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热点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13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考时政热点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时政热点1.docx

《高考时政热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时政热点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时政热点1.docx

高考时政热点1

(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材料:

《“十二五”规划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实现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

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⑷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方针。

⑸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什么意义?

答:

⑴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⑵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⑶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⑷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使经济发展更好的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

㈡科学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促进我国经济科学发展?

答:

⑴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⑵国家必须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⑶国家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⑷国家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

答:

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才能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消费;才能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效发挥国家职能;才能为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才能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⑵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补充:

3、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

⑴必要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⑵重要性:

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

⑴从国家的角度看:

第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三,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⑵从企业的角度看:

第一,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节能降耗减排,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⑶从消费者角度看: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㈢三大转型:

A扩大内需

1、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经济依据是什么?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意义有哪些?

答:

⑴这是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客观要求。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⑵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⑶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扩大内需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⑷这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的必要手段,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扩大内需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影响居民家庭消费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答:

⑴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原因。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⑵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必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必须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整顿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⑶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必须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稳定物件。

⑷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⑸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必须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

B、低碳经济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答:

(1)从国家的角度看: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第二,市场调节本身具有缺陷,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发展低碳经济。

第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从企业的角度看

第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从消费者角度看,应树立生态观念和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应怎样做?

答:

(1)要积极履行经济职能。

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减排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2)要积极履行文化职能。

推广低碳技术,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人民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3)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3、分析“低碳世博”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体现出哪些认识论道理?

答:

(1)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的。

秉承中国传统智慧,提出“低碳世博”理念,体现了认识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积极推动作用。

“低碳世博”理念在世博会场馆建设过程中得到贯彻,表明正确认识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创造性思维要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针对实践中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世博会参展各国把“低碳世博”理念渗透到本国场馆建设中,是在创新中实现“低碳世博”。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构建低碳视域下的正确文化价值观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答:

⑴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弘扬生态文明,进一步形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好风尚。

⑵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形成节约、环保的习惯,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⑶正确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为社会造福。

5、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树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答:

⑴有利影响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低碳经济”理念有利于引导企业等单位节能减排,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低碳生活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绿色消费。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碳生活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⑵不利影响

要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也许会带来失业人员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不方便,但与长远利益相比,眼前利益应服从长远利益。

C、从“国富”到“民富”以及两个“同步”

1、运用经济学“效率与公平”关系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富”?

答:

(1)效率优先是生产力优先,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注重效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物质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注重分配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

(2)要实现“民富”,首先,必须注重效率,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特别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那些只凭劳动获取的中低收入者,更多的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3)要实现“民富”,还必须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加大财政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答:

⑴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⑵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⑷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⑸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调节过高收入,保障过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资渠道,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公民合法财产。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⑺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3、从政治生活,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理解?

答: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国家通过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和法律,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

(3)公民要提高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自觉性,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4、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实现“两个同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答:

(1)实现“两个同步”会直接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4)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

(6)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促进社会和谐。

5、你从2010年前三季度江苏、部分经济数据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从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江苏省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的重要经济意义?

答:

(1)经济信息

①2010年前三季度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和工业企业利润等稳步增长,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和工薪收入增幅偏低。

②江苏经济发展需要努力实现国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经济意义

①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②有利于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③有利于形成企业和职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6、有人认为:

国富民就富。

请用经济生活知识辨析。

答:

⑴国富即意味着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很多,民富即意味着居民个人收入多,二者都来自社会财富。

⑵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国家的财政集中过多,个人的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国家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民富必须国富。

但是,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影响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⑶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共享改革成果,从而实现民富国强。

补充:

低碳经济

7、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根据现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我们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再行推广。

(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要树立创新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四)实现包容性增长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政治意义?

答:

(1)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有利于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当前提出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原因?

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

⑴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包容性增长有利于推动各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②包容性增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

(2)措施

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实现公平分配,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⑤坚持对外开放,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⑥增加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

(1)合理化建议:

①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国家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百姓的收入增长。

⑤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世贸组织的作用。

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合法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从根本上提高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必然要求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各国维护自身发展的同时,寻求利益的共同点,才能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实现包容性增长符合各国利益,有利于实现各国经济发展。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是和平的物质基础。

实现包容性增长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④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十二五”规划建议

1、“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知识?

我党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答:

(1)政治生活道理:

①中共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了中共党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由中共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体现了这一点。

②我国实行中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职能。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重要机构。

中共中央在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前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体现了这一点。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决定权。

国务院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

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编制纲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批准体现了这一点。

(2)认识论道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建议》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情况下制定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发展。

《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是逐步发展的。

2、《建议》制定是怎样体现中共党执政方式的?

答:

中共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执政方式,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⑴《建议》是中央在多次讨论、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中共党民主执政。

⑵《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体现了中共党坚持科学执政。

⑶《建议》将交国务院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体现了中共党坚持依法执政。

3、中共党怎样才能保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答:

(1)要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共党是执政党,充分发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①坚持科学执政。

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人民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②坚持民主执政。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形成推进中特社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③坚持依法执政。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分析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中国未来五年规划强调说明了哪些哲理?

答:

(1)矛盾是对立统一,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会强调:

既要看到发展成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水平不够高的一面。

(2)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抓主要矛盾。

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注重全面协调发展。

(4)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注重可持续发展。

(5)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科学发展。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不仅国强,更要民富。

5、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答:

(1)中共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共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中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共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形势的变化。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实现预期目标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