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70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德名片Word文件下载.docx

望埠镇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区。

英山位于望埠镇区东部10公里,主峰在同心村东面,海拔561米,方圆140公里。

英山是望埠镇和东华镇2镇的分水岭,其余脉向北延伸至沙口镇清溪村,向南延伸至连江口镇的浈阳峡。

英山是石灰石山,所产英石是英石当中的正宗资源,它由无数松散的板块构成,受暴冷暴热的气候和风雨影响,风化、腐蚀、发育得极其典型,“瘦、皱、漏、透”的特点俱全。

整座山峰峦耸拔,雄奇峻削,嶙峋怪险。

山上、山沟均能采集到上乘的英石。

望埠镇的民间艺人,加工、制作的英石工艺品别具一格,颇受市场欢迎,远销海内外。

此外,英德市的东华、石灰铺、九龙、横石塘、沙口等17个镇也有英石分布,全市英石储量丰富,据探测有80万亩优质石灰石山,储量在625亿吨以上。

英石开发、研究、赏玩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千年 

英石开发利用历史可追溯至宋朝。

古代有关英石研究的著作大致有:

北宋杜绾的《云林石谱》(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介绍英石出产于英州的浛洸、真阳2县,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并介绍了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苏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曰“仇池”。

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考鉴古文物的著作)将灵璧、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

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部笔记体小品文集)中描述“锦溪”、“灵泉”(注:

今沙口镇清溪村潮水岩,岩石上方刻有“灵泉”2字)“乃出石处”,有几户人家专以取石为生,并认定“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的汲水石是英石中的“下材”。

明计成的《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但强调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囿,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

清陈淏子的《花镜》(中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

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一部有价值的清代笔记)提出“大英石”和“小英石”2个概念,其中还记载到英石运至“五羊城”垒为假山,“宛若天成,真园林之玮观也”。

等等。

从以上史料至少可以肯定,英德自宋代就有采集英石的“专业村”,其中比较大的“专业村”有今望埠镇的同心村、莲塘村和沙口镇的清溪村、冬瓜铺村。

当代也不乏研究英石的论著,如,袁奎荣等编的《中国观赏石》指出:

英石以灰黑色为多,间有白色……石质坚硬,体态嶙峋,棱角纵横,纹理细腻,具天然的丘壑皱,“线条曲折多变,瘦、皱、漏、透固然是评价英石的标准,但体态丰满、润泽者也可成为欣赏佳品。

”刘清涌的《奇石大观》记述英石从形状看可分为三大类,一种为溶蚀状者,其它两类均为风化加溶蚀状者。

凌文龙的《英石成名浅议》认为古时“文人雅士,一经接触了英石,便发现了英石独特的性格,原来竟和自己的性格如此合拍,于是他们视英石为知已,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他们不断搜求英石,赏玩英石,英石的名声,也就一传十,十传百,愈传愈响了。

”当代《辞源》(198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称:

英石,石的一种,广东英德县所产。

石产溪水中,有微青、微灰黑、浅绿、纯白数种。

形如峰峦耸拔,以皱、瘦、漏、透四者具备为佳。

英石种类与用途 

可分为阳石和阴石两大类。

阳石裸露地面,长期风化,质地坚硬,色泽青苍,形体瘦削,表面多折皱,扣之声脆,分为​​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叠石和雨点石,是瘦和皱的典型,适宜制作假山和盆景。

阴石深埋地下,风化不足,质地松润,色泽青黛,有的间有白纹,形体漏透,造型雄奇,扣之声微,是漏和透的典型,适宜独立成景。

英石大者如大器、中器可作假山,既有一石成景者,也有玲珑小件如英石盆景等可供摆设者。

而且由于英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早已中外闻名。

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寿山艮岳(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

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选用英石点景,明建清修的顺德清晖园(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狮山和斗洞就是用英石垒造的,佛山梁园、番禺余荫房、东莞可园不乏用英石垒造的景点和匠心独运的英石盆景。

1996年建成并于次年开放的佛山市南海​​区虫雷岗公园的北翠湖和虫雷岗山,用了1000多吨上乘英石构件缀景,气势恢宏,成为该公园一处佳境。

据初步统计,全国(包括港、澳、台)除西藏、青海外,其余各省区均有以英石作材料的园林景点,如北京万寿路甲15号院园林、中央党校园林、武汉黄鹤楼园林、广州白天鹅宾馆园林和流花湖公园流花西苑园林,等等。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保存清代以前古英石27件,占其奇石总量的八分之一。

1987年广东省代表访问美国,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7年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开幕,都以英石相赠。

2005年,英石走进2008年北京奥运公园。

18世纪以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宫廷、官邸、富人花园开始选用英石叠山、拱门、筑亭基、饰喷泉等。

1988年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前夕,由广州园林局负责设计、指导营造的悉尼谊园,部分园林景石采用英石,新加坡国家公园也用英石叠石为景。

英石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特征 

宋代是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这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曾在熙宁年间(1068—1077)任浛洸县县尉,酷爱英石,他提出英石的赏石标准为“瘦、皱、漏、透”,“瘦”是指英石的形体美,嶙峋奇巧,苗条清晰;

“皱”是指英石的纹理美,外表多折皱;

“漏”和“透”是指英石总体上的印象美,造型富于变化,千姿百态,玲珑峻削,空透灵邃,疏秀遒劲。

当年苏东坡也是玩英石出了名的人物,对英石的赏石标准他补充了一个“丑”字,即以丑为美。

因此,“瘦、皱、漏、透”等赏石理论是英石本身所固有的、高质量的艺术特征,是英石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时空特征 

英石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观赏英石的地域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英石的开发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其时英石被列为贡品,宋徽宗(1082—1135,宋朝第8位皇帝)在汴京构筑“寿山艮岳”时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其中就有英石,清代英石被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英石作为岭南特有的石种,无论放到哪里都能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中原不少园林选用英石,它反映的是中原文化;

清代岭南四大园林主景是英石,它反映的是岭南文化;

东南亚、欧美国家和地区亦用英石建造园林,装饰庭院,它反映的则是中西合璧的文化。

英石的这种时空优势是任何石种都难以攀比的,因为英石的功能很强,综合实力很强。

清代吴震方的《岭南杂记》指出:

“英德石大者可置庭院,小者可列几案,无不刻划奇巧,玲珑峻削。

”事实也正如此,英石的大器是园林景石,一石成景;

英石的中器也是园林景石,三五石组成一景;

英石的构件可以营造假山、制作盆景;

英石的小件可作为供石列置壁柜、书架和几案。

因此,时空特征是英石文化的特征之二。

产业特征 

英石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品,而且是一项文化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英石的开发分工很细密,几百平方公里的英山形成规模的采石生产线有9条之多,有一定规模的英石贸易、制作英石盆景和承接英石园林工程的厂家、公司100多家,园林式的英石市场连绵不断30多公里,市区茶园路形成奇石一条街,整个市区摆卖英石档口60余个,常年从事英石生产经营活动者万余人,长期外出从事英石园林(假山)设计、施工者2000多人,英石专业村3个,全市英石包括英石园林和英石盆景的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

英德市某公司在珠海建造首期占地400亩,以英石作主题石,以石文化为主旨,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石疗保健、石趣饮食、奇石贸易为一体的主题公园——石博园,规模宏大;

英德市园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果良曾被深圳园林集团公司园林部聘为园林工程施工队长。

1999年昆明第14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粤晖园”的英石园林工程就是由英石艺术之乡——望埠镇的能工巧匠承建的。

英石以其文化内涵较丰富,艺术角度较多,园林文化需要它,盆景艺术需要它,美化环境、休闲消遣需要它。

因此,产业特征是英石文化的特征之三。

英石历史悠久,其造型既具有传统的漏、透、瘦、皱的审美情趣,也具有怪异、张力、强势、古拙等现代人容易接受的奇石美,人们把赏玩英石当作是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和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

英石是大自然出产的奇石,但其精巧多姿的外形强烈地折射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即佛教和道教宣扬的“空”与“灵”的文化精髓,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和”文化,一种具有世界性的、大家容易认同的大众文化。

所以,它的传播能够很快为大家所接受,这种影响已不局限于英德本地,随着英石制品逐年远销各地,已在全国、全世界逐渐传播开来,充当起弘扬东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红茶之乡】 

英德是个古老的茶区,1200多年前的唐代就是韶州(今韶关市)3个产茶县(英州、曲江、仁化)之一,自此至清末千余年,一直是广东的产茶大县。

明初,英德茶叶被列为贡品。

唐时县城南郊南山名胜区设有“煮茗台”,供游人品茗。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茶乡英德更是焕发勃勃生机。

英德现代茶业始于1956年。

英德红茶自1959年问世以来,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黑红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

1963年,英国女皇在一次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叶茶)招待贵宾,之后英德红茶被定为皇室用茶。

英德是国家重点茶叶生产基地和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鼎盛时年产干茶4000多吨,大部分(86%以上)出口,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多万美元。

英德茶叶在国内外获奖37次。

境内有全国享有盛名的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职能部门——茶叶局(现更名市茶叶发展推广中心)。

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茶树良种基因库,保存有国内外名茶品种资源526份,建有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3个。

上世纪90年代,在引进的多个高香型茶树品种中,筛选培育出英州一号、小叶黄旦、英红九号、金萱、翠玉以及凤凰单枞中的桂花香、玉兰香、米兰香、芝兰香等一批高香型名茶品种,并研制开发出青茶、白茶等多个茶类,使英德成为全国少有的6大茶类齐全的产区,生产红茶(红条茶、红碎茶、金毫茶、红牡丹、荔枝红茶)、绿茶(白毛尖、银毫茶、毛峰、岩雾尖、雨花茶、绿牡丹、清明碧绿、大宗绿茶)、青茶(英州一号、黄金桂、单枞、金观音、金萱、翠玉)、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黄茶(广东大叶青)、黑茶(普洱茶、茯砖茶),以及再加工茶(花茶、荔枝红、茶多酚、咖啡堿等)和苦丁茶系列产品(苦丁茶饮料、富丁含片等)。

近年来,古老的英德茶文化被注入新的内容,开辟旅游观光茶园——茶趣园、茶叶世界和东南亚民族风情园。

人们在这里不但可以欣赏美丽的茶园风光和东南亚民族歌舞,更可亲身领略侨文化的风情万种以及采茶、制茶的乐趣,学习识茶、品茶的茶艺,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2005 

年8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红茶之乡”称号。

【中国沙糖桔之乡】 

沙糖桔又称十月桔、蜜桔,是英德水果主栽品种,柑桔属,宽皮柑桔的一种优良品种。

主要分布在黎溪、九龙、连江口、英红等镇,一般4月—5月开花,11月底始甜,次年1月—2月成熟采收。

民国10年(1921年)记载,英德已种植橙、柚、柑、桔等柑桔类水果品种。

1992年黎溪镇大湖村罗家营村民小组引种沙糖桔,经当地栽培选育,形成果大适中、皮薄、色鲜红、汁多、味鲜甜、无渣等特点。

从历史、气候和土地资源等分析,发展沙糖桔所需的气候因子要求都与英德市的气候相吻合。

英德是发展种植优质沙糖桔的适宜地带。

“ 

九五”(1996—2000)规划以来,英德市把发展优质水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头戏”,制定一系列扶持开发山坡地的优惠政策,对优质水果尤其是沙糖桔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全市掀起种果热潮。

农业部门把沙糖桔列入“一乡一品”项目扶持开发,连江口镇沙糖桔于2000—2004年被列入清远市“一乡一品”项目,黎溪镇沙糖桔于2001—2004年被列入清远市“一乡一品”项目,有效辐射全市沙糖桔种植的发展。

2006年全市水果19.2万亩,其中主栽品种沙糖桔12.1万亩,万亩以上主产区4个:

黎溪镇、九龙镇、连江口镇、英红镇。

2006年,沙糖桔结果树面积约7万亩,亩产1000公斤,总产量7万吨,总产值3亿元以上。

沙糖桔主产区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

不少果农凭沙糖桔一举脱贫致富,依靠种植沙糖桔,盖起洋楼,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黎溪、九龙、连江口、英红镇4大主产区4万亩以上沙糖桔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证书,沙糖桔包装袋贴上无公害产品专用标识。

2003年,黎溪镇沙糖桔注册“彩虹桥”沙糖桔商标;

2005年,黎溪镇大湖村获清远市沙糖桔专业村称号;

2006年7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沙糖桔之乡”称号。

【中国蚕桑之乡】 

英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对种桑养蚕十分有利。

在政府大力引导下,崛起成为广东省种桑养蚕缫丝工业的基地。

英德蚕桑生产始于1955年,1956年在浛洸、大湾等7个镇推广种桑养蚕,1976年开展桑树上山试验,1981年推广杂交桑,1984年给予贷款养蚕,1987年建成年产白厂丝240吨—260吨的缫丝厂。

1992年桑园面积3.6万亩,产茧2255吨,成为广东省桑园面积最大、蚕茧产量最多的县。

主要蚕桑产品有:

桑种、蚕茧和白厂丝。

近几年,种桑面积迅速增加,产值占种植业比例从2003年的5.2%提升到2006年的18.9%。

2006年全市桑园面积6.72万亩(主要分布在浛洸、石灰铺、大湾、西牛、石牯塘、横石塘、波罗等镇),产蚕茧1.2万吨,80%外销,主要销往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和重庆;

产白厂丝438吨,以2A—4A级为主(2A级以上可供出口),主要销往浙江和江苏。

养蚕业布局合理,产业化初步形成。

形成以浛洸镇为中心的种桑养蚕、收茧制丝一条龙产业化生产,本地制丝厂完全具备制造6A(最高级)白厂丝能力。

全市持证蚕茧收购加工企业9家,最大的4家在相邻的浛洸、石牯塘2镇,其中英德市浛洸镇观宁农产品加工厂、英德市浛洸镇易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厂,2006年被评为清远市第二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2006年,浛洸镇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基地”、清远市蚕桑类“一乡一品”专业镇称号。

2006 

年,英德蚕桑生产指标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亩桑平均产蚕茧,英德为182公斤,比全省、全国分别高出65%、256%;

亩桑平均产值,英德为3353元,比全省的1768元、全国的993元,分别高出89.6%、237.7%。

2006年7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中国麻竹笋之乡】 

麻竹,又称甜竹、大头竹、大叶乌竹等,是我国优良的笋、材两用大型合丛生竹。

据竹类研究专家刘耀荣等对我国12种竹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发现竹笋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3.3%—36.3%;

钾、钙、磷、锌、铁、锗等矿物质亦相当丰富,又以麻竹笋最为突出。

麻竹笋还可以防病治病。

《本草纲目》、《食经》等均有记载,《本草纲目》说:

“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通气,可久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竹笋具有清热祛痰,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对肺热、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西牛镇以高丘陵地貌为主,年均气温20 

℃—22 

℃,年均降水量1850毫米,非常适宜发展麻竹种植。

明代以来,沙坝、金竹、赤米、树山、花塘、高道等地就有种植麻竹、精制笋干的习惯,清朝中期笋产品行销广州、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年,全市笋竹面积40多万亩(其中西牛镇15万多亩),年产鲜笋30多万吨,产值3亿元,是广东省最大的笋竹生产基地;

全市有竹笋加工厂5家,年鲜笋加工能力20多万吨,即食竹笋产品30多种,产品外销为主,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

2005年8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麻竹笋之乡”称号,西牛镇被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称号。

西牛麻竹笋肉厚鲜嫩、爽滑可口、粗纤维、低脂肪,麻竹笋系列产品主要有鲜笋、笋干、笋丝、笋花、笋角、酸笋,以及即食型包装笋(清香型、微辣型、浓辣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