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99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docx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改

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研究(开题)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学校方面应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重申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

该方案的提出在教师及学生家长群体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人认为作业和学生学习、知识积累并无直接关联,只是对标准化考试的应试有好处,也有不少教师及学生家长担心取消低年级家庭作业会影响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后续的学习升学。

是否应当彻底取消低年级学生家庭作业这一问题还值得继续讨论。

尽管教育部以红头文件的方式下达了对低年级的“作业禁令”,然而这一规定并未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

不少学生家长由于担心学生学不会、学不好,不断要求教师为学生适量布置课外学习的任务,更有甚者通过给孩子报名课外辅导班的方式来弥补“没有家庭作业带来的损失”。

鉴于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反对取消作业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担忧,因此有必要对家庭作业与学生课业成绩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让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能够更加科学理智地看待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作业问题,理性地面对家庭作业的去留。

在家长作业参与上同样存在着意见分歧。

在陪伴式教育理论的影响之下,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愿意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然而在实践过程当中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家长硬性布置大量的参与任务,不仅影响到了家长作业参与的热情,也违背了陪伴式教育的初衷。

北京、山东、浙江、江苏、辽宁、陕西、宁夏等地先后出台措施明令禁止或限制教师为家长布置作业,家长如何参与学生的家庭作业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受制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常是在家长的监督和辅导下完成的,因此家长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参与程度及参与模式对学生的知识习得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更是讨论家庭作业对低年级学生课业成绩影响中不可绕过的问题。

在取消低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受到质疑的现实背景之下有必要以家长作业参与作为突破口来讨论家庭作业对学生课业成绩的影响,从而更加科学理性的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旨在探索家庭作业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作用。

“作业禁令”下达以来始终饱受争议,争论的根源无疑在于学生的发展。

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名校毕业生更好找工作仍就是不争的事实,而家庭作业与学生考试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出于学生课业成绩的考量反对作业禁令的实施,却极少有教师、学生家长认真思考低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对学生毕生发展的影响。

笔者认为讨论低年级学生家长辅导家庭作业的作用不该拘泥于学生一时的课业成绩,应当将对学生未来的课业成绩的影响包含在其中,从而更为理性的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探索出低年级学生家长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对其当前及今后课业成绩的影响。

其二,旨在弥补家长养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差距。

近乎所有教育学家都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代表学生的发展水平,更无法通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来预测个体的毕生发展路线,尽管这些教育观念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由于多数学生家长并不具备教育学理论知识,在学生家长群体当中教育专家的观点往往并无法得到认同。

很多家长出于对自生生活的反思有大部分人信奉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要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重要”等观念。

教育学者与家长在认识上的分歧既阻碍了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行,也把学生陷入到两个完全相左的教育规则当中,这极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习得以及个体的发展。

本次研究选择了“家长辅导家庭作业”、“学生课业成绩”两个不认同当前教育理论的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要素作为切入点,探究家庭辅导、学生成绩乃至学生未来的发展,旨在通过这些调查结论促使学生家长能够以更加适于孩子发展的方式加入到学生的学习辅导和作业辅导当中。

其三,旨在探索更为合理的家校互动模式及家庭作业参与模式。

家长辅导学生家庭作业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家长在方式上有欠妥当,导致学生的家庭作业成为了“家长作业”,不仅给家长增添了不少无畏的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自主主动性。

通过本次研究将探索最为合理的家长作业参与模式,从而给学生一个最为适合的家庭学习氛围。

(三)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的应用意义在于,通过采用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家长作业参与对于学生当前及未来课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更具前瞻性和说服力,对学校、家长、学生自身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对于学校及教师而言,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科学地决定是否布置家庭作业,以及与学生家长在家庭作业上的互动模式,从而保证教学计划顺利的制定及实施。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通过分析家长作业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的影响,能够探索出家长作业参与对于学生课业成绩的实际作用,以此帮助家长以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参与学生的家庭作业,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而言,采用更为合理的家长作业参与模式不仅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养成,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主和顺利。

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能够弥补在小学低年级段家长作业参与领域研究的不足,探索家庭作业、家长参与对学生当前及今后课业成绩的实际影响,从而为制定和完善低年级家庭作业要求提供参考性意见,为营造良好的家校共建氛围提供参考和帮助。

同时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为与本次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提供方法、理论上的支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铺垫。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相关理论支持

1.自我效能论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了通过自我效能影响学业成就的网络模型,一方面强调了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因素会通过家庭,同伴和自我影响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强调了家长期望和效能对孩子学业表现的影响。

高教育期望的家长会将这些愿望传达给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业效能,促进他们的学业成就。

当孩子完成与教育活动相关的任务时,高期望的家长会培养孩子自我调节的效能,来对抗来自同伴压力,并且会努力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班杜拉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网络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家长期望与儿童所感知的学业自我效能正相关。

家长的学业期望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66]。

Froiland等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纵向研究得出家长早期对儿童受教育的期望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比学生8年级时家长基于家庭的参与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要更大。

综上,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可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可以通过促进孩子学习效能和自我调节,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业成就和职业目标。

2.文化资本理论

文化资本理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厄迪提出,与经济学的定义不同,布厄迪将资本定义为能够作为社会资源被行动者或群体排他性占有的、积累起来的劳动。

其中文化资本是指通过不同的教育行动(如传播式教育和家庭教育)传播的文化对象。

文化资本存在三种形式:

具体的形式(可理解为文化能力,体现在人的身体和精神持久的气质倾向中,如行为举止、对艺术的鉴赏等)、客观化的形式(可理解为文化产品,体现在各种文化物品中,如书籍、艺术品等)、制度化的形式(如受教育资格、学历等)。

符号资本表现为语言、文字、身体行为等,既作为知识工具也是支配手段。

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中,人们习惯上认为受教育者的文化成就是学校作用的结果,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人们渐渐意识到家庭作用对受教育者的重要影响了,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形成于家庭中,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言传身教给下一代,资本在积累的同时产生新的利润即资本再生产,文化资本的积累性和传递性决定了受教育者们预先拥有的家庭文化资本各不相同,即便接受的是平等的学校教育也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在教育“场域”里,处于优势的受教育者带着“惯习”的烙印,通过已占有的文化“资本”为工具在场域中竞争,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进而获得高收入职业和高层次社会地位,从而维持和延续这一再生产的文化和社会体制。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不是其它,就是异质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差异以及家庭资本累积差异所致。

布迪厄向我们揭示了这一教育现实,但并不是说整个社会系统就是轨迹般僵化且抗拒阶层流动的,反而是向我们指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和着力点,即父母要意识到文化资本对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家庭作业的参与作为家长参与教育方面最为直接关注的一个环节,亟需发挥家长参与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本。

3.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

他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

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人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典故,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1905年,意大利教师罗伯特维纳利斯布置了世界上第一份家庭作业,最早的家庭作业是具有惩戒性质的,后来的教育实践当中,人们发现家庭作业能够对课堂教育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于是逐渐从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作业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

随着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不断发展,西方的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文化资本理论的诞生让教育专家和重视教育的学生家长们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经济资本到子女的教育当中,开始出现家长辅导作业的情况,七十年代社会学习理论、自我能效等理论的出现让教育专家开始关注家长参与的方式和质量,也唤醒了社会对于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视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努力以身作则并参与到家庭辅导教育当中。

几十年来国外关于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研究有很多,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首先是关于家庭作业作用的研究,Trautwein.U,Liidtke.O(2007)认为,家庭作业的功能指家庭作业在实际的教与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价值与效能。

家庭作业的功能是教师设计、布置、批改家庭作业的基本立足点与出发点,教师对家庭作业功能的期许与家庭作业的目的直接相关。

Epstein和VanVoorhis(2001)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提出布置作业具有以下十种作用:

1.练习:

各种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而不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是不可能得到消化和巩固的,这就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识的作业的练习巩固功能,帮助复习课上内容,加深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练习和思维的速度;2.预习:

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学准备以新课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参与活动:

指学生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将所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体会到,每天学习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4.个人发展:

学生作业过程是一种独立的自我劳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作业过程中实现的;5.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家庭作业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最直接的一种途径,通过老师提出的一些要求,有效的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及时有意义的沟通交流;6.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孩子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可以可以建立起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可以在学生作业本上实现,亦可以电话或网络联系;7.学生之间的交流:

比如合作型家庭作业有效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锻炼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8.教育主管部门政策要求布置作业:

有效落实每个学校的教学部门关于家庭作业的一些相关规定;9.公众关系:

在诸位家长的心目中明确了学校的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的相关要求,明确了校方在就教育教学上的立场;10.惩罚:

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给学生增加的任务。

VanVoorhis(2014)又将上述家庭作业10个功能分成了3类,分别是:

教学作用:

包括预习、练习、参与活动以及个人发展四个方面;交流目的:

包括家长与老师间的交流、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学生之的交流三个方面;政治目的:

包括公众关系、政策要求两个方面。

第二类研究将重点放在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方式方法上,如Cooper(2006)将作业的功能分成教学目的和非教学目的两类,认为家庭作业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的延伸,同时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预习、巩固和拓展都是考虑到教学目的的。

但家庭作业还有服务于教学目的以外的功能,比如实现家校沟通、为学校树立形象、落实上级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等。

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行为研究中心的哈里斯·库拍教授和他的助手,(1994),对75年以来有关家庭作业研究的100多篇论文,进行了审核、验证,结果表明家庭作业对初、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对高中学生更易产生令人注目的效果。

家庭作业对小学生的作用不是很大,小学生作业的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学生成绩,而是在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epstein、vooris(2001)认为家长是学生知识习得以及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投入在家庭作业中的时间及作业的完成情况,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认为应当采用布置互动式家庭作业的方式将学生家长卷入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当中,从而提升家庭作业的实际效用。

第三类是研究家长参与与学生课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挂钩vooris(2003)将若干学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当中要求家长每天都辅导或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要求对照组学生,自行完成家庭作业,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家庭作业对于提升学生的科研成绩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cancio、west、young(2004)以前在学习障碍和情绪行为障碍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不能完成作业而导致学业的失败,如果家长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作业促进计划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行为,不仅能够提升作业的完成度和精确性,更能使学生的数学等成绩得到提高。

hoover、dampey等人(2011)认为,父母参与学生到的家庭作业当中,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原因在于在作业参与的过程中父母为子女提供了模型和强化,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在完成作业时的态度和技能也掌握了这些要领,同时也强调了在不同的参与策略下会体现出不同的效果。

Murray(2006)发现,母亲在家庭作业互动当中促进掌握的东西表象思维,提供更多情绪支持和更少的强制控制,学生会有更高的标准测验成绩。

通过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的支撑之下,西方学者很早便开始了有关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研究,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很丰盛,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为国内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了极大的借鉴意义。

2.国内研究综述

尽管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家庭作业,但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到处都可见到与当代家庭作业类似的教育思想。

孔子强调"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把适时的学与习相结合看作愉快的事;《学记》的作者指出"正业"应该与内容丰富多彩的"居学"有机结合;颜元的"习行"教学法更是明确提出应把"习行"体现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通过"习行"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不仅如此,中国自古便有注重家庭教育的美德,作为古代教育成功经验的家训从道德情感着手对后代进行行为习惯、伦理纲常及谋生技能的训练,其内容、形式、方法力求切合儿童生活和情感的体验,更是强调长辈对晚辈进行教育的重要。

这些古代教育思想注定了国人重视教育的品德,也为家庭作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铺垫。

第一类研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内容和方式上,这类研究大多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方法,了解父母参与家庭作业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情况。

顾应凤(2015)将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内容和方式划分为两个方面八个维度,两个方面的划分是以打破地域限制为前提分为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八个维度分别是:

提供支持,教师沟通,日常监督,直接指导,任务分类,参与互动,作业反馈和培养自主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框架,选取测量工具,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和分析从而了解中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实际情况。

任宝贵(2014)在调查了家长不同家庭作业辅导方式后发现,家长参与儿童作业的内容包括积极支持,过程监督,适度帮助和家校沟通等。

李云等(2013)通过编制家长参与的行为方式的设想问卷,经过问卷分析和访谈最终总结出家长的五种参与方式:

行为督促、作业内容辅导、学习方法辅导、提供支持、家校沟通。

第二类研究主要探讨影响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因素:

李云等(2013)通过对参加小学生作业的父母的动机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影响父母参与小学生作业的动机因素有三个:

期待积极影响(期待孩子提高学习成绩);避免消极影响(避免孩子学习成绩差);父母的效能感(父母的效能感与父母受教育的水平有关,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父母的自我效能越高,反之亦然)。

在他们的研究中,家长,老师和孩子的邀请也是影响父母参与小学生作业的重要因素。

中国父母受集体主义观念影响,认为孩子的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代表整个家庭的表现,因此,中国父母参与儿童学习的动机非常强烈。

车晓丹、王健(2013)总结了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认为积极影响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督促学生学习,让孩子们集中精力,更有效地完成作业。

第二,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第三,改善学生心境。

家长提供帮助,使他们的孩子更加热情,并改善他们的作业态度。

第四,促进亲子沟通。

通过参与家庭作业,家长可对作业给出反馈和强化,表达对学校的信任。

第五,促进孩子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消极影响:

第一,对孩子学习造成干扰。

家长与教师教学不一致,或者过度帮助。

第二,加重孩子紧张压力。

由于父母过度参与,孩子有负面情绪,亲子关系紧张。

第三,拉大优等生和落后生之间差距。

总之,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孩子的年龄和性格发生变化,以及家庭和学校的状况发生变化,父母参与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李云通过综述家长参与家庭作业文献发现,关于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影响,研究最多的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但是结果并不一致,有时还会互相矛盾。

第三类研究主要探讨家长在参与家庭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张鸣圣(2015)提出了如下看法:

“将家长教育功能等同于学校教育,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参与孩子家庭作业上面呈现越俎代庖和漠不关心的两极分化现象,缺乏指导儿童作业的科学方法。

周晓燕(2011)认为当前家长参与家庭作业存在“孩子主体性地位缺失问题,作业反馈功能薄弱现象,亲子关系紧张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教师加强沟通给予协助,家长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树立平等亲子观尊重孩子”等。

黄小乔(2018)在父母参与作业过程中揭示了以下问题,“全程监督寸步不离,检查作业只关注答案对错,家长角色作用大于教师角色”,并提出了“家长提高参与的专业性,更新教师的作业理念,提高家庭和学校的有效合作”的解决策略。

关于家长参与作业对策,蒲晓霞(2018)提出了“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给孩子提供舒适作业环境,指导孩子正确科学的作业方法,宽严有度做好作业监督检查”的策略。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不难发现,随着理论基础的完善有关家庭作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为教育的进步和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国内外教育体制的不同,一些国外专家学者的结论很难在当前国内教育体制下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国内学者的研究尽管符合当前的教育现状,为低年级学生家长的作业参与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上的指导,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都仅局限于当下,缺乏对学生课业成绩的长久考虑,研究成果并不适合学生的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拟解决的问题

结合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后笔者发现,尽管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以“作业参与”“课业成绩”作为切入点研究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作业,但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的调查研究都把研究对象局限在学生当下的课业成绩。

而实际上,低年级学生的课业成绩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及能力影响极小。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实用性,本次研究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讨论低年级家长作业参与对于学生课业成绩的作用,不仅讨论不同家长参与模式对学生当下的课业成绩的影响,也讨论不同的家长参与模式对于学生今后课业成绩之间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来得出更为实用的结论。

(二)相关概念辨析

1.家长参与

关于“家长参与”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定义。

在英文中与之对应的单词有“parentparticipation"(家长参与)、"parentinvolvement"(家长卷入)、"parentintervention"(家长干预)等。

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和研究立场,研究者对于“家长参与”的理解和界定往往也不一致。

第一类观点认为家长参与是家庭和学校合作的过程。

这一类观点主要是从学校的视角出发,强调家校之间形成合力,协同合作,共同实现儿童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居于主导地位。

例如,美国这一研究领域的代表爱泼斯坦(1987)认为,认为“家长参与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既包括学校给家长提供的指导与支持,也包含家长给孩子在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

国内较早研究家长参与的学者马忠虎(2001)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联合最为影响学生的两个机构一家庭和学校来教育学生。

在联合了两者教育力量的活动中,家庭和学校有着一致的努力方向,学校能够从家庭得到教育学生的支持力量,家庭能够从学校获得养育孩子的行为指导”。

第二类观点认为家长参与是家长的一系列教育行为。

从社会行动的视角来理解家长参与,通常更容易被理解。

基于这一视角,家长参与不仅包括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如监督和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时还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等,家长的教育行动,、家长所持有的教育理念等。

如霍格等(1997)将家长参与理解为“家长的教育期望、家长兴趣、参与学校活动和家庭中的交流”。

赵同友、李丽(2014)则更多的是从具体行为的角度来理解家长参与,其将家长的教育行动视为“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希冀借行动达成目的,他们的参与是积极促进子女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周文叶(2015)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互动的视角将“家长参与”界定为“为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父母或孩子的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与儿童以及参与儿童教育(如社区、校外教育机构等)的组织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互动”。

这些界定对于理解“家长参与”这一概念非常具有启发性。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具体内容,笔者将本研究的家长参与界定为,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家长与儿童及学校老师之间的一系列教育行为互动。

2.作业辅导

根据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辅导具有帮助和指导的含义,作业辅导便是指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作业辅导是家长参与的重要内容,但家长参与的范围要大于作业辅导。

3.家长作业

家长作业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是指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的家庭作业过多,由于这些家庭作业的作业量和难度远超学生的能力范围,家长被迫卷入到辅导学生作业或者帮助学生写作业的工作当中。

其二是指教师给学生家长强加的作业任务,比如要求家长代替教师批阅学生的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