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617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七章学习如何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4.依「相關法令規定」分類

(一)國際法定傳染病:

霍亂、鼠疫、黃熱病。

(二)我國法定傳染病: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該法中的傳染病有四類

,其分類及通報時限,如P293-P294之表16-1

五.傳染病防治的一般性原則(P294~P296)自我評量3

(一)消滅感染源

1.根除病原體(屍體火化)

2.減低感染源的傳染力

(二)切斷傳染途徑

傳染病的傳染途徑

飛沫傳染:

經由宿主的眼結膜及口鼻黏膜侵入

1.直接傳染  直接接觸:

宿主和病人直接接觸感染

胎盤感染:

經由胎盤.母體的羊水或血液等傳染給

(垂直感染)胎兒(愛滋病)

空氣傳染:

宿主吸入空氣中含有病原體的塵或霧而感染

2.間接傳染  媒介物傳染:

經由污染的東西

病媒傳染:

鼠類,昆蟲類將病原體傳入人體

(三)增進宿主免疫力

1.增進一般性免疫力

2.增進特殊性免疫力(疫苗)

六.傳染病防治的管理措施(P296~P300)

1.報告(就是所謂通報)

2.隔離(譬如居家隔離)

3.檢疫(譬如機場檢疫)

4.預防接種(就是疫苗)

5.篩選檢查

6.慢性傳染病患者的治療及追蹤

七.台灣地區重要傳染病及其防治(P301~P306)自我評量2

(一)登革熱防治:

1.典型登革熱

2.出血性登革熱

․防治:

(1)病媒蚊防治及密度的監測,孳生源的清除。

(2)加強疫情監視及報告。

(3)衛生教育與宣導民眾注意居家環境衛生,以及清除病媒蚊易滋生的室內、室外容器的積水。

(4)疑似病例與確定病例之居家環境,予以噴藥,並立即進行疫情調查。

(5)出血性登革熱疑似病例,送「出血性登革熱臨床醫療諮詢小組」確定診斷,以早期治療,降低死亡率。

(二)腸病毒防治

(1)繼續落實宣導教育

(2)強化病例監測與流行資訊之研判功能

(3)強化緊急疫情處理機制

(4)持續進行前瞻性之相關研究與人才培訓

(三)日本腦炎防治

(1)針對15個月至2歲3個月的幼童,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2)監控豬隻抗體陽性轉變情況,以預測流行期。

(3)清除蚊蟲孳生源,噴灑殺蟲劑滅蚊。

(4)衛教宣導,在傍晚至黎明病媒蚊活躍期間,避免外出活動,應穿著長袖長褲,使用蚊帳或驅蚊劑,以避免蚊蟲叮咬。

(四)結核病防治

(1)強化防癆體系

(2)加強預防接種

(3)建立健全的疾病監測系統

(4)提升結核菌檢驗品質

(5)落實醫療照護(DOTS計劃)

(6)加強衛教宣導及專業人員的訓練

(五)肝炎防治

(1)進行肝炎研究

(2)督導肝炎防治業務

(3)進行肝炎防治衛生教育計畫

(4)B型肝炎預防注射資訊系統與肝炎患者資訊系統維護

(5)提升肝炎檢驗品質

(六)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

三個傳染途徑:

1.性行為傳染

2.血液傳染

3.母子垂直感染

․愛滋病防治

(1)加強醫療照護及擴增防治體系

(2)建立健全的疾病監測系統

(3)提高檢驗服務品質及輸血安全

(4)推展衛教宣導並提高保險套使用率

(5)強化性病防治

(6)培訓專業人才及進行科技研發

(七)性傳染病防治:

其中愛滋病.梅毒.淋病為法定傳染病防治工作:

(1)辦理性病檢驗訓練

(2)辦理臨床醫師性病診斷及治療訓練

(3)建立性病檢體轉送體系

(4)製作性病教材

(5)建立性病監測系統

八.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在傳染病防治上的工作職責(P306~P307)

(一)初段預防:

為主要工作職責

1.預防接種

2.預防性治療

3.衛生教育

(二)次段預防:

目的在於早期診斷

(三)三段預防:

重點在於適當治療以預防殘障

第十七章

一.全球環境議題 (P313~P314)自我評量1

(一)臭氧層危機:

原本可保護人類的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

(二)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聚集在大氣層中,阻礙地球散熱,而產生溫室效應。

(三)酸雨:

大量的酸雨,會使土壤酸化,礦物質流失,影響作物之生長,也會影響人類的健康和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四)野生動物瀕臨滅亡:

野生生物日漸減少,1975年到2000年估計,每天平均即有109種生物絕種。

(五)跨國性工業污染:

殘留性工業污染物,經空氣與運輸,造成全球環境污染。

(六)海洋污染:

污染物的排放與任意投棄到海洋所致。

(七)熱帶雨林減少:

熱帶雨林具有保護及調節地球環境的功能,現存面積僅為150年前的二分之一,不但會影響氣候,而且亦會導致野生動物瀕臨絕種。

(八)土壤沙漠化:

每年約有2個約台灣本島面積的地區正沙漠化中。

(九)開發中國家的環境污染:

開發中國家經濟落後,未經環境影響評估,即作重大工程開發,容易造成環境的污染與公害。

二.健康環境的定義(P315)

指擁有良好的環境衛生,在人類活動的現有空間(生活環境)和過去、未來時間延續的空間(生存環境),皆做好清潔衛生與環境保護,以消除所有可能影響身體、心理、社會健康的不利因素。

三.健康環境的重要性(P315)

1.預防疾病的發生與傳染,以增進人們的健康與壽命。

2.維護生活環境與環境品質,以免造成環境污染與公害。

3.保護自然環境與生態平衡,以求世代能永續利用。

四.健康環境的項目(P316)自我評量2

(一)飲水衛生

1.水源種類:

可分為-地面水.地下水.山泉水,台灣地區飲水主要是自來水。

2.給水設備及水質處理:

․水質處理程序:

(1)曝氣:

利用各種曝氣裝置,增加水與空氣中的接觸機會,以增加水中溶氧濃度,去除有害氣體及熱量。

(2)硫酸銅或硫酸鋁處理:

用來去除藻類植物帶來的臭.味.色度.濁度等問題,並增加其他處理方法的效率。

自然沉澱:

降低水的流速,使水中粗大的懸浮固體粒子,受到地心吸力及重力作用,沉到池底,可降低水中濁度。

(3)沉澱:

膠凝沉澱:

水中加入膠凝劑及助凝劑,使膠凝劑在水中形成很多細羽毛狀的膠羽體,此稱膠凝作用,可除去水中細小懸浮固體及其他膠狀物體等。

(4)過濾:

將水通過多孔性過濾材料,使水中不溶解性雜質,被阻擋在濾過面上,使水得以通過過濾材料而被淨化。

氯素消毒:

常用消毒劑,包括:

液氯.次氯酸鈉.過氯酸鈣.一氯胺.二氯胺及二氧化碳等。

臭氧消毒:

是一強力氧化劑,能消除水中臭味,有取代液氯的趨勢,但成本較高,殘效性較差,使用量較難控制。

(5)消毒:

鹵素:

具消毒作用的鹵素,8ppm的碘液,即可殺死變形蟲的孢囊。

紫外線照射法:

設置紫外線照射在水面殺菌,以消滅飲水中之病原微生物。

煮沸法:

可殺死飲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是最簡單有效的消毒方法,適用於一般家庭或小型飲水系統。

3.水質檢驗:

․物理檢查:

1.溫度

2.濁度

3.色度

4.臭

5.味

6.餘留物

․化學檢查:

․微生物檢查:

1.細菌殖數

2.大腸菌類密度

․生物檢查

4.水質設備維護

(1)水表前之維護:

包括-輸配水系統及給水外線,主要是由自來水事業處負責。

(2)水表後維護:

包括-蓄水池.水塔.衛生設備及給水管內線設備等。

(二)廢污處理:

1.污水處理:

依污水的程度行分級的處理,有一級(基本)處理.二級(生物)處理.三級(化學)處理,視污水的成份.濃度.排放位置.水體的用途.放流水的標準規定等,以決定其處理的程度。

2.垃圾處理:

(1)一般廢棄物:

分為-

可燃性垃圾

不可燃性垃圾

巨大垃圾

資源垃圾

有害垃圾

(2)事業廢棄物:

有害事業廢棄物

一般事業廢棄物

(3)廢棄物處理法:

傾倒法

衛生掩埋法

焚化法

堆肥法

氣化法

飼豬法

油脂提煉法

磨碎法

資源再利用

(4)廢棄物處理原則:

減毒.減廢

3.醫院廢污處理

(1)醫院廢棄物:

分為-一般性廢棄物

化學性廢棄物

感染性廢棄物

放射性廢棄物

(2)醫院污水:

分為-一般性廢水

高污染性廢水

感染性廢水

放射性廢水

(三)病媒管制

1.病媒:

WHO定義:

「是指將病原體自一宿主帶至另一宿主之攜帶者而言,亦即病原體之媒介物,能將病原體由一患者或帶菌者,傳至健康者,而使患病或帶菌即稱之。

2.病媒管制定義及範圍:

病媒管制即是有計畫的加以持續性的管制,防止病媒疾病騷擾,並加以完全消滅,作到無病媒發生。

3.病媒管制方法

(1)環境管制法

(2)物理管制法

(3)化學管制法

4.常見病媒防制:

(1)鼠

(2)蚊蟲(3)蠅(4)蟑螂(5)疥蟲(6)跳蚤(7)蝨

(四)房屋衛生

1.清潔空氣和良好換氣

(1)氧氣和二氧化碳:

室內空氣污染,常以二氧化碳為指標,其最大容許量為0.15%。

(2)氣菌:

氣菌數與室內空氣清淨度有密切關係,室內5分鐘的氣菌數,在30以下為最佳。

(3)自然換氣和機械換氣:

自然換氣-靠門.窗.通氣孔.行氣體對流作用的換氣方法。

機械換氣-使用風扇或冷暖氣機等空調設備來做換氣。

2.舒適的溫度和濕度

(1)溫度

(2)濕度

3.適當的採光和照明

(1)天然採光

(2)照明設計

4.過量噪音的防制

1.噪音管制區

(1)第一類(特別寧靜區)

(2)第二類(住宅區)

(3)第三類(混合區)

(4)第四類(工業區)

2.噪音對人體的影響:

會使人失眠.頭痛.胃痛.心煩氣躁.記憶減退。

3.防制噪音的方法

(1)房屋所在地要遠離工廠.機場.鐵路.公路及馬路等

(2)可於四周種樹以樹皮粗糙.葉子多且常保翠綠為優

(五)食品衛生:

1.食品的保存:

(1)物理方法:

加熱法.冷藏及冷凍法.乾燥法.製罐法.氣體儲藏法.其他。

(2)化學方法:

醃漬法.煙燻法.保存劑法.微生物方法。

2.食品添加物的應用

(1)滿足感覺官能的添加物:

如著色物.香料.調味劑。

(2)食品保存的添加物:

如抗氧化劑.防腐劑。

(3)強化食品品質的添加物:

如保色劑.膨脹劑.乳化劑。

(4)其他添加物:

如溶劑.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

3.食物中毒:

(1)腸炎弧菌:

為我國最常見之食物中毒類型,多存在於海產食品中,潛伏期約為12~24小時。

(2)金黃色葡萄球菌:

存於人體頭髮.皮膚.鼻咽粘膜等,尤其是傷口膿瘡,所產生的毒素很安定,不易受高熱所破壞,潛伏期約2~4小時。

(3)肉毒桿菌:

存於土壤.水中.人類或動物的排泄物中,其性喜在缺氧的環境中生長,當臘腸.火腿及罐裝.瓶裝的食物處理不當時,便會感染肉毒桿菌造成中毒,潛伏期約為12~36小時。

․食品中毒處理方法:

1.迅速就醫

2.保留剩餘食品.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以確定中毒原因,方能儘早治療。

3.迅速通知當地衛生機關調查.處理。

(六)公害防制

影響公害程度的因素分為:

「加重因子」與「減輕因子」。

人口密度.工業產量.國民生產總毛額.能量消耗量.廢棄物數量等,和公害輕重程度呈正比,為「加重因子」;

增加土地利用度、人民勸儉度及人民知識等,將有助於減輕公害,為「減輕因子」。

公害現況:

1.地層下陷:

地下水因為開發容易,取用方便。

但過度開發,導致地層下陷,危害居住及農.漁業環境。

2.水污染

(1)家庭污水:

須經過處理放流,才不會污染河川水質。

(2)工業廢水:

含有多種毒性化學物質,若未經妥善處理,而直接排放至水體,將嚴重的危害環境

(3)農牧業污染:

飼養豬.雞.鴨.鵝.魚,以及牧養牛.羊等造成污染。

水質的污染,不只影響我們的生態環境.也會影響所有生物的生存。

3.空氣污染:

來源主要為,汔車.工廠等所排放的廢氣造成的。

4.垃圾問題:

台灣地區的垃圾清運量,平均每年增加10.5%,過多的垃圾問題,會造成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土壤污染.病媒孳生,並影響環境生態。

5.土壤污染:

台灣地區土壤因廢水導致之污染,約占80%。

6.核廢料與毒性物質問題

五.護理人員對健康環境的職責(P333)

(一)監測環境危害因子:

應積極進行評估與擬定防治計畫,以避免社區民眾受到特殊環境因子危害。

(二)推動環境衛生政策:

配合政府推動環境衛生政策,以維護環境清潔,落實家戶衛生,並使民眾能了解有關環境衛生知識,且配合政策。

(三)推廣衛生教育:

教導民眾有關環境衛生知識,使民眾能遵守與維持環境衛生,並進而激起環境保護的意識與動機。

第十八章

一.學校衛生護理的定義(P341)

「學校衛生」的定義,是社區衛生業務中,以學校之人口群體為直接服務對象的一項團體衛生工作,其藉著學校衛生工作人員所規劃.設計及推動,在學校中維護與增進學校團體每一份子的健康。

「學校衛生護理」之定義,是針對學校員工生,運用有系統的過程,提供綜合性的三段預防及整體性.連續性的護理,以維護及促進學校員工生健康。

學校衛生護理,是貢獻於教育過程中的一項高度專精之護理服務。

二.學校衛生護理的重要性(P341)自我評量1

「學校衛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學校衛生護理」是在推動公共衛生。

若能推展與發揮學校衛生護理工作,可照顧到全人口中四分之一以上群體的健康,以及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健康行為,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校衛生三大內容(P345)

1.健康教學

2.健康服務

3.健康環境

四.學校衛生護理的概念架構(P346)

1.公共衛生

2.適應功能

3.協助性人際關係

4.工具

5.系統性過程

五.學校衛生護理工作的三三模式(P349~P350)自我評量3

(一)三大基本觀念

1.健康的定義:

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的安適狀態。

2.健康行為:

目的在於實施的對象表現出健康行為。

3.實施對象:

包括個人.家庭.社區。

(二)三大動力

1.學校衛生委員會

2.衛生組

3.健康中心

(三)三大內容

1.健康服務

2.健康教學

六.學校衛生護士的職責 (P350~351) 自我評量1

1.秉承校長之命,推動學校衛生工作。

2.主持學校健康中心一切事務。

3.負責接洽.準備並協助健康檢查及缺點矯治等工作。

4.配合衛生行政單位辦理,全校教職員工生預防接種事宜。

5.負責傳染病預防及管理事宜。

6.協助醫師診治工作,並負責緊急急救工作。

7.安排訪問,或聯繫因病或無故缺席學生之家長。

8.推展學校健康教育及各項衛生活動。

9.協助辦理「學校衛生委員會」有關工作。

10.負責聯絡衛生醫療院所.家長及地方人士,促進學校衛生工作之推展。

11.協助衛生組長,收集並編製衛生教育資料。

12.負責管理記錄,並做月報表及衛生統計。

13.協助維護校區之環境衛生安全。

14.其他衛生事項。

七.學校衛生護士主要的工作項目(P351~P352)

(一)在健康服務方面

1.健康評估

2.緊急傷病處理

3.食品營養監控

4.傳染病防治

(二)在個案管理方面

1.追蹤矯治

2.個案管理

(三)在健康教學方面-健康諮詢.教育與輔導

(四)在健康環境方面-環境評估

(五)在資料管理方面-健康資料管理

(六)在行政庶務方面

1.行政事務

2.主管交辦之其他業務或工作

八.目前學校衛生護理問題(P353~P354)

1.校護角色混淆

2.校護的教育程度

3.校護工作的行政與督導

4.經費

5.法律與實務困境

九.學校衛生護理的未來展望 (P355)自我評量4

奧達於1991年表示,校護能提供學校所需的服務,可用「CRAMP」來表示,這五個字母分別代表:

合作collaboration

研究research

行動activism

管理management

預防prevention

在未來的學校衛生工作上,「合作」將是一個主要概念,無論在中央和地方機構之間.學校和家長間.學校與社區之間.專業服務提供者和各團體之間,都需要合作。

也因學校衛生工作是一種分工合作的工作型態,參與的人很多,所負的責任不同,故校護要發揮資源聯繫整合能力,以達到共同目標。

十.改善我國現存學校衛生問題之措施(P355~P356)

1.貫徹學校衛生法,增加對學校衛生工作重視,作為推展學校衛生之依據。

2.依據學校衛生法,充實學校衛生護理人力。

3.行銷概念運用,提昇校護形象。

4.建立學校護士在職教育與進修制度。

5.運用有效之行政力量,加強對校護輔導與評鑑。

6.於各級師資訓練機構及相關組織,開設學校衛生課程,使教育者及學校工作人員,人人重視學校衛生。

7.加強教育行政機關與衛生行政機關之聯繫與合作,共同辦好學校衛生工作。

8.建立評鑑制度,落實學校衛生保健工作推展。

9.建立學校健康服務指標。

第十九章

一.職業衛生護理定義(P363)

美國職業衛生護理學會,對於「職業衛生護理」之定義:

「應用護理原理,合併健康教育、衛生指導、環境衛生、復健和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以維護各行各業勞工的健康,包括:

預防、認識和治療疾病與傷害。

國際勞工組織將「職業衛生護理」定義:

「應用護理服務和公共衛生的方法,以達到維護.促進及恢復工作中個人及團體的健康。

張蓓貞為「職業衛生護理」定義:

「促進.保護.維護及恢復所有工作者,健康和身心的安寧,需要應用的專業知識。

二.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定義(P363)

美國勞工部為「職業衛生護理人員」定義為:

「在一般醫學指導之下,給予傷病勞工在工廠或其他事業單位轄區內,有突然發病或受到意外傷害的人員護理服務。

美國職業衛生護理學會為「職業衛生護理人員」之定義為:

「是一名註冊護士,受雇於工商業,其目的在於維持.保護和恢復勞工的健康。

張蓓貞為「職業衛生護理人員」之定義為:

「是註冊護士,同時具有國家法定機關認可的職業衛生護理專業執照。

能針對健康工作者提供服務,來預防傷害和疾病,促進身心和社會的健康,提供工作環境及工作生涯的健康照顧。

三.職業衛生護理人員的角色(P364)自我評量1

(一)健康照護者

1.提供員工及其家庭,健康促進及特殊保護的活動,以早期偵測疾病及健康問題。

2.健康篩檢與監控。

3.提供傷病員工照護。

(二)諮商者

(三)教育者

(四)協調者

(五)行政管理者

(六)環境保護者

(七)研究者

四.國外職業衛生護理發展史(P361~363)自我評量2

(一)英國:

工業衛生護理,始於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時代,其發展模式源自於公共衛生護理,因此工業衛生護士多為公共衛生護理背景,受雇於礦業或製造業,主要提供照護給予員工及家屬,並且預防及治療傳染病的發生。

(二)美國:

始於摩德受雇賓夕法尼亞礦業煤礦公司,照顧患病煤礦工人及其家屬。

(三)澳洲:

在西元1971年以後,才開始有職業衛生護理導論的課程,近年,其國家職業安全組織,亦致力於各類職業危害相關研究,以及職業衛生專業人員的訓練,使職業衛生護理人員的素質日漸提昇。

(四)加拿大:

西元1974年,加拿大在社區大學中,進行有關職業衛生護理的訓練課程;

西元1981年,正式成立全國性的職業衛生護理協會。

五.職業衛生護理工作內容(P365~374)自我評量3

(一)醫療救護衛生工作

1.災變應變計畫

2.規劃緊急救護

3.傷病員工評估及照護

(二)工作現場環境危害認知

(三)健康檢查

1.健康檢查目的:

為保護及維持勞工健康體魄,預知對員工有害的各項作業,並對改善措施作建議,建立每個員工之健康資料,正確分配工作。

2.健康檢查工作流程

3.健康檢查類別:

(1)職前健康檢查

(2)一般健檢

(3)特殊健檢

(4)復職健康評估

(5)其它的健康檢查

(四)健康管理

1.職業傷病追蹤管理

(1)第一級管理

(2)第二級管理

(3)第三級管理

2.特殊群體健康管理

3.慢性病追蹤管理

(五)健康促進

(六)行政業務

1.擬定職業衛生護理計畫

2.發展相關規章及記錄保存系統

3.年度預算

4.報表製作

5.醫療衛生單位管理

6.參與勞工安全衛生(健康相關)委員會

7.與社區機構保持良好聯繫

(七)研究

六.職業安全衛生行政組織(P375)自我評量4

台灣地區,職業衛生業務的中央會辦機關為「行政院衛生署」,職業安全衛生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衛生署」的「國民健康局」第三科社區健康組,負責職業病防治、職業衛生保健及職場健康營造;

另由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第二科,職司地方職業衛生相關事宜。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參閱P375之圖19-1)設主任1人、副主任委員2人,由主任委員聘任委員7~11人,代表勞、資、政、學各界,負責審議勞工政策、勞工行政計畫方案及勞工法規等事項。

本會設勞資關係、勞動條件、勞工福利、勞工保險、勞工安全衛生、勞工檢查、綜合規劃及統計等八處,並設秘書室、人事室、會計室、政風室等,辦理一般行政事務。

本會的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處及勞工檢查處…….等,專司勞工安全衛生法令執行,以及推動勞動檢查,預防職業傷害與職業病,以提供勞工良好的工作環境品質。

七.職業衛生面臨之困境(P375)

1.職業醫學及衛生專業人才不足,為我國目前職業衛生保健政策推展之首要課題。

2.目前職場健康服務方面之質與量上,均有待提昇。

3.行職業相關疾病通報系統,功能未臻完善,職業傷病發現率有待提昇。

4.勞工健康檢查品質有待改善,完整本土化之職業病相關資料仍待建立;

實證數據之相關研究,尤顯不足。

5.國內職業醫學之發展史,較諸歐美先進國家有相當落差,應建立國際合作交流管道,以有效提昇國內職業醫學之教學.研究與服務水準。

八.職業衛生因應策略(P376)

1.建置完整的職業衛生醫事專業人員之培訓.留任及繼續教育制度。

2.普及職業傷病諮詢及醫療服務網絡。

3.結合民間資源,營造職場健康。

4.強化職業相關疾病通報系統功能,完成網路版職業傷病通報系統。

5.提昇勞工健檢品質。

6.加強實證數據研究與調查。

7.協助成立健康促進示範工廠。

8.建立國際交流合作管道,獎助職業衛生相關國際學術研討會。

九.職業衛生未來展望(P376)

1.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