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21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海洋生物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学.docx

《海洋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洋生物学.docx

海洋生物学

设有海洋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同济大学

厦门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山大学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主要学科,也是生

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分布、发育和生长、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别是海洋生态。

其目的是阐明生命的本质,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

海洋生物学发展简史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已有用墨鱼和鲍治病的记录。

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但记载有海洋动物,而且还有海洋藻类。

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

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科学的研究阶段。

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19世纪前期,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

   英国福布斯在19世纪中期先后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并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德国亨森于1887年提出浮游生物的概念,并对海洋浮游生物开展了定量研究;1891年,德国哈克尔提出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两个概念;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设立滨海生物研究机构,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

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半的环球调查,学

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了几番。

  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

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

美国于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

它们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特别是伍兹霍尔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工作,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电了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和微量化学元素测定等数理化新成就、新技术的应用,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如英、日学者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控制海洋鱼苗性别的方法;美国发射海洋卫星调查海洋鱼群的数量和种类变化等。

   中国对海洋生物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曾活跃一阵。

30年代初在厦门组织了全国性的“中华海产生物学会”,30年代中期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青岛。

50年代及其以后,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水产局和海洋局系统以及一些省市,先后建立了海洋生物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全国性的海洋调查、渔场调查、海洋水产养殖和栽培,以及实验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较高水平的成果。

海洋生物学基本内容

   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且随着海洋调查手段和开发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地发展。

可以说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分类、形态、区系分布、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等,在海洋生物学中均有相应的发展。

   两百多年来,生物学者基本上遵循林奈的两界说,把海洋生物划分为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两大类。

随着分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认识到这个分类法有不少缺点,如真菌和大多数细菌并不营光合作用,却被归入植物。

现在,我们通常将海洋生物划分为海洋细菌、海洋真菌、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四类。

   海洋生物中,现知种类最多的是海洋动物,有16~20万种,分布在动物界的数十个门类中。

海洋植物一万多种,主要是低等的海洋藻类,高等的海洋种子植物仅有100多种。

海洋真菌不足500种。

海洋细菌的种类较多。

   海洋与陆地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尤其是深海的强大压力和黑暗无光,使海洋动物、细菌等在外部和内部形态上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十分明显。

这些特征和规律是无法从研究陆栖生物中得到的。

   海洋生物学不但与海洋渔业生产直接相关,同时为海洋生态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如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种数大大地少于陆地和淡水,但其门类之多又明显地超过陆地和淡水,这说明海洋环境比陆地和淡水要稳定得多;热带亚热带海岸的红树林能延伸到北美百慕大群岛、日本的九州,说明了海洋暖流的作用,等等。

   海洋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的研究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层次。

海洋个体生态和群落生态研究得较好的是海洋浮游生物和海洋底栖生物;海洋种群生态研究得较为充分的是海洋游泳生物中的鱼类。

   海洋生态系统以河口生态系、上升流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及内湾生态系进展较快。

海洋古生态学是研究古代海洋生物之间及其与地史时期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等的大力开发和深海钻探计划的实施,发展很快。

   食物是生态学最基本的课题之一。

对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海洋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也是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激增,海洋生物在经济上、科学上的价值也愈益重要,因而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已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地球上生命30多亿年的发展史,其中85%以上的时间是完全在海洋中度过的。

要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离不开海洋生物学的工作。

海洋中生物门类,主要是动物门类的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和淡水,其中许多门类的动物只能生活在海洋中。

要了解整个生物的分类系统及其演化过程,必须研究海洋生物学。

   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又是众多工业废料的汇集地,海洋生态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关系到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生物具有一些特有的生理机能和生化特点,如海洋鱼类和哺乳类的游泳能力、回声定位和体温的调节,已成为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海洋生物学也占有重要地位。

海洋生物是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现可供食用的海洋藻类已达近百种,如海带、紫菜;可供食用的海洋动物则更多,目前全世界所消耗的动物蛋白质,约有12.5%~20%(鲜品计算)来自海洋。

   海洋生物还可作为工农业和药物原料,如由海藻中提取的琼胶、卡拉胶、褐藻胶,已分别用于食品、酿造、涂料、纺织、造纸和印刷工业;目前已从海洋生物体中提炼出各种酶和激素、多肽类、多糖类、脂酸等,已用于制作神经毒素、麻醉剂止血剂、降压剂、抗生物质、抗菌素、抗癌物质等药物;珍珠、红珊瑚、角珊瑚等海洋生物,是名贵的装饰品和工艺原料;红树林和海草具有护堤防浪等作用,它们的生长区是理想的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的基地;不少海洋生物还具有观赏的价值。

   海洋生物学是随着调查的开展和手段的改进而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成就的运用,海洋科学出现了飞跃。

相比之下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不如海洋科学的其他学科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调查手段和工具仍较落后陈旧。

因此,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亟待调查和实验手段、仪器的革新。

   海洋生态学研究是海洋生物学目前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为科学地开发、利用和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满足人类的需求,应更有力地促进海洋生态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了解各个海域的生物组成,种群结构和数量变动规律,群落的构成和更替,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物质的转换和能量的循环,以确保生物资源(种群密度)能持续地高产,预报生物数量和环境变化的方向,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促进海洋生物学其他领域的发展。

   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新药,已成为海洋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海洋药物研究的深入,海洋生物增殖和养殖事业的发展,分子化学、生物工程的理论和手段的引入,不但能出现造福于人类的新药、养殖新品种而且将促进海洋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对海底热泉化能自养细菌和动物,及其生态系等的深入研究,将推动生命起源和演化问题的研究。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添加人:

center  添加时间:

2005-4-72:

54:

10

项目名称: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依托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依托学科:

海洋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

生态学(海洋)

遗传学(海洋)

细胞生物学(海洋)

一、项目定义

1.定义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而海洋生物技术则直接与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

2.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为

(1)海洋生物遗传和种质工程;

(2)生化和生物材料;(3)发育和进化;(4)关键海洋生态学过程及其调控机理。

海洋生物遗传和种质工程方向主要通过综合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特别是与生产性状和特异性能相关基因的标记以及海洋生物促进快速生长、抗逆、抗病、特定生物酶等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结构功能研究和海洋生物的基因组图谱构建。

生化和生物材料通过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海洋生物大分子材料的性质、结构、功能,研究作为生化制品、生物医用材料、农用生物材料的制备工艺、生物学效应以及开发利用。

发育和进化方向主要从分子、亚细胞、细胞和组织多层次交叉水平,研究海洋动物个体发育,特别是原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及其机理,包括细胞决定与分化、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组织与器官发生,由个体发育探讨系统发育,特别是探索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

关键海洋生态学过程及其调控机理方向主要研究水层底栖耦合界面过程、典型海域生态系蜕变的生物监测和评估技术、海洋微生物在生物地化循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微型及微微型生物生产过程及其调控机理。

二、项目背景

1.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又是生物学的世纪,海洋生物学研究将在本世纪自然科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独特的生存环境使海洋生物形成了特殊的身体结构和奇妙的生理功能,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独特的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

同时,人类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发展将在解决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三大难题方面起突出作用。

通过该项目建设,使我校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新的飞跃,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基础研究与新技术源头创新基地和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并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起带头作用,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这对我国海洋科学、海洋开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国内外情况

目前,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焦点,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的研究与利用,而现在国际基因数据库中海洋生物基因仅占5%左右,极大地暴露了海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落后局面。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投巨资开展海洋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

美国正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方法大力开展海洋生物神经生物学、感觉生物学、发生学和生理学的基础研究,对枪乌贼的神经系统、鲎属的视觉、海鞘、海胆和文昌鱼的发生和分化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已由单个基因的克隆、分析时代步入生物整体基因组分析的新时代。

在多种学科交叉互动的21世纪,基因组研究在生命科学的各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类能够在分子、细胞、个体和群体等生命不同结构层次上,深入探索生物多样性起源、进化、生长、遗传、发育、衰老等重大科学问题。

海洋生物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海洋生物良种选育必须在充分研究水产生物生长、遗传、发育规律,生长、遗传、发育的基因调控和与经济性状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的基础上才能按人类的需求育成良种。

与陆地生物相比,海洋生物还面临着许多科学问题,例如海洋生物生长发育基因时空表达与细胞分化规律;免疫与抗病的分子机理;海洋动物体细胞全能性、可塑性及核质关系;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及转移技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

另一方面,海洋生物大分子材料的结构和功能与陆生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有很大不同,如海洋生物酶类、多糖、蛋白质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也成为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耐高温酶类、耐低温酶类、耐酸碱水解酶类、海藻工具酶等酶类的研究开发,已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利用海洋生物多糖开发的生化制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保、国防等领域;利用海洋动物多糖、胶原蛋白等开发的如药物缓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农作物生长促进剂、生物农药等,已在临床和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材料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是化学、生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应用前景广泛,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育和进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热点和生长点之一。

发育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从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曾是彼此联系的统一体。

19世纪末叶发育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彼此分离。

近几十年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

个体发育不但是对发育机制选择的产物,而且是特定进化历史的产物。

各门动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的解剖学特征,这些特有的解剖学结构内在的排列称为形体结构图。

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具有明显独特的形体结构图。

各门动物特有的形体结构图的产生是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积累形成的,或者说个体发育过程蕴含着系统发育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形式变化。

要理解发育和进化之间的关系需要将传统上分开的两个学科——发育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综合起来。

过去几年中,在基因概念具体化(双螺旋结构和X-光衍射技术)的基础上,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资料的不断增加,使得在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逐渐得到深入研究。

不同的基因序列不但可以从进化角度比较,从而找出同源基因,而且可以研究同源基因在发育中的作用。

这样一来,发育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在彼此分离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又在基因水平上再度会合起来。

今天,发育生物学必须认真对待多样性和比较方法,认识到系统发育的重要性,而进化生物学家必须理解并将发育系统的内在规律纳入到进化理论之中。

还有,作为与海洋生物和资源、环境紧密联系的一个基础学科,海洋生态学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新概念、新发现,正在推动着学科的迅速发展并影响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趋热。

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显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研究热点之一是海洋动物幼虫和幼龄群体的补充机制。

第32届欧洲海洋生物学研讨会,主题:

海洋生态系统的补充、集群及其物理和化学的强制与生物资源补充量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是底栖生物的粒径谱的研究。

海洋生态学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观测研究、过程研究和系统研究三个层次(或阶段),国际上90年代以来,在一系列国际研究计划,如“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沿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等的推动下,海洋生态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其主要标志是研究的时空尺度不断扩大和延伸,生物过程和物理过程的耦合,水层系统与底栖系统的耦合,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水平上探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各类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反馈。

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监测网络正在形成,如使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声波反射、电子抗性等)现场研究,监测大型动物对沉积物性质的改造,由视频数字仪和计算机映像分析组成的“REMOTS”系统已被用来监测由于养殖业形成的沿岸富营养化的海底。

21世纪的生态学是宏观大生态学的世纪,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集中和应用于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起源、演化、保护和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等。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过量排放,导致近海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的频繁发生,破坏了沿岸海洋生态环境,自然和养殖海洋生物的大量异常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给沿海地区的渔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地破坏。

降低近岸海水的污染,恢复生态平衡是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计。

生态毒理学研究是生态环境生物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的基础,有助于实时并定量认识海域污染状况。

环境问题最终只有通过生物效应才能获得恰当的评价。

因此,建立海域生境退化的生物指示监测与评估技术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所迫切需要的。

在我国的海洋科学中,开展海洋生物学比较早,其基础也比较好。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是我国较早从事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

它是在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两个专业都是我国同领域建立最早的专业,至今已有70多年的积累。

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牛满江、朱树屏,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童第周、方宗熙,著名的生物化学家薛廷耀等,都是这些专业的创始人。

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的老科学的工作为我国海洋生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直至产业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今,使我国的海洋生物研究领域无论是基础还是应用在国内都处于前沿位置,某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虽然已形成较完善体系,可研究水平和手段与国外相比尚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队伍建设方面。

我国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物技术亟待加速发展。

3.已有的基础和优势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建立于1924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单位之一。

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牛满江、朱树屏,我国著名的胚胎学家童第周、遗传学家方宗熙和生物化学家薛廷耀等,都是这些专业的创始人。

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的老科学的工作为我国海洋生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直至产业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国的海洋生物研究领域无论是基础还是应用在国内都处于前沿位置,某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海洋生物学现在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两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四个硕士点还有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在几十年积累基础上于1994年建立的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研究能力是由队伍、手段(设备)、技术(方法)的优化组合而形成的,是一个积累的结果。

从50年代始,著名已遗传学家方宗熙先生就开始了此项研究工作,他的学术成就创立了我国的海藻遗传学。

方先生去世后,他创立的海洋生物遗传学研究室(后改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室)继续就大型藻类遗传学进行了系统研究。

70年代的大型褐藻,80年代的江篱的遗传学研究都取得了居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如大型藻类用分离雌雄配子体保存种质的方法(国际上至今使用此法)。

紫菜细胞育苗新技术、对江篱的基因重组、多倍体诱发、性别决定、跳跃基因、色素突变体的遗传鉴定等,这些成果都以系列论文和技术成果形式固定下来,并分别获得教育部、海洋局、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10年来,该室又进行了螺旋藻、小球藻等微藻的遗传学研究,用诱变技术及克隆技术筛选出生长快、抗逆性强、富含生物活性物质(γ-亚麻酸、β-胡萝卜素、EPA等)的新品系,研制了治疗胃溃疡氨基多糖、海藻工具酶、海洋医用溶栓酶、新型甲壳质衍生物和盐碱土壤修复材料。

发育和进化方面,在童第周先生开创的实验胚胎学基础上,发展了动物发育生物学,发现珍稀濒危动物文昌鱼脊索中胚层、体腔和血管、外胚层和内胚层的发育与分化特点类似于无脊椎动物;填补了文昌鱼体腔和血管以及表皮发生的空白;修正了前人有关文昌鱼胚胎细胞形态发生运动和内胚层发育潜能的错误描述;首次报道酚氧化酶是区分表皮外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指标酶;首次在室内把文昌鱼受精卵培育成成体文昌鱼;首次报道实验室培养的文昌鱼能够产生具有正常受精力的卵子和精子;克隆了Tob、twist和Ptx等基因,并研究了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文昌可能代表由脊椎动物原始祖先到脊椎动物进化的“中间体”假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注意。

在生态学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期启动了“中-美”、“中-法”、“中-日”联合调查,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取样设备,培训了人才,90年代陆续开展了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工作,青岛海洋大学在文圣常院士、冯士笮院士的带领下,由张志南、吴增茂等率先开展了“九.五”国家重大项目预研究—胶州湾生态动力学。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水层-底栖耦合生态动力学模型成功地摸拟了周年的海湾生态动力学特征,率先在我国建立了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FS),开展了生物扰动、生物沉降和再悬浮,以及海底界面临界侵蚀速率的研究。

大、小、微型生物的综合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以上有力地论证了水层-底栖耦合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海洋生态动力学的内函,以上系列成果,经刘瑞玉院士和唐启升院士为首的专家组评审,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以上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可行性

生命学院是我国开展海洋生物学研究最早的单位之一,海洋生物技术专业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有关专业。

在海洋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海洋生物学科研和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海带的丝状体培育、克隆育种,紫菜的单细胞酶法育苗,江蓠和螺旋藻良种培育,对虾多倍体育种,贝类的分子标记选育和海洋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方面取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

建有世界最大的海带丝状体克隆库,现保存有世界上20多种海带的100余个品系;建有我国最大的海洋微生物保种库,保存了上千种海洋微生物,近万个品系。

在生化和生物材料研究上,已有多个产品产业化,取得2000多万经济效益。

在珍稀濒危动物文昌鱼生殖和发育方面取得了一些国际水平的成果,并提出文昌可能代表由脊椎动物原始祖先到脊椎动物进化的“中间体”假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注意。

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生态毒理学及生物生产力等方面取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出版著作、教材8部,发表论文近200篇。

海洋生物学现在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两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四个硕士点还有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在几十年积累基础上于1994年建立的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山东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也建立在我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也挂靠在生命学院。

相继争取和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如国家攻关、863、973、国家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部委的重点项目。

在生化遗传学研究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有能力将该研究方向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生化遗传学研究平台。

海洋生态学研究历史悠久,先后承担过国家攀登B、国家教委重点资助项目、“九·五”重大项目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英”国际合作、“中-日”据点大学合作项目多项;获省部级奖多项。

我们认为在我校生命学院筹建一个高起点的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海洋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实验室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建设目标

1.建设整体目标

经过“十五”建设,使海洋生物遗传和种质工程、发育和进化以及关键海洋生态学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三个研究方向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手段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高,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声誉、国际具有一定影响的基础研究与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