各类不同层次的企业信息化典型样板,分批推广

各行业各地区通过招标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树立本行业本地区初级信息化、中级信息化、高级信息化的各类样板,包括针对中小型企业低成本的企业信息化典型解决方案及示范企业,逐步分期分批大面积推广。

4.6制定与贯彻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经济政策

国家经贸委、科技、信息产业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推进企业信息的技术经济政策,如集资投资政策(如增加银行对企业信息化信贷支持,在基建技改投资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建设;

建立企业信息专项基金,其额度为企业年营业额的1‰~5‰,经上级批准可在税前列支等)、标准化政策(首先解决统一编码问题,制定有关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技术标准)、技术装备政策(首先制订企业信息化技术装备采购政策,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指导性文件,指导各类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鼓励政策等。

4.7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信息文化素质

企业要建立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举办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班、学习班,轮训各级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及工人,提高职工信息文化水平,通过脱产短期进修,工作实践培养及自学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既懂行业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从事企业信息化的专职队伍。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及综合评价

1.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

按企业信息化主要含义内容:

即生产信息化,经营服务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信息化工作组织与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

1.1信息技术在企业主要业务工作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测度指标

1984年首次提出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覆盖率的概念,作为应用水平广度、深度衡量指标。

IT在企业主要业务工作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用普及率、覆盖率作为测度指标

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辅助设计(CAD)普及率,指CAD在企业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中普及的程度,采用CAD的产品数占企业产品总数的百分比。

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1.1.1IT在工业企业主要业务中的应用水平测度指标

对于工业企业主要业务是产品设计、生产制造。

生产业务保的应用水平测度指标如下: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2)计算机生产制造过程控制(DCS、FCS、PLC或CNC、FMS、CA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3)计算机在生产调度监控、管理(SCADA、PDM、CAP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4)先进控制(APC)、智能控制(AI、EC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对于非工业企业,商业、金融企业各有主要业务工作,IT在主要业务中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1.1.2IT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测度指标

1)办公自动化(OA)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2)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3)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MRPII、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4)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5)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1.1.3IT在经营服务中应用水平测度指标——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1)网上广告、网上发布信息、网上洽谈、签约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2)网上销售应用水平(网上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率,网络营销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3)网上采购率(网上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比率)

4)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型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

1.1.4信息技术应用集成化水平,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程度

1)初级集成:

2)中级集成:

过程集成,数据库集成,网络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

3)高级集成:

1.1.5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程度与水平

1)控制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2)管理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3)决策智能化程度,知识库规则库的数量及水平

4)商业智能,商业智能软件应用水平,用数据挖掘工具,决策专家工具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1.2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水平

1.2.1信息技术设备装备率

1)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指大中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的拥有量的总和)通讯设备数量路由器,交换机的安装量。

2)企业网的规模:

企业内部网、外联网总节点数,网络带宽(kbps或Mbps)。

3)IT投资额,即每年用于购置计算机、通讯设备及软件的总金额。

IT投入占年收入的比例%,指每年IT投资额占企业总收入的百分比。

4)IT累计投资总额指历年IT投入的累计总金额占固定资产%,指IT累计投资即IT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

1.2.2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

1)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

2)企业内联网及外联网规模:

节点数、终端数、网络带宽

3)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如CAD/CAM网络化程度,指利用网络实现本地或异地设计制造的规模和能力。

4)网站功能、访问量、信息更新周期。

1.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3.1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水平

1)数据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数据仓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

2)信息资源的覆盖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企业外部信息资源,例如,:

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数据处理与挖掘深度,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度

1.3.2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1)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挖掘深度、商业智能应用覆盖率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序(初级:

提供信息,中级,提供方案,高级:

提供优化方案及预测结果)

1.4企业信息化效益

1.4.1经济效益

1)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前后企业绩效的增长率)增收效益:

实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经营收入、利润的增加率

节支效益:

实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成本的降低率

初级:

5~10%中级:

15~20%高级:

>

25~30%

2)信息化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

产出比1:

3,回收期≥5年;

中级:

1:

5,3~5年;

高级:

≥1:

8,1~3年

1.4.2社会效益

1)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率

≥25~30%

2)对职工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率

3)对行业发展、社会稳定的贡献率

1.5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与管理力度

1.5.1领导班子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领导力度

1)“一把手”原则落实情况,信息化建设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及领导信息化的力度等

2)CIO设置及信息机构工作状况和效率

1.5.2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实施力度

规划、投资、实施方案适宜度及落实执行情况。

1.5.3企业改革、业务流程重组状况

1)企业改革成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状况

2)业务流程重组、机构与工作扁平化状况

1.5.4企业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培训、技能水平

1)职工信息技术培训率,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2)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及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3)企业领导与信息主管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

1.5.5企业管理基础水平

1)企业领导、中层、管理干部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水平

2)管理基础工作与水平

3)市场竞争力

4)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评议组织管理力度,力度小为初级,力度中为中级,力度大为高级

2.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化分初级信息化、中级信息化与高级信息化三个等级。

2.1初级信息化,初等程度信息化──企业主要业务、管理、经营服务初级信息化

(1)主要业务初级信息化,如初级生产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

(2)初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建成企业MIS、OA、生产计划调度管理(CAPP)系统,开始采用MRPII与ERP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3)初级管理控制一体化,实现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初步信息集成,初步一体化

(4)初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初步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发布产品信息,网上洽

谈签约,网上营销,网上收集客户信息。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企业基本数据库,能为领导决策初步提供信息。

(6)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初见成效。

2.2中级信息化,中等程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中级信息化

(1)中级生产信息化制造业加工过程实现柔性加工制造(CNC、FMS),生产数据管理(PDM),流程工业主要工艺过程DCS、FCS基础上实现先进控制(APC),实现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2)中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

(3)中级管理控制一体化,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实现网络,数据库集成基础上过程集成。

(4)中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实现网络营销、非支付型电子商务。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DSS系统能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建立`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初步建立数据仓库,开展数据挖掘,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6)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3高级信息化,高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高度信息化

(1)高度生产信息化,实现最优智能控制。

(2)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实现智能化管理。

(3)高级管控一体化,管理控制高度集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