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91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6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 完成版.docx

富士康现场优化论文完成版

富士康(晋城)车间现场管理分析与优化研究

————机器人机构六组车间

摘要

现场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专业管理、个领域都要通过现场管理去贯彻实施。

它可使企业全面改善经营环境,提高整体经营素质。

配合工业工程的系统思想,使企业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的目的,是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以富士康(晋城)科技集团SHZBG机构车间的现场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IE(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IE、设施规划、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以流程程序图、布置经路分析图等为工具,对富士康(晋城)科技集团SHZBG机构车间的流程和车间物流进行了分析,遵循5W1H、ECRS和动作经济原则的优化分析原则,就分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分析改进前后的车间工作效率。

最后达到优化车间作业流程,减少物料搬运,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关键字:

现场管理(5S和定置管理等)动作经济原则流程分析布置和经路分析

 

Abstract

Sitemanagementisthestartingpointandfinalgoaloftheinternalmanagement,Akindofprofessionalmanagement,andfieldallisimplementedthroughonsitemanagement.Itwillenableenterprisesto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operatingenvironment,improvetheoverallqualitiesofmanagement.WiththesystemthoughtofIndustrialEngineering,ImplementingSitemanagementmakeenterprisestoachievethepurposeofhighquality,highefficiency,lowconsumption,cleanproduction,Sositemanagementisanindispensablepartof.enterprisemanagement.

ThetitlebasedonSHZBGMechanismworkshopsitemanagemenintheFoxconn(Jincheng)technologygroupastheresearchobject,usingIE(IndustrialEngineering)researchmethod,integratelyuseakindofknowledge,includingofbasicIE,facilitiesplanning,humanfactorsengineering.Itmakeuseofflowprocesschart,Theroadlayoutanalysisdiagramasthetool,toanalyzeSHZBGworkshopprocessandworkshoplogisticsinFoxconn(Jincheng)Scienceandtechnologygroup.followedbyoptimizationanalysisprinciple,includingof5W1H,ECRSandmotionanalysis,Itanalyzesthevariousproblemsandrecommends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soastoanalyzeandimprovetheworkefficiency.Itlastoptimizesworkshopoperationflow,reducesmaterialhandling,improvestheproductionefficiency.

Keywords:

sitemanagement(5Sandhousekeepingmanagement)principleofmotioneconomyprocessanalysislayoutandrouteanalysis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1.1.2研究目的…………………………………………………………………………………2

1.1.3研究的意义……………………………………………………………………………….2

1.2工作研究国内外发展概况………………………………………….3

1.2.1国外工作研究发展状况………………………………………………………………….3

1.2.2国内工作研究发展状况………………………………………………………………….4

1.3现场管理的目的和意义…………………………………………….4

1.4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5

2基础理论与方法……………………………………………………..6

2.1工作研究…………………………………………………………….6

2.1.1方法研究的内容………………………………………………………………………….8

2.1.2流程程序分析……………………………………………………………………………11

2.1.35W1H提问技术………………………………………………………………………….13

2.1.4ECRS优化原则…………………………………………………………………………14

2.1.5布置和经路分析……………………………………………………………………….15

2.3动作经济原则……………………………………………………..16

2.4现场管理…………………………………………………………..17

2.4.15S管理活动……………………………………………………………………………18

2.4.2八大浪费……………………………………………………………………………….20

3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车间的现状分析………………………….22

3.1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车间和机器人简介………………………22

3.1.1机器人介绍………………………………………………………………………………23

3.1.2晋城富士康机器人制造介绍……………………………………………………………24

3.2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车间的流程分析…………………….26

3.2.1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车间的流程简介及流程程序图…………………………26

3.2.2统计分析………………………………………………………………………………..32

3.2.3分析存在的问题…………………………………………………………………………32

3.3晋城富士康SHZBG车间的布置分析………………………………..33

3.3.1晋城富士康SHZBG车间的布置简介及线路图……………………………………….33

3.3.2分析现行布置存在的问题……………………………………………………………..34

4晋城富士康科技集团SHEBG车间的优化设计…………………….36

4.1SHZBG机构车间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36

4.1.1SHZBG机构车间布置物流的主要问题……………………………………………….36

4.1.2提出改进方案的建议………………………………………………………………….36

4.2SHZBG机构车间的流程优化………………………………………..36

4.3晋城富士康SHZBG车间的布置优化……………………………….41

5.SHZBG机构车间现场生产改善……………………………………..44

5.1SHZNG机构车间现场状况…………………………………………….44

5.28S现场生产改善…………………………………………………….44

5.2工夹具改善…………………………………………………………45

5.3其他改善建议……………………………………………………..46

6.结论…………………………………………………………………47

参考文献……………………………………………………………48

致谢……………………………………………………………………49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以下同)是一门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管理技术[1],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

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

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在人类从事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时代里,人们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管理生产。

到20世纪初,工业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代”,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发表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和工业工程的经典著作。

从1910年前后开始,美国的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L.Gilbreth)从事动作(方法)研究和工作流程研究,还设定了17种动作的基本因素(动素,Threbligs)。

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最著名工业工程创始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80年代。

日本能率协会专家三上展喜受日本政府委托,在我国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应用工业工程技术,他认为,中国许多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提高2~3倍,甚至5~10倍。

国内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比较典型的企业有:

北京机床电器厂、一汽集团、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而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势。

大量的外资、合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大量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带来了包括工业工程在内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技术,从而引起了中国企业观念和机制的巨大变化与创新。

工业工程在国外与国内发展及应用的实践表明,这门工程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统综合素质,对增强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综合创新能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IE是针对以生产现场为中心的作业进行

①系统的分析:

作为现在的系统应该达到的成果,实际没有达到预计的成果时,进行发现问题并进行控制管理的研究。

系统的改善:

现在的系统达到的成果不够充分和作业不方便而有必要改善其中一部分的时候,研究其改善的办法。

系统的设计:

发生新的状况使得现在的系统难以达到充分的成果时,查找需求来研究设计新的系统。

1.1.2研究目的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它以提高生产率和整体效益为目的,利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大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是“现代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企业腾飞的基石,它通过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各中因素,帮助企业挖潜、革新、消除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方面的浪费,寻求工作量少、经济、合理、科学的作业方法和标准,为定额和优化的生产系统而努力,为后续的现场改善、设施规划、物流等工作提供依据。

有效的工作研究在企业的成功运用,将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为社会、企业、个人带来益处,是本文选题的目的。

方法研究运用基本的程序分析,动作分析和操作分析等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一个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效益,而非系统中哪一个部分的优化、改进。

方法研究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工作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把工作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排除,寻求更好,更经济,更容易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

其基本目标是要避免浪费,包括时间、人力、物料、资金等多种形式的浪费,通过方法研究,寻求最佳工作方法、使生产活动按先进的方法、规定的程序、标准的时间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工业起步比较晚,发展的比较缓慢,所以工作研究的相关技术也比较落后,工作改善和各种方法研究,作业测定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相信我们的工业工程的前途是美好的!

1.1.3研究的意义

方法研究能够为工厂的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工程序,改进工厂、车间和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改进整个工厂和设备的设计,改进物料、机器和人力的利用,经济地使用人力,减少不必要的疲劳以及改善工作环境。

企业在不明显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使企业的产出有明显的提高,这些看起来是茅盾的东西,有点不切合实际,耸人听闻,但这就是我们工业工程的精髓之所在。

方法研究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工作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把工作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排除,寻求最佳工作方法,使生产活动按先进的方法、规定的程序、标准的时间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2工作研究国内外发展概况

工作研究(WorkStudy)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十九世纪末起源于美国,并在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20世纪它对各工业化国家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公认是建立企业基础标准、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工业发展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作研究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上已有上百年历史,60年代以前就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在那以后,工作研究技术不断创新,引入了计算机辅助方法。

国外各工作研究相关的软件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崛起,研制开发了一批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应用软件。

而国内在工作研究的发展与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研究软件的研发方面更是乏善可陈。

1.2.1国外工作研究发展状况

工作研究自十九世纪末被创立以来,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就有着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1976年美国工业工程杂志与博通公司联合对1500家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89%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英国应用工作研究的情况大体与美国相似,据1979年哈里斯对英国401家企业的调查,其中有84%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占应用工业工程各项技术的首位;1981年,路特(Reuter)对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美国90%以上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其中94.1%的企业应用方法研究,96.3%的企业应用作业测定,企业的生产率提高51%;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将工作研究作为工业工程首选技术,其为企业提高生产率达50%以上。

  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作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进行流程分析、动作研究和时间标准制定与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作研究技术已从最初的现场手工记录工作过程发展到可以借助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设备辅助纪录,一些研究机构还利用3D人体模型或机器人来进行动作轨迹的研究。

从以上来看,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到工作研究各个应用领域,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已经成为工作研究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1.2.2国内工作研究发展状况

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

从1985年开始,机电行业部分企业推行了工作研究。

根据10个企业,12条生产线试点统计,企业一次投入76万元,每年净增收入2815万元,劳动生产率提高16%-18%,投入效益比为1∶33。

例如,北京机床电器公司运用工作研究,改造三条生产线,产量翻番,年新增产值1165万元,新增利税349万元;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推行MOD法,改进20个工序,仅投入9930元就使年增产值840万元,净增利税和节约材料费达363.56万元,投入效益比为1∶366;大连无线电十三厂应用工作研究,改进收录机装配线,效率从42.7%提高到83.78%,日产量翻一番,由102台提高到204台;上海金陵无线电厂应用工作研究,改造生产线,投入0.36万元,获经济效益81万元;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工作研究,一台容声电冰箱的生产节拍从48秒减少到36秒,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3万元。

冶金行业推行工作研究,也取得了类似效果。

如鞍山钢铁公司在炼钢厂、机械厂、选矿厂等20个单位进行试点,通过推行方法研究,改进生产工艺,已取得5392.1万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工作研究在机械、电子、冶金、航天航空、轻工、化工、建筑等部门的应用已经起步,有的正在深入与普及。

然而,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尚不能和西方工业化国家同日而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作研究的实施,基本上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测绘、记录、分析、评价和改进人们对效率、标准化的意识比较薄弱。

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

作业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标准化,主要凭经验和个人意愿行事;作业方法的改进一般来源于工人自发进行的个人行为;仍然采用粗略的经验估算方法制定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标准很不统一等。

这样会影响企业生产的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和可靠性,因而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竞争。

1.3现场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现场管理不是单一的管理,而是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在生产现场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内容、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整体。

具体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最佳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工作流程的改进和平面布置的优化是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

充分利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等工业工程的技术手段进行物流分析,使设施布置的输入信息是基于事实与分析优化之上。

只有以系统的思维全面分析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人们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以不变的生产系统来满足人们多样性的、个性化的需求显然是不合适宜的。

而且在我们过去的实际工作中,追求一时的速度,仓促的、不周密的进行设施规划,造成了选址不当、布置不佳、物流不畅、面积利用不好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生产现场跑、冒、漏等高浪费现象,其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因此,实施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的合理性,所以对制造系统的设施布置和优化设计是很必要的。

除此之外,流程本身的优化也必须得到重视,将流程自身的优化结合现场布置的优化结合考虑,一定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因此,可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设施,通过技术方面的辅助规划,达到企业流程的重组优化,是制造系统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而设施布置与优化设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

工业工程作为系统优化的手段和技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追求系统整体效率为目的,近几年来在实践中越来越被各企业所重视。

所以结合工业工程的系统观念和优化技术,以现场管理的理论为指导,面向机械制造系统的物流分析与设施布置技术,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4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具是基础IE及布置优化的相关理论。

首先通过相应的分析,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打破阻碍生产有序化的瓶颈,改进生产的作业流程。

在此基础上,结合流程的改进,综合全局,改进车间的平面布置。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及职工满意度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晋城)SHEBG机器人组装车间,主要是针对该车间的流程优化和平面布置规划。

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工业工程和现场管理的背景,第二章主要是介绍本文使用的各种方法理论,包括程序分析、5W1H提问技术、ECRS优化原则、布置和经路分析及现场管理的部分内容。

第三章主要分析车间的现状,主要是分析车间的流程和平面布置,并发现阻碍车间效率提高的问题。

第四章主要是对车间进行优化设计,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第五章对比改进前后的生产效率,及改进后的效果。

 

2基础理论与方法

2.1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内容是对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设计,改善和管理。

早期主要是对工厂中的工作方法进行分析、调查、研究,以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合理的标准时间(劳动定额)。

(1)它的基本原理是:

①在做同一件事时,通常总是有许多不同的做法,然而,若对各种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如经过对人、财、设备、能源、厂房、信息等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平衡后,总会发现有一种方法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最可行、最可取的;

②选取最佳方案后,在工作过程中,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按科学方法训练过与未经训练者相比,总是经过训练并掌握了科学方法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③一旦采用了科学方法,则必然可以将工作中的操作、使用的工具,作业时间等确定出标准;

④有了统一的标准,就可以将工作实际与标准进行对比,发现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实行改正。

(2)工作研究的任务

工作研究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寻求最经济、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生产率。

要提高生产率,主要是消除无效劳动和各种资源(时间、原材料、能源等)的浪费;

②公正地评价和分配成果。

通过制定最佳的工作程序、操作规程和合理的标准时间,职工的工作有所遵循。

同时也能客观地、定量地评价职工的工作,更好地实行按劳分配;

③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克服只重技术、轻管理,不重视环境的弊病,避免人为的危险和破坏环境的现象;

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工作标准和时间标准,就有了编制生产计划、作业计划、产品定额成本和考核生产成果、分配生产奖金的基础;

⑤保障职工业余时间。

(3)工作研究的构成与范畴

工作研究是由方法研究与时间测定组成。

方法研究又称方法工程(MethodsEngineering)。

时间研究又称工作衡量或作业测定。

工作研究的范畴如图2-1所示:

 

图2-1工作研究的范畴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管理手段的更新,工作研究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以个别人、个别作业的工作方法研究为主,现已发展为包括操作系统设计、作业方式设计以及生产线的组识设计等;早期以直接时间测定为主的时间研究,现已发展为包括直接时间测定、预定动作时间制订、标准时间和宽放时间的确定等;此外,现代工作研究还包括作业环境和疲劳的研究。

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将现代工作研究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工作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工序设计、作业改进、小组作业设计、人机作业设计、流水线组织设计、作业时间测定、标准时间的制定和宽放时间的确定等。

另一部分为扩大的工作研究内容,包括随着办公事务自动化的发展,有关办公事务的组织、事务信息处理系统、办公事务环境、事务处理能力及时间等业务管理;原以作业人员为中心的生产线组织设计随着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出现了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和工厂自动化,其中的生产组织设计以及对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微细动作分析设计等。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