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57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测量方案报博天Word下载.docx

5.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6

5.4.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7

5.4.3高程引测7

5.5.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7

5.5.1.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7

5.5.2测量控制桩的保护7

5.5.3控制桩点的复测7

5.6.施工中的测量控制8

5.6.1平面控制8

5.6.2高程控制9

5.6.3特殊部位测量方法与控制:

10

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10

七.施工测量管理:

7.1.测量管理制度10

7.2.复核验线制度11

八.变形观测12

一、编制依据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51-2003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地方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BJ01-21-95

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图纸

业主提供的外围坐标点及高程点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医药化工产业园内,污水厂工程占地约51亩,区域内分布有:

粗格栅池及集水池、综合反应池、调节池及事故池、污泥脱水车间及堆棚、二沉池、反洗排池及回用水池、BAF池及附属房、综合工房、综合楼、在线检测室11个建(构)筑物单体。

3、测量工作安排

3.1建立健全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项目测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即[红线基桩交接]、[施测复查]、[内业复查]、[资料交接]、[仪器使用和保管]等一系列测量管理制度。

依据甲方提供的红线桩坐标、水准点进行核验,建立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测量放线均由测量人员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验线,项目部验线合格后,报监理公司,未经监理公司签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在整个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负责具体施工测量放线,项目部对测量放线工作实施复查监控和验线管理。

项目部及主管测量的技术人员必须监控测量工作的原始记录,施测人员必须签字,且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

资料按资料《DBJ01-51-2003》要求即使准确。

对原始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由项目技术部妥善归档保管。

3.2人员配备

按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及管理模式,配备测量工长1名,测量员2名,辅助测量员5名;

以便于施工进度。

所有参加施测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上岗证。

3.3验线部位及项目

轴线控制线和高程控制线的检查验收。

抽查细部放线的正确性。

检查的项目: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基槽验线记录》、《建筑物平面放线记录》、《建筑物标高抄测记录》、《建(构)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记录》(C3-1~C3-5)。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协助测绘院进行钉桩工作,并及时保护,同时进行复核引测桩位。

4.1.2根据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周边环境,确定建筑物的定位方法及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法。

4.2仪器配备

要作好施工控制测量工作,仪器是保证。

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器具必须经过专业检测部门检测,保证其在检定期内。

测量器具配备计划如下表所示: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精度要求

1

全站仪

KTS-442R

2/2mm

2

自动安平水准仪

1台

3mm/KM

3

大钢尺

50m

1把

Ⅰ级

4

塔尺

1根

5

线坠

2kg

1只

6

雨伞

2把

7

温度计

1℃

2支

8

应急灯

2盏

4.3现场准备

4.3.1配合钉桩工作,及时对钉好的桩位引测及并对桩点进行保护。

4.3.对测量有通视有影响的物体进行清理。

五、主要测量方法

5.1测量放线原则

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边长方向控制短边短方向。

根据业主提供的外围坐标点及高程点。

5.3平面控制

5.3.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5.3.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采用建立导线,进行场地平面控制。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以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为依据。

由于现场狭窄基坑面积较大,及时做好保护桩以便及时复测。

(3)点位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应用混凝土浇筑,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5.3.1.2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

10"

1/20000

5.3.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轴线控制网)

5.3.2.1控制点坐标校核

业主提供的有2个控制基准原点(测量基准原点见附件现场桩基点及控制桩分布图,业主方有)。

为使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满足施工需要。

针对以上情况现在准备在施工现场布置控制点,待基槽开挖结束后能准确的将原控制点引回原点,本次控制点的布设是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点,向施工现场进行布设。

5.3.2.2主控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中控制点坐标建立多模式建筑、构造物地下结构轴线控制网,以图纸构筑物标注的轴号作为控制轴线。

5.3.2.3地下加密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地下结构施工测量控制,采用外控法测量,利用控制轴线桩经纬仪投测轴线。

对其单独控制东西两条南北5条,同时考虑便于施工选用1米或2米偏轴控制线。

5.3.2.4地上控制网的建立

由于建筑物、构造物都为地上1层,采用外控法测量,利用控制轴线桩经纬仪投测轴线,使地上建筑物、构造物放线完成并闭合。

5.4高程控制

5.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根据施工的需要和交桩情况,现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为闭合水准路线。

且相互通视间距不超过100m。

(2)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较大,在东面、南面、西面、北面距建筑物较远处布设高程点(固定建筑物),或在地上永久高程点,定期与场区外的水准点进行联测。

5.4.2高程引测

土方施工时由两侧马道向下引测。

地下结构施工引测至结构上,用红油漆标注标高,地上结构用大纲尺由外墙向上引测。

5.5.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保护及复测

5.5.1.测量控制桩点的设置

为确保现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平面轴线控制点和高程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布设,其布设形式如下图。

或布置于周边稳定的混凝土面上。

平面控制点水准点

5.5.2测量控制桩的保护

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架搭设米护栏,并制作标识,写上“测量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

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并作好巡检记录。

5.5.3控制桩点的复测

控制桩点的复测应于现场控制桩及资料完善后,再每一个月由现场测量监理旁站进行复测,轴线控制点在施工测量使用过程中,每次需利用场地控制网点进行复测;

首级控制点也应在每月内检查一次,如有变动应及时恢复,作好检查记录,记录填写应真实,签字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5.6.施工中的测量控制

5.6.1平面控制

结构施工全部采用外控法施工。

5.6.1.1平面测量控制:

地下结构施工时先检查轴线控制网,利用轴线控制网向施工层平面上投测;

在以后的施工中直接利用经纬仪传递轴线,检查传递在施工层的轴线角度和距离,确定无误后,再进行细部放样。

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须复核场区控制网、高程控制点,并引测便于地上结构施工的控制点。

在楼板砼浇完毕时在控制点位置入钢板刻十字,并在首层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投测时先校核控制轴线。

每个施工段至少设3个内控点,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大于钢尺长度。

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外立面上,便于后期装修阶段使用。

轴线投测及传递的误差应符合下表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总高H

H≤30m

30m<

H≤60m

10

60m<

H≤90m

15

90m<

H

20

各细部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

外廓主轴线L

L≤30m

L≤60m

L≤90m

L

细部轴线

承重墙、梁、柱边线

非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注:

表中各项误差均相对于控制轴线而言。

5.6.2高程控制

(1)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引测,且在同一平面层上至少引测三个高程点,相互校测且互差不应大于3mm,施工中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施工层的控制标高点。

(2)±

0.000以下的控制高程桩点设在护坡面位置,用红三角作上标记,并写上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

地上结构标高传递应在首层外墙建立一圈统一的水平线。

并且利用经检定以及经温度、拉力和尺长三差改正的钢尺沿边柱、外墙铅直线往上传递。

(3)为控制顶板的高度,施工中采用常规结构500mm的标高控制,建筑1000mm的标高控制。

施工中传递高程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

总高度H

H≤30m

施工层水平线

(4)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结构控制线采用平行借线法引测。

(5)竖向控制:

用激光铅直仪在楼内通过楼板留孔向上引测,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并设置控制网,每层垂直偏差小于3mm,总体不大于H/1000且小于2cm。

有圆弧结构可采取措施如下:

首先对圆弧进行若干等分,定出圆弧上的控制主点,使用极坐标法测定曲线上的主点,然后使用中央纵距法加密至保证圆弧曲线的平滑度为止。

可用多层板或竹胶板做一段与圆弧同半径的模板。

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6.1施工测量中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遵循主轴线—轴线—细部放线的放线原则,达到整体控制局部的目的。

6.2施工测量过程中,应遵循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

在轴线投测前应先校测轴线控制桩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测,投测后还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施工层放线时,先校核轴线投测是否准确,再进行细部放线,细部放线完毕后,也应复核检查,这样做到步步有校核。

6.3为保证高程的准确性,每个施工层的高程点至少应传递三个,复核后较差在3mm以内,利用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引测水平线时,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

6.4用钢尺传递标高时,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且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三改,即:

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测量管理制度和复核验线制度如下:

7.1.测量管理制度

7.1.1本工程测量管理体系如下:

当测量本楼层的高程或者轴线控制线施测完毕后,自检-互检交接检合格后,方可报项目技术质量部,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公司。

7.1.2测量计算工作要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7.1.3测量人员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定施测人员应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和规范,认真学习与审核施工图纸,做到按规范工作,按图施工。

7.1.4建立健全内部测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并服从于项目负责人的业务协调。

7.1.5测量工作应严格遵循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作业程序,合格后方可报上级管理部门复核验线。

7.1.6外业测量成果的记录要求做到:

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清晰,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再转抄,保持记录的原始性。

7.1.7草图、点志记图等,应当场勾绘,方向、有关数据和地名等一并标注清楚。

测量记录多有保密内容,应妥善保管,工作结束后上缴有关部门保存。

校核,确保测量仪器在受控状态之中。

7.1.8测量仪器的检定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有关检定规程并在受控的检定部门进行,一般测量仪器的检定周期为一年(包括电子激光经纬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水准标尺)。

7.1.9严禁测量黑器具在施工现场出现,作好现场测量仪器的登记、标识、记录等管理工作。

7.2.复核验线制度

7.2.1测量验线工作由项目技术部施工测量工作统一进行管理。

7.2.2项目部复核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7.2.3复核验线规定如下:

应先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符合标准后再上报项目部,项目技术质量部复检合格后再上报监理公司,各级复核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合格部位不得向上级复核单位报验。

如果发现未进行自检或者自检不合格,一律不得验收,并追究其责任,更改正确无误经自检合格后才能给予验收。

7.2.4复核验线前,提前提交有关报验资料,包括:

坐标依据,高程依据,施测方案,待复核点与所用依据点的位置关系。

只有内业资料正确后,才能进行外业实测。

7.2.5轴线及局部点提供的平面控制网、高程网(点)施测,单位对本身所测放的成果精度要严格控制。

7.2.6项目技术部有责任协助监理对建筑物的主要控制轴线及建筑物主控点进行复测认证。

7.2.7复测标准应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7.2.8复测监控过程记录应作为技术资料入档。

八.变形观测

8.1.1沉降观测点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点位,宜选在下列位置:

8.1.2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

8.1.3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构筑裂缝、后浇带、沉降缝和伸缩缝的两侧,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分界处;

8.1.4邻近对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

8.1.5观测点埋设:

基坑沉降观测点在基坑四周场平标高+0.3m处,施工时将Φ16的镀锌圆钢预埋在指定位置。

由业主提供的沉降布设点平面图为依据,对本标段进行沉降观测。

8.2.1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由项目测量部组织固定人员进行观测,观测时应随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为:

生化池结构基坑开挖至基地标高时即进行初次观测,此后每施工一大区(变形缝处)观测一次,生化池封顶期间持续观测。

竣工后,第一年不少于3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

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建筑物下沉稳定标准: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定建筑物已进入稳定状态。

8.3.1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由于沉降观测是积累资料的过程,一旦某一沉降观测点被损伤、破坏,则前期资料数据无法后延,不能反映该点的沉降量,影响观测资料的完整性。

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沉降观测点都必须受到保护,不能被碰撞,以备后期测量使用,保证资料的连续性。

8.3.2沉降观测点一旦设置定位好,既不能碰动,更不能破坏。

8.3.3沉降观测点应覆盖固定的保护盒(利用直径12钢筋制作),防止高空坠物砸坏、变形。

8.3.4建筑工区负责人应告知建筑工人注意保护。

8.4.1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8.4.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做到四定: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8.4.3沉降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测量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观测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的精度。

8.4.4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用同一个水准尺。

4)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8.4.5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依照《工程测量规范》,遵守《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

水准网测量成果的精度,必须达到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才能据此测算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速率变化。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水准仪的精度不底于N2级别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a-∑b≤1,n表示测站数

前后视距:

≤30m

前后视距差:

≤1.0m

前后视距累积差:

≤3.0m

8.5.1观测资料成果

8.5.1.1本测绘工程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每次观测结束后,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检查,经平差处理后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各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积沉降量,填写沉降观测表,对所有现场测量数据及时绘制沉降—时间曲线或图表。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下次观测时提交上次的观测成果的方式向甲方提交成果报告。

如遇特殊情况或异常情况必须随时向工程指挥部报告。

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2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