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16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和殿导游词Word下载.docx

试卷用白宣纸裱成,由礼部事前备办。

试卷一面为素面,贡生在此面填写履历三代,另一面有朱丝栏界格,用来书写答题。

文章虽不限字数,但不得少于一千字。

考试时间以一天为限,中午宫中给饭,下午掌灯时分考试结束。

殿试第二天,从大学士、六部、九卿中选派的读卷官以及监试的王公大臣们全部集中到文华殿内,试卷依次分给读卷官,每人所分卷数由参加殿试的人数多少而定。

判卷期间所有参与的人都不准回家,分别在文华殿两厢及传心殿前后房屋居住,限两日内评阅完毕。

判卷标准分为五等,用“圈尖点直叉”标识试卷优劣。

每位读卷官在每份卷子上自己名下标记号,看完自己的卷子交给下一位,称为“转桌”。

所有读卷官都评阅完毕后,以“圈”最多者为最佳,“圈”数相同者以“尖”的多少分前后,依此类推。

卷子阅完后,其中前10名进呈皇帝定夺名次。

皇帝钦定名次后,要将进士名次填写在金榜上。

填写金榜时,前三名填写一甲第几名,后七名填写二甲第几名,其余各卷名次交由填榜官填写,原试卷送红本库收储。

殿试后将在太和殿举行仪式隆重的传胪大典,仪制等级和大朝礼相同。

大传胪时,进士们穿公服,戴三枝九叶冠,按名次站在文武官员东西班之后。

鸣赞官宣读“某年、月、日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

士出身。

”然后唱名,一甲、二甲、三甲进士依次出班行礼。

唱名后,鸣赞官“举榜”,礼部堂官捧大金榜从太和殿中阶走下,将大金榜放在云盘之内,由黄伞前导,从太和门、午门的中路出宫。

礼部堂官率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随榜而行,其他人走太和门两旁的昭德门和贞度门。

金榜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状元率众进士观榜。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终点,仕途的起点,无论以后政绩如何,进士出身的人在古代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1904年,在我国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

(以上为主要用途)

保和殿从外表看,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在皇宫建筑群中,它好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保和殿的建筑规制是很有特色的。

不知各位游客是否注意到,殿内南侧减去了一排柱子,省了6根金柱,使宝座前的空间显得特别宽畅明亮,这种建筑方法叫做“减柱造”,创造于辽代,是对我国传统建筑中梁架结构的一种创新。

(以上为建筑规制)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乾清门广场,这里可以看作故宫外朝与后廷的分界线,我们马上就要走近帝后的日常生活了,但大家不要着急,在保和殿后面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就是这块云龙石雕丹陛,它可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啊。

丹陛用艾叶青石制成,长16米多,宽3米多,厚1.7米,总重200余吨,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大石窝。

由于古代运输工具简陋,据说寒冬时节运送石料时,在沿途每隔一里地挖一口井,汲水泼道,冻成一条长长的冰道,再使用上千头骡马拉拽放置在冰道上石料,民夫们鸣锣,使受惊的骡马用力向前。

据记载当时运送这块石料,共动用民夫二万多人,历时28天,耗银11万两。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旨将石雕上原有的明代花纹凿去,重新雕刻云龙纹饰。

如今丹陛下端雕着波涛汹涌、险峰高耸的海水江牙,中间凸起朵朵祥云,衬托着九条翻飞翱游的蟠龙,形象生动,雕工精美,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中难得的一件艺术珍品。

(以上为殿外陈设)

保和殿关于“周围建筑、殿内文物、重要事件”三项没有重要内容,在导游词中就可以省略。

篇二:

故宫三大殿导游词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贾紫萱

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

您可能觉得有点奇怪,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这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

怎么回事呢?

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

怎么办?

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

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

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

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

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

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

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

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为什么要在此处设这么大的广场呢?

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

二是起到震慑的作用,您想想,如果官员人等站在这么大的广场中,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庄严雄伟的建筑,不得不由衷感叹自己的渺小及皇帝的伟大,既便心存异志,也只好无可耐何地

拜于皇帝脚下。

当然,皇帝也不傻,他也知道在他残酷的统治下,某些人会有些“想法”。

不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办法”。

你想进来刺杀,我就铺它个横七竖八。

你想躲在暗处,我让广场无树无花。

说到这儿,您会问,什么叫横七竖八?

这“横七竖八”是指皇帝怕有人从地下挖洞进来刺杀,故下令将广场地面上横七层、竖八层地铺了十五层方砖,看谁还能挖地洞?

刚才我还说过“广场无树无花”,对吧?

各位看看,整个广场除有些大缸之外,真的没有树,没有花。

那皇帝为什么不在这么重要的地方装点一番呢?

其原因有二:

第一,如果植树、种花,虽然景色美好,但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第二,皇帝怕在大典中有刺客藏在树上或花丛中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整个广场周围不植树,不种花。

但却摆了一些大缸,这是何用意?

(王雨萱接)

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

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其实,它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

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例如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名将出征,或者是每年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时皇帝在此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

銮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改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的意思是:

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

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

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

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

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

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

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

(在露台前铜龟及铜鹤之间)

大家请看,这是中和殿。

“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

清顺治

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

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

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

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

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

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

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

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

外人要想成为皇帝家族的一员,有两条路:

要么嫁给皇帝或亲王;

要么娶皇帝的女儿。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毕竟是“姑娘大了不可留”。

所以不管愁嫁不愁嫁,到了年纪就必须得出嫁。

这么大的喜事,少不了又要庆贺一番,在哪里庆贺呢?

当然要在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好,请大家看看中和殿内的陈设,然后跟我来一起参观保和殿。

(在保和殿旁)

我们眼前的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

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

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

第二,我们刚才提到的,公主下嫁要在此殿

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

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但他于明清两代用途是不同的,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参观完保和殿,请大家看大殿北面的云龙石雕,在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

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

1.70米,重为二百五十吨。

明代雕刻,清代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

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

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

为此,沿途每里凿井一口,待到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取水泼成冰道,再以两万民夫,千余骡子,用滚木的方法齐力拖拽前进。

从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个月。

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篇三: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如:

来自×

地的朋友们: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

×

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我市观光旅游。

我姓桂,是×

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桂导”好了。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

师傅。

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

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

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

一颗是“放心”,交给×

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

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桂导我好了。

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

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

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

谢谢!

告别语包括感谢语、惜别语、征求意见语、致歉语和祝愿语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后面。

各位朋友:

眼看火车站就要到了,桂导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

在此,桂导我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

短短几天时间,大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的合作!

在几天的游览过程中,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将是我们改进的目标。

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谅解。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来我市,欣赏我们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红叶和冬季的雪光。

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到时桂导我再来给各位当导游。

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

合家欢乐!

身体健康!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臵、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

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

(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故宫

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

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

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

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

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

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

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

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

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

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观钱塘江潮

我叫刘飞杨,今年9岁,是一位见习小导游。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日,也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那我们就去海宁市盐官镇钱塘江观潮吧。

游客们,到了。

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钱塘江,等会儿,你们将在这里看到钱塘江潮涌的壮观景象。

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这和当地特殊的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由于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在这里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就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现在已是午后一点了,你们听!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声音,

那可不是打雷,是潮来了!

瞧!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注意!

它逐渐拉长、变粗,形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看!

浪潮已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能感觉到大地像是被震颤动起来……,潮头已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八达岭长城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

Heuo!

我叫侯翔,我是你们这一次游览的导游。

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世界文明举世瞩目的八达岭长城游览。

希望大家好好观赏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名胜古迹!

大家看,我们现在已经在八达岭的脚下。

大家抬头看,八达岭长城是不是非常像一条龙?

在崇山峻岭之间蜿延盘旋着。

告诉大家,这段长城有一万三千里。

大家再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西、北两峰,景色十分壮观、龙腾虎跃、

气象万千。

如果大家想看长城的景色,那就上去大饱眼福吧。

游客朋友们!

我们终于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真是雄伟壮观啊!

这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是用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地上铺着方砖,非常平整,像很宽的马路,这么宽的宽度,如果马站在上面,五六匹马都可以并进,大家现在试一试,伸开手臂,大约能占十多个人。

好了,大家再往前走,大家边走边看一下,城墙上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口,这是打仗时的瞭望口,和射击口。

城墙的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这就是古代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承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八达岭长城还有很多壮丽的景色,这里是世界文明的旅游景点,希望你们能够细细游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