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37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docx

内蒙古包头市届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时提分训练

 第7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时提分训练

|基础真题练|

一、选择题

1.[2018·南京]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他主张(  )

A.创办民用工业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D.宣传民主科学

2.[2018·滨州]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

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3.[2018·泰安]“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这场改革是指(  )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2018·恩施]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

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2018·潍坊]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

”表明两人都主张(  )

A.维新变法B.以夷制夷

C.推翻帝制D.否定孔教

6.[2018·广东]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

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7.[2018·广安]“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该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8.[2018·呼和浩特]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C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9.[2018·百色]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变法裁撤冗官

B.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0.[2018·岳阳]它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2018·威海]“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12.[2018·滨州]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3.[2018·黄冈]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14.[2018·舟山]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

“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

”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15.[2018·衢州]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

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

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三大改造

16.[2018·扬州]陈独秀说: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

A.平等、自由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D.科学、平等

17.[2018·广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18.[2018·百色]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本刊物是(  )

A.《民报》B.《申报》

C.《新青年》D.《每周评论》

二、非选择题

19.[2018·宁波]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说史】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1)根据图片提示的信息,简述洋务运动的目的。

 

【读文析史】洋务运动后,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2)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识之士寻求“新的强国之道”的历史事件和主张。

【综合评史】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也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

(3)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20.[2018·广东]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

“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īnqī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

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

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裨。

——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

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招商局再次勇立潮头,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的精种与风貌,因而“极具标本价值”。

——李建红《书写中国自己的企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

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招商局跨越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并谈谈你对招商局“极具标本价值”这一结论的理解。

 

|能力强化练|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

该运动(  )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衔高题]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洋务运动时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洋务运动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反封建意义

C.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近代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洋务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19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该观点产生的背景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C.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衔高题]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C.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D.对封建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6.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

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

7.近代某报刊曾报道:

“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8.《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9.[原创题]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18年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中说道:

“120年前,面对一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中国,一批仁人志士……试图找到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道路……却以失败告终。

”这批仁人志士采取的行动(  )

A.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B.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客观上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10.观察下表,导致创办报刊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创刊数量

1895

7

3

1896

11

7

1897

49

45

1898

44

39

A.普通民众对报刊需求很大

B.维新派创办报刊开启民智

C.列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D.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开展

11.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

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

2018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他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14.陈独秀说: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臭味。

”可见,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B.没有真正触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15.“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

”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6.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7.地处南京秦淮河畔的“贡院”被专家学者称为见证中国科举制度的“活化石”。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C.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戊戌变法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

18.1918年,一个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发表了几篇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使新文化运动进入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这个“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是(  )

A.魏源  B.严复

C.李大钊  D.胡适

19.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

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是(  )

A.师夷长技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二、非选择题

20.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1)孙中山将材料一的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理论?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思想理论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第一块“红色区域”的名称。

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并简要分析这一理论成果形成的主要依据。

 

材料三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

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理论探索的共同特点。

 

21.近代以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

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

“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

),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

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

概括材料反映的时代特点。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

他曾说:

“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

这次访日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心中正在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

“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据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是怎样“跑”起来的?

 

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真题练】

1.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根据题干“‘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主要创办军事工业。

张之洞认为人民的日用之物,仍然欠缺。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

故本题选A项。

答:

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

2.D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近代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故本题选D项。

3.B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根据题干可知这是一次改革,并且涉及经济内容,体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这场改革是洋务运动。

故本题选B项。

15、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还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

4.D [解析]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洋务运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故本题选D项。

答:

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

5.A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

在二人的主张中都提到“变”,因此两人都主张维新变法。

故本题选A项。

6.B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意图是仿效日本变法强国,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故本题选B项。

7.C 8.B

9.D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次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故答案为D项。

答:

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0.C 

11.A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

故本题选A项。

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12.C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可知“它”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指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故本题选C项。

3、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事例呢?

举出几个例子。

13.C

答:

①可以节约能源;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③降低成本。

14.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根据时间1912年,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故本题选B项。

15.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据材料内容可知该运动涉及文化内容。

故本题选B项。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

16.C

1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前期进行文学革命,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故本题选B项。

18.C

答:

烧饭时米变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

19.

(1)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的思想。

(3)观点1:

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理由:

洋务运动没有挽救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观点2:

洋务运动是成功的。

理由:

引进西方科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

观点3:

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

可整合上述理由。

20.

(1)事件:

洋务运动。

地位:

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化的开端。

(2)依据:

开辟远洋航线,开拓海外市场;运粮赈灾,扶危济困;运送兵勇,抵御外侮。

(3)表现:

沉船塞港;抢运人员物资;开展敌后运输。

作用:

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4)阶段:

晚清、民国、新中国。

理解:

是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民族企业责任担当的表率;中华民族顺应时代大势的典范等。

【能力强化练】

1.A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从题干中的“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可以判断该运动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戊戌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