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77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Word格式.docx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

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

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

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什么叫预防接种?

  小儿时期,由于身体发育很不完善,防御机能也较脆弱,易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引起各种传染病。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用人工方法将细菌、病毒减低毒性,制成菌苗、疫苗及类毒素等生物制品,通过注射、口服等方法接种到人体,使之产生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达到免疫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有几种方式?

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如同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

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

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

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

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

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什么是“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又分“天然”和“人工”两种。

天然自动免疫。

经感染某种传染病后得到的免疫力,叫天然自动免疫。

由于感染传染病后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不能依靠它来提高人的免疫力。

天然被动免疫。

即通过胎盘及奶汁,把母亲的抗体输给胎儿及婴儿,使婴儿不易得某些传染病,这就是天然被动免疫。

但这种抗体在半岁后就逐渐消失,以后感染传染病的机会就增多了。

人工自动免疫。

把死的或对人无毒的或减弱了毒力的活的细菌、病毒及其毒素,接种到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人体就被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抵抗某种疾病的能力,这就叫人工自动免疫。

如各种预防接种就是人工自动免疫,其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产生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把患过某种传染病后得到免疫的人或动物的血清或制品,注射到没有免疫力的人体内,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例如,注射白喉抗毒素防治白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来预防某些传染病等,均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为什么预防接种能防病?

  当细菌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的物质,叫做抗体。

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发生有这种细菌侵入人体,人就有抵抗力而不再得此病。

如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患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患二次,就是这些特异性抗体在起作用。

预防接种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人工预防,具体方法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做成各种特异的预防针,然后接种到人身上,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如再有这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人就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消灭他们,因而不发病或发病很轻。

预防接种后的儿童都能终身免疫吗?

 预防接种后免疫效果持续长久与否,要看每种制剂不同而定,与被接种者的年龄亦有一定关系。

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死疫苗(简称乙脑疫苗)产生的免疫期只有1年,而且年龄越小消失越快,所以流行地区需要每年接种。

麻疹疫苗接种一次成功后,免疫效果可维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但在出生6个月以内的儿童接种效果就不明显。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的效果也可以维持几年,但百日咳菌苗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即使间隔6~8周连续注射3次,效果也不能持久。

所以有的疫苗每隔一定时间就需要再加强接种。

卡介苗的效果虽比较持久,但有接触结核病人可能的儿童,到7岁或12岁时就需要再接种,这样才能保持较持久的免疫能力。

预防接种毕竟与天然免疫的情况不同,因为预防接种主要是靠人工的方法把死的或对人体无毒的或减弱了毒力的活细菌、病毒或毒素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抗体)。

对人体的这种刺激虽然比自然感染的毒性远远为低而且较为安全,但免疫力的持续时间也就没有天然免疫时间长久,所以目前还不可能做到预防接种后终身免疫。

打预防针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预防接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皮下注射法。

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如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

部位一般选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2.皮上划痕法。

如卡介苗,采用此法接种部位在上臂外侧中上部,也可用皮内注射法。

3.皮内注射法。

如结核菌素等,接种部位多选在前臂内腕侧。

4.肌肉注射法。

如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部位多在上臂三角肌中部及臀大肌上外侧。

5.口服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如小儿麻痹糖丸。

6.其他方法:

如喷雾法、气雾免疫法等。

预防接种要掌握以下原则:

按照免疫程序,即接种的年龄要求接种。

必须达到全程接种,即每种疫苗必须接种够量和次数。

基础接种,应在1岁内完成,7岁内完成整个接种。

为什么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

我们知道,预防接种可以增加孩子对传染病的自然抵抗力。

但在预防接种后,不是马上能产生抗病能力(俗称抗体),需经一至二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起预防疾病的作用。

一般来说抗体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期四至六年,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期一年。

过了这个时期抵抗力就会逐渐降低,又有感染这种传染病的可能。

因此,为了获得较长时间的有效作用,保持人体自然抵抗力,就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复种或加强接种。

此外,由于各种疫苗的性能不一样,有的只需一次接种,有的需经2~3次接种后才能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所以,不论是注射或口服疫苗,都必须按规定的次数进行,否则是无效的。

总之,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坚持把需断续几次的接种按时按次做完,并且还要坚持完成间隔数年一次的加强接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

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

  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4周。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

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

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

小儿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有下列情况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儿童预防接种后有哪些正常反应?

  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外来刺激。

活疫苗、活菌苗的接种,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

死菌苗、死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

而人体生来就有“排斥异己”的本能,因此,接种后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轻重,与疫苗种类、质量、使用方法以及接种对象的身体素质有关。

应正确认识,并注意与疾病相区别。

  以局部红肿为主的反应: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又称为局部反应。

局部红肿直径在2.5厘米以下者为弱反应,2.6~5厘米为中等反应,5厘米以上者为强反应。

强反应有时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淋巴管发炎等。

局部红肿及疼痛多数在1~2天、少数在3~5天自行消退。

卡介苗接种的方法不同,其反应也有所不同。

采用皮内注射后,2~3周后出现反应,局部可有硬块、脓疱、溃疡、结痂的过程,一般要持续2~3月。

采用划痕法接种,1~2周出现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疱疹,3~4周逐渐结痂并脱落。

这种局部反应一般不必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孩子搔抓后形成局部感染。

以发热为主的反应:

又称为全身反应。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在接种死疫苗一天内出现,体温在37.5℃左右为弱反应,37。

5~38。

5℃为中等反应,38。

6℃以上为强反应。

除体温升高外,还可有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

一般在1~2天内消失,很少有持续3天以上的。

接种活菌苗或活疫苗时全身反应比较晚,一般在5~7天才出现。

如麻疹疫苗,一般在接种后一周左右出现。

目前所用的预防接种制剂,大多数反应都是轻微、短暂的,不需做治疗处理,1~2天即可恢复正常,中度以上的反应极少。

全身反应严重的需去医院就诊,对症处理。

局部红肿可用热毛巾热敷。

由此可见,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以及出现发热等是人体正常疫苗反应的结果,都是正常的,不必担心。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出现如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及神经方面异常和局部化脓、淋巴结化脓等情况,则属异常反应,必须尽快请医生处理。

儿童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哪些?

  1.晕针:

在疫苗注射后即刻或几分钟内发生。

患儿可以突然丧失知觉,呼吸减慢。

多见体弱儿童。

常与空腹、疲劳、室内空气不好、精神紧张或恐惧有关。

应立即使患者平卧,头放低,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并喂些开水或热茶,一般过会儿就可恢复。

  2.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

  (1)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下列不同表现: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神经系统过敏症。

  (2)血清病:

可发生在一次大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2~12天,局部出现红肿、淋巴结肿大,低烧,皮疹,眼睑水肿及关节痛等。

需注射肾上腺素等,并要精心护理,不过,这种血清病目前已极少发生。

  (3)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在接种含脑组织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过7~30天后,病人出现手足麻木,四肢酸痛、无力及上升性麻痹等,或有发热和脑部症状。

发生此症者常留有后遗症,致残甚至死亡,需立即送医院治疗。

3、接种后全身性感染:

原有免疫缺陷或医源性(如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在接种后可发生全身性感染。

必须立即注射特异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对于这类儿童应严禁接种活疫苗。

  4、诱发潜伏的感染:

如夏季接种百、白二联疫苗,可能诱发小儿麻痹症;

伤寒菌苗可诱发单纯疱疹,种痘可诱发脑炎等。

  除了上述的一些原因及表现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没有严格掌握禁忌征,接种途径、部位的错误,接种剂量过大、消毒不严及误种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

但这与接种制品无关。

实践证明,预防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极少的。

只要医务人员认真负责,家长密切配合,在各个环节上把好关,是完全可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

预防接种后发生反应怎么办?

  免疫制剂在人体接种以后,除了少数没有反应外,大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一般均属正常现象。

如卡介苗接种1个月左右局部出现红疹、脓疱、结痂等,这是正常的。

注意不要用手抓挤、脓水多时可涂点紫药水,待脱痂后即愈。

预防接种后常出现的反应有:

  ①局部反应。

局部的红肿、疼痛或接种的附近淋巴结有肿大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

  ②全身反应。

发冷、发烧、全身不适、头痛等,出现这种情况时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反应会逐渐消失。

如果体温过高,可进行对症处理,但最好用物理降温法。

  ③过敏反应。

预防接种引起过敏反应者极少,如果发生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搏可能摸不到或很细弱,手足发凉、口唇发紫、抽风、昏迷等症状。

哪怕是其中一部分症状,都要立即让病人平卧,如有条件可注射肾上腺素,并尽快请医生救治。

  为了安全起见,患有结核病及心、肝、肾疾病者,一般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有过敏性疾病也都不宜接种。

在患急性传染病及其恢复期、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等过程中暂不要接种。

疫苗简介

卡介苗

(BCG)

★预防结核用减毒的结核杆菌制成的活疫苗,用于新生儿及从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

因结核免疫不存在从胎盘传递给胎儿的被动免疫,故要尽早接种。

脊髓糖丸疫苗

(OPV)

★预防小儿麻痹症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免疫抗体,在其体内存留时间很短暂,故婴儿2月龄就应开始免疫接种,共四次,每次服食糖丸疫苗1粒。

百白破疫苗

(DPT)

★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将百日咳疫苗(包括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制成混合制剂,有全细胞和组两种剂型。

目前我市主要使用组分百白破疫苗,以保证疫苗的效价和降低接种反应。

乙肝疫苗(HBV)

★预防乙型肝炎日前使用的分为乙肝基因工程(CHO)疫苗和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两种。

麻疹疫苗(MV)

★预防麻疹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于鸡胚细胞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冻干制成。

乙脑疫苗

★预防乙型脑炎乙脑疫苗接种要在流行期前1个月结束。

流脑多糖疫苗

★预防流行性脑膜炎10月婴儿初免2针,3岁以上接种加强1针,初免与复种均应在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

甲肝疫苗

★预防甲型肝炎国产疫苗:

接种对象为1周岁以上的甲肝易感者,成人与儿童剂量相等。

每次注射1支,据说可保护3-5年。

进口疫苗:

可提供20年保护。

腮腺炎疫苗

★预防腮腺炎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腮腺炎易感者。

免疫成功率达80%~90%,有效保护期可达10年。

风疹疫苗

★预防风疹目前使用的风疹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100%,免疫效果可以维持10-20年。

流感疫苗

★预防流行性感冒目前使用的疫苗均为进口疫苗,有巴斯德公司生产的'

防感灵'

和史克公司生产的'

福禄立适'

两种,:

成人及3岁以上1次性注射,6个月至3岁儿童每次注射,需注射2次,间隔1个月。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HIB)

★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此种疫苗目前均为进口疫苗。

15月龄以上的儿童只需接种1次。

肺炎疫苗

★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肺炎疫苗是将临床上最常引起肺炎的23种肺炎球菌制成疫苗,用于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

主要用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2岁以上体弱多病的儿童,其次为其他易感人群。

麻风腮疫苗

★预防麻疹、风疹和腮腺炎此疫苗系用特殊工艺将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制备成混合疫苗,注射1针可预防三种疾病。

此疫苗应使用于12(最好是18)月龄以上儿童,以及未妊娠的青春期妇女和成年妇女进行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