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88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2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2页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2页
亲,该文档总共2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2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与生活科技.docx

自然与生活科技

國民小學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

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程計畫

﹙一﹚

年級上學期之學習目標

1.觀察物體影子變化,推論太陽在空中的位置有方位和仰角的改變。

2.陽光下實作,找出如何由影子進行太陽的觀測和記錄。

3.由立體天空模型上白天的太陽觀測實作紀錄,說明太陽升落的位置變化。

4.將天文日曆上四季觀日數據(以在北回歸線者為基準)轉錄到立體天空模型之上,並據此說明四季視太陽軌跡的變化。

5.研讀以影計時的太陽鐘。

6.由對話討論,使眼鏡對於視力的問題定位在光的概念之上。

7.由光穿過不同物體會折射的認知設計驗證,得知近視鏡片是凹透鏡,會散光;老花鏡片是凸透鏡,會聚光。

8.依凹透鏡與凸透鏡的特性分辨近視及老花(或遠視)眼鏡並實作說明之。

9.以模型實驗認識眼球的聚焦構造與功能。

10.提出鏡片的折光可能影響眼球聚焦的推論,再以模型戴眼鏡來驗證之。

11.以實驗所得(近視鏡片使眼球聚焦向後移,老花或遠視鏡片使眼球聚焦向前移)解釋近視、老花眼球病變,可以靠眼鏡來矯正視力。

12研討相關之視力保健問題。

13.經由實驗覺察植物由根部吸收水分,由莖輸送到葉,再由葉面蒸散出去。

14.透過實驗及資料研討,認識植物根、莖、葉的功能。

15.觀察花、果實、種子的成長過程,指出果實和種子都是由雌蕊發育而成的。

16.透過資料研討,知道植物如何繁衍後代。

17.透過資料研討和經驗分享,覺察有些植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相似性。

18探討植物繁殖的方式,如:

種子繁殖或利用根、莖、葉來進行營養繁殖,並實地種植和記錄新植物的生長情形。

19.觀察植物的特徵,利用特徵將植物加以分類,製作簡單的植物分類表。

20.透過校園觀察及資料研討,覺察環境中的光照、溫度、溼度、土壤等因素,會影響植物的生活。

21.經由觀賞大自然的美景與土石流引發災害的現象,推理各種不同的地形景觀與流水的作用有關。

22.經由操作流水實驗,察覺流水具有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因而改變了地表的形貌。

23.經由觀察比較流水對小土堆造成的現象與同一條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地形景觀,發現河流各段景觀的不同,是流水的力量造成的。

24.經由探究地表上各種不同地形景觀的形成,以及觀察各種岩石和礦物的過程中,引發孩子關心大地的變化,進而能積極主動愛護、珍惜大地的所有資源。

25.從觀察及比較,發現岩石是由一種以上的礦物組成。

26.從觀察及比較,發現不同種類的礦物,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與可辨識的特徵。

27.透過相關資料的研討及觀察實驗,察覺土壤是岩石、礦物風化後的碎屑和動植物遺留的有機質等所組合的微粒。

28.透過相關資料的研討,了解不同岩石和礦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

年級上學期九年一貫

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程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次

實施期間

主題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

方法

相關領域、重大議題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

8/31

|

9/4

一、太陽與四季

1.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做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6-3-3-1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以光是直進的概念,解釋影子的成因。

2.指出竿影變化來自太陽方位仰角位置的變化。

1.觀察白天物體影子的變化,推論太陽在空中有方位和仰角的位置變化。

2.在陽光下,探究各種利用影子觀測太陽的方位和仰角的方法。

3

◎教師準備

1.指北針竿影紀錄紙(習作附件)。

2.膠泥或油土。

3.牙籤。

4.手電筒。

5.尺。

6.鉛筆。

7.指北針。

8.紙製量角器、棉線。

9.老師示範:

一個觀測月亮的仰角觀測器。

◎學生準備

1.指北針竿影紀錄紙(習作附件)。

2.膠泥或油土。

3.牙籤。

4.手電筒。

5.尺。

6.鉛筆。

7.指北針。

8.紙製量角器、棉線。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5運用科技與資訊,不受性別的限制。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2-3-2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2-3-5學習兩性團體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生涯發展教育

3-2-1察覺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3-2-4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9/7

|

9/11

一、太陽與四季

1.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做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6-3-3-1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會利用竿影找出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

2.會利用立體天空模型觀測太陽的位置。

3.能展示正確的在立體天空模型上之一日觀日紀錄,並會說明其意義。

4.能讀出立體天空模型上的太陽標記點的方位和仰角,並轉成記錄表。

1.以陽光下實作的探討,找出以筆尖影子落在底板中央時,筆在天空模型上畫記,即為太陽在天空模型上的位置,並可測量當時太陽的方位和仰角。

2.如上述方法實測白天每隔一節課的紀錄,即可具體說出太陽東升西落的位置改變情形。

3

◎教師準備

1.方位盤(方位尺標)。

2.仰角尺標。

3.天空模型。

4.指北針。

5.鉛筆。

6.白板筆。

7.保麗龍板。

◎學生準備

1.方位盤(方位尺標)。

2.仰角尺標。

3.天空模型。

4.指北針。

5.鉛筆。

6.白板筆。

7.保麗龍板。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5運用科技與資訊,不受性別的限制。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2-3-2學習兩性間的互動與合作。

2-3-5學習兩性團體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生涯發展教育

3-2-1察覺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3-2-4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9/14

|

9/18

一、太陽與四季

2.一年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察覺ㄧ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4-1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夜晚同ㄧ時間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變化規則。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經過考驗的。

3-3-0-2知道有些事件(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做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學生依舊經驗,將太陽觀測數據轉錄到立體天空模型上。

1.轉錄天文日曆上四季太陽觀測數據(以北回歸線者為準)至半球面天空模型之上。

2.依據轉錄的結果說明四季日出、日落、日中天的變化。

3

◎教師準備

1.半球面天空模型(附方位盤和仰角尺標)。

◎學生準備

1.半球面天空模型(附方位盤和仰角尺標)。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5運用科技與資訊,不受性別的限制。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

3-2-1察覺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3-2-4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環境教育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三、生涯規劃與終生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9/21

|

9/25

一、太陽與四季

2.一年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察覺ㄧ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4-1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1-1提出問題、研商處理問題的策略、「學習」操控變因、觀察事象的變化並推測可能的因果關係。

學習資料整理、設計表格、圖表來表示資料。

學習由變量與應變量之間相應的情形,提出假設或做出合理的解釋。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夜晚同ㄧ時間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變化規則。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經過考驗的。

3-3-0-2知道有些事件(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做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1.由立體天空模型上四季太陽視運動的軌跡線,說明四季日出、日落、日中天的不同路徑。

2.由臺灣中央山脈的日出圖,說明四季日出的位置,並指出每座山的相關方位。

3.發現四季日照的方位和仰角不同,陽光照入屋內的情形也不同。

4.會由四季陽光照射方位的變化判斷建築物坐向的優缺點。

1.依太陽在四季的變化,研討其對生活的影響。

3

◎教師準備

1.各組轉錄在半球面天空模型上的四季觀日資料。

2.課本第18頁臺灣中央山脈日出圖。

◎學生準備

1.各組轉錄在半球面天空模型上的四季觀日資料。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5運用科技與資訊,不受性別的限制。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

3-2-1察覺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3-2-4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環境教育

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三、生涯規劃與終生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9/28

|

10/2

一、太陽與四季

3.太陽鐘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4-1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2-3-4-1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變化規則。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4-3-2-1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6-3-3-1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1.能將四季觀日的科學概念和圭表聯結。

2.以親身體驗說明學習科學史的優點。

1.研讀我國以影子計時的工具研發史(竿影、圭表)。

2.認識以影子計時的日晷。

3

教師準備:

1.竿影、圭表、校園日晷、其他變化型日晷圖卡。

學生準備: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5運用科技與資訊,不受性別的限制。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生涯發展教育

3-2-1察覺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3-2-4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家政教育

3-3-1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3-3-3從事並欣賞美化生活的藝術造型活動。

3-3-4欣賞多元文化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0/5

|

10/9

二、戴眼鏡為什麼可以矯正視力

1.眼睛與眼鏡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4-1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2-3-3-1認識物質的性質,探討光、溫度、和空氣對物質性質變化的影響。

2-3-6-1認識日常用品的製造材料(如木材、金屬、塑膠)。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

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6-3-1-1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提出合理的求證和質疑。

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

6-3-2-2相信自己常能想出好主意來完成一件事。

6-3-2-3面對問題時,能做多方思考,提出解決方法。

6-3-3-1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6-3-3-2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8-3-0-2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8-3-0-3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形。

1.聯結舊經驗,說明眼鏡必須透光,才能看東西。

2.由觀察歸納:

近視鏡片是凹透鏡,會散光;老花鏡片是凸透鏡,會聚光。

1.由舊經驗的討論,使戴眼鏡的研究定位在光的行徑之上。

2.已知光經不同介質會產生折射,據此設計實驗驗證眼鏡鏡片的折射。

3.由光線直進盒得知近視鏡片是凹透鏡會散光,老花鏡片(或遠視鏡片)則是凸透鏡會聚光。

4.由陽光下凸透鏡可使紙片冒煙的活動,學習聚焦、焦點和焦距等名詞。

3

◎教師準備

1.光線直進盒。

2.近視眼鏡。

3.老花眼鏡。

4.凹透鏡。

5.凸透鏡。

◎學生準備

1.光線直進盒。

2.近視眼鏡。

3.老花眼鏡。

4.凹透鏡。

5.凸透鏡。

觀察評量

發表評量

操作評量

口語評量

態度評量

◎性別平等教育

1-3-4理解兩性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1-3-5運用科技與資訊,不受性別的限制。

1-3-6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資訊教育

4-3-2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及檔案傳輸等。

4-3-3能利用資訊科技媒體等搜尋需要的資料。

4-3-4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生涯發展教育

3-2-1察覺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3-2-3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3-2-4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生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0/12

|

10/16

評量週

二、戴眼鏡為什麼可以矯正視力

1.眼睛與眼鏡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1-3-4-1能由各種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性並作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