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280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可行性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项目策划书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课题组

 

二OO八年九月

项目领导与调查研究小组成员表

1、项目领导小组

工作分工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组长

朱坚真

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广东海洋大学

副主任、副校长

伍杰忠

湛江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成员

蔡飞

广东海洋大学资产管理处

处长

谭树明

广东海洋大学发展规划处

处长

朱建云

广东海洋大学监察处

处长

蔡鹰

广东海洋大学法规与质量管理处

处长

李茵

广东海洋大学审计处

处长

陈创

广东海洋大学一人公司

总经理

陈健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办公室

副主任

林晓敏

广东海洋大学校长办公室

副主任

张界新

广东海洋大学财务处

副处长

蔡法

广东海洋大学资产管理处

副处长

宋火钊

广东海洋大学组织部

正处级组织员

李洞日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

督导

谭留文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

督导

龚源海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

督导

钟磐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

督导

何以元

广东海洋大学党委

督导

蔡则天

广东海洋大学土地管理办公室

主任

 

2、项目调查研究小组

工作分工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组长

吴刘萍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

罗世地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

总经理

成员

邹桂斌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生

周映萍

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研究生

吕慎杰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生

陈丽球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本科生

傅尚享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本科生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概况2

1.3可行性研究结论3

1.4存在问题和建议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分析6

2.1项目背景6

2.2发展机遇7

2.3现状与问题8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第三章基本条件与市场分析12

3.1基本条件分析12

3.2市场分析13

第四章总体发展思路17

4.1发展思路17

4.2发展目标17

4.3开发利用的原则18

第五章项目具体策划20

5.1功能分区与布局20

5.2建设内容20

5.3分期建设方案22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4

6.1投资估算24

6.2资金来源25

第七章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26

7.1经营成本与收入预测26

7.2损益分析27

7.3盈亏平衡分析27

7.4间接效益分析27

第八章项目开发措施建议30

附图32

1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土地利用现状图…………………………………33

2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功能分区图…………………34

3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总平面图………………………35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工程。

1.1.2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组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开发利用研究小组。

1.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汇编

5、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决定》

6、中共湛江市委《关于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行动纲要》

7、《麻章区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纲要》(2008-2020年)

8、《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9、《湛江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

10、《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

11、《广东省湛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15年)

12、《湛江大湖光岩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2008-2020年)

13、《湖光岩·三岭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2-2015年)

14、《广东海洋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15、《湖光中心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16、《广东省湛江南亚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06-2015年)

17、《湛江市东坡荔园核心区总体规划设计》(2008年)

1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土地是陆地上一切可更新资源赖以存在或繁衍的场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护各种可更新资源的中心,也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地处湛江城乡结合部、湖光岩大旅游区核心圈,也是湖光岩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区,面积1650亩(110公顷),占全校土地面积的30%多。

后山土地的开发利用不仅对海大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将成为湛江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品牌项目,对湖光岩片区的综合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加强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的开发利用,盘活土地资源,实现科研、经济、生态多重效益,促进学校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7月,由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朱坚真教授牵头,组织“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开发利用项目”领导与调查研究小组,经过认真调研和考察,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湛江经济发展现状及湖光岩周边地区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建设“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地址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含交椅岭、蜈蚣岭、风箱岭地域。

1.2.2建设规模

规划用地总面积1650亩(110公顷),规划建设生态体验园、生态恢复展示区、高新农业示范区和休闲康体区等四大功能区。

项目建设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采取分阶段建设、滚动发展的模式。

第一阶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首期完成生态体验园的建设,第三阶段完成整体项目工程。

建设规模和内容见表1-1。

表1-1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项目分区建设

用地

名称

面积

(公顷)

主要内容

建设

分期

生态体验园

44

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为一体,建设农家乐餐饮点、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温泉中心及配套停车场等,提供特色的吃、生态的住和健康的玩,满足游客食、住、垂钓、远眺、采摘等参与式活动

第二阶段

生态恢复

展示区

20

引种珍稀物种,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恢复热带季雨林植被,配套生态教育路径,远期综合开发人工防空洞,建设观海阁

第三阶段

高新农业

示范区

26

设立热带兰和姜科类花卉园,荫生植物展示区、生物能源新品种引种区、观赏菌类栽培、特色中草药植物及民俗野菜采摘园

第三阶段

休闲康体区

20

布置高尔夫球练习球场,滑草场,野餐烧烤场,建设“大学生之家”

第三阶段

1.2.3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总体投资估算为12776.5万元,拟通过招商投资,与大企业合建,成片开发、分片分包等方式筹集资金,实现互利合作。

1.2.4效益分析

设计经营期旅游人数为年均12万人次。

估算正常年纯利润为1422.63万元,旅游间接收入6117.3万元。

提供近5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近250个社会间接就业岗位。

恢复和展示生态顶级模式,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1.3可行性研究结论

1.3.1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

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政策和湛江市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建设要求,有利于湛江市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建设。

第二,符合湛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有助于优化湖光岩大旅游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旅游品牌,有利于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生态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符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保障学校科研基地的后续发展,增加学校产业收入,美化校园环境,保证学校长治久安、有序发展,并有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

1.3.2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

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工程具有众多优势:

首先,项目的选址位于湛江城乡结合部、城郊风景旅游区,与霞山、赤坎、麻章、东海岛城市中心区的距离为半小时生活圈,既避开了城市的嚣喧,又在市民自然休闲活动心理距离之内。

因此,项目具有区位优势。

第二,规划建设的生态示范园区位于湖光岩大旅游区核心圈内,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资源;项目的实施,可借助广东海洋大学、合作方的科研力量。

因此,项目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第三,项目以生态体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走科技生态、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道路,配套中高档旅游服务设施,将与湖光岩、南亚所、金鹿园形成犄角之势,实现休闲产品的互补,填补大旅游区的空白。

因此,项目具有产品优势。

第四,园区在湖光岩大旅游区核心圈内,近年来,到湖光岩大旅游区旅游观光的人数逐年攀升,且已形成旅游消费潮流。

项目有助于充分挖掘湛江旅游客源市场的巨大潜力,形成湛江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从而有力地带动整个湖光岩大旅游区乃至湛江市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项目具有市场优势。

1.4存在问题和建议

项目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主要问题为资金及项目立项,建议尽快招商引资,落实资金,补充有关的工程测量、地质勘察,并尽快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加快项目的实施建设。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分析

2.1项目背景

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地处湛江城乡结合部、湖光岩大旅游区核心圈,面积1650亩(110公顷),占全校土地面积的30%多,含交椅岭、蜈蚣岭、风箱岭等地。

后山土地的开发利用对广东海洋大学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在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扩大知名度,还是在提高区域生态效益方面,开发利用主校区后山土地资源均具有必要性。

另一方面,主校区后山属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区,这片土地的开发利用对湖光岩片区的综合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不仅是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生态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湖光岩大旅游区综合实力和湛江市城市旅游品牌的需要。

2008年,随着湛江市东海岛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等项目的确定,城市规划将湖光片区调整为城市生活休闲区,这为主校区后山开发利用提供了现实发展机遇和巨大市场潜力。

基于此背景,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朱坚真教授牵头,组织“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后山开发利用项目”领导与调查研究小组,经过认真调研和考察,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湛江经济发展现状、湖光岩周边地区发展现状及广东海洋大学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2.2发展机遇

2.2.1国家、地方政策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并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党的执政兴国理念,形成一轮新的思想大解放,全国掀起一片生态示范建设工程的热潮。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城乡生态工程”。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湛江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做出《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决定》,确立科学发展的战略为“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

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加强生态恢复,建设现代生态示范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符合国家和地方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2.2.2社会休闲旅游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意识的兴起,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和茂密的森林,向往清幽雅致的生态人居,向往品尝到绿色食物,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和休闲的新热点。

位于城市郊区的生态示范园因优越的区位、园区宁静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可使人们的身心在大自然环境中得到放松,满足都市人群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2.3湛江市社会、经济发展机遇

目前,湛江正处于第三产业蓄势待发的加快发展期,同时进入了城市品位大提升时期。

2005年湛江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获评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构筑彩色湛江大旅游格局,加快建设区域性商旅中心”的政策将推动湛江第三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08年,《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审批,广东海洋大学成为大旅游区中的重要旅游亚区,因此,项目的实施符合湖光岩大旅游区总体发展的要求。

随着东海岛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等项目的确定,湛江正处于大型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全面兴建阶段,大项目的上马,将极大地促进湛江经济的发展。

湛江近、中期重点项目的建设均与广东海洋大学同处半小时生活圈,城市规划将湖光片区调整为城市生活休闲区,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2.3现状与问题

2.3.1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

主校区后山占地1650亩(110公顷),目前主要用作农学院教学实习用地。

区内现有占地约30亩(2公顷)的海大香蕉苗练苗基地、约3000平方米的畜牧养牛基地。

土地主要利用形式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共种植约450亩(30公顷)甘蔗,约200亩(13.33公顷)桉树林,种植有少量的菠萝蜜种苗、龙眼和绿化树。

除保留原有交椅岭岭头约120亩及风箱岭沟谷约50亩的残次林外,尚有近1000亩土地处于半荒芜状态,有待开发利用。

2.3.2土地开发利用面临的外部威胁

主校区后山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目前基本处于半荒芜和低效率利用的状态,面临着被征用、整合及被侵蚀的威胁。

其一,被征用和整合的威胁。

在湛江市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将该区域定性为城市生活休闲区。

高校用地都是划拨的国有土地,地方政府有权对高校的闲置土地进行资源整合。

因此,如果不对后山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使其继续处于半荒芜、低效率利用的状态,在湛江城市发展过程中,后山土地将面临被征用和整合的威胁。

其二,被侵占的威胁。

主校区后山周边均为农村,虽然归属海大的土地有明确的划定边界,但农民采用墓葬、开垦等方式,使后山逐年受到侵占,若干年后势必产生产权纠纷。

2.3.3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内部问题

主校区后山土地利用现状反映出以下问题。

第一,作为我校未来科研发展的主要基地,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严重影响,土地利用率低,科研示范作用微弱。

第二,受人力管理、水电基础设施的短缺及周边村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现有土地以粗放经营为主,以承租方式下包,以林地单价出租,种植甘蔗、桉树等,经济效益低。

第三,主校区后山虽属湖光岩-三岭山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区,但生态保护力度小,旅游观光功能尚未开发,生态保护缺乏长远动力。

2.3.4土地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

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的挑战来自于其多功能性的复合需求。

后山土地性质为高校教育用地,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高校教育科研的功能;但作为湖光岩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区,土地开发利用必将受到风景区管理条例的制约;而因处于城郊风景旅游区,旅游休闲功能也将成为开发的热点。

多重开发利用的需求之间极可能出现矛盾。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主校区后山是广东海洋大学重要的科研教学用地,也是湖光岩大旅游区的核心区,湖光岩风景名胜区主要的外围保护区,目前其半荒芜、低效率利用的现状与湛江市生态建设目标和广东海洋大学长远发展需求极不相称,因而,加强开发利用,建设“广东海洋大学交椅岭现代生态示范园区”势在必行。

2.4.1项目的建设是湛江城乡建设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符合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宏观政策,有利于湛江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试点市的建设,有利于湛江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建设。

项目的建设符合湛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有助于优化湖光岩大旅游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旅游品牌,有利于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生态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2.4.2项目的建设是广东海洋大学发展战略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符合广东海洋大学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保障学校科研基地的后续发展、增加学校产业收入、美化校园环境、保证学校长治久安、有序发展,并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1)保障学校科研基地的后续发展

科研基地的开发建设为高校发展壮大提供坚实基础,规划建设的生态示范园可加强农业高新科技研究与示范,保护和恢复建设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生物物质能源等关键技术,拓展生态观光、康体休闲,是具有多功能性的项目,可形成多功能性的高新科研平台,有利于保证科研基地的后续发展。

2)增加学校产业收入

海大的校办产业实力相对薄弱,生态示范园的建设将成为增加我校产业收入的新亮点。

赋予科研活动以观光旅游休闲功能,形成生态体验、高新农业、生态恢复、康体休闲等连带关系,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将增加海大产业收入。

3)美化校园环境

加强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前校区优美的校园环境已成为我校的荣耀。

生态示范园对后山进行高标准的总体规划,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校园环境有序建设,加强生态培育与环境保护,将进一步美化海大校园环境,使其成为学校的后花园。

前有菁菁校园,后有鸟语花香、青山绿水,必将提升学校形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综合实力。

4)保证学校长治久安、有序发展

高校的长治久安离不开稳定的外部环境,创造一种具有文化底蕴而又和谐的外部环境,将为我校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生态示范园的建设可明确土地使用性质,改变原有的低效率利用、粗放式管理,进行合理有序的经营管理;同时也可防范土地征用、土地侵占等威胁,保证学校长治久安和有序发展。

5)提升学校知名度

建设生态示范园是盘活校园土地资源的创新思维。

做大做强生态示范园,争取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高校建设的示范品牌,进一步扩大我校的知名度。

生态示范园兼备经济、社会、生态多重功能和效益,同步建设产业链和生态链,以实现对物质和能量等资源的最优利用,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可确保我校科研、经济和生态的大丰收,带来丰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第三章基本条件与市场分析

3.1基本条件分析

3.1.1区位关系分析

从大区位而言,规划建设的生态园区处于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的核心圈,湛江被确定为粤西城镇群中心后,将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湛江旅游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园区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大旅游区的发展,有利于吸引跨区域旅游群体。

从中区位而言,园区地处湛江市西南部,城市主干道疏港大道内联市区,外接渝湛、广湛高速公路,为园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对外交通体系。

园区与霞山、赤坎、麻章、东海岛城市中心区均处于半小时生活圈,既避开了城市的嚣喧,又在市民自然休闲活动心理距离之内,有利于形成市民休闲度假的新天地。

从小区位而言,园区东与交椅岭村相接、西与花村接壤、北为54410部队的土地、南隔疏港大道与前校区相对,拥有生态建设的先决条件,又有海大前校区较优越的环境基础。

3.1.2现状资源分析

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科研优势等。

一是具有规模效益。

园区土地面积达1650亩(110公顷),利于规模性开发,可成片开发利用,也可分期分区建设、滚动发展。

二是自然风景资源较为丰富。

园区处于第四纪湖光岩火山台地之上,拥有火山层积岩遗迹景观。

区内交椅岭主峰海拔161m,是湛江市区内的第一高峰,而峡谷地低至50米,100多米的高差形成山坡地、山谷、峡谷和悬崖等变化丰富的火山地形地貌。

园区视野开阔,景观秀美独特。

主体坐北朝南,登高可近观海大优美校园,中览湖光全貌,远眺蔚蓝大海,在湛江这一平原型滨海城市,极具特色。

园区地属热带气候,土壤主要为砖红壤和沙砾土,土层中厚,残次林有鱼尾葵、楝叶吴茱萸、大果榕等热带沟谷季雨林的典型树种,具有生态恢复顶级热带季雨林植被的先决条件。

三是具有一定的人文优势。

园区为海大校园的有机部分,高校的人文氛围有利于增加园区的文化气息。

交椅岭下有“深挖洞、广积粮”时代遗留下的防空洞系统,有助于提升交椅岭第一标高的神秘性。

四是独具科研优势。

广东海洋大学为粤西地区实力较强的多科性大学,针对园区而言,海大园艺、园林、旅游管理、体育休闲等专业的科研技术力量,利于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金量,使园区建设独具科技优势。

由此,主校区后山土地开发利用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科研优势等。

3.2市场分析

3.2.1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旅游业进入了稳定持续增长的阶段,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产业。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将是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在2007年初召开的湛江市第九次党代会和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湛江旅游业发展的宏伟目标――“构筑彩色湛江大旅游格局,加快建设区域性商旅中心”,推动了湛江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加快了生态观光项目的建设和完善。

2007年,湛江入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这对建设湖光岩大旅游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有助于提升湖光岩大旅游区的整体形象。

3.2.2广阔的市场前景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类无度的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毫无节制的利用资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居环境逐年恶化。

人们开始追求绿色、生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正好满足了当前人们的消费心理,符合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理念,生态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主校区后山生态示范园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既能满足现代都市人群的消费心理,也顺应了未来生态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2.3市场行业分析

园区位于湛江市湖光岩大旅游区的核心圈,园区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大旅游区的共同发展。

目前,旅游区服务设施不完善,仅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园、东坡荔园和现代南亚热带良种繁育中心有度假住宿设施,总床位数不足300个,种类单一,缺乏中高档设施;餐饮服务设施落后,缺少大规模、特色强的旅游餐饮设施;旅游购物设施缺乏,仅在金鹿园、南亚热带植物园和中国雷琼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有旅游商品出售;大旅游区没有足够的休闲设施,特色鲜明的娱乐设施几乎空白。

园区以高新科技农业、观光休闲康体为主,以生态体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走科技生态、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道路,配套中高档旅游服务设施,将与湖光岩、南亚所、金鹿园形成犄角之势,休闲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从而填补大旅游区所缺乏项目的空白。

3.2.4客源市场定位

据湛江市旅游局统计,2006年,湛江全市接待游客68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8亿元。

从2001-2006年,到湖光岩大旅游区旅游观光的人数逐年攀升,如2005年,共有游客162万人,旅游收入7.65亿元;2006年,共173万人,旅游收入9.10亿元。

园区位于湖光岩大旅游区,生态示范园客源市场可分解为境内、境外两大部分。

第一,境内一级客源市场:

湛江市、珠三角地区、茂名市、阳江市的普通游客,这三市一区中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生态旅游需求较大,距离旅游区距离较近,是园区最基本、最稳定的客源。

宝钢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将带来大量的消费能力较强的长三角及境外游客。

本市会务、商务性度假观光游客也是有力的消费群。

另外,海大拥有的两万多在校学生、每年新生入学阶段大量来校的学生家长、前来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