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732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修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档格式.docx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

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梁启超对下列哪位思想家思想的概括()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9.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注重气节、品德

C.注重人的个性张扬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10.以“六礼”为核心的传统婚礼,主要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整个过程形式繁琐,对家庭而言消耗巨大,但这种婚礼却在中国长期存在,究其原因有()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结婚社会成本较高,有利于婚姻的稳定

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影响

A.

B.

C.

D.

11.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依据此言论,可

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工商皆本”

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

12.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

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13.宋代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

14.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

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④“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

A.①王充②荀子③董仲舒④韩非子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韩非子④王充

C.①王充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韩非子 

D.①董仲舒②韩非子③荀子④王充

15.“天下为主,君为客”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顾炎武B.黄宗羲C.李贽D.王夫子

16.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地狱天堂”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17.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18.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D.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

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

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

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中西文化交流史》

(1)如果要探究材料一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材料二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

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

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

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

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

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

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

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代学术,超汉越宋。

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

明末文衰甚矣!

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

谦益归命,以诗文雄于时,足负起衰之责;

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

康、乾盛治,文教大昌。

君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

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清史稿·

列传二百七十一》

材料二 (黄宗羲)尝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

故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

不为迂儒,必兼读史。

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

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

故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

列传二百六十七》

材料三 (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

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过勘;

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

凡国家典制、群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

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

列传二百六十八》

材料四 亡考(王夫之)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

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

——王敔(注:

王夫之之子)《大行府君行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述,指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风有哪些共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

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

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

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摘自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

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22.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

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

白鹿洞书院创于南唐,因朱熹和陆九渊在此讲学而得盛名,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重要文化摇篮之一。

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

画面正中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针锋相对的辫论,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

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图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的信息并作相关说明。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近几十年来,美国政治生活中,布什家庭影响颇大,其家庭从政至少可追溯四代。

布什的曾祖父塞缪尔·

布什是钢铁石油大亨,曾担任过全美招商协会的会长、胡佛总统的顾问。

第一个在政坛站稳脚跟的是布什的爷爷普雷斯科特·

布什,他先经商后从政,当联邦参议员多年,结识了艾森豪威尔总统,为后辈从政打下了基础。

普雷斯科特之子乔治·

赫伯特·

沃克·

布什先后担任过国会议员、驻联合国大使、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等要职,在里根政府时期连任两届副总统,1989年当上美国总统。

时至今日,他的两个儿子又成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长子乔治·

布什的发展轨迹与父亲十分相像。

他耶鲁大学毕业后,进入石油业发展,后来担任德克萨斯州州长,后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二儿子杰布·

布什连任两届佛罗里达州州长。

布什家族的下一代也热衷拓展家族政治版图,老布什的长孙乔治·

普雷斯科特·

布什是家族的政治传人,被称为“布什总统三世”。

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故选B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

2.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地方。

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

CD是儒家学说从董仲舒时期就有的,故排除CD;

只有B是属于以前儒家学说没有提到过的,故选B。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比较

3.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与弟子谈话中,对不同资质的弟子对于“仁”给予不同的解说,这主要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A项本身说法错误,B和C与题意不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孔子的教育思想。

4.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所学不难直接判断出①②两项说法正确,由此可以确定答案在AD两项中选择确定,对比AD两项可以看出其差异是④项是否正确,仔细辨识可以断定④项表述正确,故答案选A,BCD三项组合错误。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

5.B

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

A是王夫之的主张,认为大贾富民掌握国家队命脉,故与题意不符;

B是顾炎武的主张,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要把天下的权力交给全天下的百姓,而不是给皇帝一人独断”的民主启蒙思想,故符合题意;

C是李贽的思想主张,即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发挥各种各样的人的个性和特长,与题意不符;

D是朱熹的主张,反映的是社会伦理道德,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B。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6.D

由“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可知这位思想家是心学代表者,结合所学可知本题选D项。

A、B、C与题意不符。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

7.D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核心词语主要是“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钳制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中“君为轻”的局面。

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加强。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主张维护封建秩序,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其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出现了黄宗羲等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因此儒学主张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加强的过程。

D项符合题意。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黄宗羲的思想

8.C

【解析】略

9.C

本题主要考查对程朱理学内容、特点和影响的理解,结合所学的知识,不难发现C项与程朱理学的内容不符,注重人的个性张扬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其余三项ABD都是宋明理学的特点。

程朱理学的内容与特点。

点评:

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有关程朱理学内容的考查难度较大,学习时必须抓住程朱理学的精神特征即:

强化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10.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六礼”、“传统婚礼”、“对家庭而言消耗巨大”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项“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与传统婚礼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进一步可知,

三项表述均比较客观、准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婚礼·

“六礼”及其原因(课标外)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夫之思想的理解。

由“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得出王夫之反对封

建君主专制。

其它的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选D。

12.C

13.A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差不多,均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在提倡知行合一、构建新儒学体系,更不是重建伦理秩序,综上可知这个思想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相近。

故本题选择A。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社会责任感

【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位思想家张载和顾炎武,一个是宋代的,另一个是明末清初的,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具体的主张考查了两位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的相同点,当然从字面意思上即可非常容易的作对此题,但是本题更应该深刻的理解“知行合一、新儒学体系、伦理秩序”等重要概念的内涵,这样做本题的价值会更大。

14.B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

考查古代思想家的思想。

①“君权神授”为董仲舒的思想;

②“自然有规律”为荀子的思想;

③“以法为教”为韩非子的思想;

④“无鬼论”为王充的思想。

故选B。

15.B

16.B

材料内容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儒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地狱天堂”是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发展阶段是秦汉时期,秦朝时期儒学遭到严重的打击,而汉代取得了独尊地位,所以答案选择B项。

儒学发展历程·

儒学发展的特点

17.A

【解析】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同时,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

若想进入最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只能去长安的太学。

18.D

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和朱熹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都含有唯心主义的思想,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形成的新儒学,而董仲舒的思想没有,所以选D

儒家思想·

董仲舒、朱熹

19.(15分)

(1)方面:

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

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立场与愿望;

耶稣会传播环节及其影响等。

(4分,言之有理答出2点即可)

(2)元素:

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

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

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3分)

意义:

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3)理由:

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

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

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

(4分,答出2点即可)

(4)处理:

不同文化应相互学习借鉴,平等对待,共同发展等。

20.

(1)一方面提倡文化,重视教育;

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2)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

(3)康乾盛世时,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繁荣、文教昌盛。

当时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大多数知识分子脱离现实,远离生活。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

所以由材料一中的“康、乾盛治,文教大昌。

君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己任”可以得出政策之一是提倡文化,重视教育;

而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清朝统治者为了压制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意识,又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2)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述”进行比较,去寻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学风的共同点。

根据材料二中的“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

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和材料三中的“(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过勘”、“凡国家典制、群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以及材料四中的“(王夫之)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贷,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读史读注疏,于书志年表,考驳同异,必详慎搜阅之,而更以见闻证之”等信息可以得出三者都具有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

(3)上述三人的注重实学的学风恰恰从反面说明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随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大多数知识分子脱离现实,远离生活的现实。

而当时三位思想家都勤奋好学,则从正面验证了当时正值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繁荣、文教昌盛的社会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1.

(1)时代背景:

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4分)着眼点:

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

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6分)

(2)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