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484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家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教.docx

《家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教.docx

家教

 

撮镇学区中心学校

万晓利

 

浅谈游戏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撮镇学区中心学校万晓利

[摘要]: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很多家长片面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突出智力教育,使儿童的游戏活动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以学知识为核心的智力开发的威胁。

其实游戏是儿童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能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来唤起家长对游戏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

游戏儿童发展作用

引言

游戏不仅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益友。

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成人也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幼儿的游戏,充分利用这种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在假象嬉戏中反映周围生活及游戏所伴随的愉悦情绪不仅给儿童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也自发的促进了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些都使得游戏成为儿童时期最重要的活动,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

幼儿园是儿童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学前准备阶段。

在应试教育中,学前教育一直从教学层面上来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因此而开设体、语、常、计、音、美等学科课程,在游戏中也就理所当然地要传授知识技能。

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应该从教育层面上来重新审视游戏的价值,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主体的发展,为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很多家长片面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突出智力教育,使儿童的游戏活动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以学知识为核心的智力开发的威胁。

如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让以游戏为纽带构成的“儿童社会”得到健康发展,这是家长们应该考虑的幼儿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的重大命题。

二、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游戏可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调节和治疗儿童情绪失调,可以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游戏提高儿童的探索力和观察力

儿童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会了细致地思维,认真地观察和排除假象去寻找目的物。

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肢体的活动能力,而游戏是身体和心灵共同参加的学习。

人的大脑思维的灵活性是与肢体手脚的灵活性相联系的。

一个行动迟钝、呆板的孩子不可能学习超群。

(二)游戏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使儿童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

儿童根据自己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发展了运动能力,再根据已经提高的运动能力提高游戏内容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其运动能力。

游戏还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

可见,游戏的这种练习机能就是对自身运动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

(三)游戏实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1、游戏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感知觉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

对儿童来说,不能指望通过阅读图书、通过成人讲述就可以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处于直觉动作思维阶段的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以及动作来进行思考的。

游戏就是一种通过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的过程。

2、游戏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发展过程可以说始于面临的特定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才会发展。

积极参与游戏的儿童要不断的思考,思维一直处于解决问题的活跃状态。

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实验、比较、操作、判断、思考,充满了变通性,有助于儿童灵活的解决问题。

再次,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儿童的知识,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在于使儿童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而游戏恰恰就为儿童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

儿童在游戏中广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加深他们的知识,并且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锻炼着其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提高。

游戏是具有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

儿童比成人更富于想象是因为儿童知识经验缺乏,其想象不受常理约束,不受事实规范,具有更大的随意性。

辛格等人的一些研究发现,想象力丰富的儿童似乎更有耐心,一般与父母有密切的感情。

象征性游戏的“假装”和“好像”的性质,有利地促进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四)游戏培养了儿童良好个性

1、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勇敢的品质。

游戏提供了一个为儿童展示自我的场所,一些胆怯害羞的儿童在那些活泼大方儿童的带动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加入到游戏中,由原来的害怕到勇敢地表现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

2、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开展有趣味的游戏则有利于逐步的让儿童产生独立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及克服依赖的情绪。

3、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及克服困难的品质。

通过游戏儿童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并努力地去弄清楚问题,这种个性是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游戏的过程儿童既可学会利用线索与策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又可克服困难,锻炼意志,还可以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能力,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更进一步有利于儿童自信心与进取心的培养。

(五)游戏丰富了儿童情绪的体验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

随着游戏主题和构思的发展和复杂化,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更丰富,更深刻。

在表演游戏中,儿童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在竞技游戏中,儿童经历过紧张,体会着紧张后的放松。

总之,游戏使儿童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学习表达和控制情感的不同方法。

 通过游戏,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在游戏中,促使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

家长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儿童参加不同性质与主题的游戏项目,并且与儿童共同游戏,还孩子一个游戏的空间。

三、游戏缺乏对儿童的不利影响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这个道理尽人皆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是每个家长心中的期盼。

所有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他们更多的为孩子灌输书本知识,从而忽略了游戏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游戏教育的缺乏对儿童发展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一)游戏缺乏对孩子的操作智力发展不利

  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注重智力投资,是当今父母的一种普遍心态。

然而,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也需要找准方向。

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智力蕴含着的两大内容是:

一是与言语有关的智力,主要涉及概念、理解、记忆、计算、言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二是与操作有关的智力,主要涉及动手、解决问题、创造性、想象力、空间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这两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孩子才会表现出较佳的智能水平。

习惯上,家长们似乎觉得以肢体活动为主的游戏与以脑力运动的智力是毫不相干的事情。

而实际上,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游戏培养和开发的主要是与孩子的操作智力有关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约大大减少了,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主动的参与者,能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无疑有助于孩子操作性智力水平的提高。

(二)游戏缺乏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和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游戏往往是与小朋友一起展开的,因而具有更多的同伴交往。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要从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儿童就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并且掌握为人处世的种种准则与规范的。

所以,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和同伴间友好的相处。

四、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了解世界的主要方法。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幼儿心理还没有发展,教育指导、训练等办法无法在幼儿身上使用。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在任何阶段都有那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

幼儿阶段主要就是玩游戏,这是自然规律不能违背。

所以,幼儿时期游戏就是促进他们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而不是各种培训学习。

多种多样的游戏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实验研究证明,在游戏中如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会促使他们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发展。

国外一些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4~14岁儿童的两种学习模式进对比追踪研究,其结果证明,从4岁开始正规教学培养的儿童,在4年后就开始对学习厌烦。

11岁后阅读能力下降,反之,从4岁开始非正规教学(即在游戏中学习)的儿童,到6年后阅读能力明显上升。

这一研究成果应引起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足够的重视。

(一)游戏有利于调整幼儿的消极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的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

游戏是儿童表现自我情感的一种方法,对于儿童情感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爸爸、妈妈”,去“开汽车、开飞机”等等,他们可以尽情的想象,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这对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一种自我调节。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在生活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难免会使幼儿的心理产生紧张或受到压抑,而游戏则是松弛幼儿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

游戏是带有情感的、能够解决儿童心理矛盾的一种活动,儿童的冲动性在游戏中得到解放。

例如:

幼儿在玩堆积木,有时会用力把达成的建筑用力的推倒,在玩橡皮泥是会用劲的捏、搓、揉,这些都是幼儿进行宣泄的表现,之后,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的笑容和痛快的表情。

儿童的各种情感,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情感都需要得到表现。

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如何安全、妥协的表现自己的情感途径,从而能够设法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

调整消极的情感。

(二)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琴鹤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都没有比游戏来的快,来的切实。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

如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否则就玩不好。

如果当自己按照规则玩下来,或是取得了胜利,幼儿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

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里因素,及时进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

(三)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里健康关系重大。

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学习如何参加小组,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公平的解决争吵和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更好的考虑别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

例如很多团队体育游戏中,必须要每个幼儿互相配合才能最快的达到目标,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的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

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帮助,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游戏还可使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

如:

父母对子女的爱,医生对病人的关心,顾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懂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了解的。

这对幼儿日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游戏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游戏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

游戏能给人带来快乐、自由、满足及内心的平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定。

他认为,一个能自动的下决心,并能痛快的坚持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有决心的人,会成为一个能为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

游戏可有意识的改善幼儿的不良性格,如对好动、稳定性差的幼儿,可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当医生、门卫、解放军战士、交警等),让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克制自己以逐渐控制原有冲动,培养其坚持性和较稳重的性格;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做客,让他们和该区的幼儿交朋友;带她到“商店”当顾客,购买商品,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或在角色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游戏中幼儿表现了自己影响和掌握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

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这的一定任务时,幼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幼儿自我评价和听别人评价,可以促进幼儿自我认识的发展,在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从而获得自信。

五、成人在儿童游戏过程中的角色

成人参与游戏,表示对孩子游戏行为的支持,不但增强儿童游戏的持续力、提高游戏的质量,进而增进其社会与认知的发展,建立亲子融洽的关系。

成人参与儿童游戏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平行游戏,二是共同游戏,三是游戏指导。

(一)平行游戏

所谓平行游戏,就是在儿童身边玩同一种玩物,但是不和儿童互动,也不干扰儿童。

这样的好处是让儿童觉得游戏很好玩,使儿童持久于从事的活动,而且可让儿童参考新的玩法。

(二)共同游戏

所谓共同游戏,就是加入进行中的游戏,但让儿童主宰游戏的进行,成人只是配合,或在适当时机发问或提供意见,虽然成人并未直接指导,但是可以加一些新的内容(例如对话),使游戏得以继续。

不过如果儿童的游戏质量较差或认知、社会技巧较低,这样的进行方式就会比较困难,可能需要利用游戏指导的方式来提升孩子游戏的层次。

 

(三)游戏指导

所谓游戏指导,就是直接教导孩子新的游戏行为。

游戏指导分为外在干预及内在干预两种。

进行外在干预时,成人不直接参与孩子的游戏,他所做的只是引导孩子去游戏,并控制游戏情节的进行,鼓励孩子使用新的游戏行为,如新的角色或新的想象等等。

进行内在干预时,成人实际参与游戏并扮演重要角色,然后利用动作及口头说明来控制整个游戏的过程。

游戏指导的缺点就是违反游戏自发及自由选择的本质,因此较妥当的作法就是当孩子进入情况之后,成人应立即抽身成为共同游戏者,以建立孩子的独立及自信。

六、家长如何做好游戏活动

家庭教育如何利用游戏的发展价值并能将之转化为教育价值,即如何将游戏这一儿童阶段的基本活动变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一个涉及教育观、儿童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

在此,家长如何做好游戏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不要把幼儿能否参加游戏当成成人的特权

幼儿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的人,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

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

幼儿需要通过游戏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任何侵犯幼儿权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是背离教育原则的。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外部的游戏环境与条件,他包括游戏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主要是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活动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等。

心理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气氛。

包括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同伴关系及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所以家长要为幼儿创设优美、宽敞、材料丰富、变化的物质环境与和谐、平等、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与发展。

(三)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目前在大多数幼儿园游戏问题上,幼儿往往没有游戏的自主权与主动权,整个游戏过程从材料分配到角色的分配,完全由老师支配,教师一手控制着整个游戏的进程。

使游戏的本体价值发生改变。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游戏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原则,就必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完全放开手让幼儿有自发游戏的机会,要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四)明确游戏即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手段

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原则,意味着要将游戏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手段,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有所作用。

要把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把游戏仅仅看作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休息或其它活动的调节。

总之,成人应扮演的是一个提供各种游戏机会以鼓励和支持儿童游戏的角色。

除了在早期的亲子游戏培养儿童日后与同伴游戏所需要的社会能力外,还要密切观察他们的游戏发展。

观察孩子的游戏阶段及游戏内容,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然后衡量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孩子的游戏,与孩子一起享受游戏,一起在游戏中成长。

七、总结

如今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要在这样的社会中成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家长们应该重视游戏教育对孩子心理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不仅证明了游戏在儿童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证明了游戏对于儿童个性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像力丰富,交往主动、积极,语言丰富多样。

所以我们要说,良好的家教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引着孩子向正确的方向航行;就像一片沃土,永远滋生着健康的人格;就像一只助推器,将孩子送上起飞的跑道。

家长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主人。

[参考文献]

[1]闫守轩:

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2):

53。

[2]高伟:

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心理条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

94-95。

[3]刘焱:

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四川: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71。

[4]郭力平,许冰灵,李琳:

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6)。

[5]刘晓燕:

《游戏与儿童》关于游戏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5)。

[6]赵兴民:

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49-50。

[7]乐元芬:

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2005,19(Z):

79-80。

[8]张晓梅:

传统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

(2):

138。

[9]王小英,王丽娟,郭丽华:

近十年来国外游戏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4,27(5):

1187-1189。

[10]丁海东:

《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80页。

[11]朱志贤:

《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19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