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32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x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8.最终决定各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C

A.国家政策B.科技水平C.市场需求D交通条件

2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39.为缓解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C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B.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业

C.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D.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径流

42.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B.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

C.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D.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出口国。

回答11~13题。

11.下列不属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

A.劳动力丰富B.机械化水平高C.农业科技先进D.交通运输便利

2013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C

A.地形B.土壤C.水源D.市场

图4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13—15题。

13.在距城市20-60km。

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A

A.XB.Y

C.ZD.X、Y、Z

14.X、Y、Z可能分别为A

A.鲜奶、花卉、粮食B.粮食、鲜奶、花卉

C.粮食、花卉、鲜奶D.鲜奶、粮食、花卉

15.影响Y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B

A.水源B.市场C.土壤D.地形

34.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兴产业B。

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

A.提高粮食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

C.改良农产品品质D.促成一、二产业结合

67.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组合合理的是B

A.四川盆地——大牧场放牧业B.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C.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种植业D.鄱阳湖平原——绿洲农业

201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读“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题38、39图),完成38—39题。

38.图中阴影部分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B

A.大牧场放牧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39.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农产品是D

A.玉米、棉花   B.小麦、玉米     

C.小麦、牛肉      D.小麦、羊毛

54.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示意图”(题54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若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棉花、林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1)甲处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处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既靠近_____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_____,

为市民提供新鲜产品。

(3)丙处适宜发展___________,其自然条件是最靠近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

近___________。

(4)丁处发展_____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_______,耕地面积广大。

54.(每空1分,计10分)

(1)林果甲地为丘陵,发展林果有利于保持水土

(2)乳牛业公路城镇(市场)

(3)蔬菜河流市场(4)棉花平坦

山东省2014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左下为我国某地农业产值构成图,右下为该地基塘生产示意图。

据此回答15~16题。

15.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C

A.种植园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6.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是D

A.可以节约用水B.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C.可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D.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014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

读图8“稻田养鱼示意图”,完成32~34题。

32.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A

A.精耕细作B.机械化程度高

C.商品率高D.专业化程度高

33.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鱼可以C

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③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④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图8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4.稻田养鱼最有可能出现在B

A.北京平原区B.江南丘陵C.太行山区D.吐鲁番盆地

2015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读图11“中国某地区农业用地类型及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37~38题。

37.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D

A.养殖用地最早消失B.花卉用地比重先增后减

C.水稻用地面积增大D.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

38.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灌溉技术的提高

 C.劳动力素质的提升D.市场需求的变化

读图13“中国局部图”,完成41~43题。

41.图中有明确区域界线的是D

 A.青藏高寒区B.天山山脉C.塔里木盆地D.甘肃省

42.图中①~④四地A

 A.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大

 B.土壤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C.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

 D.海拔④地比①地高

43. 造成①、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C

 A.土壤     

B.地形    C.热量   D.水分

3.读图17“黑龙江农垦区及农业生产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黑龙江农垦区地处五带中的带,主要地形类型是。

(2)该农垦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和等。

(3)该农垦区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有、和等,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4)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选择填空)。

 A.酸

雨B.荒漠化C.水土流失D.大气污染

3.本题共10分。

每空1分。

第(4)小题选择填空1分。

(1)北温平原

(2)地形平坦(平原广阔)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

(4)C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表2为四个地区的气温、降水资料。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3-34题。

表2

地区

1月均温/℃

7月均温/℃

12-2月降水量/mm

6-8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26.0

26.5

643

612

2480

-10.7

24.8

45

321

680

8.0

25.0

345

32

740

5.4

27.5

105

425

1015

33.据表判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B

A.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4.甲、乙、丙、丁四地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D

A.甜菜、小麦、玉米、水稻

B.苹果、小麦、葡萄、水稻

C.小麦、椰子、柑橘、甘蔗

D.甘蔗、小麦、葡萄、水果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农作物每年的最大可能产量。

图6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9-40题。

39.下列四省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D

A.江苏        B.山西

C.青海        D.海南

40.图中甲地农业生产潜力比台湾省低,主要原因是甲地B

A.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C.沙漠广布,土壤肥力低

D.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图为“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4-45题。

44.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种农业模式的是B

A.黄土高原     B.华南地区

C.辽东半岛     D.华北平原

45.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所起作用不明显的是A

A.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B.提供优质清洁能源

C.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D.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近年来,云南昆明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花卉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47-48题。

47.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48.与欧洲西部的荷兰相比,云南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C

A.交通便捷               B.技术发达

C.劳动力成本低             D.经济发展水平高

63.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BD

A.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光照

B.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地形

C.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土壤

D.河西走廊的小麦种植——水源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1.哈密瓜原产于新疆,如今上海金山区的农技人员引进新的品种,采用挂架式种植方式,成功移植哈密瓜。

这项试验说明农业科学技术可以改变当地的D

①农业生产方式②农业自然环境③农业地域类型④农产品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2.每年5、6月间,可以看到我国华北地区自南向北展开大规模机械化庄稼收割。

这主要得益于该区B

①小麦种植为主②雨热同期③土壤肥沃④平原广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3.浙江遂昌县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开展农产品销售。

这体现了农业区位影响因素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因素是D

A.国家政策B.科学技术C.交通运输D.市场需求

34去西班牙旅游的中国游客往往喜欢购买当地的葡萄酒、橄榄油等特产。

这表明西班牙部分地区农业属于B

A.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B.地中海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D.旱作农业

2016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读图8“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33~35题。

33.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75.64原题系列鱼变蟹

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

C.精耕细作D.专业化程度高

34.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可以81.38

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

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图8

③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④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5.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稻田养蟹的是95.88

A.长江中下游平原B.黄土高原C.大兴安岭山区D.吐鲁番盆地

3.读图16“哈尼梯田景观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图16

资料: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南部,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哈尼族人在山坡上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并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将沟渠分水引入田中进行灌溉。

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常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生长和丰收,在水田中还可以养鱼、养鸭。

江河水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凝聚为云雾、雨水洒落在森林中,化为山泉瀑布,又流入大沟,分流入田,村寨在上,梯田在下,借沟水冲肥,层层梯田成为水的通道,构成了“江河—森林—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1)哈尼梯田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有   、   、   等。

2.18/3不会描述自然特点

(2)当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有   、   等。

0.79/2

(3)“沟水冲肥”主要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0.83/1

(4)“江河—森林—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体现

的地理思想有   、   等。

1.34/2

(5)下列措施中,利于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   (选择填空)。

1.78/2

A.推广大型农机,提高作物产量B.不断砍伐森林,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多种经营D.保持农业特色,适度发展观光农业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31.世界上适合水田农业分布的地区,其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是A

①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夏季水热充沛③降雨季节变化小④耕地面积广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2.城郊农业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必须的农副产品,其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最靠近城市中心的农副产品基地是C

A.粮食种植基地B.家禽养殖基地C.花卉种植基地D.蔬菜种植基地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17.下列的农业类型,既属于种植业,又属于密集农业,还属于商品农业的是D

A.东亚、南亚、东南亚的水稻生产

B.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

C.潘帕斯草原的农业生产

D.美国的小麦、玉米、棉花带的农业生产

2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图1为曼谷季节降水分布图。

图2为板块分布图。

图3为东南亚某区域略图。

(1)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位于______(南或北)半球,西临B______洋。

(2分)

(2)由图3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______。

(2分)

(3)由图2分析,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小麦、玉米、水稻),适合该作物生长的

有利气候条件是。

(2分)

(4)图3阴影部分表示中南半岛主要农业区,请描述这些农业区的分布状况______。

(2分)

(5)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东南亚联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下商品不属于东

盟十国主要出口商品的是______。

(1分)

A.天然橡胶  B.椰子  C.羊毛  D.棕油

(6)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是由于该地区处于A、B、C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和

地震,其中C为______板块。

(1分)

26.

(1)北;印度;

(2)北高南低;(3)水稻;全年高温,降水多;(4)沿海平原、河流谷地及河口三角洲地区;(5)C;(6)亚欧.

27.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第27题图

(1)图中A、B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和,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

___和________。

(4分)

(2)B区域的主要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是,糖料作物是。

(2分)

(3)从气候上看,B主要分布在、(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3分)

(4)B区域中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商品棉基地的是_____平原。

(1分)

27.

(1)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4分)

(2)油菜 甘蔗 (2分)

(3)热带 亚热带 湿润区  (3分)(4)江汉平原(2分)

【解析】

(1)我国耕地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主要种植小麦,以南是水田,主要种植水稻。

(2)南方的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

(3)秦岭淮河以南的温度带是热带、亚热带;干湿地区是湿润地区。

(4)长江流域的商品粮与商品棉基地是江汉平原。

28.【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伊比利亚半岛河流及农业灌溉区图(下图)。

材料二 

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是欧洲西部秋、冬季反季蔬菜的主要产地,其收获的蔬菜几天或几小时即可在欧洲西部各国的市场上市。

第28题图

(1)判断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理由。

(4分)

(2)试推测该半岛沿400纬线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5分)

(3)分析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反季蔬菜生产的区位因素(6分)

28.

(1)(4分)地势中部(北部)高,东部、西部(南部)低(2分);河流流向(2 分)。

 

(2)(5分)年降水量沿40°纬线由西向东减少(1分)原因:

该半岛(属地中海气 候,)降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影响(1分),由于该半岛中部地势高,东西低, 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多(2分),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1分)。

 

(3)(6分)纬度低,秋、冬季节气温高,热量充足(2分);河流多,灌溉便利(2 分);距欧洲西部距离近,市场广阔(2分),交通便利(2分)。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主要产地在亚洲季风区,包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东南部和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

回答11—12题。

11.亚洲水稻种植业具有的特点是D

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C.商品率高D.水利工程量大

12.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所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B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13.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技术,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B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水分条件D.地形条件

22.(14分)读“南美洲略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甲地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填“大”或“小”)、专业化程度(填“高”或“低”)的特点。

(4分)

(2)乙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流(填“寒”或“暖”),该海域附近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

(4分)

(3)丙地区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植被,该植被大面积被破坏,会对全球气候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哪些影响?

(6分)

22.

(1)大高

(2)寒秘鲁

(3)热带雨林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物种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