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750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合理的城市化进程能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教材整理2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阅读教材P66~P67,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概况

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1)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填空:

(1)江苏省简称________,省会________,东临______________海。

(2)江苏省属于________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________。

(3)江苏省北部城市数量较________,南部城市较________。

【提示】 

(1)苏 南京 黄 

(2)东 高 (3)少 多

教材整理3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阅读教材P68~P70,完成下列问题:

1.问题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一是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二是忽视“以人为本”,没能发挥“城市应最大限度地为人的生活和工作服务”的根本功能。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1)前景

①到2010年,城市化进程将进入量质并重、稳步提高的新阶段。

②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主要措施

①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③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⑤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1)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

(2)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应把农村人口迁入到城市。

(3)工业发展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

(4)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唯一手段。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就容易带来环境污染,但不是必然的。

 大量人口过快迁入城市,不利于城市合理发展。

(3)√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的。

(4)×

 小城镇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途径。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疑问3: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一 中国经济网北京2016年2月29日讯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7462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0%。

材料二 中国江苏网讯 2015年4月10日“绿色城镇化——创新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00年以来,江苏的城镇化率发展速度就开始快于全国城镇化率发展速度,目前江苏的城镇化率已提高至65.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探讨

城市化发展有何标志?

【提示】 一般从城市总人口、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用地规模三方面指标衡量,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最重要的标志。

促进江苏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提示】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

江苏省工业化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江苏省属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地势平坦,劳动力资源丰富;

地处开放的前沿,加上江苏省南部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其带动下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1.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优势

因素

区位优势

位置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

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

自然资源

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

交通

条件

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

科技条件

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市场条件

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毗邻沪宁杭工业区,市场广阔

2.图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3.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分析

1.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导学号:

73360095】

A.①——日本工业化率  B.②——中国工业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D.④——中国城市化率

(2)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于日本

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解析】 第

(1)题,日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达到70%以上,而工业快速发展后,其工业化率会有所降低;

我国的城市化率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由此判断①是日本城市化率,②是中国工业化率,③是中国城市化率,④是日本工业化率。

(2)题,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

日本工业生产仍然在增长之中;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偏低,与工业发展不相协调;

日本工业化早,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答案】 

(1)B 

(2)D

2.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通常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

①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

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B.b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c表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D.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结合图文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指标的差异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a指标的差异是由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造成的

C.b指标的差异是由我国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造成的

D.c指标的差异是由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造成的

【解析】 第

(1)题,a表示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b表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

c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国际通用标准相当,但这并不能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指标的差异表明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多,反映出我国的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

虽然c指标的差异表明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但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答案】 

(1)D 

(2)C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材料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刚起步阶段,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设想将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概念”,不过钱老的设想并没有在继之而来的一轮城市大规模扩张中得到实现。

相反,在一些地方,城市呈“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造成“睡城”“鬼城”。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还患上了“城市病”。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城市化的进程中去?

2015年11月8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城市学年会”,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评选出了2015年度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和“西湖城市学金奖”。

这些被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充分肯定的城市研究成果和民间征集的金点子,涉及流动人口、教育、交通、环境、住房、土地、医疗、文化遗产等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领域。

材料一中提到的“睡城”和“鬼城”是什么意思?

【提示】 指一些城市盲目的扩张,造成建成区人口密度过低,给土地和其他资源带来极大浪费。

材料二中的“城市病”一般指哪些?

【提示】 交通拥挤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

你怎样理解十八届五中全会“协调”一词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体现?

【提示】 一是城市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协调;

二是城市内部各领域、各行业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问题

原因

措施

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①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单一指标——城市化率,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城镇规模和具体项目建设上;

②过多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忽视了“以人为本”

①加强学习,全面认识城市化的内涵;

②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①环境污染的治理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②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

③工业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

④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水污染严重

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城市绿地,优化人居环境;

②改造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①服务设施效益不佳,基础设施成本很高;

②浪费土地,增加道路、给水等基础设施投资;

③缺少特大型城市,规模小,经济力量有限,难以治理污染;

④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不利于辐射和带动作用

①“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②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③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1

图2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73360096】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能力

【解析】 第

(1)题,读图即可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城镇化水平主要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

(2)题,城镇化进程特点可以从起步早晚、速度快慢、水平高低等角度分析。

第(3)题,优势条件主要从受上海市的影响角度分析。

规划淮安增长极可以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

第(4)题,城镇化不能只追求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5)题,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发展要立足本区域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结合三个选项所述的发展策略,即可进行匹配。

【答案】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

速度快;

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

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推进江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认为,多年来规模与速度导向下的城镇化之路也使得江苏省面临城镇化质量不高、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问题。

材料二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

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

下表为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

环保

门槛

苏南某市

5000万元

100万元

左右

3000元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000万元

20万元

1000元

要求

较低

(1)材料一中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解决材料一中所述问题的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限制大城市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

B.建设发展三大城市圈

C.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D.保障进城农民的利益

(3)苏南地区设置门槛较高的目的何在?

苏南地区迁走的产业具有哪些特点?

(4)江苏省内部出现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双选)(  )

A.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B.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C.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D.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解析】 第

(1)题,问题实际上是由于环境治理没有跟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或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全面而出现的城市问题。

(2)题,江苏省本身缺少大城市,小城市多,缺乏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知,苏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保等门槛较高,有利于提高迁入企业的技术水平,减轻环境污染。

第(4)题,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转入,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但环境质量会下降。

【答案】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过多地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城市化率,忽视了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上投入较少等。

(2)A

(3)目的:

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产业迁入;

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等。

特点:

劳动力和土地需求量大,投入较多。

(4)AC

 判读产业结构变化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化

2000年

2004年

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12.0∶51.7∶36.3

8.2∶56.5∶30.0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44.84%

50.16%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42.7∶30.2∶27.1

37.4∶31.6∶31.0

江苏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轻重工业的比重

43∶57

34.22∶65.78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17.2%

23.75%

全省人均收入(美元)

1422.13

2519.33

2004年相比于2000年,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有何特点?

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第一、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上升。

第二产业(工业)产值比重的上升,说明江苏省工业化进程加快。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带动了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004年相比于2000年,江苏省工业结构的变化有何特点?

【提示】 重工业的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上升,反映江苏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判读此图,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三次产业所指含义:

即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2.明确与地区城市化有密切关系的是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3.了解工业内部结构的状况可以反映地区工业发展的水平。

4.注意上述两表主要反映江苏省2004年相对于2000年产业和工业的一个变化。

5.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73360097】

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

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

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

C.单位产值耗能高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的贡献率差距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而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题,我国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说明单位产值耗能高;

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城市化是由工业带动的,环境污染较严重。

【答案】 

(1)D 

(2)B

6.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

读图,完成

(1)~(3)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以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地区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解析】 第

(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指向型向技术指向型、资金指向型转变;

第三产业以旅游、商贸、金融等为主,各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

(2)题,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为主是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3)题,200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环境有所改善。

【答案】 

(1)A 

(2)B (3)B

[课堂·

小结]

对点训练1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读下图,完成1~2题。

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示意图

1.建国以来,南京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显著

B.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目前,南京市属于(  )

73360098】

A.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城市

B.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重工业城市

C.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D.农工贸并重的中心城市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析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2001年的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目前,南京市重工业比轻工业发达,工业和服务业并重,农业比重较低。

【答案】 1.B 2.B

对点训练2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江苏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但也存在着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