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理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49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民日报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理论.docx

《人民日报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理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日报理论.docx

人民日报理论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写在二〇一〇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水利部部长陈雷《人民日报》(2010年03月22日 08版)

  今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在这一天拉开帷幕。

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清洁用水、健康世界”,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全球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目前,全球有8.84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每年有5万多亿立方米水体被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突发频发并发重发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但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仍然偏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

  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成果,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各流域、各省区、各市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

各行政区要严格年度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强化取水计量监管,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再审批新增取水。

同时,要积极探索水权流转的实现形式,不断健全水权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限制生产取用水。

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在工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抓好钢铁、火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减少跑冒滴漏。

  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

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水质现状,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各流域、各省区不同功能区的达标率要求,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监督管理。

按照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依法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监控。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测,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保障饮用水安全。

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

从区域层面看,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从相邻河湖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等措施,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

针对我国高坝大库日益增多,调蓄功能不断增强的新情况,加强水库调度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正确处理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与发电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水库中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科学确定蓄水时间,向洪水要资源,确保蓄水过程必需的下泄流量,统筹解决蓄水过程与下游用水矛盾。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制定流域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用水标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保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

编制河湖岸线利用规划,划定水域岸线控制利用分区,落实河道分级管理责任。

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禁围垦、挤占水域和河道。

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严禁乱采滥挖。

推进重点江河湖库综合整治,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

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源地建设、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八是夯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搞好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开展水资源重大专题研究,加强实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成果应用。

加快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适应的监控设施和管理平台,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条件。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专论)

赵洪祝《人民日报》(2010年03月22日 07版)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

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

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

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全覆盖格局的初步形成,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城乡关系将呈现发展差距缩小、协调水平提高的新趋势。

  从阶层结构来看,随着城乡创业者队伍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财产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中等收入者群体将呈现加快成长的态势。

特别是随着现代农业、农村家庭工业和生产生活服务业创业主体快速成长,拥有投资创业性收入的农民群体将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农民来自土地、住房和集体资产分配的财产性收入将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落户、转换身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同时,随着城乡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低收入群体将呈现总体缩小的趋势,但农业劳动者群体增收慢、城乡低收入家庭增收难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这就需要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更加关注平均数下掩盖着的不平衡,更加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群众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消费潜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农村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将有所提高,并逐步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文教娱乐、休闲旅游等精神消费拓展。

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城乡人员的沟通、城乡文明的渗透,缩小城乡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差距。

  这些结构性变化表明,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并强调要加快调整城乡结构。

面对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浙江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只有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才能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浙江要在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进程中,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推动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生产要素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使农业劳动者和农村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市更多地吸纳农民进城就业,促进进城农民转变为稳定就业和长久居住的城市市民。

  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这不仅为农民创业就业、落户城市提供了平台,也为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提供了通道。

浙江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措施,努力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县域农村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既让留在农村的农民安居乐业,又为推进城镇化提供坚实支撑。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浙江要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后的新形势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新经验,积极探索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农业劳动者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的有效途径。

这包括:

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实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创业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大政府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保护力度和农业补贴力度,增加农业劳动者的保护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建立健全职工最低工资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消费水平挂钩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群体收入。

  积极探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要素的配置容易倾向于高收益、高回报的非农产业和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促进资源要素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均衡配置。

经过多年努力,浙江已经初步完成了公共资源配置在种类上对农村“补缺”的任务,改变了公共服务“城多乡少”的局面,下一步将致力于建立健全向“三农”倾斜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

这主要是: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将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加快改变公共服务“城高乡低”的状况,促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和城乡融合;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集聚,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浙江在前一阶段统筹城乡发展中,已对就业、教育、卫生、社保、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作了一些探索,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

其重点是:

继续深化农地经营、土地使用、集体产权、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内部的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特别要以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有序转变为市民为突破口,在提供城市公共服务、放宽城市户籍准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实现养老保险转续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促进更多的进城就业农民落户城市,享有与当地城市居民同等权益。

  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场深刻变革,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浙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应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推进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按照提升农村民生水平的要求,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按照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推进城乡配套改革。

同时,在坚持过去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子,着力健全规范的工作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机制,形成各负其责、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组团式”服务格局;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加快推广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纪检监察干部应增强“五种意识”

董立人《人民日报》(2010年03月24日 07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

“纪检监察干部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政治意识、表率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坚持党性原则,忠实履行职责,带头遵守和维护党纪政纪国法,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

”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倡廉建设第一线,肩负着重大责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增强“五种意识”,直接关系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

  增强政治意识。

纪检监察工作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

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开展,自觉维护和积极服务大局。

  增强表率意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纪检监察干部应廉洁奉公、自警自律,在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定上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应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做人上光明磊落,在工作上勤奋敬业,在生活上艰苦朴素;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和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本领。

  增强法治意识。

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纪国法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必须增强法治意识,培养崇尚法治的精神。

应坚持用法律的眼光观察问题,从法律的视角分析问题,以法律为准绳处理问题,更加有力有效地贯彻执行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做到客观公平、程序正当、秉公执法。

  增强创新意识。

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当前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了新期待。

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与反腐倡廉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国际反腐倡廉经验与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完善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增强宗旨意识。

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牢记和自觉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应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做到反腐倡廉为了人民、反腐倡廉依靠人民;始终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现在的问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谁来管?

如何管?

  “地沟油”到底归谁管?

我国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市政市容等多个部门,由于管理难度大、成本高,“谁都管”变成了“谁都难管”。

监管的缺失,给不法商贩提供了“黑色产业”的膨胀空间。

因此,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监管职责,是规范“地沟油”回收利用的当务之急。

  “地沟油”应该怎么管?

当前,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是治理“地沟油”的主要手段:

政府部门统一行动,端掉回收、炼制“地沟油”的黑窝点。

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战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实践证明,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加强源头控制至关重要。

苏州市曾签署“泔水管理”市长令,禁止经营者直接排放污水、油烟,倾倒餐余垃圾,要求餐余垃圾按照规定收集、储存、运输、日产日清,废弃食用油脂交专业单位集中收购、处理……这一规定,明确了餐饮企业、回收单位的责任,抓住了监管的关键。

  加强源头控制,还应综合考虑控制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有20多个大中城市要求统一处理餐余垃圾。

可是,由于处理泔水、“地沟油”时,要向餐饮企业收取不菲的垃圾处理费,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以致“地沟油”偷偷流向了黑市。

由此,济南市换了一种做法,在收、运、处理餐余垃圾时,不向餐饮企业收费,收到了正面、积极的反馈。

济南的做法,值得借鉴。

  治理“地沟油”,不只有行政监管一种手段。

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餐饮企业自觉回收的积极性,恐怕效果更好。

利用“地沟油”炼制工业用油,是“地沟油”的最好归宿。

只是因为目前工业回收的价格低于大排档、小餐馆回收的价格,回收程序可能也较为复杂,才使“地沟油”流向了不该流向的去处。

事实上,核算一下监管成本,将这些成本作为补贴,转移支付给“地沟油”回收企业,适当提高回收价格,也许我们就不用为“地沟油”屡禁不绝而头疼了。

  提高公共管理能力,这样的思路,可否试行?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社会舆论的客观环境和要求正发生重大变化。

如何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新闻舆论、重视舆论引导和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的意识,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

沈立江认为,将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方面的培训纳入党校必修课程,正契合了新时期党校将“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时代发展的需求、领导干部自身对培训的诉求”三者相统一的目标

加强官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苏荣《人民日报》(2010年03月25日 07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之初,胡锦涛同志就在西柏坡要求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后来又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其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

所谓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

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论述,自觉加强官德修养,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为官从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从政重德,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

古人早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认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历史反复告诉我们:

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邓小平同志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

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极端重要性。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仅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而能不能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

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具有高尚的官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就必然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

官德影响民风。

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一个社会、一个地方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就是风向标。

所以说,官德好坏事关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领导干部施政以德,正直清廉,忠于职守,多为人民做好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提升,公信力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