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93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docx

八上期末复习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

八上期末复习:

古诗赏析、默写,名著导读《昆虫记》(4~6单元)

一古诗赏析

★1.《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2.《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

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

“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

“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评析]:

这首诗描写了敌兵压境,展示了守边将士尽忠报国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愿望。

1.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低沉,敌兵压境,像要把城墙摧跨,将士的铠甲在阳光映照下,闪着鱼鳞般的金光。

运用夸张、比喻,写出敌军压境凶猛异常,守城将士处境艰难。

2.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

3.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

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

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

★4.《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6.《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

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感时伤春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3.“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感时伤春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7.《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

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3.分析这首词抒发的感情。

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

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8.《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名句赏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2.名句赏析“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悲风”,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看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3.分析这首词抒发的感情。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9.《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

分别从哪个词语可看出?

①夏季。

②黄昏。

③藕花,日暮。

2.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

从哪个词可看出?

①愉快,欢乐。

②沉醉。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二古诗文默写

★《饮酒(其五)》(陶渊明)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望》(杜甫)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赤壁》 (杜牧)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浣溪沙 (晏殊)

1.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小园香径独徘徊。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无风水面琉璃滑

★相见欢(朱敦儒)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名著导读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一)导读概要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作者介绍】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

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

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

②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

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品简评】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

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

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

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典型事例:

1、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2、螳螂捕食的情景

启示或感受:

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我们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共创我们和谐的家园。

【作品价值】

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名著缩写】

这些昆虫全都是我的伙伴,我的亲爱的小动物们,我从前

和现在所熟识的朋友们,它们全都住在这里,它们每天打猎,建筑窝巢,以及养活它们的家

族。

而且,假如我打算移动一下住处,大山离我很近,到处都是野草莓树、岩蔷薇和石楠植物,黄蜂与蜜蜂都是喜欢聚集在那里的。

我有很多理由,使我为了乡村而逃避都市,来到西内南,做些除杂草和灌溉莴苣的事情。

(《论祖传》)

我注视着池水中的气泡,作了一番遐想:

在许多许多年以前,陆

地刚刚脱离了海洋,那时草是第一棵植物,它吐出第一口氧气,供给生物呼吸。

于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相继出现了,而且一代一代繁衍、变化下去,一直形成今天的生物世界。

我的玻璃池塘似乎在告诉我一个行星航行在没有氧气的空间里的故事。

(《神秘的池塘》)

 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

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

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

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石蚕》)

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

他们当然很惊讶地注意到了这个奇形怪状的旋转物体,像今日布罗温司的农民那样。

(《蜣螂》)

故事上说

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

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

借一些粮食。

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蜣螂》)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

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

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蝉》)

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穴,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的动物了。

泥水匠蜂的窠巢是利用硬的灰泥制做而成的。

一般它的巢都围绕在树枝的四周。

由于是灰泥组成的,所以它就能够非常坚固地附着在上面。

但是,泥水匠蜂的窠巢,只是用泥土做成的,没有加水泥,或者是其它什么更能让它坚固的基础。

那么,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泥水匠蜂》)

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

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

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

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

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

它身上有那么多的杀伤性很强的武器,还有那么凶恶的捕食方法,甚至它居然要以自己的同类为食。

尽管如此,螳螂也和人类是一样的,不光有缺

点和不足之处,还拥有很多自己的优点。

比如,螳螂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这便是螳螂众多优点中很突出的一个。

(《螳螂》)

确确实实地回来了。

也许是因为它们怀念着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

凭借这种强烈的本能,它们回来了。

是的,这不是一种超常

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蜜蜂》)

我急忙跑到园子里,拉茜说得没错。

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

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

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它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

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

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

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红蚂蚁》)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

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

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

(《蟋蟀》)

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

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

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找它们的对象。

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找不到对象。

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孔雀蛾》)

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网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

(《蜘蛛的几何学》)

这根线之所以要从网的中心引出是因为中心是所有的辐的出发点和连接点,每一根辐的振动,对中心都有直接的影响。

一只虫子在网的任何一部分挣扎,都能把振动直接传导到中央这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