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82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docx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措施

实验室常用的试剂,都属于可燃、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常用实验仪器属于容易破碎的玻璃仪器,实验室经常接触的反应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或者事件,因此,在做实验时要树立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掌握实验室安全紧急预案及措施。

实验人员应熟悉所用仪器和试剂的性质,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掌握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摇篮之中,防止发生安全事件和事故。

对于意外发生的安全事件或事故,要懂得所要采取应急措施。

发生事故第一时间保护个人安全,在个人安全得以保障情况下再采取其他措施,并及时通知其他人及相关领导,最大程度减少二次伤害,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一、防火

1、发生原因

(1)电器起火,实验室内常用电器很多,电器自身老化或者使用人员操作不当都会引起火灾。

(2)化学药品的混合接触引起火灾,许多化学品自身不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往往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品接触产生高热、着火、爆炸等。

例如:

氧化性盐类和强酸混合再接触有机物就会发生燃烧爆炸。

(3)实验室内出现火种或者静电而引发火灾。

2、安全措施

(1)使用电器时一定按照标准去操作,不了解不明白的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2)科学、严格地管理化学药品,不给各类物质造成混合接触机会。

(3)实验室内严禁烟火。

(4)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检查是否关闭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5)实验室应备有各类灭火用品,定期检查灭火用品,保证随时好用。

(6)进入实验室避免穿戴纤维、毛绒等易引发静电的衣物或饰品。

(7)实验室出现火灾情况时,不要慌张,第一时间关闭电源,再找出其原因,能够第一时间灭掉的火源,一定要尽快扑灭,如果火情不好控制,第一时间断水断电,并报警积极配合消防人员。

二、防爆

1、发生原因

(1)实验室中的一些物质和试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摩擦或震动会发生爆炸。

(2)任何易燃的粉尘、蒸汽、气体与空气或其他助燃剂混合,在适当条件下点火会发生爆炸

(3)有些实验的反应引发比较剧烈,在实验装置密闭的情况下会引起爆炸或喷料。

2、安全措施

(1)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时一定查明实验所用原料存在的危险性,学习和掌握原料的MSDS,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实验操作。

(2)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查明问题原因,按照MSDS上的急救措施进行施救,不能盲目的用水或者其它物质冲洗。

若使用实验用途的乙醇消毒清洗时应先配成75%浓度。

(3)进行危险性实验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并且保证实验室内有2人或2人以上同时在场。

三、防划伤

1、发生原因

(1)实验室常用的一些玻璃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仪器年久老化等问题,会出现划伤、扎伤等情况,例如温度计的使用,在插入橡胶塞时,由于用力过猛温度计可能会折断,容易划伤手指所以操作时应小心,按照标准操作去执行。

2、安全措施

(1)相关仪器设备使用前,检查其完整性,对于有缺口的设备仪器使用过程中注意用力不易太大。

(2)出现意外情况时,第一时间检查有没有伤口,查明原因,第一时间处理,避免出现感染等情况,情况比较严重时应做简单处理并第一时间送往医院。

(3)设备仪器损坏出现问题后,应尽快处理,不能隐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防中毒

1、发生原因:

(1)接触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

(2)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或处理不当,导致中毒。

(3)对某些反应不够了解,由于其生成物,导致中毒。

2、毒性分类

(1)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和溴素等,能腐蚀或烧伤皮肤,误食造成唇、口、喉、胃烫伤,灼痛严重时可发生虚脱而导致死亡。

(2)刺激性毒物,如汞、铅、铵盐、砷、磷等化合物,能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可致人死亡。

(3)神经性毒物,例如氢化物和氢氰酸等,能阻碍人体正常的氧化作用,造成内部窒息而死亡。

还有一些我们经常接触使用的药品,平时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毒性,例如氯化钡、碳酸钡、汞、硫酸铜、硝酸银、硝酸钴等,因此,要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首先要高度重视防毒工作,并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实验室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不能在实验室内做饭和进餐,更不能用使用过的仪器作餐具,实验完做完后要洗手消毒,注意不能用热水洗手,防止皮肤上的毛孔张开而使毒物渗入,有毒废液要倒进指定容器内,经处理后才能倒入废液瓶中,皮肤上有破伤时应专门包扎后进行实验,以免毒物经伤口浸入体内,一旦发生中毒,一定要沉着冷静,尽快通知医生,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安全措施

(1)误服各种毒物后,最常用的解毒方法是让中毒者先服用牛奶,蛋清,面粉水,肥皂水等,将毒物冲淡,随后用手刺激喉部引起呕吐,注意为磷中毒,千万不可喝牛奶,可将5-10毫升硫酸铜溶液用温水调服,另外,若误服少量强酸液,可服镁乳、石灰水、氢氧化铅或肥皂水解毒;误服少量强碱时,可服醋、柠檬水或桔子汁解毒,若误服少量硝酸银溶液可服氯化钠溶液解毒。

(2)吸入有毒气体,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

(3)若不慎将有毒物质少量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药棉或纱布擦掉,并用自来水冲洗或用相应的解毒剂冲洗,若将毒物溅入眼睛,应在冲洗后,立即请医生治疗。

五、防烧伤

1、发生原因:

(1)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引起的损伤。

为了预防烧伤,实验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任何部分接触。

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

2、烧伤程度及安全措施

一度烧伤:

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

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消毒,保证伤口不受感染。

二度烧伤:

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

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

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

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

六、防冻伤

1、发生原因:

(1)发生冻伤多为使用液氮过程中发生,溅到皮肤或者液氮储存容器发生泄露等原因造成冻伤。

2、安全措施

(1)氮气使用过程中注意使用不锈钢盆盛放,不可使用塑料制品。

(2)转移液氮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以免发生意外。

(3)轻度冻伤时,虽然皮肤发红并有不舒服感觉,但经数小时后即会恢复正常;中等程度冻伤时,产生水疱;严重冻伤时,则会溃烂。

(4)冻伤部位处理时要脱去衣物,把冻伤部位放入40℃(不要超过此温度)的热水中浸20~30分钟。

即便恢复到正常温度后,仍需把冻伤部位抬高,在常温下,不包扎任何东西,也不要绷带,保持安静。

没有热水或者冻伤部位不便浸水,例如耳朵等部位,可用体温(手、腋下)将其暖和,也可饮适量酒精饮料暖和身体。

[注意]:

不可做运动或用雪、冰水等进行摩擦取暖;严禁吸烟,香烟会使血管收缩。

七、防喷料

1、发生原因:

(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量过大,引发过程中放热或有大量气体生成容易引起喷料。

(2)实验室常见的乌尔曼反应、重氮化等反应,引发过程放热控制不当也会引起喷料。

(3)重结晶或其他操作过程中在回流下滴加低沸溶剂或加入活性炭等固体吸附剂等,也会引起喷料。

(4)实验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搅拌速率不均及受热不均等也会引起喷料。

2、安全措施

(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分批添加,第一次添加的量可以为总量的1/5或者更低,先引发后再加入剩余量。

(2)常见反应中,做放大实验或者易引发实验时,不可离开相关实验人员,发现有引发趋势,可以停止搅拌、关闭加热、倒入凉的溶剂、或者增加放气口等措施来解决,如果不能控制,应拔下电源,拉下通风橱玻璃。

(3)重结晶或其他操作过程不可回流下加固体试剂或低沸溶剂,应降温至不回流缓慢加入。

(4)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加热温度适合所选用的反应体系,搅拌速率稳定等。

 

附1:

实验室常用电器介绍说明

一、油浴锅

电热恒温油浴锅是实验室常用实验设备,有着控温准确,使用方便的优点,介质油的种类决定了油浴锅的加热量程,实验室使用的多为硅油,加热温度尽量不超过200℃。

1.油浴锅注意事项

(1)在使用仪器前,请详细阅读说明书。

(2)为了确保安全,使用时请接上地线。

(3)油位不能过高,以防止溢出造成实验失误。

(4)为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请注意勿将控制箱内受潮,防止漏电。

(5)仪器自出厂之日超保修一年半(人为造成或使用不当均收工本费),终身维修。

(6)使用结束,请将油倒出,用干布擦拭干净,置于通风干燥处。

(7)定期更换油浴锅内的硅油。

(8)使用过程中保证探温棒一定在油面以下。

(9)使用过程中注意示数表盘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

二、真空泵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

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

1.使用注意事项

(1)在蒸馏系统和真空泵之间,必须装有吸收装置。

(2)蒸馏前必须用水泵彻底抽去系统中有机溶剂的蒸汽,才可继续使用油泵。

(3)能用水泵抽气的,则尽量用水泵,如蒸馏物质中含有高沸点物质或试剂,可先用水泵减压旋干,然后改用油泵。

(4)减压系统必须保持密不漏气,所有的橡皮塞的大小和孔道要合适,橡皮管要用真空用的橡皮管,磨口玻璃涂上真空油脂。

(5)实验室常用真空泵有一般水泵和油泵两种,一般水泵压强可达到1.333~100kPa(10~760mmHg)为;油泵压强可达0.133~133.3Pa(0.001~1mmHg)

三、真空蒸馏设备

在减压下进行,用于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

1.注意事项

(1)安装真空蒸馏的仪器时,必须选择大小合适的磨口装置,接收瓶必须用茄形瓶,不可使用锥形瓶接收废液。

(2)蒸馏溶液内含有大量的低沸点物质,需先用水泵减压蒸馏,使低沸点物除尽,再使用油泵减压蒸馏。

(3)正常使用时先开动水泵,再关闭换气阀,并观察压力计上压力是否到达要求,如达不到要求,检查水泵或者装置的气密性。

(4)使用完毕后,先缓慢打开装置的换气阀门,再回收试剂或低沸物。

四、恒温水浴锅

恒温水浴锅内水平放置不锈钢管状加热器,水槽的内部放有带孔的铝制搁板。

恒温水浴锅右侧是电气箱,电气箱前面板上装有温度控制仪表,电源开关在后面。

当被加热的物体要求受热均匀,温度不超过80℃时,可以用水浴加热。

使用过程注意不要把水蒸干,防止干烧。

五、磁力搅拌器

磁力搅拌器主要用于搅拌或控温搅拌低粘稠度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场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用磁场推动放置在容器中带磁性的搅拌子进行圆周运转,从而达到搅拌液体的目的。

实验室使用的磁力搅拌有磁力搅拌器和加热磁力搅拌器两种。

1.注意事项

(1)搅拌时发现搅拌子跳动或不搅拌时,请切断电源检查一下烧杯底是否平、位置是否正、转速是否稳定、现用的电压是否在220V±10V之间,否则将会出现以上情况。

(2)使用过程中注意速率稳定,不要时快时慢。

(3)电源插座应采用三孔安全插座,必须妥善接地。

(4)仪器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溶液流入机内,以免损坏机器,不工作时应切断电源。

 

附2:

实验室常用固体试剂

一、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2.危害

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3.系统防护

(1)呼吸系统防护:

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2)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小心使用,小心溅落到衣物、口鼻中。

(4)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4.应急措施

(1)皮肤接触:

先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稀液)/用布擦干(浓液),再用5~10%硫酸镁、或3%硼酸溶液清洗并就医。

(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或稀醋酸)冲洗并就医。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4)食入:

少量误食时立即用食醋、3~5%醋酸、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饮用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医,禁忌催吐和洗胃。

二、氢氧化钾

1.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白色粉末或片状固体,熔点380℃,沸点1324℃,相对密度2.04g/cm3,折射率n20/D1.421,蒸汽压1mmHg(719℃),具有强碱性及腐蚀性,极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钾,溶于约0.6份热水、0.9份冷水、3份乙醇或2.5份甘油,当溶解于水、醇或酸处理时产生大量热量,其性质与烧碱相似。

2.危害

(1)该品有强烈腐蚀性,吸入后强烈刺激呼吸道或造成灼伤,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可致死。

(2)慢性影响:

肺损害。

3.系统防护

(1)呼吸系统防护:

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2)身体防护:

穿戴防护服。

(3)手部防护:

戴防腐蚀手套

4.应急措施

(1)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泄露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该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三、硅胶

1.层析硅胶选取优质硅胶为原料加工制成,主要通过对混合物质中的不同成分吸附保留时间的差异,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是具有固体特性的胶态体系,由形成凝集结构的胶体粒子构成,胶体粒子是水合状态硅胶(多硅酸)的缩聚物,属非晶态物质,胶体粒子的集合体的间隙形成试剂柱层析硅胶颗粒内部的微孔隙结构,因此,它是一种具有丰富微孔结构,高比表面积、高纯度、高活性的优质吸附材料。

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硅胶是一种非晶态二氧化硅,应控制车间粉尘含量不大于10毫克/立方米,需加强排风,操作时戴口罩,硅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人的皮肤能产生干燥作用,因此,操作时应穿戴好工作服,若硅胶进入眼中,需用大量的水冲洗并就医。

四、硅藻土

硅藻土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CaO、MgO等和有机质,无毒。

硅藻土涂料添加剂产品,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耐磨、耐热等特点,能为涂料提供优异的表面性能,增容,增稠以及提高附着力,实验室使用硅藻土多为简单的吸附固体杂质。

五、活性炭

1.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块状、颗粒状或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活性炭中除碳元素外,还包含两类掺和物:

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素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素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例如用水蒸气活化时,活性炭表面被氧化或水蒸气氧化;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灰分在活性碳中易造成二次污染。

通常都认为应用活性炭没有安全问题,但实际没有绝对的安全,对活性炭应用中的安全不能掉以轻心,对活性炭的性质和不安全的可能性要有所认识。

活性炭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属自燃物品,编号42521,可燃的,着火后不会发生有焰燃烧,只是阴燃,活性炭燃烧时如果通风不足,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

2.应急措施

(1)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误食:

误服者用水漱口,就医。

(3)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4.消防措施

灭火剂:

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5.储存

(1)活性炭必须存放在尽可能防火的建筑内。

(2)活性炭不可与氧化剂混放。

(3)贮放处禁止烟火。

六、活性白土

1.活性白土是用粘土(主要是膨润土)为原料,经无机酸化处理,再经水漂洗、干燥制成的吸附剂,外观为乳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吸附性能很强,能吸附有色物质、有机物质,在空气中易吸潮,放置过久会降低吸附性能,使用时宜加热到80—100度为宜,加热至300摄氏度以上便开始失去结晶水,使结构发生变化,影响褪色效果。

活性白土不溶于水、有机溶剂和各种油类,几乎完全溶于热烧碱和盐酸中。

七、氯化钠

1.氯化钠,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酒精)、液氨,不溶于浓盐酸。

不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有潮解性,稳定性比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及其他化工产品(一般称为氯碱工业)也可用于矿石冶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晶体生产活泼金属钠),医疗上用来配置生理盐水,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

2.危害

健康危害:

食用过多容易血压升高。

建议中老年人群尽量少食。

3.系统防护

(1)呼吸防护:

戴口罩即可。

(2)眼睛防护:

护目镜即可。

[

4.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

(2)眼睛接触:

如果氯化钠晶体进入眼睛,要用大量水冲洗。

[

(3)食入:

如食用过量,应当多喝水(如:

喝糖水、喝盐开水)或者使用其他措施(例如:

注射生理盐水)来维持体内的盐分,否则,后果很严重(会呈人体脱水症状)。

5.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

应储存于阴凉、常温避光、通风干燥处,可以垛放,防止雨淋、不得与酸碱混存、垛底要铺放木板,用以防潮,垛放高度不超过两米。

八、氯化钾

1.化学式为KCl,是一种无色细长菱形或成一立方晶体,或白色结晶小颗粒粉末,外观如同食盐,无臭、味咸。

常用于低钠盐、矿物质水的添加剂。

氯化钾是临床常用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药,临床疗效确切,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

2.危害

口服过量氯化钾有毒;半数致死量约为2500mg/kg(与普通盐毒性近似)。

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约为100mg/kg,但是它对心肌的严重的副作用值得注意,高剂量会导致心脏停跳和猝死。

注射死刑就是利用氯化钾过量静脉注射会导致心脏停跳的原理。

3.系统防护

(1)面部防护:

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2)眼部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部防护:

戴橡胶手套。

4.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九.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液体石灰乳是一种建筑材料,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是一种二元中强碱(氢氧化钙在中学阶段被认为是强碱,而实际上其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因此在大学教材中被认为是中强碱),具有碱的通性,对皮肤,织物有腐蚀作用,氢氧化钙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用作杀菌剂和化工原料等。

2.危害

氢氧化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粉尘或悬浮液滴对粘膜有刺激作用,虽然程度上不如氢氧化钠重,但也能引起喷嚏和咳嗽,和碱一样能使脂肪乳化,从皮肤吸收水分、溶解蛋白质、刺激及腐蚀组织。

可以轻易地腐蚀掉鸡爪的皮层。

吸入石灰粉尘可能引起肺炎。

职业卫生容许浓度为PC-TWA=1mg/m³,PC-STEL=3mg/m³。

吸入粉尘时,可吸入水蒸气、可待因及犹奥宁,在胸廓处涂芥末膏;当落入眼内时,可用流水尽快冲洗,再用5%氯化铵溶液或0.01%CaNa-EDTA溶液冲洗,然后将0.5%地卡因溶液滴入。

工作时应注意保护呼吸器官,穿戴用防尘纤维制的工作服、手套、密闭防尘眼镜,并涂含油脂的软膏,以防止粉尘吸入。

人体过量服食和吸收氢氧化钙会导致有危险的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内出血、肌肉瘫痪、低血压、阻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系统,增加血液的pH值,导致内脏受损等等。

十、碳酸氢钾

1.化学式KHCO3,分子量100.115,无色透明单斜晶系结构,相对密度2.17,在空气中稳定的物质,碳酸氢钾与酸或酸式盐产生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应隔绝酸或酸式盐。

2.储存

储存在通风、干燥库房内,不宜放在货棚或露天储存,应注意防潮,运输装卸时,应防雨淋,保证干燥、包装不受损害和污染,不可与酸类共储混运,失火时可用水浇救。

十一、碳酸钾

碳酸钾,化学式K3CO3,分子量138.21,白色结晶粉末,密度2.428g/cm3,熔点891℃,沸点时分解。

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

吸湿性强,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变为碳酸氢钾,应密封包装,水合物有一水物、二水物、三水物。

十二、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

N-溴代琥珀酰亚胺,一种化学品,分子式:

C4H4BrNO2,主要用于调节低能溴化反应,白色至乳白色细粒结晶,微有溴气味,密度2.098g/cm3,熔点180-183℃(分解),在173.5℃时稍分解,溶于四氯化碳,活性溴的最小含量44.5%。

十三、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

N-氯代丁二酰亚胺,又名N-氯代琥珀酰亚胺,化学式C4H4ClNO2,分子量133.53,本品为白色结晶,溶于水和醇类,是一种很有用的氯化剂。

对湿气敏感,应保存在干燥器中,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吸入或粘在皮肤上,一般在通风性能良好的通风橱中操作,腐蚀性物质,吞咽有害,会导致灼伤,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使用合适的手套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十四、溴化亚铜

溴化亚铜,分子式CuBr,分子量:

143.45,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露置空气中逐渐变浅绿色。

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在空气中慢慢氧化成绿色,溶于氢溴酸、盐酸、硝酸和氨,热水中分解,不溶于丙酮、醋酸及沸浓硫酸。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密封保存,远离热源和火种,与可燃物和氧化剂隔离贮运,搬运时轻装卸,防止包装容器破损。

失火时,可用干沙土、干粉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2.溴化亚铜安全性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密封保存,远离热源和火种,与可燃物和氧化剂隔离贮运,搬运时轻装卸,防止包装容器破损。

失火时,可用干沙土、干粉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十五、无水硫酸镁

无水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分子量120.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