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97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docx

泥水平衡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工程有关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3.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2001);

4.建设工程管理方法,GBT/50326-2001;

5.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7;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9.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

1.2编制原则

1、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案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表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

2、在制定施工方案中,根据自身施工能力,施工经验,技术水平,

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平行作业,尽力平衡施工高峰,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完成本项目的施工任务。

3、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和管理的原则,在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监理意见,严格合理。

4、坚持专业化与综合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化作业队为基本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的优势,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5、充分利用计划图,进行计划安排,与总体施工进行对比,资源优化已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均衡资源强度,最终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大连—沈阳天然气管道工程(营口—沈阳段),穿越沈大高速公路。

根据设计在位于灯塔市大河南镇孟胡屯村西北穿越沈大高速,沈大高速公路26Km+580m处穿越高速公路。

管径D457mm,设计压力6.3MPa。

顶进管内径DN1200mm,外径DN1440mm钢筋混凝土管三级做为保护套管。

2.2工程量

沈大穿高速公路越工程量(附现场图纸1-1、现场照片)

顶进穿越长度:

114m

工作坑:

1座

接收坑:

1座

本工程顶管管顶至自然地面3.36m、至高速公路路面5.56m,根据设计文件及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表明,顶管作业深度在第2层粉质黏土层,地下深度2米处有地下水,适合泥水平衡顶管施工。

2.3工程地质情况

沈大高速公路场地经钻探揭露,勘察场地内、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表均为第四系覆盖,地基土层分布如下:

第1层耕土:

杂色,由黏性土及少量植物根系组成,松散,该层厚度为0.50m,层底深度为0.50m,该层分布连续。

第2层粉质黏土:

黄褐色~灰色,主要呈可塑状态,局部呈软塑状态。

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9.50m,最大揭露深度为10.0m。

2.4施工工期

工期控制在进入现场到顶管结束:

20天内完成

工作坑制作完成:

10天(含工作坑开挖、围护、降水浇筑底板)

顶管作业:

10天(含顶管设备安装、正常顶进、结束、设备拆除)

2.5工期保证措施

1、提前做好技术交底,落实施工队伍、设备,做好施工组织,加强管理。

2、技术保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按照施工现场条件,地质条件,使用YD岩石泥水可调试两用顶管掘进机,该顶管机在地下水压力较高以及土质条件变化范围较大的条件下使用。

对所顶水泥管周围土体扰动小,易控制地面沉降,可实现连续排泥作业。

2.6YD岩石、泥水两用可调式机头技术特点及工作原理

2.6.1技术特点

1、适用土质范围广,软土、粘土、砂土、沙砾土、砾土均可适用

2、破碎能力强,破碎粒径大,个数多。

3、具有独立注水、注浆系统、刀盘清洗装置。

尤其适合N值较大的硬土。

4、电脑PLC编程收集机头各种传感数据。

5、施工精度高,上、下、左、右可纠偏,最大纠偏角度达2.5°,并可作较长距离顶进。

6、采用地面操作系统,安全、直观、方便。

7、结构紧凑,适用维修保养简单,在工作坑、接收坑中便于拆除。

2.6.2工作原理

顶管机刀盘是由与刀盘主轴连为一体的一台油缸支承着,调节好油缸的压力就可以设定土压力。

当刀盘受到大于设定的土压力时就后退,反之则前冲。

只要控制推进速度得当,刀盘就可以保持浮动状态。

当刀盘前土压力过小时,它就往前冲;当刀盘前土压力过大时,它就往后退。

刀盘前冲时,则应加快推进速度;刀盘后退时,则应减缓推进速度。

这样就可以使刀盘前的土压力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2.6.3现场施工降水

根据地勘报告自然路面向下2.0m有地下水,在制作顶工作坑之前必须打4口10米深,直径300mm的降水井,达到降低水位,成功封底后无需降水,可正常施工作业。

 

第三章泥水平衡顶管施工简介

3.1泥水平衡顶管工艺流程图

 

3.1.1泥水平衡顶管工作坑制作分两种(锚喷、钢板桩)

一、锚喷

A、机械顶管需做两个工作坑,一个是顶进坑,一个是接收坑。

顶进坑与接收坑的做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

顶进坑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做,接收坑底板只需保留原状土即可。

做法如下:

(1)管线调查:

工作坑施工前需进行地下管线的调查,提出对原有管线的保护方案,施工中不得损坏原有管线。

(2)探槽:

工作坑施工须先开挖探槽,开挖相互垂直的二条探槽,分别平行于工作坑的两边,其长度须大于工作坑开挖范围1米,深度的确定须配合地下管线调查资料,通常在2米左右。

(3)工作坑上口采用混凝土地圈梁、墙壁采用锚杆固着混凝土锚喷支护。

(4)土方开挖:

上部采用机械与人工配合,下部土方在锚喷施作的同时人工挖土,垂直运输采使用吊车和土斗。

(5)地圈梁的施工:

地圈梁尺寸为宽×高=1000mm×500mm,其顶面标高为从自然地面下反0.5米。

地圈梁内侧采用钢模,混凝土标号为C25。

(6)锚杆:

锚杆使用Φ22的罗纹钢,长度为1.5米,与每层钢格栅连接,同层钢格栅的锚杆间距1米,向下倾斜15度。

(7)支撑:

选用30#工字钢做支撑,与钢格栅焊接在一起,每道支撑分步采用盘撑、角撑、直撑,角撑在四个方角内侧,长度为1.5米。

垂直的两道支撑间距不大于2米,最后一道支撑,距坑底3.2米。

为便于吊装顶管掘进机,要求顶进坑的横支撑,平面上距后背墙不大于2.8米。

(8)墙壁锚喷:

用钢筋与混凝土地圈梁下部的骨架连接,在地圈梁底部安放、焊接第一层钢格栅,钢格栅使用Φ22的罗纹钢制作。

作业时依次向下逐层施工,同层须分部位间隔挖土、安装钢格栅、钢筋网片,并锚喷混凝土。

要求钢格栅的垂直间距:

深度5米以上为1米,5米以下为0.5米;网片钢筋采用Φ6@100×100,双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材料为水泥、中粗砂、豆石(粒径在0.5~1.0cm),配合比为水泥:

砂子:

石子=1:

1.8:

1.9,并加入速凝剂,速凝剂为水泥重量的3~5%。

锚喷混凝土厚度为30厘米。

为了保证安全,严禁同层贯通挖土,每层钢格栅需用竖向连接筋相互焊接,连接筋使用Φ12罗纹钢,间距1.5米,若单面焊接,其搭接长度应大于20厘米。

(9)顶进坑底板:

在挖深达到顶进坑底标高后施作底板,底板现浇30厘米厚的C20混凝土,使用Φ20双层罗纹钢,间距@200×200。

底板预留500×500×500毫米集水坑一个。

B、顶管需开挖工作坑,工作坑分为顶进坑与接收坑,其深度由设计管底高程决定,顶进坑底部需做30厘米厚的混凝土底板,接收坑底部不做混凝土底板。

管外底高程加上机坑轨道及底板厚度,就是顶进坑的坑底标高,接收坑标高与管外底标高相等。

综合顶管机具的尺寸及作业要求,确定顶进坑的净空尺寸:

 

顶进坑:

6.5米(长)×5.0米(宽)×5.0米(深)

 

 

图3-8顶管工作坑支护示意图

 

图3-9地圈梁配筋图

×

图3-10网片大样图

二、钢板桩工作井制作

钢板桩以企口相接,形成矩形的围堰支持井壁的工作井,称为钢板桩工作坑。

它具有占地面积小,能防止塌方,施工方法快捷简单。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先用经纬仪进行三点一线放样,使工作井和接收井在一条中心轴线上,然后根据中心轴线放出6.5m×5m的矩形基坑边线,然后挖一条深1m左右的地槽用机械打桩机把8米长的钢板桩沿基坑边线砸入地下,使板桩顶边与地面下1米基本平齐。

这时,如果土层参透系数比较大,则应在打好的板桩外1.5m左右的地方打四口∮300的降水井进行降水。

当井点的水位降到预定的水位时,就可以对井内土进行开挖。

2、当挖到地表下1.5m左右时,应对板桩工作坑设置第一道支撑,支撑用用30工字钢采用框形四个角部分加45°的斜撑,焊接牢固后接着继续进行挖土,以后每挖1.5m就需设置一道支撑。

在距基坑0.7m左右处设置最后一道支撑。

基坑深度一般情况(水泥管外径×2倍+混凝土底板+导轨活动面安装)或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3、在挖深达到顶进坑底标高后施作底板,底板现浇40cm厚的C20混凝土,使用∮20双层螺纹钢,间距200×200。

底板预留直径500mm集水坑一个。

4、在工作坑的后方浇筑一道与工作坑同宽,厚度为80cm左右的后座墙,此墙的高度比顶管机外径大1.5倍,并垂直于顶进管道轴线。

(后座墙可适当的放入一些钢筋,增加其受力强度)工作坑见下页实图。

 

3.2泥水平衡顶管技术要求

1、顶管机头操作要点

1)必须认真研究土质资料,精确求出排水泵流量,确定用多大动力排水泵。

2)采用调节顶管推进速度来控制刀盘压土,其特性较硬,变化较快;加大进水流量,其特性较软,变化较慢。

必要时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来控制。

3)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注意偏差发展的趋势。

纠偏的原则是:

务必让偏差保持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并且做到勤测勤纠,小幅度纠和看趋势纠。

4)采用改良土体的浆液可以是粘土浆,也可以用膨润土浆。

5)顶管机体产生偏转时,就必须用改变刀盘的转向来校正,校正方法是顶管机向哪个方向偏转,刀盘就朝哪个方向转动。

6)每班必须对顶管机所有润滑进行检查,以确保润滑处于良好状态。

润滑油脂少了应及时补充。

2、顶管纠偏及时要求

纠偏方案的依据为测量提供的机头折角、倾斜议基数和走动趋势、前后尺读数比较、机尾下地面沉降量等。

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控制在20'不得大于1°并设置偏差警戒线。

对于0.5°以上的大动作纠偏须尽量避免并慎重讨论,不得已时也应争取在非重要地段进行并加强观测。

纠偏动作后如无折角变动就即停顶,会同电工、机修工检查电路和液压管路,尽早排除故障,严防轴线偏差。

纠偏应在下管后尽早进行,注意观察倾斜仪读数的纠后趋势及光点滞后变化,同时通知地面和地下压浆人员加大同步压浆量。

3、管道注浆布设

注浆分为机头同步注浆和管道补浆两部分。

触变泥浆由地面液压注浆泵通过1″管路压送到个注浆孔。

在机头处应安装隔膜式压力表,以检验浆液是否到达指定位置,在所有注浆孔内要设置球阀,软管和接头的耐压力5Mpa。

工作经洞口止水装置前的建筑空隙处设置2个注浆孔,当管壁进入洞内,未与土体磨擦之前就先浸泡浆液。

触变泥浆随管外壁向大体渗入。

在整个管道中每隔4个管子设1个补浆断面共2个注浆孔,补浆应按顺序依次进行,每班不少于3次循环,定量压注。

3.2.1顶管机就位

用25吨吊车吊装顶管机,将顶管机放入顶进坑内的导轨上,顶管机前端距井壁约300毫米。

就位后先检查顶管机的轴线是否与机坑轴线、导轨轴线以及主顶油缸的轴线保持一致,发现偏差立即调整。

无误后再进行顶管机电路、油路、注浆系统的安装调试。

3.2.2机头入洞

先将洞口处的墙壁凿除,洞口处,人工向前挖土500~800mm,再将机头徐徐推进洞口里,待刀盘全部进洞,调整止水圈位置,使其完全封闭地下水。

启动泥水系统各设备将泥浆依次在管内旁通循环,泥水循环,使压力达到设计值,此时启动刀盘旋转按钮,使之旋转切削土体,接下来启动主顶泵站电机,使主顶油缸伸,刀盘扭矩会由小增大,这时应由刀盘扭矩的大小调节主顶泵站的流量旋钮,泥水系统泥浆的流量,使机头在顶进中保持刀盘扭矩在额定范围内,另外,操作人员根据激光指向仪的光点及倾斜仪表数随时掌握纠偏趋势。

同时,做好测量,顶进记录,另外随时进行不利因素监测。

3.2.3正常顶进

1)泥仓压力的设定:

按计算表数值设定,施工时设备自控可保证10%的泥仓压力:

遇有砂层、砂砾石层时,泥仓压力设定适当加大30%左右,以提高安全系数。

2)泥浆配合比

土质名称

渗透系数(m/s)

膨润土(g)

水(g)

碱(g)

泥浆相对浓度

1、粘土及粉土、粉粘土

1×10-9—1×10-7

100

526

2-3

1.025-1.075

2、粉砂和细砂

1×10-7—1×10-5

150

620

5-7

1.075-1.165

3、中砂

1×10-5—1×10-3

200

670

7-9

1.165-1.200

4、粗砂

1×10-3—1×10-1

250

720

9-11

1.200-1.300

5、砾石

1×10-1以上

300

780

11-15

1.300-1.400以上

备注:

根据所顶管土层的地质条件,确定泥浆浓度配比。

如所顶管土层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则加大泥浆浓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30%,使顶进面保持稳定。

3)顶进测量:

初始顶进每1米测量一次,并做记录。

正常顶进时,每顶进3米测量一次,遇有纠偏每1米测量一次,测量时要注意照射到机头激光靶上的激光点和管道中心轴线的一致性,若出现偏差通知机手及时调整。

测量人员分别绘制出管道中心及高程曲线图,随时预测机头的前进趋势。

4)顶进纠偏:

不断地观察光靶上激光点的行走轨迹,如发生偏移大于20毫米,预测机头又有向偏差大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时,要采取纠偏措施。

纠偏时开动纠偏千斤顶。

纠偏时每1米测量一次,并做机头和机尾的数据比较,有回归趋势时,保持一段顶进距离后,要停止纠偏,防止左右摆动。

纠偏的原则是勤纠、微纠,每次纠偏量不要过大,而且要注意发展趋势,当上下、左右均发生偏差时,先纠上下、后纠左右。

5)顶进速度:

顶进速度控制在30毫米~50毫米/分钟,入洞后的前10米以及纠偏时用较低速度,以后视出泥压力情况、刀盘扭矩情况适当加快顶进速度。

6)顶管排泥:

机头刀盘切削土体的同时,在机内两道管路同步运作,一边打入一定比例的泥浆到机内你仓中对土体进行细化,另一边接入排泥系统将分解细化的泥浆抽入到地面泥浆暂存区。

7)安装管节:

管节下坑前先进行外观检查,包括管端面是否平直、管壁表面是否光洁、管体上有无裂缝等等,检查合格的管子用吊车放到顶进坑内的导轨上,进行顶进。

8)机头出洞:

机头推进到距接收坑约2米处,拆除接收坑洞口处的墙壁,从接收洞口中心部位打进一根钢钎寻找机头,洞口处的土体开裂并向外凸出,仔细测量机头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与出洞口的大小、位置合适时,启动主顶油缸继续推进,至中心刀露出时,停止推进。

安置机头接收托架,然后,慢慢将机头推入接收坑内。

9)使用吊车将机头吊运出坑。

3.2.4泥浆置换

顶管完成后及时对管道外壁进行充填加固,把原注入的膨润土浆置换掉。

使用的泥浆置换材料为水泥加粉煤灰浆,其配比为水:

水泥:

粉煤灰=5:

1:

3。

通过管道内部的压浆孔压注,注浆次数不少于三次,两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4小时。

每二节混凝土管编为一组,分为注浆孔与排浆孔。

将注浆泵清洗干净,吸浆龙头放入灰浆池内,开启注浆泵,打开第一组注浆孔,当第一组排浆孔冒出灰浆后,关闭阀门,再打开第二组,以此类推,直到全线完成。

再关闭所有阀门,保压三十分钟,保压时注浆压力为1MPa。

泥浆置换完成后,应拆除主通道浆管和管内弧形浆管就地清洗,以免浆液凝固堵塞。

3.2.5雷达检测

泥浆置换完成后,需进行雷达检测,对雷达检测出的空洞地方,须再补注水泥+粉煤灰浆充填。

3.2.6设施拆除

套管顶进、换浆、检测全部完成后,拆除顶镐、后背铁等顶管设备。

3.3顶管辅助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1、导轨的高程、中线位移符合规范要求,坡度与设计坡度相一致,导轨安装牢固,且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导轨安放后,还应在二侧用型钢支撑好,必要时浇注混凝土,确保导轨在受撞击的条件下,不走动,不变形。

2、洞口止水装置必须与导轨上的管道保持同心,误差不应小于2mm。

3、安装后的油缸中心位置必须与管道中心一致,以使顶进受力点和后座力都保持良好状态。

安装后的油缸中心误差不应小于5mm。

4、掘进机穿墙前必须对所有设备,液压、电气、压浆、气压、水压、照明、通讯等操作系统均能正常工作,电表、压力表、换向器、流量器等能正确显示工作状态,然后进行联动调试,确认没有故障,方可进行掘进机穿墙工作。

为防止出洞时产生瞬间磕头现象,在洞内埋设一副短的延伸导轨,将掘进机托起。

5、管道外壁进入洞内,未与土体摩擦之前应先浸满浆液,触变泥浆随管外壁向土体渗入。

6、管材顶进过程中要经常测量,各项数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及时进行纠偏。

7、地面沉降观测施工中每天进行,沉降量控制在20mm以内。

8、在顶进结束后,必须立即用水泥加粉煤灰浆置换膨润土泥浆,以减少后期沉降。

9、经常对桁架、油缸等设备进行检查,各项操作符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施工。

3.4顶管测量要点

1)、测量仪器配备与检验

顶管施工需进行三维动态测量,其精度要求很高,我们将采用精度高,性能优良的测量仪器才能够满足其精度要求。

为此,我们将配备性能优良的苏光一厂的激光2″经纬仪,水准仪等一系列精密高档仪器。

顶管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附件按时送质检单位进行检验,做全面鉴定,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检查。

2)、控制测量

a.为确保两井间顶管贯通,在两端头井附件埋设地面导线点,利用空导点和地面导线点,以导线测量形式,将平面控制成果引测到施工现场。

井上坐标点向井下传递采用联系三角形方式,点位由铅垂仪垂直投设。

井下控制顶进方向的基准点用钢架埋设成固定点,采用激光经纬仪跟踪观测机头偏差方向。

b.高程控制

利用施工区域附近的已知高级水准点,布设等级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工作井附近,并设立施工高程控制点。

c.顶管姿态测量

为保证顶管机严格按设计轴线推进,必须及时观测顶管动态数据,从而调整顶管各施工参数,指导顶管正确、安全推进。

顶管姿态测量是通过位于工作井内的激光经纬仪,将激光点打在激光坐标靶上,再通过闭路电视反应在电视显示器上,以指导纠偏操作。

为使顶管的测量数据准确,应定时对顶管工作井进行复测校核。

3)、顶管的纠偏系统

顶管纠偏系统为掘进机45°斜向布置,共4组,每组60t,行程4.5cm。

机内还设有倾斜传感器,操作人员可以随时知道机头坡度,施工前,我们将对纠偏系统全部拆开保养经试压和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液压油清洁度的管理,确保无故障工作。

4)顶管的纠偏要点

纠偏操作方案应是顶管操作工交接班讨论的重点。

方案的依据为测量提供的机头折角、倾斜仪基数和走动趋势、前后尺读数比较、机尾处地面沉降量等。

0.5°以上的大动作纠偏必须尽量避免并慎重讨论,不得已时也应争取在非重要地段惊醒并加强注意。

纠偏动作后如无折角变动应即停顶,会同电工、机修工检查电路和液压管路,尽早排除故障,严防轴线超差。

纠偏应在下管后尽早进行,注意观察倾斜仪读数的纠后趋势及光点滞后变化,同时通知地面和地下压浆人员加大同步压。

序号

名称

数量

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

(mm×mm×mm)

1

泥水平衡掘进机

1套

扭矩29KN,动力15KW、转速4.87rpm,进口减速机(意大利)(含150m动力和信号电缆)

4000×1460

2

泥水输入泵

3台

100NL—16(15Kw)

φ350×长1300

3

泥水输出泵

1台

4/3c-AH’’功率22K90m3/h

宽600×高500×长1600

4

泥浆输入、输出管道

135根

4’’

φ114×长3000

5

透明软管

1套

4’’3m×8根

4’’宝塔接管20只

φ120×长250

6

钢管快速链接包箍

140只

4’’

7

U形顶铁

1只

8

环形顶铁

1只

9

顶进导轨

1只

18#槽钢

长6m×内径72cm

10

后靠背

1只

11

油缸架

1只

宽1380×高645×长1500

12

主顶油缸200T

2只

(双节一次性伸3m)

φ245×2400

13

主顶液压站

1台

双泵双动力

宽1170×高1700×长1200

14

高压油管

8根

13II-15m

15

拌浆机

1台

100NL-16(3Kw)

(配搅拌筒)

φ1000×高1000

16

注浆机

1台

BW-160

长800×宽600×高500

17

注浆管道

1套

1’’钢管长200m(镀锌)3m/根;

1’’活接头:

10个;

1’’三通接头20只(镀锌);

1’’软管长0.7m,16根;

1’’直通接管(长100mm)36只;

1’’直通接管(长50mm)36只;

1’’球阀10只;

4’’弯头36只;

18

激光经纬仪(含5米塔尺一只)

1台

LE202

宽200×高150×长300

19

全套电工工具

1套

机械维修

20

控制箱

4只

大功率电路控制箱

21

水准仪

1只

DSZ3-32C

宽300×高300×长400

22

接杆水泵

1只

100NL-16(7.5kw)

φ270×长1300

23

电焊机

1台

ZXEI-500

24

150KW发电机全套

1个

25

电动工具

电吹风、磨光机、电锤、矿灯、

26

220V潜水泵

2个

3.5顶管设备清单

3.6管材选用(另附管材检验报告)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拟定选用唐山龙禹水泥制品有限公司DN1200mm钢筋混泥土顶管三级专用管,该管材经过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审核测算,认证能满足高速公路最大荷载要求。

该管材内径1200mm,壁厚120mm,外径1440mm,节长2.4m。

 

第四章顶管中突发事件防护措施

4.1管道轴线偏差过大

4.1.1偏差结果

管道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过大,使管道发生弯曲,甚至造成管节损坏,接口渗漏。

4.1.2预防措施

1)顶管施工前对管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情况认真调查,指导纠偏。

纠偏按照“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进行。

2)采用同种规格的千斤顶,使其顶力、行程、顶速相一致,保持顶力合力线与管道中心线相重合。

3)加强顶管后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后背不发生位移,并使后背平整,以保证顶进设备的安装精度。

4)顶进过程中随时绘制顶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纠偏工作。

4.2地面沉降与隆起

4.2.1沉降、隆起结果

顶管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在管道轴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发生地面沉降或隆起,使管道周围道路交通受到影响,甚至危及到正常使用和安全。

4.2.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顶管轴线偏差,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

2)在顶进过程中及时足量地注入符合技术标准的润滑支承介质填充管道外围环形空隙。

施工结束及时用水泥或粉煤灰等置换润滑泥浆。

3)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防止渗漏。

4.3顶力突然增大

4.3.1增大现象

在顶进过程压力表指针突然增大。

4.3.2防治措施

1)按不同地质条件配制适宜的泥浆,并采取同步注浆的方法,并及时足量的沿线补浆,经常检查膨润土质量,特别是不得含砂

2)顶进施工前对顶进设备进行认真的检修保养。

3)停顶时间不能过久,发生故障及时加以排除。

4.4管道接口渗漏

4.4.1渗漏现象

管道接口渗水、漏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