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23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6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Word格式.docx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基因类

(1)相同基因: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

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

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个体类

(1)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②关系: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2)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②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4.交配类

方法

概念

应用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

DD、Dd×

Dd等

(1)显隐性判定→如杂合子自交产生的F1中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获得植物纯种→如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纯合度

(3)植物鉴定并留种的唯一方法,也是最简捷的

测交

杂种一代×

隐性纯合子,如Dd×

dd

(1)验证杂(纯)合子→如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

(2)测定基因型→检验F1的基因型,如孟德尔的

测交实验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

dd等

显隐性判定→如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F1中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为隐性性状

3.2离定律实质及细胞学基础

数分裂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如图所示:

3.3离定律的相关计算

3.3.1.分离比直接计算法

(1)若双亲都是杂合子(Bb),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即Bb×

Bb→3B__+1bb。

(2)若双亲是测交类型,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即Bb×

bb→1Bb+1bb。

(3)若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则后代只表现显性性状,即BB×

BB或BB×

Bb或BB×

bb。

(4)若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则后代只表现隐性性状,即bb×

bb→bb。

3.3.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1)方法:

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实例:

如白化病遗传,Aa×

Aa→1AA∶2Aa∶1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

1/2=1/4。

3.3.3.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纯合子性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1/2n

1-1/2n

1/2-1/2n+1

1/2+1/2n+1

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3.3.4.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例如: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此类题分三步进行:

(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几率。

由前面分析可推知该夫妇为Aa的概率均为2/3,为AA的概率均为1/3。

(2)假设该夫妇均为Aa,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1/4。

(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

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为1/9,即该夫妇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

四.例题讲解,寻找解题方法

基础知识处理(学生在预习本节内容后应立即完成相应的基础知识梳理,习题课前十分钟对答案,主要是纠正专业术语的实用不恰当和错别字。

典例讲解分析,在教学过程深入分析考点时就有典例分析

六.小结

本节内容的总结归纳,指出学生学习不足和学习进步之处,及时纠正或完善不足。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教后反思)

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二)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Ⅰ:

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Ⅰ:

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Ⅱ:

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Ⅱ: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精讲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实质。

(2)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3)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1.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体现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自由组合。

(2)应用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从而出现性状比例9∶3∶3∶1。

1.豌豆杂交试验挂图;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6课时(知识复习两课时+习题讲解课四课时)

1.教材9页[问题探讨]——关注动物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1)F1自交(植物)或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动物);

(2)鉴定并保留纯种——植物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

动物采用测交鉴定选出纯合子。

2.教材11页[思考与讨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教材12页练习中二拓展题,很经典。

4.教材14页自我检测中二和三,题目很有代表性。

3.1实验分析

 

1YY(黄)

2Yy(黄)

1yy(绿)

1RR(圆)

1YYRR(黄圆)

2YyRR(黄圆)

1yyRR(绿圆)

2Rr(圆)

2YYRr(黄圆)

4YyRr(黄圆)

2yyRr(绿圆)

1rr(皱)

1YYrr(黄皱)

2Yyrr(黄皱)

1yyrr(绿皱)

2.相关结论

(1)F2中黄∶绿=3∶1,圆∶皱=3∶1,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F2中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3)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共占

,杂合子占1-

,其中双杂合个体(YyRr)占

,单杂合个体(YyRR、YYRr、Yyrr、yyRr)各占

,共占

(5)YYRR基因型个体在F2中的比例为

,在黄色圆粒豌豆中的比例为

,注意范围不同。

黄圆中杂合子占

,绿圆中杂合子占

(6)重组类型:

指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

①P:

YYRR×

yyrr→F1⊗,F2中重组性状类型为单显性,占

②P:

YYrr×

yyRR→F1⊗,F2中重组性状类型为双显性和双隐性,共占

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

(1)实质: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适用条件

①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③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细胞学基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3.3.1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

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

Aa×

Aa;

Bb×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2×

2=8种

②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

4=32种结合方式。

③推算子代基因型种类的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

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

AaBBCc,后代中有3×

3=18种基因型。

④推算子代表现型种类的问题

示例 AaBbCc×

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

AabbCc,后代中有2×

2=8种表现型。

⑤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示例 求ddEeFF与DdEeff杂交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分析:

将ddEeFF×

DdEeff分解:

dd×

Dd后代:

基因型比1∶1,表现型比1∶1;

Ee×

Ee后代:

基因型比1∶2∶1,表现型比3∶1;

FF×

ff后代:

基因型1种,表现型1种。

所以,后代中基因型比为

(1∶1)×

(1∶2∶1)×

1=1∶2∶1∶1∶2∶1;

表现型比为(1∶1)×

(3∶1)×

1=3∶1∶3∶1。

⑥计算概率

示例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自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________。

3.3.2.杂合的F1自交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9∶3∶3∶1和1∶1∶1∶1,但如果发生下面6种特别情况时,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推断比值如下表:

序号

条件

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

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即A__bb和aaB__个体的表现型相同

2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即A__bb、aaB__、aabb个体的表现型相同

3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即A__bb和aabb的表现型相同或aaB__和aabb的表现型相同

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即A__B__、A__bb和aaB__的表现型相同

5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6∶4∶1

AaBb∶(Aabb、aaBb)∶aabb=1∶2∶1

6

显性纯合致死

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

AaBb∶Aabb∶aaBb∶aabb=1∶1∶1∶1

典例讲解分析,在教学过程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读题,从题中找到信息、突破口,学会巧算。

课后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比9:

3:

1进行变式训练,巩固。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发生范围、实质和结果)。

(Ⅰ:

识记)

2.阐明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理解)

3.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

(Ⅱ:

4.区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掌握有关识图知识。

同源染色体的识别,细胞分裂图的识别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

4.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

(1)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3)让学生将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画一遍,加深印象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图像的识别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展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

(2)应用类比归纳,将相似图像放在一起比较,找出识别图像的规律。

1.减数分裂挂图;

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FLASH动画片;

4课时(知识复习1课时+习题讲解课3课时)

1.教材17页图2-1产生精子的器官——睾丸和具体部位——曲细精管。

教材19页图2-4产生卵细胞的器官——卵巢,注意卵泡产生时期——出生前性别分化后,及与卵细胞的关系。

2.教材18页图2-3交叉互换照片和示意图,上海高考题以多选题考过该照片。

3.教材22页练习一中1的4个判断题特别好。

4.教材23页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各种行为及产生子细胞情况,注意颜色和大小长短的含义。

5.教材25页[想象空间]中,父方、母方提供的遗传物质相同吗?

提示 不同,母方提供多,因受精卵中细胞质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来自卵细胞。

6.教材26页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 )

(2)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 )

(3)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 )

3.1基础概念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右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联会和四分体

(1)联会:

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2)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1)姐妹染色单体:

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2)非姐妹染色单体:

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4.交叉互换

(1)图示

(2)时期:

减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3)范围: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

(4)交换对象:

等位基因B-b交换。

(5)结果及意义:

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可产生AB、ab(未换染色单体)和Ab、aB(交换的结果),产生可遗传变异。

3.2减数分裂过程DNA、染色体数目、行为的变化

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裂前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起始细胞名称

初级性母细胞

次级性母细胞(第一极体)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不变)

核DNA数目变化

4N→2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复制、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同源染色体

含有(N对)

子细胞名称

精细胞、卵细胞(第二极体)

2.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的变化曲线(如图)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Ⅰ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中造成的;

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N―→2N―→N,数目不变。

②减Ⅱ后期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但不同的是没有同源染色体。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规律及原因

1∶1

1∶2

(3)易错易混点

①染色体复制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但不同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从形成场所、细胞名称、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个数,是否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几个方面区别,尤其是:

若不均等分裂则一定是卵细胞形成过程,均等分裂则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或是第一极体的分裂

3.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的部位或器官

一般的组织、器官均可

成熟的有性生殖器官

母细胞

体细胞(受精卵)

性原细胞

染色体复制

一次,有丝分裂间期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分裂过程

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

减Ⅰ:

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有交叉互换现象;

减Ⅱ:

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旁

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无同源染色体

后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

与有丝分裂类似,但无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行为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

不出现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

出现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分离

子细胞数目

2个

雄性为4个,雌性为(1+3)个

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与亲代细胞相同

比亲代细胞少一半(发生在减Ⅰ时期)

子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组成

几乎相同

不一定相同(基因重组形成多种配子)

子细胞中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相同点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

出现纺锤体;

均有子细胞产生;

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和有丝分裂过程相似,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意义

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3.3.2.坐标曲线图常反映的是染色体或核DNA数量的变化关系。

通过坐标曲线反映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或核DNA的变化,也是常见的题型。

但是,如何区分坐标曲线反映的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呢?

下面结合图形来寻找突破口:

区分核DNA的变化曲线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的技巧:

看“斜线”,曲线中存在斜线的为DNA变化曲线,不存在斜线的为染色体变化曲线。

区分开核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后,再区分细胞增殖的方式:

①看“染色体峰值”,染色体数目最大为4N的是有丝分裂;

染色体数目最大为2N的是减数分裂。

②看“DNA复制和分裂次数”,斜线代表DNA复制,竖直下降代表细胞分裂完成。

因此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2次的为减数分裂;

斜线出现1次,而竖直下降1次的为有丝分裂。

③看“结果”,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或核DNA的数量与分裂前相等则为有丝分裂;

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

直方图实质上是坐标曲线图的变形,反映的也是染色体、核DNA或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关系。

解题思路与坐标曲线图基本相同,但对染色单体的分析非常重要。

课后对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图像进行归纳总结及变式训练加以巩固。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一、学习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Ⅰ识记)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Ⅱ理解)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Ⅱ应用)

4、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Ⅱ理解)

⑵能力方面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