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7419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Word文档格式.docx

,namely,toestablishanewmission,recruitnewmembers,developnewskills.NATOhasproducedimportantinfluenceson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securitypattern,ChineseunderstandingofNATOandcountermeasuresarealsochanged.NATO,intoday'

sworldisuniqueinternationalpoliticalandmilitarygrouporganization,isalsoamajorcapitalistcountriesinthemilitarytorealizestrategicalliance.Sinceitsinceptionin1949,afterhalfacentury,ininternationaldiplomacy,militaryplayanimportantroleonthestage,onEuropeanmilitaryandpoliticalsituationandeventhewholeworldhashadagreatimpact.

KEYWORDS:

NATO;

Adjustment;

Enlargement;

Onterror

目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录……………………………………………………………………………………………Ⅲ

一、冷战期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

二、北约在冷战后的适度性调整……………………………………………………………1

(一)建立安全关系和和平伙伴关系固定机制……………………………………………2

(二)确立危机处理和集体防御为北约两大任务…………………………………………2

(三)打造一个以反恐为核心的新北约……………………………………………………3

1.形成北约的“新战略”概念………………………………………………………………3

2.批准第二轮东扩计划,吸纳新成员………………………………………………………3

3.培养和提高北约的“新能力”……………………………………………………………4

4.确立反恐“新任务”………………………………………………………………………5

三、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5

(一)北约政治化似难避免…………………………………………………………………6

(二)北约安全战略向积极干预转移………………………………………………………6

(三)北约东扩对欧美关系将产生直接影响………………………………………………6

(四)北约新一轮东扩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7

四、北约未来的发展前途……………………………………………………………………8

(一)北约进一步扩大………………………………………………………………………8

(二)北约军事战略做出调整…………………………………………………………………9

(三)北约内美欧分歧弥合的可能性………………………………………………………9

五、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声明…………………………………………………………………………………………13

北约是北大西洋条约(亦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签约而缔结的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冷战结束后,北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会如何发展,不仅对现行的国际体系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势同样意义重大,是国内、国际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冷战后,北约新战略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内部问题也凸现出来.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意对于中国意义重大。

一、冷战期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4月4日由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

按照《北大西洋公约》有关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应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

北约组织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北美、欧洲成员国和土耳其本土及地中海、北回归线以北大西洋内各成员国之岛屿。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与此相对立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东德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

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至此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级格局的形成[1]。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并且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两级格局被打破。

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就是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即单极多元的世界格局。

这一格局自冷战结束形成,可能要持续数十年时间,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相对稳定性,这种单极多元格局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又具有多极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二、北约在冷战后的适度性调整

北约是1949年西方国家针对苏联可能入侵而建立起来的集体防御的军事联盟组织,其针对性和排他性特征十分突出。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对西方国家来说,遭受大规模武装攻击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因此,不少人认为北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是,美国需要通过联盟体系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欧洲盟国也希望北约继续承担集体防御任务,使欧盟腾出手来建设经济货币联盟。

在美欧共同利益的推动下,北约在美国主导下开始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主要是在布拉格峰会上提出来的。

北约的适度性调整有三大重点:

一是东扩,二是维和,三是反恐。

这种调整使北约的军事色彩有所减弱,政治色彩有所增强。

(一)建立安全关系和和平伙伴关系固定机制

1994年1月,北约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接受了美国的建议,通过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通过该计划,北约与中东欧和前苏联27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安全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北约与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和联系,以及在危机处理和维和中的联合军事行动[2]。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主要渗透了美国改造北约、扩展北约的战略意图,该计划的核心是加强美欧双方的军事、政治合作,特别是要实现中欧、东欧国家以及前苏联与北约的全面军事防务合作,在北约理事会的领导下,建立北约及其和平伙伴间的新安全伙伴关系。

正是建立这种和平伙伴关系,为北约的东扩奠定了基础。

也因此布鲁塞尔会议成为北约进行东扩开始的标志。

1997年7月8—9日,北约16国首脑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北约东扩问题,确定了北约将要接纳新成员国的名单和时间。

开始了北约的第一轮东扩。

“欧洲—大西洋伙伴计划委员会”等密切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框架下,频繁举行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开展各种军事交流活动,特别是让一些伙伴国参加了在波黑的维和行动。

1998年1月,美国还与波罗的海三国签署“伙伴关系宪章”,加强双边关系。

该宪章虽没有明确保证他们能够加入北约,却表明了美国继续推动北约东扩的野心和决心。

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框架下,促进一些国家加入北约,使北约的第一次东扩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完成了对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入约的计划。

1999年4月,北约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该会议不仅通过了将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阿尔及利亚及马其顿等9个国家为下一轮东扩候选国。

而且在华盛顿首脑会议后,北约通过已经建立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欧洲一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和“成员国行动计划”等合作框架,多管齐下,帮助,鼓励、敦促伙伴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继续向北约靠拢。

因此帮助伙伴国为加入北约做好了准备,推动了北约的第二轮东扩。

终于在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最终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资格[3]。

(二)确立危机处理和集体防御为北约两大任务

冷战结束后,北约立即进行了战略审查,并于1992年6月奥斯陆外长会议上第一次决定参与域外维和。

会议明确规定,北约将“在个案审查的基础上,支持欧安会发起的维和行动,包括使用联盟的资源和技术。

”1999年北约战略概念文件明确规定,在继续保留成员国追求共同安全与互助合作外,“北约将寻求在其他组织合作的情况下预防冲突,一旦危机爆发,将在与国际法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对危机的有效处理作出贡献。

”至此,危机处理与集体防御成为北约的两大使命[4]。

为了适应新的使命,北约对军事指挥系统和力量系统一直在进行调整改造,以便增加灵活性。

对联盟力量的要求,强调“足够”、“有效转入能力”、“可部署性和灵活性”、“存活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多国共同行动的“可协调性”。

通过多国联合特遣部队和“防务能力行动”计划,组建更加灵活机动和有效的危机处理力量,推动缩小盟国间技术和能力差距。

并且北约近来的多次会议(包括首脑峰会、外长会议、国防部长会议等)都涉及到军事改革的内容。

会议的一致决定是要实施现代化的军事改革。

主要决定大幅度精简目前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规模,以提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效率。

并且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1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

也正是通过上述举措来提高北约的军事能力来应对来自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威胁。

(三)打造一个以反恐为核心的新北约

2002年ll月2l—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首脑会议。

这是“9·

ll”事件后北约在新的世纪召开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也是在美欧裂痕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召开的。

此次会议的主旨是“扩大和转型”,主要特点是北约在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情况下,突出新战略、新成员、新能力、新任务[5]。

1.形成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1999年4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最终通过了未来北约的国际新战略,即“同盟战略概念”。

“同盟战略概念”的实质就是在坚持“集体安全防御”的方针基础上,突出北约对其安全防务地区以外的集体干预,即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危机与冲突”中,不仅要体现北约应付危机的军事威慑与干预能力,而且还将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领域运用广泛手段,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2002年11月,北约召开布拉格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其安全战略方针。

北约将“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与失败的国家”列为北约面临的三大威胁。

因此,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将成为北约的新战略任务。

为此北约成员国必须充分加强相互间的协商与安全合作[6]。

由此可见,北约在冷战后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其战略变化。

仅仅是共同防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因此,新战略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调整:

一是在强调军事力量的同时,加强同盟的政治功能。

这样的话,即便没有任何危机发生,同盟仍然可以理所当然地运转下去。

二是突破原有防区限制.将同盟的干预范围大大扩展;

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差别逐渐消失。

三是把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加到战略之中。

2.批准第二轮东扩计划,吸纳新成员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时问改变了世界议程。

对于“9·

11”事件后的北约和美国来说,位于东南欧、靠近伊拉克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地缘重要性明显提升。

两国不仅连接北约的中欧成员和美国的重要盟友土耳其,而且是北约对付中东的“桥头堡”。

华盛顿认为,从地缘政治和重要性上说,南部地区是21世纪北约的“前线”和进入里海的门户。

五角大楼高级官员承认,如果从军事角度上说,当北约扩大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才是真正重要的。

虽然两国离入约标准的差距还较大,但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北约出于政治考虑将会吸纳这两国加入。

“9·

11”事件后,斯洛伐克民众对加入北约的支持率大大提高。

特别是2002年9月大选后,亲西方政治“斯洛伐克民主和基督教联盟”继续执政,使北约松了口气。

而斯洛文尼亚一直处于第二轮东扩的前列。

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政局动荡,基本上不在北约考虑之列。

至此,关于北约第二轮东扩的规模和名单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那就是届时会吸收7个国家入约。

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最终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资格。

2004年6月28—29日,北约国家领导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首脑会议,这是北约完成第二轮东扩以来召开的首次峰会。

在这次峰会上北约承诺继续实行“门户开放”政策鼓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继续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早日达到入约的标准。

同时强调要重点发展与中亚一高加索一线国家的安全与合作[7]。

可以预见北约的扩张不会就此止步,以后还会发起第三轮、第四轮甚至更多轮次的东扩。

北约的前两轮东扩用了10年时间,以后的东扩进程持续的时间可能更长。

北约有可能超出欧洲界限,进入到中亚、高加索地区(乌克兰、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已经提出了入约申请),甚至与亚洲的韩国、日本、菲律宾连成一体。

届时北约不仅从职能上实现全球化,即始从纯地理意义上,也将实现跨地区化。

那是由于美国对外战略重心转向反恐,希望的到广泛的国际支持。

因此,美国在努力推动北约与俄罗斯发展新型合伙关系同时,支持北约组织的大规模扩大,以促进北约成为强大地反恐联盟。

所以未来的北约东扩方式、进程在很大程度将取决于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大国关系调整和互动的结果。

3.培养和提高北约的“新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能力是对北约未来的新挑战。

北约军事战略将从“以威胁为基础的计划”朝“以能力为基础的计划”方向转变。

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提高北约的部署能力,行动灵活、机动和协调合作。

二是精简目前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规模,以提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效果;

三是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l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计划。

它将被赋予对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可疑恐怖组织基地实施军事打击的权力,而且不必事先征得这些基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首肯。

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8]。

首先峰会决定组建一支技术先进、反应灵活、能迅速部署、可协同作战和持久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

它包括陆海空各兵种,能随时快速部署到需要的地方。

北约为快速反应部队整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它将尽快且不迟于2004年10月拥有初步行动能力,并于2006年10月前拥有完全行动能力。

事实证明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成了加强北约军事能力的催化剂[9]。

其次为了满足北约全方位任务的要求,峰会提出精简北约军事指挥体系,使其更加精干、有效。

北约将设立两个战略司令部,一个是行动上的,一个是功能上的。

“行动”战略司令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由两支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支撑;

它们能组建一个陆基的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和一个强有力的、较有限的常设联合司令部——它拥有海基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的能力。

二者都拥有陆海空军事力量。

“转型”战略司令部总部设在美国,在欧洲设代表机构,主要负责军事能力持久转型以及适当与“行动”司令部合作来增强盟军的协同作战能力。

考虑到北约军事机构的工作和客观的军事标准,峰会指示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确定指挥体系的细节,包括总部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国防部长会议则在2003年6月落实了这一决定。

最后建立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也是北约军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l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计划。

北约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的目的在于三方面:

一是增强北约的应急能力,特别是为了满足其责任区外作战的需要。

二是尽快缩小北约成员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军事差距。

具体措施包括一项提高北约空中输送能力的计划以及由荷兰牵头的精确制导弹药的集团购买计划;

西班牙一荷兰合作购买压制对方防空系统的武器计划;

挪威一德国联合提高海上扫雷能力计划;

英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荷兰、挪威、土耳其等国已经实施的与美国合作研发“联合攻击战斗机”(F--35)计划等。

三是改革和理顺其指挥体系的需要。

新体制将设立两个司令部:

作战司令部和改革司令部。

作战司令部的职能是随着对关注近期内政治的需求。

改革司令部与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配置在一起,它将负责武装力量的改革重组以及提高它们协同能力[10]。

这样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就可以减掉所有的地区任务,可以不受近期战事困扰,集中精力从事部队的改革和实验。

4.确立反恐“新任务”

布拉格会议明确提出了北约应在国际反恐行动中发挥中心作用。

ll”事件后,反恐问题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ll月l8日表示,他参加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的目的有二:

一是谋求盟国对美国对伊拉克强硬路线的支持;

二是促使北约转变其使命。

为了将北约纳入其全球反恐战略,布什需要通过布拉格峰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在反恐问题上更广泛的合作[11]。

在2004年6月的伊斯坦布尔峰会上,北约各成员国领导人在共同宣言中重申了反恐的决心并同意增强反恐的一揽子措施。

会议签署了发展情报分享和防卫恐怖袭击的高科技防务。

在反恐的具体措施上,“9·

11”事件发生后北约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反恐情报部门。

这一部门现在成为了针对北约恐怖威胁的永久性部门,来支持反恐新任务[12]。

三、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一)北约政治化似难避免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战略调整的基本轨迹是从军事—政治轴心向政治—军事联盟发展。

ll”之后,这一进程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更加明显。

北约政治职能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建基于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历史性扩张,联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北约补充了新鲜的政治和军事血液,增强了北约发挥其政治职能的综合实力,也使北约在地理概念上更为接近其所定义的范围。

就北约自身而言,拓展政治职能是其在2l世纪证明其存在合理性,稳定内部关系和解决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的必然选择。

首先,拓展政治职能是北约证明自己在新世纪继续存在的合理性的需要。

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军事缓和逐渐成为历史潮流,特别是在欧洲,尽管中东欧地区在冷战后曾发生几场中小规模战争,但总体上欧洲的和平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北约的职能仍停留在单纯的军事意义上是不合时宜的。

北约由此认识到,“如若其功能不发生转变,就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13],因此,政治职能的拓展成为北约的必然选择。

其次,拓展政治职能是北约调整日趋复杂的内部关系的要求。

随着冷战后北约的不断扩大,成员国之间,特别是新老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

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新入约的东欧国家会同英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五国发表了“八国公开信”。

同年2月6日,10个中东欧国家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发表了支持美国对伊立场的“公开信”。

新欧洲国家的举动激起了法国、德国等老欧洲国家的不满,法国总统希拉克愤怒地指责中东欧国家“失去了保持沉默的好机会”北约作为一个有着明确政治目标的联盟组织,为解决类似问题,就必须通过政治途径对内部关系进行调整,这也要求北约进一步增强其政治职能。

再次,拓展政治职能也是北约应对冷战后不断增多的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无奈之举。

而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实践看,只有通过政治的而非军事的手段才能切实解决此类问题[14]。

(二)北约安全战略从向积极干预转移

11恐怖袭击事件使北约国家深深感到北约防务能力建设远远滞后,在自身定位与能力建设方面差距明显,即一方面北约不大可能面对大规模武装入侵的威胁,另一方面它却不能有效的制止和干预各种形式的新型威胁,如恐怖袭击。

因此急需全面调整北约战略,改革和加强其军事力量、指挥体系和伙伴关系等。

所以防御性干预”不适应北约的安全战略,而且已表现出向“积极干预”发展的趋势。

美欧均认为,恐怖无国界,反恐无防区,北约未来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反恐行动[15]。

对于传统的地理区域的限制,北约已表示不再遵守。

北约军事能力的增强加上传统地理区域限制的被突破,将使北约的军事力量具备发挥全球性作用的能力。

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标志着北约将注意力从关注欧洲大陆内部出现的传统威胁转向了关注来自欧洲和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