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11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3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docx

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

 

 

***kV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

1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kV变电站工程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发生,全面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步消除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较大影响和影响观感质量的质量通病,促进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工程顺利达标投产和工程创优的质量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省公司2009年基建会上提出质量通病重点治理工作要求,特制定《***kV变电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要求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各参建队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

1.1本规定适用于110kV及以上变电工程(包含变电(换流、开关)站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如有最新国家、行业的质量通病治理标准、规范,应及时更新、补充新增内容。

1.2引用标准及参考文献: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问题通病防治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版)

●《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18号文)

●《关于印发湖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票的通知》(湘电公司基建〔2008〕755号)

●本工程特点及近年来公司在各类阶段性检查中暴露出系列质量通病问题

●现行设计、施工及施工验收规范

2基本规定

2.1质量通病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各参建单位质量职责主体按各自职责开展质量通病整治活动;施工项目部成立质量通病防治组织机构,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项目执行经理、项目总工

成员:

土建技术员、电气技术员、专职安全员、专职质检员、材料管理员、班组长、分包方负责人等

2.2施工图审查机构或设计、监理单位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监督重点内容。

施工项目部质量通病防治及控制措施报监理审查、批准,报建设单位备案后予以实施。

2.3根据本工程特点,将下列质量通病将作为本工程的控制重点,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回填土不密实

●土方工程开挖、填方边坡塌陷

●地基不均匀下沉

●结构吊装就位偏差过大;标高、轴线偏差,钢筋移位

●沉降观测点设置及观测不规范

●沉降缝设置不合理

●屋面渗漏

●楼地面渗漏

●铝合金门窗渗水

●外墙渗漏

●墙体、地基、墙面裂纹

●清水混凝土表面裂纹

●混凝土表面粗糙

●混凝土搅拌过程结块,冬季施工混凝土、墙体有结冰现象

●地面积水

●电缆沟盖板不平整

●排水管道堵塞

●螺栓锈蚀

●设备漏油

●接地不规范、工艺差

●二次接线工艺差

●电缆封堵不规范

●电缆敷设不规范、工艺差

3管理措施

3.1项目部利用每月安全、质量检查活动,把质量通病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计划、实施、检查、整改。

定期组织班组、分包方对质量通病整治进行专项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对已暴露出的质量通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提高通病防治的实效性。

3.2必须做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第三方检验试验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工程施工。

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持见证取样制度。

3.3根据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控制措施》,对施工队(包括分包方)进行技术交底,样板引路,并记录、收集和整理质量通病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3.4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项目部核准,监理审查、批准,报建设单位备案后实施。

3.5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认真填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监理单位填写评估报告),以利于持续改进。

 

4控制措施(其中红体字标识部分为省公司基建部提出需治理的质量通病)

序号

项目内容

原因分析

预防及改进措施

备注

土建工程

1

地基基础工程

1.1桩基产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

1)持力层未经鉴别验收,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桩进行持力层深度不够;

3)桩身未达到预定强度就进行挤土施工;

1.桩基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孔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2.桩基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3.桩基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体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1.2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

1.桩基施工没按规范要求检测,遇地下不明障碍物不处理,导致施工质量不合要求;

2.灌注桩使用混凝土配合比不合设计要求,标高控制失误;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固定不可靠,导致垂直度不够,影响承载力。

1.桩基施工时应严格检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的一致;施工中遇到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灌注桩混凝土浇筑

  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0.5~1.0m以上,确有困难时,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少于2m,混凝土浇筑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塌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

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

2

土方工程

2.1土方回填区沉陷,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边坡下滑

1.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达不到最优含水率密实度要求;

2.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草皮、杂填土作填料;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

4.边坡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与挡墙间未做滤水层,泄水孔管径偏小、不牢靠,数量不够或压坏等

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实验定。

工地简单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2.2填方出现橡皮土

在含水量很大腐殖土、泥炭土、粘土或亚粘土等原状土地基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特别在混杂状态下进行回填,由原状土被扰动,颗粒间毛细孔遭到破坏,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

当施工温度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辗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面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不易消失。

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腐殖土、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2.3基坑二次回填土沉陷(包括房心回填)

构架基础、建筑物基础和电缆沟开挖、房心等处回填的厚度过大、未分层夯实回填或夯实遍数不够。

●对小面积、狭长处土方回填表,一定要用大蛙式打夯机或自制夯具,分层夯实,不允许利用自然沉降或水夯法进行处理

要求取样试验

 

3

砌砖工程

3.1砂浆强度不稳定(砼同比)

1.影响砂浆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

对砂浆的配合比,多数工地使用体积比,以铁铣凭经验计量,由于计量不准及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和运料途中丢失,使砂浆用砂量的误差可达10—20%;

2.砂浆搅拌不匀,人工拌合翻拌次数不够,机械搅拌加料顺序颠倒,使塑化材料(石灰膏、电石膏、粉煤灰等)未散开,水泥分面不均匀,影响砂浆匀质性及和易性;

3.砂浆搅拌加料顺序:

应分二次投料,先加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再投入其余砂子和全部水泥。

4.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取值等没有执行规范的统一标准,致使测定的砂浆强度,缺乏代表性,数据甚至有失真的情况。

M1、M2.5、M5几种常用砂浆的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其中M2.5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很多,很容易形成裂纹,造成外装修裂纹。

3.2基础防潮失效

1.防潮层的失效不是当时或短期内能发现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质量容易被忽视。

如施工中经常发生砂浆混用,将余料作防潮砂浆用或配比随意,这些都有达不到防潮砂浆的配合比要求;

2.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砂浆与基面的粘结。

操作时表面抹压不实,养护不好,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或出现裂缝;

3.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失效。

1.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施工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留置,则应留在门口位置;

2.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土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损坏。

基础防潮层作法大致有三种:

(1)抹20mm厚1:

2.5水泥砂浆(掺防水剂);

(2)M10水泥砂浆砌二砖三缝;(3)60mmC15—20混凝土圈梁。

防潮层开裂或抹压不密实,不能有效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经常潮湿,使室内粉刷屋剥落实,甚至年久影响砖墙结构。

 

3.3墙体裂缝

3.3.1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隙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

由于横墙刚度较大(门窗洞口亦少),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相对变形,故很少出现这类裂缝。

裂缝多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在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

当纵墙顶层有钢筋砼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竖直裂缝则较少。

2.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3.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4.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受到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厂房),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

1、加强地基探槽工作。

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基础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

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操作中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免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

3.3.2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八字形裂隙:

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此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设计一与施工中的缺陷,使屋面保温层的热阻减少甚至失效,致使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当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的,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砌筑砂浆强度较低时,则易发生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当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

2.倒八字形裂隙:

属冷缩裂隙,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尤以顶层两端窗洞口处最严重。

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隙,使墙体开裂。

3.水平裂隙:

多见于顶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

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隙。

4.垂直裂隙:

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处。

此种裂隙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应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或因冷缩变形,在与墙漆之间变形差异最大的钢筋混凝上梁端和楼板错层处,引起墙体垂直开裂。

5.X形裂缝:

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

1.屋面挑檐可采用分块预制或顶层圈梁与墙体之间设置滑动层;

2.按规定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的影响。

3.加强设置钢筋硷圈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在建筑顶层每个开间、在错层处及屋面不等高处必须设置圈梁;顶层外圈梁应设计为暗圈梁,不应外漏,这样可使外圈梁免受阳光直接照射或大气影响;无论“女儿墙”高低,均要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并与“构造柱”连为整体,以抵抗裂缝的产生。

4.除据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外,在“L’’“I”“L’’平面形状中的纵横墙交接处必须设置“构造柱”,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可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扩展。

5.提高屋面板的整体性。

屋面板最好采用现浇板,或在预制屋面板上增加现浇层;在预制屋面板与外纵墙间设置现浇板带,预制屋面板间设置现浇板缝梁,使屋面成整体式装配。

6.在房屋顶层端部1一2开间范围内的墙体采用配筋砌体,即每隔8皮砖在水平灰缝内加配2必6钢筋,并在1一2开间范围内拉通,与“构造柱”钢筋结合。

顶层用砖不应低于MU7.5,砌筑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S,以提高墙体坑裂能力。

7.屋面“挑檐”为外露结构,在一天内的温度变化较大,不仅本身容易开裂,而且对墙体开裂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应适当增加“挑檐”纵向配筋并增设“变形缝”或“后浇带”,以减少收缩。

“后浇带”的做法是在其纵向受力较小的中间适当部位,预留300mm宽的“后浇带”,用钢筋贯通,在施工40一60天后再二次浇筑,以起到先放后抗的控制作用。

重视屋面保温。

选择屋面保温层时,适当加厚或选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

对屋面保温层必须按建筑节能标准进行热工计算,进一步提高屋面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性能。

屋面保温不好是屋面板产生温度应力的直接原因,严重时会导致顶层墙体开裂或屋面漏水。

保温层应做至“挑檐”或檐沟处,以防止混凝土结构外漏,有条件者必须增设、架空隔热层。

3.3.3大梁处的墙体

裂缝

大梁底下面墙体局部竖向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足,砖墙局部承受荷载过大引起,或该部位墙体砖和砂浆强度偏低、施工质量较差

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大梁底下设梁垫或构造柱,满足局部受荷载力。

挡土墙工程

4.1石材质量差

大小差别过大,外观呈针片状,长厚比大于4。

有风化剥层和裂缝,表面有污迹,形状过于细长、扁薄和尖锥或几乎成圆形。

料石质地疏松,色泽不均匀,内部有隐纹,敲击时发出噼叭声。

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选用合格石材

4.2根部不实

1.基坑开挖后未认真检查地基土的质量,对局部不良地基处理草率。

基坑底面未进行仔细清理找平和夯实;

2.砌基础时未铺坐浆即将石材单摆浮搁在基土上;

3.底皮石材过小,未将大面朝下;

4.基础砌筑完成后未及时回填土,地基受雨水浸泡,造成基础不稳或下沉

1.基坑开挖后认真检查地基土的质量,对局部不良地基加强处理。

基坑底面先仔细清理找平再夯实;

2.砌基础时铺座浆再将摆石材在基土上;

3.底皮石材强度符合承载力要求,并将大面朝下;

4.基础砌筑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土

4.3墙体垂直通缝

1.砌石墙体上下各皮石缝连通,尤其在墙角及丁字墙接槎处更多见;

2.挡墙砌石多采用交错组砌方式,但因石块是不规则的,忽视了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砌缝未错开,尤其在墙角处未改变砌法;

3.施工间歇留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踏步形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

1.加强石块的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禁止砌出任何重缝;

2.每皮石块砌筑要隔一定距离(1—1.5m)丁砌一块拉结石,接结石的长度应满墙(如墙过厚超过40cm,可用二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且其中一块长度应大于墙厚的2/3)。

3.在墙角部位应改为丁顺叠砌或丁顺组砌,使用的石材也要改变;

4.施工间歇和流水作业需要留槎时必须留斜槎。

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

尽量留在沉降缝处。

 

4.4石块粘结不牢

1.砌体中的石块和砌筑砂浆粘结不良,掀开石块有时可发现卧缝隙砂浆铺得不严,石块之间有瞎缝(即石块直接接触)。

敲击墙体可听到空洞声,用力推则个别石块松动。

这种情况大大降低墙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砌体灰缝过大,砂浆收缩值也大,引起与石块离鼓;

3.石材在砌筑前未洒水,尤其是在高温干燥季节吸水率大的石块易吸收砂浆中的水分,造成砂浆过早失水,影响了砌体整体性,导致砌体强度降低,砂浆的稠度应控制在3-5cm;

4.采用不适当的砌法,特别是在砌筑毛石砌体时,习惯采用铺石灌浆法,造成砂浆不饱满;

5.块石一次砌得过高(每日高度不得超过1.2m),造成灰缝变形,石缝错动。

1.确保砌体灰缝厚度及砂浆稠密度,防止砂浆与石块离鼓;

2.石材在砌筑前湿水,尤其是在高温干燥季节,砂浆的稠度应控制在3-5cm;

3.在砌石时,先铺满浆再铺石,防止砂浆不饱满;

4.块石每日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2m。

4.5泄水孔不通畅,泛水坡度不够

未按要求留泄水孔或堵塞、排水坡度不够,造成挡墙内侧长期积水,酿成墙体裂、沉陷或倒坍

1.砌筑挡墙时应按设计要求收坡或收台;

2.泄水孔宜采用抽管方法留置,即在砌筑时先留置钢管或竹管。

3.回填土前与挡墙间做300mm宽卵石滤水层。

5

围墙工程

5.1清水墙竖向贯通裂缝

由于环保节能砖的抗拉强度不够导致开裂

1.设计应明确砖的抗拉强度值,注意沉降伸张缝间距的调整;

2.对厂家提出抗拉强度要求;

3.适当增加拉结钢筋,增加围墙抗拉强度。

5.2围墙沉降裂缝

1.未合理设置沉降伸张缝或缝未断开;

2.其他裂缝参见“3.3墙体裂缝”

参见“3.3墙体裂缝”;

5.3墙面污染

1.压顶未做滴水线和踢脚线;

2.场地堆土污染墙底,或雨水溅泥到墙面上;

1.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做滴水线和踢脚线;

2.材料、余土等堆放不能靠墙,及时种植草皮,墙面有污染时应及时清洗干净;围墙与场地结合处采用铺卵石或贴砖隔离。

5.4压顶不平直、开裂。

围墙压顶未严格标高控制,装模不规范;

围墙压顶要严格控制水平和垂直度,装模要牢靠且横平竖直;

5.3装饰层开裂

见“10.1外墙空鼓、裂缝”

见“10.1外墙壁空鼓、裂缝”

6

混凝土

6.1麻面(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的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出现麻面;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位置出现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2.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拼接严密;

3.如有缝隙,应用油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

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每层混凝土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5.对麻面部位可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

2水泥砂浆抹平。

6.2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1.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2.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3.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造成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4.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筑部分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5.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造成移位;

6.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1.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3.混凝土裂缝还可用环氧树脂灌缝,对大面积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裂缝,必须会同设计等单位研究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进行处理。

6.3蜂窝(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空洞)

1.砼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梯板时1m,否则应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因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时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1.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砼应采取下列措施:

2.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

开始浇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

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用钢丝刷刷净和突出的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6.4夹芯

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

6.5外形尺寸偏差

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

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5.(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外形尺寸偏差指:

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