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爱这土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17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01我爱这土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我爱这土地.docx

《01我爱这土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我爱这土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我爱这土地.docx

01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板书:

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

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

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

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

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

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

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

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

“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

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

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

“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回答: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

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

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

“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

为什么?

   回答:

“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

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

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五、板书设计:

   比喻、对比、象征、直抒胸臆

   六、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三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

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

“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

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

“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3、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诗中()一词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

“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附文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板书:

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 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

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

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

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

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

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

背诵全诗。

   第 二 课 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

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

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

“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

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

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

“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回答: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

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

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

“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

为什么?

   回答:

“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

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

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五、板书设计:

   比喻、对比、象征、直抒胸臆

   六、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三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

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

“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

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

“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3、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诗中( )一词 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 )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

“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附文

中国的土地

刘 湛 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教学构想】 

    《土地情诗》是本单元唯一用诗歌形式来表达对土地、对祖国深情热爱的一课,形式简洁,寓意深厚,情深意长,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尤其是其中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更是感人心魄、久唱不衰的经典名篇。

对于这样的当代诗歌作品,大多数学生的感觉是“听一听,有所耳闻;看一看,字都认得;读一读,不知其可”.都知道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如何欣赏。

有鉴于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上确定了两个重点:

一是深入领会第一首诗《我爱这土地》本身的巨大艺术魅力;二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欣赏技巧与方法;在用浓烈的爱国情感冲击他们的灵魂的同时,也交给学生们走进现当代诗歌艺术品味之门的钥匙。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图展现三个亮点:

 

    1.营造严肃、动人、投入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示范诵读和拓展深化诗歌主题这些环节中力争把学生带人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中,以自身严肃的态度引导学生向诗人、向作品致敬;同时范读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才会收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2.设计简单、明确,操作方便有效的诗歌欣赏环节。

 

    这一部分设计很重要,不仅带领学生学习、欣赏“这一首”,也应该可以帮助他们欣赏今后遇到的许多首现代诗歌,所以设计上应简洁便于操作。

《我爱这土地》贯穿始终的就是四大环节“读”、“想”、“品”、“提”,以此来指导本课另一首诗《中国的土地》的欣赏。

 

3.注重深化拓展,多媒体的利用绝不可小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这节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

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多组图片来展现一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配之以教师简洁扼要的讲解,让学生对本课诗歌所展现的深刻情感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和提高,这是老师单纯的语音表述所达不到的。

 

    总之,诗歌教学的设计要力图靠近诗歌本身,不要把作品放在一边空谈技巧与媒介的运用,教师本身要深入理解作品,在贯穿整节课的吟诵中带领学生走向诗歌艺术的殿堂,向大师们致敬。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PPTl(地球卫星图)放课前音乐。

 

    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得出来是什么吗?

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这里是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个白色的小块呢?

是我们中国的宝岛——台湾。

2003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人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

“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

台湾是我的乡愁,是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导的醒目标题。

是啊,这诗一样美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为什么我的H艮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却并非温总理原创,它早在1938年就唱响中国大地,它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它,来迎接一次灵魂的冲击和洗礼吧!

 

    PPT2(课题介绍)。

 

    (创设肃穆动人的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把学生带到诗歌欣赏的情境中去。

) 

  二、作者、时代背景介绍 

  PPT3(作者介绍)。

 

  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知人论文”和“知世论文”,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诗歌也是这样。

作者艾青,是我国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1937年在卢沟桥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后,艾青目睹了日军的铁蹄肆虐横行,整个中华大地哀鸿遍野,满目疮痍,于是他在1938年奋笔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

 

    (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让学生有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 

    三、学法介绍 

   PPT4(欣赏技巧)。

 

    读,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画面美;品,通过咀嚼语言和深人理解诗歌形象来把握诗歌丰富的意蕴美;提,通过寻找或提炼关键语句来感受诗歌深刻的情感美。

 

    (提纲挈领地让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

) 

    四、读 

    1.放音乐,教师示范朗诵。

 

    2.学生自己尝试在音乐背景中诵读。

 

    3.共同研究什么才是好的朗读。

 

    节奏——音乐美,音乐是美的,是因为音乐有节奏。

示范第一句有节奏和无节奏的区别,然后快速读诗,大家一起说怎么划分节奏。

 

    重音——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要重读,不能泛泛处理,如“悲愤的河流”等。

 

    速度——从表现的情感来看,应该是比较深沉的,不能过快,同时部分标点也提示了语速,如“黎明”后面的省略号。

 

    情感——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如果能够在诵读时表现出来,效果会很好。

如“悲愤的河流”与“无比温柔的黎明”,还有“嘶哑的喉咙”。

 

    4.小结:

 

节奏、停顿、重音、速度和作者情感的把握都很重要。

 

PPT5(诵读技巧)。

 

    5.全班齐读,放背景音乐。

 

    (诵读是诗歌欣赏入门的一关,在此环节中教师的示范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